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城市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本文分析了聊城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其配套技术及推广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对锦州市关于保护性耕作这一耕作模式的推广力度和资金补助情况进行了介绍,进而针对保护性耕作这种全新的耕作模式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保护性耕作中的深松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将其与常规的耕作模式进行了比照,很好地体现出了该模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对沿黄稻茬麦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因子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旋耕条播是内稻茬小麦高产的最佳耕作方式,与免耕方式相比,其耕层温度高,土壤容重小,土体通过透性好,耕层绝对含水量较为适宜,肥效高而持久,并有利于提高小麦播种质量,是沿黄稻茬麦区行之有效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状况,对其定义及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归纳了保护性耕作的判定和实施要点,以期推广这一新型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闫占礼 《现代农业》2010,(10):70-71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状况,对其定义及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归纳了保护性耕作的判定和实施要点,以期推广这一新型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耕地的再生产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保护性耕作,进行保护性耕作必须要降低环境因素对其的干扰和破坏,这是一项先进的耕作性技术。根据塔城市对耕作现状的保护和耕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塔城地区走农业耕作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浅议保护性耕作的机理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保护性耕作的生态环境保护机理、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等方面对保护性耕作进行了论述,以供从事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水分利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当地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2.51%。但有10.92%数据显示减产,表明保护性耕作减产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归纳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中国自“六五”期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对保护性耕作概念的深入理解,中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研究,保护性耕作要充分重视理论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新型研究技术和研究手段,明确保护性耕作影响作物生产的机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俊安  殷国亮 《甘肃农业》2011,(12):45-45,47
作者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及发展状况,对其定义及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对策,以期大面积推广这一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型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刘选伟  王景立 《农业与技术》2013,(12):210-211,248
我国西北地区大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近年来,多发的自然灾害对其土地资源和作物生长形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阐述了西北地区的耕作现状,通过分析保护性耕作在西北地区应用的必要性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灰色系统方法,对6种不同耕作方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免耕整秸秆半覆盖为最佳耕作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土壤保持耕作——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先领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农业活动对全球变化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而导致全球性土壤保持需求的迫切性增加出发,追踪了国外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动态;对中国该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从时间、深度、方法、生产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进行了比较分析。中国是一个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严重的农业大国,而从全球统计数字来看,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面积目前仅占全球保持耕作面积的0.2%,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1%, 其现状与中国耕地资源和环境的继续退化以及对土壤保持耕作需求的增加极不相符。加强中国土壤保持耕作系统研究和土壤保持耕作"节能固碳"长期建设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变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鉴于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研究和发展所存在的不足和所面临的更大挑战,以及该领域研究涉及到复杂的农业系统"耕作管理-生物过程-环境变化"相互作用及其系统能流-碳流循环过程,尤其农业生态系统碳汇/源估量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等科学问题,有必要运用综合的系统性研究分析方法,借助国外长期试验和理论研究经验,以及系统模型模拟研究手段等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加速提升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为实现碳汇/源科学调控管理、减缓农业对温室效应贡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下,云南热区旱耕地易出现水土流失,肥力下降,耕地荒漠化现象。本文对防止这种现象出现的新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本地区推广实施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问题在耕作技术和栽培措施中加以改进,使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世界农业》2001,(11):43-44
技术简介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的,采用机械化耕作手段,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可以降低机械进地次数和耕翻次数,减少耕作对土层表面的破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包括深耕翻、深松、垄沟种植法、水平等高耕作、等高沟垄耕作、蓄水聚肥改土耕作、秸秆覆盖保墒技术及其相关配套技术等。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减小因耕翻次数多而造成的对土壤表面覆盖的破坏,提高土壤抗风蚀…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条件下保护性耕作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黄淮海区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在粮食主产区河南的研究应用。河南保护性耕作研究主要集中在豫西旱作区,其在豫南雨养区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认为土壤肥力较低是影响雨养区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探讨了该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旱地耕作方式的革新,它主要包括秸杆及地表处理、深松土壤、免耕播种、控制杂草等四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本文就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技术要领及技术推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耕作方式与覆盖物对土壤特性和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进行简单探讨,提出了玉米在种植中科学使用耕作方式及覆盖物的栽培技术,以供相关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耕作技术,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在当今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本试验历时2年,对秸秆残茬覆盖深松免耕播种、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和传统翻耕播种3种模式进行对比,测定每种模式下的土壤含水率、秸秆残茬覆盖率、出苗率、地温、冬前分蘖率、返青分蘖率、作物产量等性能指标,从数据层面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产增效机理,以期总结出一套适合庄浪县地形地貌、种植制度的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李晓青 《甘肃农业》2011,(8):82-82,87
暗渠是水利工程输水建筑物之一,由于地形、道路等条件的限制,渠道修建完成后,其上面要进行回填,以便恢复耕作、用在道路等。本文对水利工程输水建筑物——暗渠的施工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