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下不同时期喷施油菜素内酯(BR)对甜菜内源激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究BR与其他植物激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BR对甜菜体内保护酶系统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KWS 0143甜菜为材料,采取桶栽种植法,共设9个处理:CK(对照,供试土壤加基肥),YJ(盐碱处理,供试土壤加基肥和盐碱),O、S、V(在YJ基础上,分别于叶丛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喷施0.15 mg/kg的BR)以及不同时期喷施BR的组合处理OS、SV、OV和OSV。在甜菜生长前期喷施BR后9 d开始采集叶片,取样间隔为18 d,共取样5次,分别测定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收获后测定块根产量、产糖量和含糖率。【结果】与CK相比,受盐碱胁迫后,甜菜叶片CTK含量、POD活性和氮素积累量总体下降,而内源BR、ABA、GA和IAA含量及CAT活性总体升高。盐碱胁迫下,外源BR提高了甜菜生长后期叶片的CTK含量、氮素积累量和SOD活性;不同时期喷施BR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甜菜POD、CAT活性和氮素积累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IAA含量整体呈升高的趋势。越早喷施BR,对甜菜POD活性的影响越大;无论组合喷施与否,前期喷施BR后甜菜的内源BR、ABA和GA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前期喷施BR能明显提高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结论】外源BR可明显提高甜菜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增加氮素积累量,促进内源激素生成,调节内源激素的比例,提升甜菜耐盐碱和抗氧化的能力,提高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外源调控剂对香稻产量形成、茎鞘物质转运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对香稻增产优势明显的外源调控剂.[方法]以常规香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为试验材料,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4个(T1、T2、T3和T4)调控剂配方处理,于破口期进行叶面喷施.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取样测定干物质积累量,计算茎鞘转运特性;收获时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CK相比,各调控剂处理均可提高可美香占2号的产量,增幅为5.36%~16.55%,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调控剂T1和T2处理可提高象牙香占的产量,其中T2处理较CK显著增产19.31%(P<0.05,下同).抽穗期美香占2号的叶片干重在各调控剂处理下较CK显著增加12.86%~15.68%,象牙香占的茎鞘干重在T3处理下较CK显著提高11.35%.成熟期美香占2号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象牙香占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调控剂处理下整体较CK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调控剂处理对两个香稻品种的收获指数及物质转运特性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产量与结实率、千粒重、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叶片干重和总干重及成熟期叶片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每穗总粒数、收获指数和抽穗期穗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施用不同配方的外源调控剂可不同程度地调节香稻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香稻产量.其中T1和T2处理分别对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具有产量优势,主要是在于可提高其每穗总粒数、抽穗期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叶面喷剂对小麦灌浆期高温危害的缓解作用,于安徽农业大学农萃园2019-2020年小麦生长季内选用0.3% KH2PO4 (PDP)和0.01%芸苔素内酯溶液(BR)开展了大田试验研究.试验设置小麦灌浆期内自然高温来临前连续喷两次PDP、BR及二者的混合溶液(PB),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CK),考察喷施后不同处理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灌浆期高温前喷施PDP、BR均可提升高温后旗叶叶绿素含量,PDP与BR无显著差异,PB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不同叶面喷剂显著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PB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BR和PDP,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B干物质量最高是由于其对茎叶及籽粒干物质的提升最多;和CK相比,PDP、BR和PB产量均显著提高,增产幅度为5.43%~-9.41%,PB处理产量最高.灌浆期高温前喷施PDP、BR和PB显著改善籽粒品质,主要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及提高面粉沉淀值.综上,小麦灌浆期高温前通过叶面喷施PDP、BR和PB均能显著延缓灌浆期叶片衰老,促进干物质积累,协同提升产量与籽粒品质.以0.3%磷酸二氢钾和0.01%芸苔素内酯溶液混合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盐碱胁迫下喷施BR对甜菜光系统Ⅱ和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菜主栽品种(KWS0143)为试验材料,共设4个处理,不喷施BR(CK)、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Q)、块根膨大期喷施BR(Z)、糖分积累期喷施BR(H),研究盐碱胁迫下不同时期喷施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甜菜叶片光能利用和氮代谢影响。结果表明,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效果最明显。叶丛快速生长期和糖分积累期喷施BR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块根膨大期喷施BR降低叶绿素含量;各处理在喷施BR后短时间内光能利用率均增强;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显著提高叶片非光化学淬灭(NPQ)和光保护能力(YNPQ/YNO),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差异不显著;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显著提高叶片NR和GS活性,块根膨大期喷施BR显著降低NR活性,对GS活性影响不显著,糖分积累期喷施BR显著降低NR活性,提高GS活性;各生长期喷施BR后GOGAT活性均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SODM)对水稻结实期体内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材料,对它们喷施SODM后测定水稻叶片保护酶系活性与抗坏血酸、丙二醛、过氧化氢和活性氧自由基含量。[结果]SODM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水稻结实期叶片中SOD、POD及CAT活性,使叶片中MDA、SO2-和H2O2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减轻水稻被过氧化程度。[结论]SODM提高了植物体内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及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进而延缓水稻的衰老,增强了结实中后期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6.
选用寒地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穗数型高产品种龙稻11号与优质品种龙稻18号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通过灌浆成熟期喷施硫酸镁和齐穗期增施氮肥处理及对照处理,系统比较根外喷施硫酸镁对水稻淀粉品质性状、叶片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转录表达量及根系活力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成熟期喷施硫酸镁显著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而齐穗期增施氮肥处理使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而降低蒸煮食味品质,硫酸镁处理通过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黏性和食味品质;灌浆成熟期喷施硫酸镁或齐穗期增施氮肥均显著提高灌浆成熟期叶片全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以及灌浆各时期叶片Rubisco亚基基因转录表达量,增强水稻根系活力,促进根系氮素吸收,调控灌浆不同时期叶片和籽粒GS活性,但喷施硫酸镁效果显著优于增施氮肥;叶片全氮含量与GS活性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含量、伤流液含氮化合物总量及Rubisco各亚基基因mRNA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减氮同时在灌浆成熟期根外喷施硫酸镁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蒸煮食味品质的有效途径,研究为阐明根外喷施硫酸镁对水稻淀粉品质形成的影响和提高优质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赤霉素对青花菜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青花菜品种"早生绿"为材料,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用不同浓度(50、100、150 mg/L)赤霉素(GA)喷施叶面,研究GA处理对青花菜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花序分化期,各GA处理青花菜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均高于C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00 mg/L GA处理的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CK,其余2个处理均低于CK。在现蕾期,50、100 mg/L GA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100、150 mg/L GA处理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CK;GA各处理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CK;[结论]GA处理可增加青花菜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γ-氨基丁酸(GABA)对糯玉米产量形成及其光合生理的影响,为提高糯玉米产量的化控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糯玉米品种粤彩糯2号、京科糯928和粤白甜糯7号为材料,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糯玉米孕穗期叶面喷施GABA 5 mmol/L(FS)处理,观察记载田间糯玉米生育时期及植株农艺性状,测定分析糯玉米产量及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糯玉米产量和光合生理指标对孕穗期叶面喷施GABA的响应。【结果】与CK相比,FS处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试糯玉米的鲜苞产量、净穗产量和鲜苞穗叶比,鲜苞产量和净穗产量分别较CK提高5.45%~11.08%和5.66%~14.23%。供试糯玉米在FS处理下的单穗总粒数、成熟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株高均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6.28%~8.76%、14.01%~70.67%、14.60%~29.92%、8.94%~23.19%和3.35%~5.21%。FS处理对穗位高度、秃顶长、穗粗、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SPAD值及成熟期叶片老化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FS处理下供试糯玉米的抽穗期、散粉期和吐丝期均较CK提前1 d。糯玉米净穗产量与鲜苞产量、穗粗、穗行数和成熟期叶片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鲜苞产量与净穗产量、穗粗、成熟期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叶面喷施GABA处理下糯玉米产量的提高与提高单穗总粒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株高以及调控生育时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单一处理和不同组合处理时对甜荞产量的影响,为甜荞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甜荞品种"通辽本地小粒"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于成熟期测定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在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为150 mg/L时,于甜荞的分枝期喷施PPP333、开花期喷施GA3或分枝期喷施PPP333、灌浆期喷施NAA可显著提高甜荞的产量;在甜荞开花期喷施75 mg/L的GA3、150 mg/L的PPP333、75 mg/L的NAA也可显著提高甜荞的产量。【结论】适宜的GA3、PPP333和NAA处理能提高甜荞的产量,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间同时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对木薯苗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对华南205和华南8号的木薯苗叶片喷施清水(CK),40、60、100mg/L水杨酸(SA)和0.1、0.2、0.5mg/L油菜素内酯(BR),共7个处理,然后,在21.5%~23.0%、16.0%~17.5%、11.5%~13.0%、8.5%~10.0%和21.5%~23.0%的5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测定木薯叶片的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与喷施清水比较,喷施SA和BR溶液的2个品种木薯苗叶片的Pro含量、SOD和POD活性均得到有效提高,部分处理极显著或显著地提高,以100mg/L的SA和0.2mg/L的BR处理所获得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橡胶草叶片为试材,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 mg/L(CK)、50 mg/L(T1)、100 mg/L(T2)、150mg/L(T3)、200 mg/L(T4)、300 mg/L(T5)、600 mg/L(T6)]赤霉素(GA3),研究其对橡胶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酶活性、开花及主要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喷施GA3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且CK最高;GA3处理均使叶片SOD、POD、CAT活性下降,其中,T3的酶活性较其他处理低,T3叶片SOD活性在处理后10 d与CK相差最大,活性下降25.39%,活性最低峰时较CK下降11.81%;T3叶片CAT活性处理后10 d与CK相差最大,活性下降77.66%,活性最高峰时较CK下降44.00%;T3叶片POD活性在处理后20 d与CK相差最大,活性下降75.17%,处理后60 d与CK相差最小,POD活性下降32.13%。随着GA3质量浓度的增加,各处理营养生长期时间延长,开花推迟,花期缩短;花葶高度和花葶粗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开花数则呈下降趋势;而花直径差异不显著,但均与CK差异显著。综上,外施一定质量浓度的GA3对橡胶草花葶高、花葶粗、花直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外源喷施油菜素内酯对碱胁迫下甜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碱胁迫下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甜菜生长的影响,在甜菜苗期喷施0.05mg·L-1、0.1mg·L-1、0.15mg·L-1和0.2mg·L-1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分析植株生长特性、光合能力、内源激素、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变化,明确甜菜喷施的最佳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质量浓度BR的处理的光合能力在整个生长期均大于碱处理,并在生长后期显著降低叶片ABA质量浓度,提高CTK和GA3的质量浓度,增加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其中质量浓度为0.15mg·L-1的油菜素内酯处理效果最明显,块根产量最接近CK,达到CK的66.3%,是Alk(碱处理)的157.5%。苗期喷施适宜质量浓度的BR可以缓解碱土对甜菜生长的胁迫,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强甜菜的光合作用,降低叶片ABA与其他激素的比例,提高甜菜的抗碱能力。  相似文献   

13.
8种叶面喷剂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频发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为害的问题,采用化学防御措施,在灌浆初期(5月17日)和灌浆中期(5月22日)进行2次叶面喷剂喷施处理,以不喷施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喷剂种类(0.1%醋酸溶液、0.1%黄腐酸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2%蔗糖溶液、0.05%硫酸锌溶液、清水、3.5 mg/L吲哚乙酸溶液)对小麦叶片SPAD值、籽粒灌浆特性、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剂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粒重和穗粒数,提高小麦产量,但不同喷剂种类的增产效果不同,喷施8种叶面喷剂的小麦增产率为3.96%~18.94%,其中,喷施0.1%黄腐酸溶液、0.1%醋酸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0.05%硫酸锌溶液和2%蔗糖溶液小麦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用Logistic模型描述籽粒灌浆进程(决定系数均达0.99以上)显示,叶面喷剂处理延长了到达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的时间以及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使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延长了快速灌浆的持效期;从光合机理的角度看,叶面喷剂处理提高了灌浆后期叶片的SPAD值,延缓了叶片衰老,是光合产物增加、粒重提高的源基础。喷施叶面喷剂对提高小麦产量、增强小麦后期抗干热风的能力作用明显,是抵御干热风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给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几种新型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效果显著的两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各处理水稻功能叶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及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酰胺转化酶活性在乳熟前期差异较大,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小,各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水稻功能叶及籽粒中上述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以PGR4处理酶活性最强,PGR3处理次之,灌浆前期各处理的水稻功能叶蛋白水解酶活性之间的差异较小,而灌浆中、后期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增大,且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水稻功能叶蛋白水解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以PGR4处理酶活性最强,PGR3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15.
水溶性有机肥料对水稻产量和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水溶性有机肥料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及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水溶性有机肥料可提高稻谷产量,显著降低水稻孕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灌浆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稻米镉含量,降低率为2.9%~21.5%,提高稻草镉含量,提高率为26.8%~99.1%。以750倍稀释液喷施增产幅度最大,达43.1%,基施(0.16 m L·kg~(-1))配合喷施(750倍稀释液)处理稻米降镉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外源激素对二晚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齐穗期喷施3种外源激素(GA3、6-BA、BR)对二晚生长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测定了剑叶的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与SOD、CAT活性等与衰老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3种外源激素对水稻叶片的衰老都有延缓作用,并能提高结实率,最终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其中以6-BA的效果最好。但外源激素对水稻叶片衰老作用的延缓具有时效性,大约2周左右。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6,(7):28-29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后期喷施金太阳水稻(小麦)灌浆营养液可延长水稻叶片功能期,延长灌浆时间,延长生育期;可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可显著增加纯收入,喷施2次的新增纯收入多于喷1次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以及对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方法】采用人工旱棚和旱池模拟薯块膨大高峰期(100—120 d)干旱胁迫,结合~(13)C标记方法,研究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α-萘乙酸(NAA)和脱落酸(ABA)3种外源激素对甘薯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测定甘薯叶片~(13)C积累量和分配率、内源激素含量、碳代谢酶活性、光合荧光特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RDA分析。【结果】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导致甘薯产量下降了18.76%(P0.05),而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降低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薯减产的幅度(P0.05),喷施6-BA效果最佳,其次分别是喷施ABA和NAA。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显著提高功能叶光合效率,从而促进薯块膨大期光合产物的合成。其中,喷施6-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10.93%,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增加了20.00%。干旱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甘薯瞬时~(13)C积累量和向块根的分配率,6-BA处理分别提高了75.68%和27.68%,促进了光合产物(~(13)C)由叶片向块根中的转移和分配。此外,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提高叶片碳代谢酶活性,喷施6-BA、NAA和A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SS酶活性分别提高29.59%、19.25%和13.03%。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缓解因干旱引起的ZR和IAA含量下降,喷施6-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ZR和IAA分别增加了18.72%和10.97%。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碳代谢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是调控薯块膨大高峰期光合产物(~(13)C)分配的关键指标(R=0.997);通径分析表明,对甘薯光合产物(~(13)C)由叶片向块根中转移与分配的影响直接作用系数较大的是Pn、SPS、ABA、ZR、SS和Fv/Fm。RDA分析表明,喷施6-BA与甘薯~(13)C总积累量、块根~(13)C分配率、ZR、Pn、Fv/Fm、SS和SPS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能提高内源激素含量和SPS、ADPGase为主的碳代谢酶活性,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促进薯块膨大期光合产物(~(13)C)由叶片向块根转运,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和籽粒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进一步从源库理论的角度挖掘调节剂增产的作用机理,为调节剂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和2014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以合丰50和垦丰16为材料,在始花期(R1期)叶面喷施60 mg·L~(-1)促进型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50 mg·L~(-1)延缓型调节剂烯效唑(S3307),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调节剂后30 d开始第一次取样,以后每隔5 d取样一次,共取样5次。测定叶片和籽粒中蔗糖、淀粉、果糖含量及叶片中转化酶、蔗糖磷酸合酶(SPS)和蔗糖合酶(SS)活性。大豆成熟期测产。【结果】籽粒建成初期(喷施调节剂后30—35 d),S3307和DTA-6的叶片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用于籽粒的建成。籽粒建成中期(喷施调节剂后35—45 d),S3307的叶片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S3307和DTA-6的籽粒蔗糖和果糖含量普遍高于CK,为籽粒灌浆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籽粒建成后期(喷施调节剂后50 d),S3307和DTA-6的叶片蔗糖含量达到最大,且与CK差异显著,S3307的叶片淀粉含量高于CK,DTA-6的叶片果糖含量高于CK;S3307和DTA-6显著提高了籽粒中蔗糖含量,S3307同时提高了2个品种籽粒果糖含量,而DTA-6降低了合丰50籽粒果糖含量;S3307和DTA-6提高了合丰50籽粒淀粉含量,降低了垦丰16籽粒淀粉含量,说明调节剂对不同的大豆品种调控效果存在差异。调节剂增加叶片蔗糖含量的同时,S3307和DTA-6提高了叶片SPS和SS活性;在多数测定时期内,显著降低了叶片转化酶活性。S3307和DTA-6协调了源库系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动态平衡。与清水对照(H-CK和K-CK)相比,调节剂处理H-S、H-D和K-S、K-D两年平均增产为20.07%、14.57%和10.54%、10.95%,增产极显著。相关分析得出,叶片蔗糖含量与叶片SPS、SS活性和淀粉含量呈正相关(0.893**、0.888**和0.981**),与叶片转化酶活性和果糖含量呈负相关(-0.872和-0.862);同时与籽粒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成正相关(0.918**、0.832和0.810)。由此可知,蔗糖是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中心枢纽。【结论】S3307和DTA-6通过提高源端叶片SPS和SS活性,降低叶片转化酶活性,调控了不同大豆品种源库碳水化合物的生理代谢,显著提高了大豆产量,其中S3307的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淹水胁迫解除后,叶面喷施虾青素(astaxanthin,ASTA)对分蘖期受淹水稻的补救效应。[方法]以常规粳稻‘宁粳7号’为试验材料,盆栽种植,移栽10 d后进行没顶淹水5 d的处理,淹没结束后设5个处理:正常水分管理(用CT表示);淹水胁迫+解除淹水后喷施清水(CK);淹水胁迫+解除淹水后喷施0.4 mmol·L~(-1)虾青素(ASTA-0.4);淹水胁迫+解除淹水后喷施0.8 mmol·L~(-1)虾青素(ASTA-0.8);淹水胁迫+解除淹水后喷施1.6 mmol·L~(-1)虾青素(ASTA-1.6)。在叶面喷施后0(喷施当天)、1、2、3、5、7 d取样,测定水稻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在叶面喷施后0(喷施当天)、3、6、9 d取样测定植株干物质量、株高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成熟期收获有代表性的3盆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没顶淹水5 d后,与CT相比,水稻茎蘖数和绿叶数显著减少,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氧化损伤严重,导致产量下降。淹水解除后,与CK相比,叶面喷施虾青素能提高受淹水稻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H_2O_2和MDA含量,减轻氧化损伤,促进分蘖发生,加快干物质积累,减少产量损失。其中,叶面喷施后12 d,ASTA-0.8处理的茎蘖数、绿叶数以及干物质量、叶绿素a、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叶片中H_2O_2和MDA含量降低;喷施后7 d,ASTA-0.8处理叶片中MDA含量与CK相比显著降低20.7%,H_2O_2含量降低9.4%;ASTA-0.8处理最终产量为CT产量的98.7%。[结论]叶面喷施0.8 mmol·L~(-1)虾青素可最大程度补救水稻分蘖期淹水导致的伤害和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