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中药对围产期奶牛血浆IL-2、IL-6含量的影响,本试验选择90头年龄、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经临床检查健康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头。A组,于预产期15天饲喂时添加中药加味四君子散(400 g/头),每天1次,连用5 d,分娩后当天灌服益母生化散2剂(400 g/头);B组,产前不添加中药,分娩后当天灌服益母生化散2剂(400 g/头);C组为对照组,产前不添加中药,产后灌服常用水2次,每次400 mL/头。在预产期15 d、7 d,产后0 d(分娩当天灌服益母生化散前计为0 d)、7 d和15 d时,在各组随机抽取10头奶牛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浆IL-2、IL-6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A组奶牛血浆IL-2含量明显高于B组、C组(P0.05或P0.01);血浆IL-6含量A组在产前7 d时低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而产后0 d、7 d、15 d,A组高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母猪围产期常量元素的营养特点,试验选取同批次15头初产长大二元杂种母猪,在分娩前7d、分娩当天和分娩后7d采取母猪血样,在分娩当天、分娩后7d和分娩后14d收集母猪乳样,在产前10d、分娩当天及产后10d收集母猪尿液,检测样品中常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分娩前7d和分娩后7d相比,分娩当天血清钙的含量没有变化(P0.05),血清磷的含量升高(P0.05),而血清镁的含量降低(P0.05)。初乳中钙磷的含量极显著低于产后7d和14d乳汁中的钙磷含量(P0.01);初乳中钾的含量随着哺乳期的延长而降低(P0.01),初乳中钠、氯的含量极显著高于产后7d和14d的含量(P0.01)。分娩当天和分娩后10d尿液钾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分娩前10d的含量(P0.01)。分娩当天尿液钠和氯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分娩前10d的含量(P0.01)。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母猪对钾镁的需求量增加,围产期母猪的钾镁营养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8,(6)
试验研究了在母猪怀孕后期添加一种中药饲料添加剂(商品名为产前康)对母猪生殖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胎次、膘情及分娩日期相近的60头怀孕后期母猪,随机平均分为3组,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于母猪产前30 d按0.6%比例添加产前康至分娩,试验2组于母猪产前7 d按70 g/(头·d),1日1次的方法添加产前康至分娩。结果表明,两种使用方法在缩短产程及产仔间隔,提高仔猪健仔率及平均日增重,促进母猪产后恢复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效果(P0.05)。试验1组母猪血清中催产素、催乳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1组与试验2组在生产数据结果上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略优于试验2组。结论:临床使用产前康能缩短母猪产程,提高仔猪活力,促进母猪产后恢复,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药对围产期奶牛血浆IL-2,IFN-γ和TNF-α的影响,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经临床检查健康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90头,随机分成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0头.Ⅰ组,于预产期15 d时喂服中药加味四君子散(400 g/头),每天1次,连用5d,分娩后喂服益母生化散一剂(400 g/头);Ⅱ组,产前不添加中药,分娩后喂服益母生化散一剂(400 g/头);Ⅲ组为对照组,产前、产后均不喂服中药.在预产期15 d,7 d,产后0 d(分娩后喂服益母生化散前计为0 d)、产后7d和15d时,在各组随机抽取10头奶牛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浆IL-2,IFN-γ和TNF-α的含量.试验结果显示,Ⅰ组奶牛血浆IL-2含量、IFN-γ含量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Ⅲ组(P<0.05).研究说明,中药能增强围产期奶牛的免疫水平,为中药防治奶牛围产期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母猪妊娠期满114 d左右,在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因素协调下,在胎儿和母体共同参与下发动分娩,如果产力、产道和胎儿三者间相互协调,则正常分娩.母猪平均窝产10头,产仔间隔为10~25 min,正常分娩时间一般为3~4 h.如果到了预产期不分娩,推后3~5 d或更长,即为母猪迟产;如果胎儿进入产道后不能正常产出即为难产;如果因胎儿没有进入产道,导致产仔时间超过3~4 h即为产程过长.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6,(5):61-65
试验旨在研究一种围产期保健饲料对母猪分娩过程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胎次相近的母猪20头,随机分为2个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母猪自预产期前7 d至分娩后3 d期间每天在饲粮中添加保健饲料25 g/头。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保健饲料25 g/头极显著提高母猪粪便性状平均值(P0.01),显著提高母猪产前一周采食量(P0.05),有提高哺乳阶段采食量趋势(P0.05),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母猪平均产仔间隔、难产率、弱仔率、死胎率(P0.01或P0.05),有降低母猪尿液p H的趋势(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仔猪初生窝重、初生均重、24d窝重、24d均重、日增重、窝增重(P0.01或P0.05),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P0.05),显著提高母猪分娩当天及断奶时背膘值(P0.05),有提高分娩当天血钙浓度的趋势(P0.05),显著提高母猪产后15 d血钙浓度(P0.05)。综上所述,母猪分娩前7 d至分娩后3 d饲粮中添加保健饲料25 g/头后可改善母猪分娩过程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在怀孕母猪感染PCV2的不同时期,胎盘能否将PCV-2传递给仔猪。取4头母猪作为阴性对照。取10头未感染PCV的母猪,分别在怀孕前65 d、35 d、怀孕时和怀孕后35 d、62 d、91 d通过鼻腔感染PCV。母猪分娩前几天切除子宫。对所有胎儿进行安乐死并检测。测量血清和组织中病毒基因的含量和PCV-2特异性抗体含量。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659-1663
为了解猪病毒性腹泻(PED)疫苗免疫后母猪乳汁中IgA抗体消长规律,筛选100头妊娠母猪,平均分为5组(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三联弱毒疫苗"(PTR)和"PEDV-TGEV二联灭活疫苗"(PT)进行不同的免疫。其中,试验Ⅰ组产前40d和产前20d免疫PTR,试验Ⅱ组产前40d和产前20d免疫PT,试验Ⅲ组产前40d免疫PTR和产前20d免疫PT,试验Ⅳ组产前40d免疫PT和产前20d免疫PTR,对照组产前40d和产前20d注射生理盐水。通过PEDV IgA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母猪分娩后0,1,2,3,5,7,10,14d各组乳汁中特异性PEDV IgA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组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Ⅰ、Ⅱ组与试验Ⅲ、Ⅳ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试验Ⅰ、Ⅱ组间以及试验Ⅲ、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产前40d和产前20d交替使用PTR和PT的抗体滴度明显优于单一接种PTR或PT的抗体滴度。其中只注射PTR母猪分娩后10d乳汁对仔猪没有保护力,注射PT母猪分娩后7d乳汁对仔猪没有保护力。通过本试验基本上了解了PEDV母源抗体消长规律,为今后规模化猪场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比较“吉姆瑞2号”与PG600激素对发情异常经产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效果,选择2~3胎次、体重、体况相近的断奶后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经产大白母猪60头,随机分成吉姆瑞2号组、PG600激素组,每组30头,对照组选择胎次、体重、体况相近的正常经产母猪3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吉姆瑞2号组每天每头添加1剂“吉姆瑞2号”,连续拌料饲喂1周;PG600激素组于试验开始的第1天每头母猪注射1剂PG600,跟踪测定各组经产母猪的配种性能以及后续繁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发情配种性能方面:吉姆瑞2号组在7 d内发情率比PG600组低53.34个百分点(P〈0.05),14 d内发情率、返情率以及总受胎率分别低20.00、8.21和10.00个百分点(P〉0.05),吉姆瑞2号组、PG600激素组母猪的受胎率均不如正常经产母猪对照组(P〈0.05)。后续繁殖性能方面:吉姆瑞2号组母猪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和28日龄转群窝重及成活率均略高于PG600组,但3组母猪的后续各项繁殖性状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吉姆瑞2号”在刺激母猪发情方面不如PG600激素来的快速,但其对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以及仔猪21、28日龄窝重和成活率等后续繁殖性能的影响方面无显著差异,作用的效果持续而稳定。“吉姆瑞2号”的成分天然,对于倡导绿色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粮阴阳离子差对母猪钙代谢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58头2~7胎的大白母猪,随机分成对照组(30头)和试验组(28头)两个处理.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组日粮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了阴离子盐添加剂.研究日粮的阴阳离子差(dietary cation-aniondifference,DCAD)对母猪钙代谢及相关血液及尿液指标的影响,对照组日粮和试验组日粮的阴阳离子差分别为85.1mEq/kg和-136.5 mEq/kg.结果表明,各阶段试验组母猪血浆钙浓度在数值上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磷浓度在妊娠100 d和分娩后第2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10);各阶段血镬浓度试验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10或P<0.01);在妊娠86 d到分娩后第2天,试验组的母猪血液甲状旁腺素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10).试验组母猪尿液pH值极显著降低(P<0.01);在妊娠86 d和100 d,试验组母猪尿液钙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母猪(P<0.01);尿液镁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母猪(P<0.01或P<0.10);分娩前的试验组母猪尿液磷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10).这表明日粮阴阳离子差可以调节妊娠后期和分娩期母猪的血钙及其他电解质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探讨临产前给母猪提高筑巢材料(木屑)对母猪血清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和新生仔猪初乳摄入量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胎龄一致的母猪5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头母猪。处理1组母猪饲喂在210×80 cm的封闭板条箱中,地上铺一层木屑;处理2组母猪饲喂在开口板条箱中,地上撒一层木屑;处理3组母猪被放养在板条箱中,门打开,地上撒两层木屑,提供树枝和50 cm的绳子。所有参与实验的母猪都被限制在产仔箱中,直到第一头小猪分娩后7 d。分别在产前1~3 d、产后1~7 d通过耳静脉收集母猪血液样本进行非酯化脂肪酸的检测。同时测定各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G和M浓度及仔猪出生后0、12、24、48和72 h血清免疫球蛋白A、G和M浓度。结果发现:母猪分娩环境对哺乳早期仔猪平均日增重具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处理2组最高,其次是处理3组,处理1组最低。母猪分娩环境对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出生和产后第1周体重以及哺乳第7和12天乳成分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与处理1组和处理2组相比,处理3组有提高产前1~3 d、产后1~7 d和产前3 d~产后7 d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含量的趋势(P=0.07)。处理3组较处理1和处理2组有提高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浓度的趋势(P=0.07)。仔猪出生后72 h较出生后12、24和48 h血清免疫球蛋白A、G、M浓度最低(P 0.05)。综上所述,母猪分娩环境并没有降低仔猪产后死亡率,但改善了母猪代谢状况,通过测定哺乳早期新生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G和M浓度可以预测初乳摄入量,这对提高仔猪在哺乳期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辉 《猪业科学》2020,37(10):18-19
前人的研究表明,出生时血液中具有较高血红蛋白浓度(HBC)的仔猪在生长后期会有较好的生产性能。故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分娩时母猪和仔猪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探讨母猪血红蛋白浓度与死胎率的关系。研究观察并记录了丹麦商品猪群中22头母猪的分娩情况,在所选定的22头母猪分娩前1~3 d用HemoCue 201Hb血糖仪测定分娩母猪血液的HBC;同样,对22头测定母猪产下的144头仔猪在摄入初乳之前测量了其血液中的HBC;记录母猪总产仔数以及母猪胎次,并用肺漂浮技术鉴定死胎仔猪;利用SAS软件中的线性混合模型鉴定了母猪和仔猪的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广义线性模型鉴定母猪HBC与死胎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猪和仔猪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06.9±12.2g/L和124.4±19.9g/L,仔猪HBC与母猪HBC呈正相关趋势(P=0.058),死胎率与母猪HBC呈负相关(P=0.021)。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母猪血红蛋白含量途径可以提高新生仔猪的血红蛋白含量,同时可以降低死胎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甜菜碱添加方式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的影响。选取120头体重接近的纯种初产母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头,每个重复1头。从妊娠第3天起至分娩后21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甜菜碱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mg/kg甜菜碱;甜菜碱Ⅱ组妊娠前109d饲喂基础饲粮,自妊娠第110天至分娩后21d,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000mg/kg甜菜碱。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1 000mg/kg的甜菜碱显著提高了21日龄断奶仔猪数1.73头(P0.05)和断奶窝重22.83%(P0.05),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分娩后10和21d血清中GH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增加了妊娠第100天、分娩后10和21d血清中IGF-Ⅰ含量(P0.01)。2)饲粮添加2 000mg/kg的甜菜碱使母猪断奶后7d内断奶-发情间隔显著缩短了1.29d(P0.05),极显著增加了分娩后21d血清GH含量(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 000和2 000mg/kg的甜菜碱均能够提高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其中1 000mg/kg的甜菜碱对血清中GH和IGF-Ⅰ含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探讨复方菠菜提取物、维生素B12合剂对母猪血红蛋白含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胎次相近、健康、体况相当、预产期相近的母猪56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头,对照组饲喂母猪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母猪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菠菜提取物、维生素B12合剂(1.5 kg/t),试验期为产前30 d至分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复方菠菜提取物、维生素B12合剂)母猪血红蛋白含量提高11.3%(P 0.05),仔猪血红蛋白含量提高5.0%(P 0.05),健仔数增加1.29头/窝,产程缩短42 min/窝(P 0.05)。此外,初生窝重、初生均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 0.05)。  相似文献   

15.
母猪产前不食是指母猪在妊娠末期发生的一种以饮食大幅度下降或不食而体温不高或稍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母猪产前短时间的食欲稍有减退是正常现象。但在产前长时间不食可导致流产、死胎、产后无乳。甚至母、仔死亡。2011年9月某养殖户有4头母猪先后发生产前不食症,特约出诊,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讨低钙摄食条件下高胎龄母猪妊娠后期饲喂补肾中药对母猪和初生仔猪血液激素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40头7胎次母猪,随机分成对照组、补肾组、低钙组和低钙补肾组.从母猪妊娠85 d饲喂中药至114 d,测定母猪及初生仔猪血液中雌二醇(E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甲状旁腺素(PTH)、皮质醇(Cor)、甲...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饲粮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发酵液对母猪繁殖性能、初乳成分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3~7胎次、体况相近的妊娠巴马香猪3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益生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发酵液[200 mL/(d·头)]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配种至产后21 d。分娩当天记录母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称取每头仔猪的体重并计算窝重和平均个体重,于7、14和21日龄称取个体重,并计算平均个体重;每组随机选取12头母猪,于产后12 h内采集初乳,测定初乳成分;分别于妊娠45、75和105 d以及分娩后7和21 d,每组随机选取8头母猪,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浆繁殖激素含量和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液后仔猪平均初生个体重显著增加(P0.05);乳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妊娠75 d时血浆催乳素(PRL)、促黄体素(LH)、孕酮(PROG)和雌二醇(E2)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增加(P0.05);妊娠105 d时血浆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娩后7 d时血浆TP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TG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娩后21 d时血浆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发酵液可影响血浆生化指标和繁殖激素含量,改善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试验随机选取待产母猪120头,分为3组,在围产期,各组分栋,统一饲养管理。Ⅰ组在分娩后4h内子宫灌注促孕中药50m L,Ⅱ组在分娩后1h内注射氨基丁三醇前列腺素F2α注射液1m L,Ⅲ组分娩后4h不作处理,所有分娩母猪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表明:Ⅰ组母猪分娩后6~8h即开始排出恶露,5d内排净,其平均约为4d,分别比Ⅱ、Ⅲ组缩短1.4d和2d,差异极显著。试验期间,Ⅰ组没有胎衣滞留和子宫感染发生,与Ⅱ、Ⅲ组相比,其滞留率降低10.00%和12.50%,感染率降低20.00%和17.50%,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Ⅰ组在产后3天内食欲全部恢复。促孕中药对母猪产后恢复明显优于氨基丁三醇前列腺素F2α。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南方高温季节代谢有机酸对母猪采食量、血液指标及子代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体况、胎次和分娩日期均相近的长×大二元母猪18头,按分娩后3 d内采食量相近原则将母猪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两组母猪带仔窝重相近,每头母猪带仔数为9.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4%代谢有机酸产品,试验期24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下午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血清球蛋白、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组仔猪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仔猪断奶窝重和成活率有所提高(P0.05)。综上,代谢有机酸能提高高温季节母猪采食量,改善母猪血液指标,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不同时期使用催产素对母猪分娩的影响。本试验选取胎次、大小和体况相近的长大二元杂交分娩前母猪80头,第1组48头分娩前母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48头试验母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头,分别对每组母猪在分娩产出1头仔猪后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的催产素,观察并记录各组母猪的产程、死胎以及母猪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母猪打颤、产后出血以及母猪子宫复原等情况;第2组32头分娩前母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32头试验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分别对每组母猪在分娩不同时期肌肉注射4 mL催产素,观察并记录各组母猪的产程、死胎以及母猪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母猪打颤、产后出血以及母猪子宫复原等情况。结果表明规模猪场在使用催产素助产时最佳的剂量是4 mL/头,最佳的使用时期是母猪产出1头仔猪后开始注射催产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