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又称出血性综合征或贫血性皮炎综合征。感染鸡是否表现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与鸡的年龄、毒株毒力及是否伴发或继发其他疾病有关。该病死亡率高,对养鸡业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由鸡贫血病毒(CAV)引起.它是近几年来发生频率正在增加的以损害造血、淋巴器官功能的又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fectiousAnaemin—CIA)是由鸡贫血因子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组织萎缩为特征的免疫抑制型疾病.由于患病鸡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致使其极易继发其它病毒、细菌及真菌感染,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贫血病PCR试剂盒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的VP1、VP2基因序列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建立了检测鉴别鸡传染性贫血病毒PCR技术,并研制出CIAV—PCR检测试剂盒。试验结果显示,该CIAV—PCR检测试剂盒对参考菌株和地方分离株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420bp条带,而对其他禽病病原体的扩增结果为阴性;该CIAV—PCR试剂盒最低能检测出10fg的CIAV DNA模板;保存期测定结果显示,在-20℃条件下保存至1、3.6、9个月时,试剂盒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仍能检测到10~100fg的CIAV DNA模板,保存至12个月时其敏感度虽然降低了1个滴度,但仍能100%检出人工感染鸡的临床样品。表明该CIAV—PCR检测试剂盒对CIAV临床样品的检测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和准确的特点,适合在临床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鸡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继传染性法氏囊病后又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常给养鸡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本病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要点方面进行简要阐述,提出针对性防控对策,以期为诊治鸡传染性贫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引起产蛋率下降的因素1.1鸡品种的质量。有些养鸡场为了节省成本,从非正规的种鸡场引进苗鸡,品种的质量不高,有的苗鸡甚至遗传了亲代的某些疫病,如有的苗鸡感染了鸡传染性贫血(CIA)、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禽白血病(ALV)等。其中ALV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易与RE和马立克病混合感染,对鸡的  相似文献   

7.
<正>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养鸡业的危害十分严重。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采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主要养鸡地区4种鸡免疫抑制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西省11个地市主要养鸡地区的24个鸡群的460份血清样品用ELISA方法进行了鸡传染性贫血(CIA)、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RE)、禽呼肠孤病毒感染(ARV)血清抗体的检测,并对其中的368份血清样品用ELISA方法进行了J-亚型禽白血病(ALV-J)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CIAV、REV、ALV-J、ARV(ELISA)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80.65%、21.30%、6.52%、96.30%。结果表明目前江西省各地饲养的鸡群中这4种免疫抑制病的感染相当普遍,而且多为混合感染,感染一种及以上免疫抑制病的个体为99.13%,同时感染两种及以上免疫抑制病的个体为56.96%,同时感染3种及以上免疫抑制病的个体为20.43%,同时感染4种免疫抑制病的个体为2.17%。  相似文献   

9.
以延边地区8个县(市)部分发病鸡场的病鸡和疑似病鸡为病料,对延边地区流行的疑似鸡传染性鼻炎进行了鉴定和病原分离,结果表明,延边地区存在的传染性鼻炎病原体鸡副嗜血杆菌为A型和C型.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和肾病变疾病,是继鸡新城疫、鸡法氏囊病之后对鸡危害严重的主要传染病.该病病原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已报道的有20多种血清型.有些血清型之间能产生交叉免疫,有些血清型之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血清型主要是马萨诸塞型,对鸡呼吸系统有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大肠杆菌表达出CIAV的衣壳蛋白(VP1)作为免疫抗原,以建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根据已发表的CIAV的衣壳蛋白(VP1)序列,结合Protean软件预测出抗原富集区域,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利用PCR扩增该区域基因,将扩增成功的VP1基因片段经T4连接酶连接至PGEX-6P-1表达载体.连接成功的重组质粒转化不同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通过IPTG诱导进行原核表达,筛选出表达量最高的菌株及最佳诱导时间和1PTG诱导浓度.以感染CIAV的鸡阳性血清为一抗,对重组蛋白GST-VP1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重组质粒PGEX-VP1,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分子量约71kD的融合蛋白GST-VP1在大肠杆菌Rosseta中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并能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阳性血清发生反应.[结论]该研究可为抗CIA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3种常见病毒性免疫抑制病在桂东南地区鸡群中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来自玉林、北流、兴业、博白、容县、陆川、贵港、桂平、平南等9个县市农村散养户送检的637份病鸡血清样品进行病毒抗体的检测并分析地区、季节、品种和年龄段等因素对鸡群感染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影响。【结果】以上地区的农户散养鸡群中存在3种常见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抗体,且不同病毒的抗体情况受地区、季节、品种和年龄段等因素的影响。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的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23.86%、13.97%、7.06%,提示CIAV在以上地区鸡群中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应该作为今后该地区鸡群疫病防控的重点。此外,在所有阳性样品中混合感染率为24.65%,说明目前以上地区农户散养鸡群中的病毒性免疫抑制病存在混合感染,尤其以CIAV与其他病原组成的混合感染类型为主,占98.11%。【结论】针对桂东南地区农户散养鸡群进行血清学调查,为防控该地区鸡群中的3种常见病毒性免疫抑制病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淋巴增生性病毒病,呈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原系呼肠弧病毒科(Reoviridae)的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病毒。IBD最早发生于美国,三十年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及欧洲等各国都有本病疫情的报导,近几年来国内也相继有本病病毒的分离,血清学检查等报告。IBD的流行和蔓延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查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鸡后,特别是3—6周龄鸡,主要在淋巴器官——法氏囊的损伤,导致程度不同的体液免疫抑制现象。鸡早期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可降低新城疫疫苗免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简称IB)是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使病鸡出现呼吸困难、肾脏病变、产蛋下降等症候。 本病首次由Schalk和Hawm(1931)报道,1936年,Beach和Schalm证明其病原为病毒。早期的报道表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危害幼鸡呼吸道(呼吸型IB),也危及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使之抵抗力降低和产蛋下降,蛋品质降低。1962年Winterfield和Hitchner在美国报道了致肾病变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出现,证明了IBV的某些毒株主要引起肾脏病变。EI—Houadfi和Jone(1985)在摩洛哥分离出一种  相似文献   

15.
1病原传染性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或亚临床性传染病,主要导致法氏囊(BF)坏死和萎缩。1957年秋,该病首次暴发于美国Delaware洲南部Gumboro地区的一群肉用雏鸡。其后,Cosgrove于1962年对其作了详细的报道,并定名为Gumboro病(GD)。同年,Winterfield等用鸡胚自患鸡BF分离到GD的真正病原,称之为传染性囊因子(IBA)。197O年,Hitchner提议将该病命名为传染性囊病,其病原称为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Allan等于1972年首次报道了IBDV导致的免疫抑制特性,198o年,McFerran等发现了IBDV存在有抗原…  相似文献   

16.
鸡支原体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发病之后直接影响鸡的生长速度,严重影响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阐述了鸡支原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诊断、治疗对策,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鸡贫血病毒病又称鸡传染性贫血、"蓝翅病"、贫血性皮炎综合征、出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本病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病原、流行与病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直径为25 nm,单链,无囊膜的二十面体病毒,DNA基因组为环状,是圆环病毒科环状  相似文献   

18.
山东某鸡场送检的40日龄发病鸡法氏囊经处理,离心取上清液,以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分离到一株病毒株.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72~84h内死亡,经琼脂扩散、血凝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排除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可能,鉴定该分离毒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19.
孙培茎  于洪涛  王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12-6313,6315
[目的]从细胞免疫学角度探讨杨树皮类脂(PBL)对改善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鸡的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人工感染与未感染CIAV的1日龄SPF鸡作为试验模型,分别连续饲喂PBL 7 d,在第7、27、47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和CD8+的含量,并计算CD4+/CD8+。[结果]PBL能够增加健康SPF雏鸡外周血的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结论]杨树皮类脂对CIAV诱导的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的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降低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贫血因子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疾病,可引起鸡再生不良性贫血(骨髓障碍引起的贫血)。病毒在分类上的位置未确定,故称鸡贫血因子(CAA)。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1979年日本首次分离到此病毒,以后在德国、瑞士、荷兰、美国、澳大利亚、非洲等许多国家发现该病,其危害在程度日益加重。我国在进口鸡群中也发现本病,并分离到病毒。从临床病理解剖观察,在我省也疑有本病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