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结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指标及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来源黄芪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测定来源于甘肃渭源、吉林舒兰、陕西凤县、甘肃陇西、山西浑源、陕西旬邑和陕西杨凌7个产区黄芪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及黄芪甲苷的含量;建立黄芪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黄芪药材的质量指标和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产地黄芪样品的总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醇溶性浸出物存在一定差异性;黄芪甲苷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样品HPLC指纹图谱共有15个共有峰,图谱间相似性较高。【结论】不同产地黄芪药材质量存在差异,多个指标综合评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黄芪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材核桃分心木的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Ⅸ对维药核桃分心木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该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定.[结果]建立了分心木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并测定了分心木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结论]该试验结果为完善分心木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该药材国家标准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药材抱石莲的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为制定抱石莲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结果]对抱石莲的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理化鉴别结果,抱石莲药材醇提取物与醋酐-浓硫酸、氯仿-浓硫酸、冰醋酸-乙酰氯等试剂反应均呈阳性。抱石莲药材水分的平均含量为11.98%;总灰分平均含量为7.83%,酸不溶性灰分的平均含量为0.27%;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为18.96%。[结论]根据抱石莲药材的显微特征能较好地将其与同属其他植物相区分。抱石莲药材中含有三萜皂苷化学成分。建议其质量标准分别控制为:水分含量≤14.00%;总灰分含量≤10.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1.00%;乙醇浸提物浓度≥15.00%。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阳春市、肇庆市、湛江市等10个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质量差异。[方法]以不同产区10批广藿香药材为材料,按照《中国药典》规定下的检测项进行检测,并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的差异性。[结果]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特征明显,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百秋李醇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10批不同产地广藿香在质量品质方面上均有差异,其中产自广东省阳春市潭水镇和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的广藿香药材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鸡血藤药材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年限鸡血藤浸出物含量和灰分含量,以探讨鸡血藤药材的采收年限。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和越南产野生鸡血藤药材其浸出物含量、总灰分含量、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鸡血藤项规定的标准;随着鸡血藤生长年限的增加,浸出物含量增加,但是小枝条的含量低;栽培4年浸出物即能达到中国药典的标准;不同饮片类型浸出物含量也有所不同,薄片明显比厚片高。这说明人工栽培鸡血藤切实可行,在加大对其鸡血藤植物资源保护的同时应加大人工栽培及繁育选育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11批盐生肉苁蓉药材水分、灰分、浸出物等质量评价参数。[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中的水分测定第一法、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重金属检查法和砷盐检查法测定。[结果]盐生肉苁蓉药材水分不宜超过10%,总灰分不宜超过12%,酸不溶性灰分不宜超过1.7%,65%乙醇热浸法浸出物不宜低于45%,重金属(Pb2+)不超过0.000 5%,砷盐不超过0.000 1%。[结论]该试验方法准确方便、高效、重复性好,可作为盐生肉苁蓉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道地药材峨眉产雅连的指纹图谱,为峨眉产雅连的品质评价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RP-HPLC(DAD)法梯度洗脱测定峨眉产雅连指纹图谱,并比较分析各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结果]初步建立了峨眉产雅连的指纹图谱,得到的指纹图谱显示出11个特征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比较,确定其中5、7、s号峰分别为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结论]RP-HPLC(DAD)法重现性好,可用于峨眉产雅连的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8.
对三叶青栽培品和野生品进行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及浸出物进行分析,探究三叶青的生药学特性。结果表明:栽培品块根较野生品偏长,质地稍硬,断面略平坦,富粉性,类网状纹理不明显。茎无显著区别。叶片颜色较野生品偏黄,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水分总灰分含量较野生品偏低,酸不溶性灰含量较稳定。浸出物含量较野生品高。三叶青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形态差异较明显,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各有不同,但较野生品稳定;栽培品浸出物含量较野生品高。研究结果可为三叶青资源合理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我国白术主产区的白术药材的品质特征,本研究系统收集浙江、湖北、湖南和安徽4个主要产区的60批次白术药材,采用HPLC分析技术,构建指纹图谱并定量分析苍术酮、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4个化学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明确各产区白术的品质变异度和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本研究中不同产区间白术药材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组成没有显著区分;安徽北部产区药材的苍术酮含量显著低于南方产区的药材;安徽谯城1 a生白术样品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显著低于各地2 a生的样品。通过HPLC指纹图谱能够显著区分安徽北部产区与南方产区的白术药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了解目前细辛的质量现状,为为细辛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中杂质测定方法及灰份和浸出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不同种类及产地样品中杂质、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结果:细辛药材中杂质及灰分含量过高,浸出物含量高于药典中提供的数据。结论:药材采收后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泥沙含量;增加酸不溶性灰分的限量及细辛浸出物含量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四川峨眉山白术不同生态类型不同生育年限的药材根茎光合产物积累量、生理水分贮藏量的变化规律,确立白术GAP种植适宜的生态类型及采收年限。[方法]采用产地调研法和60℃烘干法研究峨眉山坝区(450 m)和山地(1 200 m)生态1、2、3年生白术的根茎鲜品生物量、水分贮量、折干率、光合产物积累量和根茎干品产量,应用相关回归分析法研究不同生态类型不同生育年限白术的药材根茎光合产物积累量、生理水分贮藏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峨眉山白术植株根茎的鲜品生物量y1、生理水分贮量h、折干率y2、光合产物积累量y3、干品产量Y表现为:山地生态>坝区生态,且3年生白术>2年生白术>1年生白术,表明白术光合产物积累规律是随生育年限增长而呈正相关地增加(P<0.001)。[结论]山地生态条件适宜于白术的生长发育,植株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积累,建议白术适宜的种植采收期为3年。  相似文献   

12.
陈绕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19-19320,19324
[目的]筛选适合白术育苗的培养基质。[方法]采用盆播进行育苗,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处理D1,即菇渣与园土按1∶1比例混合是最佳的白术苗培养基质。[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白术苗木生长的最佳培养基质,为白术的大量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碱溶性多糖提取工艺。[方法]以白术水提残渣为原料,采用碱溶液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碱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正交试验,对其碱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探讨。[结果]碱溶性白术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浓度0.9 mol/L,提取时间5 h,料液比1∶30(W∶V)。在该工艺条件下,碱溶性粗多糖得率为8.38%。[结论]该研究可为白术碱溶性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3种药用植物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白术、黄芩和远志3种药用植物种子为材料,分别将含水量为3%、5%和15%的3种处理的种子在-10、0、20和36℃条件下贮藏1年,对3种药用植物种子在贮藏1年后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在温度和含水量2个控制因素中,含水量对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温度更为明显;3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随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种子含水量控制在3%或5%时,温度的高低对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影响不明显,而含水量为15%的种子在0℃环境下的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对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潘秋祥  杨琼琼  袁伯新  金海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27-15928,15931
[目的]探索白术化学除蕾方法,确定抑芽丹(芽敌)30.2%水剂在不同时期与不同浓度的抑蕾效果。[方法]用抑芽丹对白术在不同时期与不同浓度进行系统的化学抑蕾效果研究。[结果]喷施抑芽丹完全可代替手工摘蕾,能够达到省工增产增效的目的。药剂浓度越高,抑制白术花蕾开花的效果越明显,施药时期越早对白术花蕾开花的抑制效果越好;药剂浓度、施药时间与植株高度具有相关性,浓度越高植株越矮,施药越迟植株越高;但过早施用和高浓度会造成白术减产。[结论]在白术现蕾期采用50.0~62.5倍的药剂喷施,能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浙江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药材气味为指标,准确区分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品种白术样品;研究浙江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电子感官Alpha M.O.S传感器矩阵系统,对不同产地及不同炮制品种白术样品的复杂气味基质进行定性;常规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不同产地及不同炮制品种的白术样品其气味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比而言,炮制工艺对样品气味特征的影响远比产地差异的作用大。白术内酯I的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a=8.756(1),b=12.012(2),C=12.555(1)h,V=1320.5(2)A^3,Z=4。Dx=1.169g/cm^3。最终可靠因子R1=0、041,wR2=0.1219。独立衍射点为1391个,可观察点(IFl^2≥2σlFl^2)为1328个。结果表明白术内酯I由2个反式联接的椅式六元环和1个五元内酯环组成。晶态下不存在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联系,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维系其在空间的稳定排列。结论: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对不同白术样品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有效的区分具有细小差异的样品;白术内酯I首次从浙江白术中分离得到,白术内酯I单晶首次从白术中制备得到。  相似文献   

17.
白术人工种子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福源  唐宁  贵爱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31-732,735
[目的]研究白术人工种子最佳胚乳配方,为白术人工种子技术规模化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术试管苗无菌体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种子包埋繁殖体、人工胚乳配方对人工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以腋芽为包埋繁殖体,2.5%海藻酸钠+2%CaCl2为人工胚乳基质,0.5 mg/L IAA和30 g/L蔗糖为人工胚乳配方,播种后萌发率和成苗率分别为100%和92%。[结论]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白术人工种子快速繁殖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陈斌龙 《特产研究》2007,29(3):16-18
为探明天台石梁、临安天目山、磐安林峰产地优良品系的特性,在浙江磐安、新昌、文成安排区试。结果表明,磐安林峰、天台石梁品系的丰产性、稳定性及一级品率等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白术在栽培中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为减轻病虫害的危害,在重庆开展了白术病虫害种类的调查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调查表明:渝产白术产区危害较为严重的常见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立枯病、白绢病、铁叶病及根结线虫病等,常见虫害主要有白术长管蚜、小地老虎、大青叶蝉、金龟子及白术术籽螟等。针对调查结果,总结了白术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剑  刘纳纳  杨虹傑  杨敬国  满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84-19286
[目的]分析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idz.]树根和根皮中挥发性成分,以期为刺楸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刺楸根和根皮中的挥发性成分,用GC-MS分析确定各组分的名称及其相对含量。[结果]从刺楸树根和根皮中分别鉴定出81种和76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47%和96.17%,其主要成分均为γ-榄香烯、反式-β-金合欢烯、α-愈创烯和2-(1-甲基乙基)-5-甲基-苯酚等,且在2种材料中的相对含量差异不大。[结论]该试验确定了刺楸根和根皮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为开发刺楸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