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双价基因棉对高抗Bt棉棉铃虫的抗虫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喂饲法,测定了转双价基因棉(中棉41、SGK321)、转单价基因棉(中棉29)及常规棉(苏棉12)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双价基因棉主茎叶片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明显高于或稍高于转单价基因棉,且随棉花生长发育期的推移抗虫性下降速度较慢,如第8叶后中棉41(ZM41)对抗性和敏感初孵幼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0.0%~40.0%和100%~85.6%,而中棉29(ZM29)分别为30.0%~15.6%和84.0%~71.1%。转单、双价基因棉生长中后期主要受害部位对抗、感棉铃虫的抗性高低次序均为:嫩蕾、顶部嫩头、侧枝嫩叶,其中转双价基因棉嫩蕾对敏感棉铃虫和顶部嫩头对抗性棉铃虫的抗虫性显高于转单价基因棉。转单、双价基因棉对抗性棉铃虫的抗虫性低于敏感棉铃虫。  相似文献   

2.
高送转已为大家熟悉多年,往年公司发布高送转方案往往能带来几个涨停。本文以网宿科技为例,通过网宿科技近五年来送转能力的纵向对比,发现公司目前送转能力并不高。本文还对公司的送转动机进行了分析,认为网宿科技希望借高送转又一次拉升股价,提高企业市值。  相似文献   

3.
mtDNA A3243G 点突变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致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显微注射线粒体技术建立转人线粒体小鼠模型,研究外源突变mtDNA在不同组织的分布及遗传规律,探讨mtDNA A3243G点突变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从健康成人及2型糖尿病患者(携带mtDNA 3243A-G突变)血液标本中分离有活性的线粒体,将其显微注射至小鼠受精卵,胚胎移植,产出仔鼠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人mtDNA及mtDNA A3243G点突变.获得嵌合体小鼠后,对其空腹血糖和全血乳酸进行测定,并使用荧光法和比色法分析A3243G点突变小鼠重要脏器组织细胞活性氧生成量(ROS)、线粒体复合酶Ⅰ和Ⅳ活力及线粒体ATP合成活力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1只雌性(转健康人线粒体)和2只雄性小鼠(转患者线粒体)中检测到人mtDNA,其中2只雄性小鼠携带mtDNA 3243A-G突变;将嵌和体雌鼠与野生型C57BL/6J 雄鼠交配后,在1只后代仔鼠中检测到人mtDNA;人mtDNA仅在嵌合小鼠的部分组织中表达.在含有mtDNA A3243G突变的组织中发现,线粒体复合酶Ⅰ、Ⅳ活力降低,ATP合成速率下降,ROS水平升高,说明A3243G点突变能损伤线粒体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显微注射法成功建立了嵌和小鼠,引入了致病性的点突变,为线粒体疾病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养蜂生产夺取高产的关键在于有充足优质的蜜源.虽然我国主要蜜源有数十种,辅助蜜源上千种,但具体到一个地区来说,一年能有3~4个主要蜜源的地方却不多,由于蜜源的限制很难培育强群夺取高产.因此,利用蜜源分布特点在毗邻地县之间进行小转地饲养(转地运输时间在3天以内为小转地,超过3天则为长途转地),既可大大减少蜂群消耗,又能有效利用蜜源互补优势,是实现蜂群增产复壮的最为理想的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在小转地运输中最大限度减少群势消耗呢.  相似文献   

5.
从1993~1995年观察结果看,太原地区梨大食心虫转芽期为4月7~24日,处于梨树梨芽膨大期。随气温不断上升,转芽率也递增。转果期为5月23日至6月26日,梨果脱萼期幼虫出现转果。针对发生特点,提出“以转芽期防治为主,转果期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转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甜瓜单性花转育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通讯》2004,(7):44-44
针对我国转Bt与CpTI基因抗虫作物迅速发展,但其检测与评价技术缺乏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免疫检测试剂盒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绵阳11号小麦单体系统的转育及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唐绂忱 《农家科技》1997,(10):10-11
<正> 国家生物工程中心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率先获得了世界首例转多基因高抗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 X 病毒(PVX)和抗青枯病、晚疫病两种真菌番茄植株。培育出了“DRD8012”、“DRD8013”、“DRD8018”三个早、中、晚熟和抗病番茄新品种。通过在病毒易发区的两广、海南和吉林等  相似文献   

12.
蛋鸡转群,是指蛋鸡通过育成期(7~20周龄)的饲养,向产蛋期的转群.在生产实践中,产蛋鸡不是在21周龄转群或入笼,而是在18~19周龄提前转群或入笼,让鸡对新的环境有个习惯或适应的过程.在此期间,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3.
转抗虫基因棉花和玉米花粉对家蚕生长发育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是培育转抗虫基因植物的两大类基因。为了正确评价转抗虫基因作物花粉对非靶标重要经济昆虫的安全性 ,本试验以家蚕为对象 ,研究转cry1Ac基因棉花、转cry1A +CpTI双价抗虫棉花以及转cry1Ab基因玉米花粉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非转基因常规棉花或玉米花粉以及无花粉对照相比 ,转抗虫基因棉花或转抗虫基因玉米花粉对家蚕各龄期的死亡率、蛹重、茧重、茧层重、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量均无多大影响 ,且无明显的剂量效应。虽然取食转抗虫基因花粉后家蚕一龄历期有所延长 ,但与非转基因的花粉处理相比 ,则无显著差异 ;同样 ,家蚕三龄眠蚕体重虽与无花粉对照相比表现出较大差异 ,但其体重均大于对照。可见 ,转抗虫基因棉花和玉米花粉对家蚕的历期和体重亦无多大影响。综上所述 ,转抗虫基因棉花和玉米花粉对家蚕的生长发育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及转基因高产优质棉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叶片上组建生命表方法,研究转基因棉对棉蚜个体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高产优质棉花对棉蚜发育速度、成蚜寿命、4龄若蚜体重、成蚜繁殖力无明显影响。【结论】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高产优质棉花对棉蚜发育速度、成蚜寿命、4龄若蚜体重、成蚜繁殖力无明显影响。转基因棉花对棉蚜生长发育及繁殖力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虽然早在西汉的扬雄就已注意到音转现象,但是最早探讨音转理论的乃是清朝戴震。戴震认为音转主要是声纽之转,他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考察声转之法,发现声转不外乎两条规律,即“同位”正转和“位同”变转。同时戴震还指出,韵部也可发生转化。他于《声类表》中将古韵分为九类二十五部,注意阴、阳、入三分,总结出韵部转化的三条规律:一为转而不出其类,二为相配互转,三为联贯递转。通过对戴震《方言疏证》中方言词、假借词、同源词以及联绵词异形等语音材料的全面考察,得出音转语料128条,这些材料显示的音转规律,不仅可以展示戴震音转理论的科学性,还可以与前辈学者提出的音转理论相补充、相印证。  相似文献   

17.
研究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检测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转Bt基因棉和非转基因常规棉在不同生育期的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单酯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土壤蔗糖酶、土壤脱氢酶和土壤过氧...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玉米回交二代抗虫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2-1、8085、综3、N808等4个BC2Bt基因材料进行田间抗虫性接卵鉴定和PCR分子检测,不同遗传背景的转基因材料,抗性表现不同,不同植株之间抗性各异;MPCR检测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的条带在100bp附近,与引物设汁的片段大小吻合,说明转基因后代中存在外源Bt。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棉花害虫猖獗,造成世界各生产棉国巨大经济损失,为了解决棉虫给棉花带来的严重危害,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产棉大国先后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了转Bt基因抗虫棉研究。本文阐述了①转Bt基因抗虫棉研究与应用进展;②转Bt基因抗虫棉的配套栽培技术;③种植抗虫棉的优点;④我国转Bt基因抗虫棉抗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20.
香菇菌丝体转色期的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菇的转色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转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香菇的产量和质量。从选用优质菌株、脱袋的时间、方法和脱袋后的温湿度管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香菇转色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