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炬松核心育种群体子代生长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火炬松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68个全同胞组合的子代,组成了第2代核心群体的基本群体,在8,10,15年时分别对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10,15年时,各生长性状在组合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根据15年时各亲本子代的生长表现,选择8个优良母本和4个优良父本,可用于营建精选种子园或控制授粉种子园,生产遗传改良度高的种子.以15年全同胞家系平均材积作为选择指标,共选出10个组合,材积平均增益为18.94%,通过重复制种获得的种子可以用于营建插穗圃,通过扦插繁殖生产优良的全同胞家系苗木;采用配合选择共选出55个优良个体参与构建第2代育种群体,其中30个进入第2代核心群体,其余25个进入第2代主群体.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第一轮回选择遗传增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半同孢子代测定林中进行优良家系、优良单株的联合选择,结果表明,第一轮回选择效益明显。其中混合选择的材积遗传增益为3.81%;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为13.4%,在优良家系内选择优良单株的遗传增益的10.95%,所选择的12株优良单株可以营建第一代半种园子。  相似文献   

3.
广西马尾松第2代育种群体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广西马尾松第1代育种群体的8片20年生及以上的子代测定林测定试验,在综合评价育种目标性状与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选择建立马尾松第2代育种群体,为马尾松高世代育种研究提供重要材料。【方法】采用SAS分析软件依据线性模型对子代生长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据此进行第2代优树选择。采用SSR分子标记对第2代优树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亲本分析及遗传距离估算,根据优树间遗传距离对第2代育种群体进行结构划分。【结果】在参试的子代测定林中,参试家系间在生长性状上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多数子代林的材积指标家系遗传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h~2≥0.2),适于开展优良家系选择。基于此,采用配合选择与单株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出第2代育种群体材料163株,平均遗传增益为21.95%。采用16对SSR引物对该第2代育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16个位点共检测到45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2.7,多态率为1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49;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32。采用Coancestry Version 1.0软件计算出第2代育种群体的平均共祖系数为0.042,育种群体状态数为11.9;根据16对SSR引物的扩增结果,采用CERVUS2.0软件对构建的第2代育种群体材料进行父本分析,发现在包含163个优树的第2代群体中,有57个个体在置信度95%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父本,另有102个个体在置信度80%的情况下能够确定父本。为了有效避免高世代杂交育种过程中发生近交,以遗传距离为指标对第2代育种群体材料进行聚类,根据距离聚类结果将163个体划分为10个亚系,编号为桂GC2-A—桂GC2-J。在建立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时,拟采用以下策略:从每个亚系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最佳无性系作为精选群体建园;在进行下一代杂交育种时,进行亚系间的交配,使育种群体整体的近交程度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初步建立了由163株优树组成的广西马尾松第2代育种群体。该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个体间的近交程度较低。根据遗传距离对第2代育种群体进行亚系划分,设计出"系间杂交、系内慎交"的高世代杂交育种策略,可有效避免近交,为有计划地开展马尾松高世代杂交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遗传变异及二代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小陇山沙坝试验基地9年生40个青海云杉家系子代测定林树高、新梢、冠幅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家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青海云杉各性状中家系遗传力均大于单株遗传力,各家系间树高、新梢、冠幅三者之间表型相关均为极显著相关。以家系树高育种值为选择指标,共选出8个优良家系。采用配合选择最佳线性预测(BLUP)估算单株育种值,选出来自21个家系的102个优良单株,其树高比群体均值高出36.25%,期望遗传增益是27.97%。说明配合选择具有兼顾高遗传增益和广遗传基础的优点。这些优良家系和单株可作为营建青海云杉二代种子园试验林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分析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5块试验林,119个家系,1962个单株)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旨在开展二代优树选择,为在湖北等北亚热带高山区建立第2代种子园提供种质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各遗传测定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胸径、树高及材积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8~0.73,0.17~0.59和0.19~0.78,家系遗传力为0.34~0.80,0.42~0.79和0.18~0.81,单株遗传力一般低于家系遗传力。利用最佳线性预测(BLP)估算单株育种值。对比配合选择和家系/家系内选择2种选择方法表明,配合选择得到的二代优树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由家系/家系内选择得到的二代优树群体,2种方法所得到的预期遗传增益相似。基于兼顾高遗传增益和广泛遗传基础的原则,认为配合选择方法选出的二代优树更适合用于日本落叶松高世代种子园的建立。最终采用配合选择方法选出来自49个家系的二代优树137株;5块子代测定林入选二代优树的材积期望遗传增益分别为26%,98.3%,42.9%,24%和56.4%。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4年生岑溪软枝油茶(Cenxi soft-branch Camellia oleifera)2代育种群体主要生长发育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早期遗传型选择。结果表明:家系平均地径、株高、冠幅、单株花芽数和结果数分别为39.16 cm、169.04 cm、1.93 m2、389.27个和9.99个,单株结果数在不同家系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4个指标则为极显著差异(P0.01)。地径、株高、冠幅和单株花芽数均受到很强的遗传控制,遗传力在0.90~0.96之间,单株结果数遗传力仅为0.15。通过有效的遗传型选择,筛选出以岑溪2为代表的优良家系13个,地径、株高、冠幅和单株花芽数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41%、7.17%、19.21%和54.06%;筛选出优良单株23个,地径、株高和冠幅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9.80%、22.27%和86.71%,遗传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10个省(区)14个种子园的112个杉木优良家系进行子代测定,研究表明:3年生树高的家系遗传力估计值为0.59,遗传变异系数为4.69%,证实了杉木树高生长性状受遗传控制较强.选择出7个产地的种子园作为我省杉木良种调拨区域,与我省叙永初级种子园相比,3年生树高增产达9.3%.筛选山12个最优家系,与对照相比树高增产达20%;与参试优良家系相比,树高遗传增益可提高5.72%.这批最优家系及其亲本,是我省优良的造林和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青海云杉自由授粉家系遗传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青海云杉1代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开展遗传评价,利用遗传测定结果提升青海云杉造林的良种化水平及提高良种使用率。[方法]本文以青海云杉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测定林为研究材料,对13年生青海云杉家系树高、新梢长、保存率和11年生的主、侧梢冻害率进行了遗传评价,采用综合指数选择优良家系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预测单株育种值选择二代优树。[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家系13年生的树高、新梢长、保存率和11年生主、侧梢冻害率的表型变异系数是24. 06%84%,遗传变异系数是3. 28%19. 31%。家系、家系和区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了13年生青海云杉树高和新梢长。树高和新梢长的家系遗传力分别是42. 5%和34. 2%,而单株遗传力是3. 00%,家系遗传力高于单株遗传力。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法进行生长和抗性性状的综合选择,根据综合指数基于多样性和遗传增益进行平衡选择,有21个家系入选,入选家系的树高、保存率、主梢冻害率现实遗传增益分别为5. 66%、12. 59%和12. 96%。根据家系内单株13年生的树高育种值从1 103个单株中选择二代优树111个,单株入选率为10. 06%,入选二代优树树高的期望遗传增益是20. 10%。[结论]青海云杉13年生树高和新梢长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变异,且还受家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说明青海云杉家系的生长不仅受遗传的控制,还受遗传和环境的互作影响。根据各家系13年生树高和保存率和11年生主、侧梢冻害率综合指数值按35%的入选率综合选择21个家系,入选的家系不仅生长好,且抗性能力强,可用于回选优良无性系用于改扩建1代种子园或建立1. 5代种子园。  相似文献   

9.
火炬松基因资源的育种值预测与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引自美国的258个不同改良程度的火炬松家系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 BLUP 方法对258个家系14年生树高和胸径的育种值进行预测。首先以不同的模型分别预测半同胞家系和全同胞家系的育种值,再通过构建亲缘关系矩阵预测所有个体的育种值,对各类群家系和个体育种值的差异进行分析。14年生时,在参试的各个类群中,入选率同为15%的情况下,各类群根据胸径育种值共选出优良家系39个;全同胞家系类群入选家系的胸径遗传增益最高,高于群体平均值1.40 cm,达8.56%。以配合选择方式选出优良单株77个,入选率为1%。入选的优良家系可从美国重复引种,为火炬松良种生产服务。根据火炬松核心-主群体育种系统的需要,入选的优良单株可用以充实第2代育种群体,其中10个进入核心育种群体,其余67个进入主群体。精确的 BLUP预测值和基于个体育种值的选择将提高遗传改良进程中的选择效率和遗传增益,但在利用这些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林木良种选育效率的同时,必须对育种方案与试验设计进行改进完善。当参试家系数较多时,可采用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把所有参试家系统一在一个试验中,科学安排田间试验,以获得最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巨桉第二代育种群体遗传变异及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东门林场3.2年生巨桉第二代育种群主要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和早期遗传型选择研究表明:家系平均树高、胸径、高径比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0.1 m、9.3 cm、1.1和0.0446m3,且各指标在不同家系水平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高径比和单株材积均受到相对较弱的遗传控制,遗传力分别为0.31、0.31、0.16和0.26,估算的遗传力均在合理范围之内。通过有效的遗传型选择,筛选出优良家系12个,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8.9%、19.5%和42.2%;筛选出优良单株300个,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5.4%、16.7%和36.7%,遗传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漳平五一林场4年生159个家系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的生长调查研究,来判定亲本的优劣,估算遗传力等主要参数,计算出选择后的遗传增益,结果表明:用家系内优良单株的子代造林,其增益是家系间和家系内选择增益之和,3年生时树高增益为21 2%,可显著提高马尾松用材林产量,说明进行家系选择是提高林木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择遗传增益较高的圆角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对4.4年生圆角桉第2代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参试的103个家系间D(胸径)、H(树高)、V(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树高、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两者都在0.5水平以上,表明家系受较强度遗传控制,单株均受中等强度遗传控制。以D、H、V这3个主要生长性状构建圆角桉家系和单株选择指数方程,用一个标准差水平选择出14个圆角桉优良家系,选择强度为13.59%,入选优良家系群体的D、H、V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30.20%、20.55%、74.51%,最优家系为Y19、Y67、Y64;用2个标准差强度水平选择出52株圆角桉优良单株,入选率为3.12%,入选单株主要分布在36个家系中,其中有50%分布在优良家系中,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东门林场229个粗皮桉第二代育种群体子代测定林进行生长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上差异极显著,对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评价,以家系材积育种值为选择指标,且总的遗传增益不低于10%为设定值,采用家系/家系内选择方法,选出优良家系65个,优良基因型个体195个,从而为粗皮桉第二代育种群体去劣疏伐提供依据,并为建立粗皮桉第三代育种群体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台山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改良种子园营建于1988—1997 年,为评价该种子园无性系的遗传品质,项目组在种子园内采集无性系的自由授粉种子并营建子代测定林。文章根据1 块营建在台山市红岭种子园的湿地松子代测定林4、13、18 a 的生长性状数据,分析了改良种子园的现实增益,评价建园无性系的选择效果,选择新一轮的育种亲本,结果如下:3 个年份数据分析结果均显示,在生长量方面,改良种子园子代显著甚至极显著大于湿地松一代种子园子代,18 a 生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3.09%、4.70%、15.08%;根据单株材积育种值选择出优良亲本无性系6 个,其育种值介于0.050 5~0.186 1 m3,其中有5 个亲本无性系的遗传品质已得到多次验证,可以作为新一轮的育种亲本甚至是核心育种亲本;新选优树15 株,其单株材积育种值介于0.114 9~0.276 9 m3,可充实到新一轮的育种群体中。  相似文献   

15.
采用沙黄松天然林自由授粉家系7年生树干材积的材料,分析了联合选择遗传增益结构模式。结果表明:亚群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亚群体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联合选择增益结构模式为亚群体间72.44%、亚群体内家系间3.55%、单株间24.01%。  相似文献   

16.
津巴布韦火炬松遗传资源林的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由津巴布韦引入的以家系为代表的火炬松遗传资源50个号的苗期与幼林生长表现。结果表明,5年生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有14个系(含3个对照)与最劣系有显著差异,可列为优系。在30%的家系入选率下,配合选择的材积遗传增益为3.1%,入选优株148株;1、3年生树高与材积的早期相关为较显著或极显著,故早期试验林可测定树高为主,以减少工作量;还比较了3种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效果和选留前1/3和淘汰后1/3,5年生时优系的保持率和丢失率,并主张早期选择以淘汰劣系,以指导育种与生产工作为好。  相似文献   

17.
在江西省分宜县对引自福建、湖南的29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三代子代的1年生苗以及1个三代混系种子的1年生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年生杉木三代子代苗平均苗高为24.19 cm,平均变异系数为23.09%;平均地径为4.27 mm,平均变异系数为18.26%。家系间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评价,选出了5个三代子代生长性状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平均生长量为35.22 cm,现实增益45.61%,遗传增益25.26%;地径平均生长量为5.26 mm,现实增益23.19%,遗传增益7.62%。初选出的5个优良家系,其母本能为今后江西省杉木三代种子园建园亲本选择及高世代育种群体构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木麻黄优树选择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分别于1976、1986年,在福建省木麻黄主要栽培区的七个县市,进行优良单株选择工作,共选优树178株。采集自由授粉种子,开展子代测定,经过三年重复,二个地点的测试表明,木麻黄半同胞子代间差异达显著水准,优树后代遗传潜势较大,4年生时,约2/3的家系优于对照,表型选择是有效的,初步评选出16个优良家(系),其树高平均遗传增益为20.8?%,胸径遗传增益为18.29%,材积遗传增益为54.74%,选择效果十分明显。其中龙4、莆20、平18等家系在不同年度重复和地点重复均表现突出,可作为广谱优良家系在福建沿海地区推广,文中就遗传方差份量及生长趋势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8年生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开展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林生长优良,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7.49 m、10.8 cm、0.0462 m3;杉木第2代种子园家系间生长差异极显著,生长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受到中度偏弱的遗传控制,在单株水平上受到弱的遗传控制;以8年生材积为指标选择出12个优良家系和7株优良单株,入选优良家系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11.93%,入选单株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4.36%,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火力楠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5年生火力楠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的调查研究,在生长差异比较基础上判定家系优劣,估算遗传参数与遗传增益。结果表明:种子园子代林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生长量明显大于对照。参试家系间也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变异,具有选育潜力。通过差异显著比较入选的2个优良家系平均遗传增益分别是13.25%、28.03%7、6.65%,其可作为营建火力楠改良代种子园材料,亦可作为优良材料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