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干侧耳菌丝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榆干侧耳菌丝的培养特性。结果表明,榆干侧耳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甘油与葡萄糖;蛋白胨、黄豆粉、酵母膏、玉米粉、麸皮为氮源均适合榆干侧耳生长;最适微量元素为MgSO4与MnSO4,CuSO4抑制菌丝的生长;VB1、VB2、VB6、VC、肌醇均适合榆于侧耳的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7.83;适当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榆干侧耳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5株梯陵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为材料,研究温度、pH、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核形态特征的影响,筛选适宜培养各菌株菌丝体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菌丝最适生长温度、pH,碳源和氮源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起始pH方面,菌株F011、85和W16H2为6~7,菌株Q为8~9,菌株301为7~8;菌丝生长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葡萄糖适合所有菌株生长,菌株F011、Q、301和W16H2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菌株85为酵母膏.  相似文献   

3.
绣球菌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绣球菌C2004菌株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绣球菌C2004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糯米淀粉,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和豆饼粉;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抑制温度和最高致死温度分别为20 .2 ℃、35 ℃和40 ℃,最适pH为5 .25 ,培养料最适含水量为62 .5 %。  相似文献   

4.
野生巨大口蘑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生长温度范围25℃~30℃,适宜的pH为8.0,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好;耐CO2;最佳无机盐为MgSO4和KH2PO4;添加VB1对茵丝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5.
白灵侧耳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白灵侧耳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和甘露醇;适宜的氮源是酵母膏和蛋白胨;适宜的无机盐为KH2PO4和ZnSO4;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3.8℃,最适pH为6.6,培养料最适含水量为68.6%.  相似文献   

6.
对采集自岫岩的野生肺形侧耳进行了菌种分离纯化,并通过比较碳源、氮源、温度及pH等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对该菌株的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培养基适宜pH为5~11,最适pH为6;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玉米粉,最适氮源是酵母膏。出菇试验,生长出的子实体与采集的野生标本菇型一致,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料可实现栽培。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侧耳属3个主要栽培种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培养特性的影响,明确了侧耳属3个种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平菇为25℃、杏鲍菇为30℃、秀珍菇为25℃;最适pH值,平菇为6~7、杏鲍菇和秀珍菇均为6;最适碳源,平菇为果糖、杏鲍菇为淀粉、秀珍菇为葡萄糖;最适氮源,平菇和秀珍菇为酵母膏、杏鲍菇为牛肉膏。  相似文献   

8.
真姬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真姬菇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比较了不同温度、pH、湿度、碳源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原基发生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真姬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原基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2~16℃,最适温度为15℃;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4.0~8.5,最适pH为6.5~7.5;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含水量为55%~70%,最适为65%;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7,(6)
对杏鲍菇27-6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温度22~24℃,培养基最适含水量60%~65%,最适pH为5~6;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光照抑制菌丝的生长;充足的氧气可促进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供试各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及菌落厚度差异显著。培养6 h时,该菌株的萌发率能达到最高峰;适宜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 H值为8。  相似文献   

11.
小羊肚菌菌丝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自江西九江小羊肚菌人工栽培时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碳氮比及不同酸碱度等生长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羊肚菌最适宜的培养基为豆饼200 g(煮汁),玉米粉5 g,蔗糖20 g,KH2PO4 1 g,MgSO4 0.5 g,NaNO30.01 g,酵母膏0.5g,琼脂20 g,水1 000 mL;小羊肚菌菌丝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果糖为最佳碳源,以NH4NO3和牛肉膏作为最佳氮源,小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20:1,小羊肚菌菌丝培养的适宜pH为6.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值、光照对Pilidium concavum(Desm.)Hohn.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丝生长量,用血球计数板法测量产孢量。结果表明:该菌在PDA上生长最适,在PYA上产孢最多。在最适培养基上培养,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30℃;在pH值6~11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pH值为11产孢最多;光照对菌丝生长、产孢无显著影响;在供试的碳氮源中,菌丝生长及产孢以葡萄糖、酵母膏最适。  相似文献   

13.
不同营养条件对海鲜菇菌丝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菌落直径为指标,采用平板培养法培养海鲜菇,研究了5种碳源和5种氮源对海鲜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有显著影响,表明该菌株同化不同碳氮源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海鲜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果糖和蔗糖次之,葡萄糖和乳糖最差;最适氮源是酵母粉,牛肉膏和蛋白胨次之,(NH4)2SO4和NH4NO3最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采自新疆乌恰县的阿魏菇菌丝生长特性进行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阿魏菇菌丝体最适碳源为蔗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最适温度为27 ℃;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4%;最适pH为7;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适宜的CO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枇杷为试材,对抗枇杷根腐病病菌的6株枇杷主干内生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DA、PSA和CA培养基为最适合各参试菌株菌丝生长的培养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为最适合各参试菌株菌丝生长的碳源;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为最适合各参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氮源;25~30℃最适合各参试菌株菌丝生长;所有参试菌株适宜菌丝生长的pH值为中性或偏碱性;全光照处理有利于参试菌株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6.
侯军  杜爱玲  石立三 《食用菌》2006,28(2):15-17
对黄伞园艺一号菌株,在碳源、氮源、温度、pH值、抗杂水平、液体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适温为24-30℃,最适温度为26℃;适宜pH为5~7,最适为6;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牛肉膏;培养基(棉子壳)最适含水量为1:1.3;出菇温度3~36℃,最适为13~25℃;该菌株抗杂和现营能力强,并具备液体培养出菇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株木薯渣野生型草菇菌株菌丝生长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从木薯渣发酵堆上分离的野生型草菇菌株V木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因子、培养条件及木薯渣含量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型草菇V木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无机盐为MgSO4·7H2O,最适培养温度为30℃~35℃,最适初始pH值范围为6.0~8.0;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4.0g/L,蔗糖10.0g/L,MgSO4·7H2O0.40g/L,马铃薯200.0g/L;利用木薯渣作为主料培养草菇菌丝选用50%~70%木薯渣含量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杨永彬 《食用菌》2011,(6):19-20
对棕色蘑菇菌株(ZM-j2)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棕色蘑菇菌株(ZM-j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初始pH值为7-8,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2796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双孢菇2796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NH4)2SO4;最适温度为20--25℃;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0--65%;最适pH为6—7;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光照抑制菌丝生长;适宜的CO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四株野生菌株和两株福建省当家栽培菌株的生活条件 ,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不同的茶薪菇菌株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基本一致 ,供试的 6株菌株的菌丝生长最适C :N为 10 :1、最适温度为 2 5℃、最适pH值为 6 0。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由高至低的顺序为Ag -F1、Ag -F6、Ag -F5、Ag-F2、Ag -F3、Ag -F4 ,并且各菌株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