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农村常用农药杀虫脒,敌敌畏乳剂,甲胺磷乳剂,杀螟松乳剂,滴滴涕乳剂,马拉松乳剂,乐果乳剂等七种农药,分别稀释成常用于作物的倍数,用两种锥实螺进行对比灭螺试验。结果,杀虫脒,杀螟松,滴滴涕灭螺效果最佳;马拉松、敌敌畏,乐果灭螺效果尚好;甲胺磷无灭螺效果。为探讨适合广大农村的简易有效的化学灭螺方法,我们在八○年十月至十一月对海宁县袁花公社的两种淡水螺——小土蜗、萝卜螺用七种农药进行对比灭螺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高原沼泽草场(也即水汭滩)椎实螺生物灭螺的方法,都兰县于2014年按照《都兰县沼泽草场生物灭螺技术示范项目》方案要求开始积极探索采用天府肉鸭和大白鹅进行生物灭螺的方法。通过试验发现采用天府肉鸭进行生物灭螺效果显著,而且没有化学灭螺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蜜蜂螺原体病是由螺原体菌引起的一种新的蜜蜂病害,本病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和法国都已证明蜜蜂螺原体致死病(Spiroplasmasis)和5月病(May distase)都是由螺原体引起的。我国1986年从病蜂中分离到螺原体,至今已从蜜蜂和植物花上分离到多个螺原体。凡是发生“爬蜂  相似文献   

4.
对吉林省镇赉县两牧场的小土蜗(Galba pervia)和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体内片形吸虫(Fasciolas sp)、东毕吸虫(Orientobicharzia sp)幼虫做了调查。结果为,东毕吸虫尾蚴6月下旬开始从螺体内逸出,8月中旬达最高峰,9月下旬逐渐减少。片形吸虫尾蚴7月中旬开始从螺体内逸出,9月上旬达最高峰,10月上旬阳性螺逐渐减少。含两种吸虫幼虫的阳性螺率与气温和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片形吸虫幼虫可以以雷蚴的形式在螺体内越冬,该地区含东毕吸虫幼虫的阳性螺率比含片形吸虫幼虫的阳性螺率高。含东毕吸虫尾蚴的阳性螺率最高达52.52%(252/480), 而含片形吸虫尾蚴的阳性螺率最高只达17.33%(52/300)。  相似文献   

5.
雅安市郊四种淡水螺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 ̄1992年中通过野外观察与室内饲养试验对雅安市郊四种淡水螺的生活节律与生殖习性作了观察与研究。耳萝卜螺、小土蜗和半球多脉扁螺在2月初开始复苏活动,至11初渐潜入泥土中或枯草、腐叶下越冬;赤豆螺3月初开始出土活动,至10月底浙潜入土中越冬。在一年中,耳萝卜螺与半球多脉扁螺可繁殖四代,而赤豆螺与小土蜗可分别繁殖三、五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摸清试区内血吸虫病疫情、螺情及防治措施的成效。方法用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用抽样等距离设框调查钉螺面积、密度、阳性螺密度及阳性螺率,查治病人病畜和“四个突破”灭螺控病。结果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地理地貌环境复杂难以采用有效药物灭螺的地区,实施以查治病人病畜和“四个突破”为主体防治对策,是达到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瓶螺是一种难得的淡水食用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0年传入台湾,1981年广东省首先引进饲养。由于大瓶螺饲养方法简单。繁殖率高、生长快、产量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饲养周期短,饲料来源广,费工少,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目前全国各地饲养者愈来愈多。一、大瓶螺的生活特性大瓶螺的生活史比较简单,一般雌、雄螺  相似文献   

8.
经从病蜂身上分离,使用R—2培养基纯化培养,获得蜜蜂螺原体(以下简称螺原体)。将粗选的几种要测定的药物用液体R—2培养基配成梯度浓度,接种入纯培养的螺原体,测定螺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螺原体对黄莲素和肿节风不敏感;而对四环素和太洛里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碳酸酯类化合物23个和苯氨基甲酸苯酯类化合物7个。杀螺初筛试验发现,8个碳酸酯化合物具有杀螺活性,其中,化合物I1和I11,10ppm的杀螺率为100%和96.7%。碳酸苯酯的苯环上,用硝基或3个以上的氯原子取代,有利于增强该类化合物的杀螺作用。杀螺效果较好的三氯苯碳酸酯改变成同电异素体类似物,苯氨基甲酸酯后,杀螺作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活体观察,胚胎整体装片和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甘肃省甘南牧区肝片吸虫中间宿主螺(青海萝卜螺和狭萝卜螺)的个体发育,同时对生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明确了椎实螺在甘南牧区的交配时间,产卵时间、地点及繁殖代数等。阐明了椎实螺的早期发育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七个不同时期,即卵裂期、桑椹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和幼螺形成期。  相似文献   

11.
用斑点杂交试验检测苏、皖7县市肝片吸虫中间宿主小土窝螺(Galbapervia)的感染情况,共检测小土窝螺777个,阳性33个,阳性率为4.25%,其中江苏省小土窝螺的阳性率为4.33%,安徽省小土窝螺的阳性率是4.11%,结果表明本地水牛肝片吸虫感染率与小土窝螺阳性率呈正相关趋势,斑点杂交试验检测中间宿主小土窝螺可预测牛羊感染肝片吸虫的严重程度,是流行病学调查中值得采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王永雄 《草原》2010,(12):72-73
贝宴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5年8月6日播报:我国沿海以摸螺为生者,戴一根供呼吸用的管子下到十几米或20多米深的水底去摸螺(沿海人把贝类统称为螺),管子极易折断或被过往船只挂断,以致常有因摸螺而丧生者……  相似文献   

13.
提取灭螺植物有效成分和用新鲜灭螺植物的水浸液灭螺是目前广泛利用灭螺植物资源的方法。但这些灭螺植物主要用于杀灭分布在欧洲、非洲及美秒竹地区的几种水栖型钉螺,而对分布在我国及亚洲地区的水陆两栖钉螺的杀灭作用研究较少。试验研究毒毛花叶及其种子中的有效提取成分对湖北钉螺足肌收缩活动的影响,以确定其对钉螺的作用,并通过添加拟胆碱药新斯的明和抗胆碱药阿托品的试验确定两种药对毒毛花苷提取物灭螺是否有促进作用,为生物生态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螺传寄生虫病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为增强公众对螺传寄生虫病的预防意识,文章对华支睾吸虫病、姜片虫病、并殖吸虫病、血吸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螺传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办法进行综述,以期对常见螺传寄生虫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肝片吸虫的繁殖受气候的影响,因为其中间宿主需要足够的湿度和合适的温度。其中间宿主是椎实螺属的各种螺,这些螺主要分布于潮湿的地带。椎实螺大多生活于中性和弱碱性土层,但在酸性相当强的条件下也能存活,不过在这种条件下个体较小而且数量较少。这种螺的壳长最长可达1cm。螺的数量是随季节而不断变化的,在冬季最少,在每年6月份和7月份最多,尤其是当年春季末降雨量超过其他年份的平均值时更是如此,如果有大量螺聚  相似文献   

16.
杀螺药物菸酰苯胺衍生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胡金玉,黄立信(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200025)钉螺是传播血吸虫病的媒介,因而,杀灭钉螺是消灭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改造现用杀螺药物的结构是寻找高效、低毒、价廉和使用方便的杀螺药物的有效途径。杀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广西肝片形吸虫中间宿主的种类为小土蜗螺和斯氏萝卜螺。对不同剂量毛蚴感染中间宿主椎实螺的存活率,椎实螺的繁殖及其对干旱的抵抗力;尾蚴的逸出时间、数量;囊蚴对终宿主山羊羔的感染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8.
用青绿饲料养螺饲喂甲鱼,饲料投资成本低,效益可观. 用青绿饲料养螺,再以螺养甲鱼,可将青绿饲料转化成动物性饲料,从而满足甲鱼的食性要求.通常养殖的螺为福寿螺,其营养价值高、繁殖快、产量高,能为甲鱼长期提供充足的饲料,促进甲鱼生长.据观察,1只体重28克的福寿螺母螺,交配1次可产卵5 000粒,孵化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9.
为对螺虫乙酯及其四种代谢产物的消解残留和代谢行为做出科学评价。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研究了一年三地螺虫乙酯及其四种代谢产物在柑橘中的消解动态、最终残留和代谢行为。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柑橘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1.4%~107.1%。相对标准偏差在0.5%~7.28% 之间,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2mg/kg,降解半衰期为1.74~5.83d,螺虫乙酯-烯醇、螺虫乙酯-酮羟基、螺虫乙酯-烯醇-吡喃葡萄糖在螺虫乙酯代谢行为中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按照推荐剂量的1.5倍施药3次,21 d后柑橘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均小于MRL值(1 mg.kg -1),收获的柑橘可以食用。应注重代谢产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水改旱控制垸内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省安乡县在垸内有螺地区实施沟渠硬化,改种水稻为种植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使钉螺面积、钉螺密度、活螺数明显下降.活螺和阳性螺均降至0.病人病畜发病率分别下降49.2%和66.7%,每亩地净增收入200元左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