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棚内喷施CO2对丝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早熟丝瓜,早春大棚内气温较低,光照不足,影响丝瓜的光合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塑料大棚内喷施二氧化碳(CO2)气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蔬菜CO2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2是作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在大棚内施CO2气肥是一项高产新技术,如果施肥方法不当,作物增产效果不明显.基于以上原理对大棚蔬菜CO2施肥的原理和技术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施CO2气肥比较适宜的浓度、地温阈值和CO2施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在农业生产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温室番茄增施二氧化碳气肥试验示范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内,二氧化碳(CO2)匮乏是影响蔬菜品质和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寒冷的冬季,温室番茄为了保温的需要常使温室大棚处于密闭状态,从而造成棚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相对阻隔,CO2得不到及时补充。日出后,随着蔬菜光合作用的加速,棚室内CO2浓度急剧下降,有时会降至CO2补偿点以下,此时,蔬菜作物几乎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严重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CO2气肥在大棚蔬菜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大棚面积不断扩大,棚内CO2浓度往往低于200毫克/公斤(mg/kg),甚至低于一般植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60~150毫克/公斤,严重影响着蔬菜产量的提高。为此,1998年我们在市区嘉北乡和殷村及嘉兴市农科所两地的大棚蔬菜上进行CO2气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大棚蔬菜应用CO2气肥,可以增强抗逆性,提早成熟,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效益。1 试验设计和方法1.1 试验材料 铸友牌平衡式CO2气肥发生器,碳酸氢铵和62%硫酸。1.2 供试作物 大棚番茄和青椒。1.3 试验处理 试验设CO2施放区和对照区(不施CO2)作对比。大棚…  相似文献   

5.
纱网与地膜覆盖相结合,能明显改善大棚内小气候环境,前期可以达到辣椒保温效果,后期可降低大棚内温度和湿度,比塑料大棚适于授粉操作,还可减少苗期以及生长期病害和高温生理障碍的发生。此外,纱网大棚比露地和塑料大棚抵御大风和冰雹的能力更强。纱网覆盖是辣椒种子稳定生产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早春在大棚内种植马铃薯,实行与其它蔬菜品种轮作换茬,既能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又能充分提高大棚利用率,且该茬马铃薯可比露地提早1个多月上市,薯块外观和内在品质均优于露地,经济收益较好。现将其配套种植技术介绍如下。1选用脱毒种薯,搞好种薯处理与催芽早春大棚马铃薯宜选用早熟丰产、抗病性强、商品性优的品种,如脱毒荷兰15号、脱毒东农303、脱毒早大白等,一般667m2用种量125~150kg。上年12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利用钢瓶液化 CO_2(江苏泰兴县东进自然资源公司提供),在黄瓜大棚内进行施肥,旨在初步探讨怎样合理施用 CO_2,研究CO_2对黄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将来在保护地内施用 CO_2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86年春季在扬州市双桥乡蔬菜试验站进行。供试品种为朱庄×乳黄瓜,4月10日定植在施 CO_2和对照大棚。地膜覆盖,大棚为钢架,南北走向,长46米,宽6.2米,  相似文献   

8.
CO_2是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直接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设施大棚CO_-2不足导致蔬菜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会影响设施蔬菜的经济效益,因此合理施用CO_-2气肥是设施蔬菜增收节支的一项有效措施。文章介绍了CO_-2气肥施用技术在设施蔬菜上的作用、施用方法、施用浓度、注意事项、施用时间等。  相似文献   

9.
朱金籴  焦书升  王璟 《蔬菜》2018,(11):27-32
以开封市郊区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下,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之间的耕层土壤酸碱度以及速效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pH值比2年限大棚土壤降低了0.4个单位;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碱解氮含量比露地种植高42.4%;2年限大棚土壤有效磷含量比露地土壤高4.6倍;土壤速效钾含量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无明显差异;5年限大棚土壤有机质比露地土壤高13.6%。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条件下3种农药在甜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比较了露地与设施条件下苯醚甲环唑、吡虫啉和三唑酮 3 种农药在甜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设施内 3 种农药的初始农药残留均高于露地;在果皮上,大棚条件下苯醚甲环唑、三唑酮比露地条件下降解慢,而吡虫啉降解速度相差不大;在果肉中,大棚条件下吡虫啉、三唑酮比露地条件下降解速度慢,苯醚甲环唑比露地条件下降解速度略快。  相似文献   

11.
大棚栽培桑木耳试验成果显示,在大棚中排场,可有效提高产量和效益,12月5日大棚内排场产量极显著高于11月5日露地排场和12月5日露地排场的,拉长了桑木耳制棒时间,有利于规模化、合作社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在设施栽培中,气体交换受到限制,外界空气中的CO2不能及时补充到温室内,造成室内CO2含量不足,使蔬菜作物的光合作用缓慢,严重影响其产量及品质。补充CO2比较传统的方法是燃烧法。但近年来用化学反应法补充温室大棚CO2成为一种趋势,即吊袋式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使用智能型温湿度记录仪,以露地为对照,对夏季高温季节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水平棚架覆盖、大棚覆盖、连栋大棚覆盖)设施内的空气温湿度进行连续记录,初步摸索出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设施内温湿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晴天不同处理防虫网内的温度都高于露地,防虫网+连栋大棚模式设施内温湿度随着外界温度变化最大,温度最高时,防虫网+连栋大棚湿度最低,气温降低后湿度又升高得最快;雨天不同处理温度都差不多,防虫网+连栋大棚覆盖下湿度最低;阴天温度下午最高,各处理温度差别不大,防虫网+连栋大棚的湿度最低;雨转晴后防虫网+连栋大棚温度升高最快,湿度降低最快;所以防虫网+连栋大棚覆盖最适合夏季叶菜类栽培,高温低湿可有效防止烂菜,全封闭的生长和管理模式也可起到很好的防虫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海盐大棚葡萄双膜覆盖栽培不同阶段棚膜内外光照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3月双膜覆盖期棚内平均光照度仅有0.62万lx,4月至5月上旬单膜覆盖期棚内平均光照度仅有0.98万lx,分别只有相应时期露地光照度的60.2%和68.5%。不同天气下光照度差异很大,大棚葡萄光合作用只能靠晴天和多云天;双膜覆盖栽培各覆膜阶段平均使光照度减弱近1/3。大棚葡萄要获得优质高产,有必要增加棚内光照度;提出了提高棚内光照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肇阳 《吉林蔬菜》2012,(5):17-17
大棚秋菠菜的栽培特点是,生育前期在大棚内可以不扣棚膜生长(即露地生长),霜冻前扣上棚膜在大棚内生长,采收时间为11月上旬同时也可以扣棚膜栽培。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连作障碍蔬菜地修复效果,开展了连作障碍蔬菜地莴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冬季及早春季节能提高地下15~20cm土层地温1~2℃,增加大棚内CO2浓度,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加快连作障碍地莴苣生长发育,提早上市7天,降低连作障碍地莴苣菌核病发病率、缺株率,减少用药次数5次,提高莴苣的产量、产值和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大棚秋延辣椒作为陕西渭南地区秋延后蔬菜栽培的主要茬口之一,经济效益高。近年来,由于大棚温湿度有利于白粉虱的发生和繁殖、棚室与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白粉虱寄主非常多,致使白粉虱周年发生、繁殖快、分布广、抗药性强、为害重,严重制约了大棚辣椒的产量和质量,给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大棚秋延后辣椒白粉虱的防治,必须在摸清其  相似文献   

18.
以"大五星"枇杷为材料,调查了露地和大棚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测试了2种栽培模式下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露地和大棚果实纵、横径生长曲线均呈单"S"型。大棚的果实比露地提早13 d左右成熟。通过品质测试分析得出,露地果实外观表现为近圆形,大棚果实表现为椭圆形;大棚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比露地重8.7 g左右,可食率高1%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约1.5%,总糖含量高约0.8%,VC含量高约0.03μg/g,总酸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栽培已成了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保护地内高温、高湿、低光照、通风不良等与露地不同的小生态环境,使其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也与露地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在一定范围内,果树的光合产物随CO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大棚由于较密闭,常造成CO2不足。试验证明,大棚果树增施CO2后,增强光合速率,产量提高30%~40%,改善品质和增强抗性。因此,增施CO2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的增产措施。棚室内的变化规律受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