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树龄尾巨桉无性系(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特征的差异,以广西国有维都林场5年生和7年生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解析木取样方法,对两个树龄尾巨桉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进行测定,分析其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5年生和7年生尾巨桉无性系木材纤维的平均长度分别为956.71和958.36μm,平均宽度分别为20.26和20.65μm,平均腔径分别为13.29和13.08μm,平均双壁厚分别为6.97和7.57μm,平均长宽比分别为47.32和46.48,平均壁腔比分别为0.54和0.59。由树干根部至梢部,木材纤维长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宽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双壁厚表现为5年生缓慢增大、7年生上下波动;自髓心向树皮,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5年生尾巨桉无性系木材不同年轮间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树干高度间纤维腔径差异极显著,其余差异均不显著。7年生尾巨桉无性系木材不同年轮间纤维双壁厚差异不显著,其余均差异极显著;不同树干高度间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树龄桉树无性系木材的纤维特性,以尾巨桉DH32-26(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 DH32-26)、尾巨桉DH32-29(E. urophylla×E. grandis DH32-29)和巨尾桉广林9号(E. grandis×E. urophylla GLGU9)3种桉树无性系为材料,分别测试其4年生、6年生和8年生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和纤维壁厚,对其木材纤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桉树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度和纤维壁厚均随树龄增加逐渐增加,径向上(自髓心向外)呈增加趋势;木材纤维宽度随树龄增加略有增加,变化不大,径向上(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3种桉树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宽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随树龄增加缓慢增大后小幅度波动,径向上(自髓心向外)增大。不同树龄间,尾巨桉DH32-26和DH32-29木材纤维长度、尾巨桉DH32-26木材纤维宽度及巨尾桉广林9号木材纤维壁厚均差异极显著;巨尾桉广林9号木材纤维长度、尾巨桉DH32-29木材纤维宽度及尾巨桉DH32-26和DH32-29木材纤维壁厚均差异显著;巨尾桉广林9号木材纤维...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南宁市尧坡林场尾巨桉东门27号为研究对象,对木材纤维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东门27号的纤维长度平均值为857.2μm,纤维宽度平均值为12.5μm,纤维长宽比平均值为68.6,纤维双壁厚平均值为1.7μm,纤维壁腔比的平均值为0.2。尾巨桉东门27号的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双壁厚及壁腔比的径向变异总体规律相似,均随树龄增加逐渐增大,到一定年限达到最大值以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木材纤维形态变异规律,以广西沙塘林场22年生邓恩桉为材料,采用解析木法,对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系统测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邓恩桉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均值分别为940.84、17.49、9.08μm,长宽比、腔径比和壁腔比均值分别为55.91、0.48、1.21;除腔径比外,其余5个纤维指标随着树龄增加逐渐增大;除长宽比外,其余5个纤维指标沿树干高度向上先增加后减小。6个纤维指标的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多项式方程能较好的描述纤维形态参数与树龄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18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lla×E.grandis)无性系木材纤维特征与基本密度进行研究,通过测定木材的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木材基本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壁厚、壁腔比在树干径向方向由髓心向外有逐渐增大的规律。纤维长度与基本密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纤维宽...  相似文献   

6.
不同初植密度对巨桉木材纤维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初植密度(2.0m×4.0m、3.0m×3.0m、3.0m×4.0m)20年生巨桉胸径处外缘材纤维形态特征(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和壁腔比)进行测定和分析,旨在为定向培育巨桉人工林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随初植密度的增大,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先增大后减小,以3.0m×3.0m的最大;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先减小后增大,3.0m×4.0m的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最大。本研究认为3.0m×3.0m的纤维形态特征为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树种桉树的木材纤维特性及其变异规律,为桉树的定向培育和木材合理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6种桉树(细叶桉、赤桉、巨桉、尾叶桉、粗皮桉、大花序桉)为研究对象,借助数码显微图像电脑分析系统,对6种桉树木材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四大纤维特性指标进行了测试,并分析其在径向和纵向上的变异规律和差异显著性。【结果】1)6种桉树在1.3 m树高处的纤维长度平均值在916~1 129μm之间,纤维宽度平均值在14.86~19.06μm之间,纤维腔径平均值在4.22~8.03μm之间,纤维双壁厚平均值在8.40~12.74μm之间;2)6种桉树自髓心向外,各木材纤维长度和纤维双壁厚先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大,之后趋于稳定;木材纤维宽度随着树龄的增加而略有增加;木材纤维腔径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6种桉树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双壁厚随着树干高度增加总体变化幅度都不大,基本在一中心线上下波动;6种桉树木材纤维腔径均随着树高的增加总体呈减小趋势;3)经方差分析表明,6种桉树多数纤维特性指标随树龄的变化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性,少数纤维特性指标随树高的变化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性。【结论】6种桉树树种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尺寸有所差异,但在同一纤维特性指标中,6个树种在径向或纵向上的变异规律基本一致,大花序桉的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均明显大于其它5个树种,相对具有更大的开展实木加工利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花序桉种源木材纤维特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年生大花序桉(Eucaplyptus cloeziana)种源试验林的纤维特性进行研究,从树干方向和径向上分析纤维特性的变异规律,为该树种林木改良,定向培育和木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花序桉种源纤维长度在沿树干高度上相差不大,规律不明显;1.3 m高度纤维长度与长宽比随生长轮呈递增趋势,而腔径比则...  相似文献   

9.
以8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无性系林为试材,就材性指标在株内、株间和无性系之间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管孔弦向直径、纤维双壁厚度和纤维壁腔比在树干水平方向上的不同部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呈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的规律;微纤丝角度、单位面积管孔数和纤维腔径比在树于水平方向上的不同部位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呈由内向外逐渐减小的规律;而木材胞壁率、木纤维比量、导管比量、射线比量、轴向薄壁组织比量和木纤维胞腔直径在树干水平方向上没有显著性变异;主要材性指标在同一无性系内的植株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无性系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人工林马尾松晚材率、年轮宽度和组织比量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年生人工林马尾松木材年轮宽度、晚材率和组织比量进行系统的测量、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随树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晚材率随着树龄增加呈波动增大,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木射线比量和树脂道比量随树龄增加呈波动增大,但总体变幅不大,而前者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波动减小,后者先减小再增大。管胞比量随树龄增加呈波动减小,而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先增加,达到一定值后减小,然后再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年轮宽度、晚材率、组织比量在各年轮间、各高度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人工林尾巨桉株内、株间纤维形态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株13年生的尾巨桉纤维形态的径向变异进行研究,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材解剖构造,同时对纤维长、纤维宽、胞壁厚和纤维长宽比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尾巨桉属阔叶散孔材,纤维形态指标径向上具有增大的趋势,株内径向上各纤维形态指标差异显著,株间略有差异.尾巨桉木材平均纤维长0.73~1.01 mm,胞壁厚4.36~5.09μm,纤维长宽比42~51,能满足纤维工业原料的要求,属较好的纸浆工业用材.  相似文献   

12.
以8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无性系林为试材,就材性指标在株内、株间和无性系之间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管孔弦向直径、纤维双壁厚度和纤维壁腔比在树干水平方面上的不同部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呈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的规律;微纤丝角度、单位面积管孔数和纤维腔径对干水平方向上的不同部位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呈由内向外逐渐减小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2年生麻竹不同竹秆部位纤维长度及其频率分布、宽度、长宽比、双壁厚、腔径、壁腔比的差异。揭示了其纤维形态特征随竹秆垂直部位的变化表现为:竹秆离地高度4.5 m处的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最大,纤维宽度和纤维壁厚在2.5 m处最大,纤维腔径、纤维壁腔比分别在6.5 m、0.5 m处最大。2年生麻竹材纤维形态特征随竹秆水平部位变化表现为:竹壁中层纤维长度最长,内层最短。竹壁外层纤维宽度、壁厚和壁腔比最大,内层最小。竹壁内层纤维长宽比最大,外层最小。竹壁内层纤维腔径最大,中层最小。纤维长度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大于1.5 mm区间范围,占70%左右,属于长纤维类型。研究结果为麻竹材的定向培育和麻竹材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尾叶桉家系木材性状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5个月生32个尾叶桉家系的6个与木材相关的性状进行了研究.6个木材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通过家系选择可以获得性状优良的家系/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含水量、纤维宽、纤维长宽比与生长、形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表明该4个研究性状能各自遗传,可以分别独立选择;纤维长与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纤维长度随树龄增长而增加,材性逐渐得到改善;所有木材性状间的遗传力均在0.5左右,说明各性状受到中等水平的遗传控制;水分含量、基本密度、树皮厚度、纤维长宽比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表明尾叶桉家系在4个性状上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进行性状遗传改良可获得较高遗传增益,按25%入选率,预期遗传增益可达5.68%~17.66%.  相似文献   

15.
对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的木材纤维形态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伯乐树木纤维长度平均值为1 140.49μm,宽度平均值为34.91μm,双壁厚平均值为16.00μm,壁腔比平均值为0.90,腔径比平均值为0.54,长宽比平均值33;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壁腔比、腔径比、长宽比都不同程度地随轮龄逐渐增加,第9年后均变缓,树龄对纤维长度与宽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树干1.3 m处圆盘为研究对象,通过木材解剖测定其生长轮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厚、腔径、壁腔比和导管长度、宽度、长宽比、壁厚、腔径、壁腔比,研究各个指标随生长轮龄增长的径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青钱柳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随生长轮龄的增长总体呈增长的径向变异规律;而纤维宽度、纤维壁厚、纤维腔径、纤维壁腔比随生长轮龄的增长没有明显的变异规律。青钱柳导管长度、导管宽度、导管壁厚、导管腔径随生长轮龄的增长总体呈增长的径向变异规律;导管长宽比、导管壁腔比随生长轮龄的增长没有明显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无性系桉树的木纤维特性和变异规律,采用木材解剖技术,测定9个尾叶桉×巨桉无性系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等纤维特性指标,分析这些特征在径向上的变异规律。结果显示:9个无性系的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的变异范围分别为899.74~1 038.08μm, 17.41~20.77μm, 8.07~12.13μm, 44.15~60.07,0.96~2.04,0.41~0.57;综合分析各纤维指标,DH33-9、LEI9、DH32-22综合指标达到优质纸浆材原料的要求;其中无性系DH33-9还具有长宽比>35,壁腔比<1的特征,可作为优质的纤维原料。研究结果为桉树有针对性的培育以及木材的合理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龄尾巨桉林木碳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雷州半岛6个林龄尾巨桉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的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碳贮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尾巨桉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木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但各个器官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不同:树干和树叶所占比例增加,树枝、树皮和树根所占比例降低。1—7年生尾巨桉林分碳贮量在1822.56—33925.75kg·hm2,随着林龄增长,尾巨桉林分的碳贮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树干有机碳贮量所占比例迅速增大,树枝、树皮和树根的逐渐减小,树叶所占比例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9.
雷州林业局6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纤维树种,在林业产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雷州林业局6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生长量及生物量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树龄的增加,树高及胸径生长也逐渐增加,但树高的增幅逐渐变缓,胸径的增幅变化不大;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尾叶桉各组分的生物量可行性高,模拟效果好;生物量随树龄增加显著,初期树叶生物量增加较快,3a后树干、树皮的生物量积累速度增加,到6a时,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50%以上,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58%以上。研究结果为尾叶桉短周期纤维材的培育提供了重要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对30株蓝桉、36株直干桉胸高圆盘上不同方向、年龄及树干不同高度的木材纤维长度所作的测定分析表明:两树种株内木材纤维在不同方向的差异不显著,年龄间、高度间的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11年生以前,纤维长度随年龄的增长几乎是直线上升,其变异可用对数曲线描述。纤维长度以胸高圆盘的平均值最短,其次为树高的3/4处,树干中部纤维较长。2年生与主伐时(8年)的纤维长度相关极显著(达0.01水平)。两树种间纤维长度差异均极其显著,区组间差异却不显著。蓝桉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直干桉家系间差异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