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夏明 《茶叶通讯》2005,32(4):48-49
长沙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在最盛时期县内仅高桥一带茶行就有48家,高桥茶庄是全国72家著名茶庄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县茶产业发展加快。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提高,规划建设“百里茶廊”,重点发展9个乡镇茶叶生产。现有茶园0.43万hm^2,其中采摘面积0.24万hm^2,占55.2%。乡、镇、村、民营茶厂24个,加工厂房6.8万m^2,  相似文献   

2.
无性系茶苗移栽技术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8年以来,贵州瓮安县利用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响应贵州省委省政府号召大力发展高效茶产业,加快品种良种化和种植规模化进程,构筑茶叶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体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攻克无性系茶苗移栽技术,如何提高成活率成为茶叶技术推广工作重点。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就影响无性系茶苗种植成活率因素、移栽关键技术以及幼苗期管理措施等方面作了总结,现阐述如下,仅供参考。一、影响无性系茶苗移栽成活率因素  相似文献   

3.
沅陵历来是湖南茶叶主产区,产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良好,茶叶资源丰富,茶叶品质优良,并且有种茶、事茶的传统,发展茶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沅陵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它做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库区移民就业与农民增收、打造县域支柱产业的高度予以支持和推动,成立了领导机构、出台了政策文件、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措施,迎来了全县茶产业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并成为了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县认真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把烟、茶、竹、菜列为农业“_四大”主导产业,促进了茶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产值持续增长,无公害茶园建设与茶产业经营效益日益显著,茶叶加工业与市场良性接轨产销两旺的成果。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1万亩,茶叶产量2350吨,茶业总产值60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390万元。为了贯彻落实省农村工作与茶叶工作会议精神,就加快我县茶产业的发展,特提出出下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5.
“川红工夫”宜宾茶 争当川茶排头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叶消费日趋全球化和国内茶产业"东茶西移"发展新形势下,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重振川茶雄风、打造千亿产业"战略目标,为全省茶产业大发展、大提升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宜宾茶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得天独厚,要进一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科学规划,认真学习借鉴福建、浙江等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树立"跳出茶叶看茶叶"的广阔视野,做优做强以"川红工夫"为代表的宜宾茶,争当千亿川茶产业排头兵,切实打造富民产业、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沅陵县茶叶生产基地规模、茶叶产量产值、茶叶龙头企业规模、茶叶生产技术力量及品牌效应五个方面介绍了沅陵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沅陵县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和管理、改造加工条件与提升茶业机械化水平、实施茶叶产业化经营、全力打造"碣滩"品牌、发展茶叶深加工、茶文化旅游、拓宽市场、提升科技等方面提出了沅陵县茶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期间,商洛市全力打造中国西部最北端新兴茶区,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文章分析了商洛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从主体培育、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加工销售、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茶叶可以说是我国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对于山区农民尽快摆脱贫困现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茶叶产业的迅速发展,无性系茶苗栽培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与认可。为此,以无性系茶苗栽培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今后更好开展无性系茶苗栽培,实现茶叶栽培的理想经济收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是我国最主要的产茶省份之一,素有"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韵"的雅称。近30年来,福建茶产业发展经历了数量扩张期、名优茶产品开发期、茶叶提质增效期和新一轮茶业发展期4个时期,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全省茶叶产量22.4万t,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近五分之一;茶叶平均单产为99kg/亩;无性系茶树品种推广普及率达95%;均居全国第1位。  相似文献   

10.
梳理和分析淳安茶产业发展区位优势及存在的制约因素,依托“三茶”统筹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浙江茶产业发展规划,以发展高品质淳安千岛湖鸠坑茶为目标,结合茶文旅融合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等进行研究,从提升鸠坑茶产业附加值,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淳安县域茶文旅产业发展新标杆的多元维度提供对策和建议,从而推进淳安茶产业全面振兴和乡村共富先行。  相似文献   

11.
杨清  李应祥  陈跃华 《茶叶通讯》2012,(3):47-49,52
黔南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所产都匀毛尖茶是贵州省唯一的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中华老字号品牌.茶产业在全州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黔南州区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黔南州2008年以来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对下一步茶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茶产业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该市注重提升茶品质、茶品味、茶品牌,全力打造茶文旅融合项目,开展绿色生态茶园推广和“三茶”统筹创新推进工作,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注重产业发展形势,强化产业管理营销,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开展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完善茶叶溯源体系建设,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规范有序,文化宣传力度加大,生态茶园与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支撑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着力打造“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3.
5月25日,由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省茶业行业协会、省茶叶学会和潮安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5广东茶产业发展论坛在潮安县政府礼堂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围绕“打造广东名牌茶产品、发展广东名优茶产业”这一主题,特邀中国著名茶叶专家与省内茶叶专家、茶叶主管部门领导及茶业界精英300多人共聚一堂,就我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品牌战略、市场营销及名优茶发展前景等进行研讨,提出发展方向及策略,以促进我省名优茶向优质、安全、高效方向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叶专家陈宗懋、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了品牌化时代,农业品牌创建成为了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课题。漳州茶产业发展面临着极为迫切的品牌带动产业升级的重大命题。在实证性地梳理和评估漳州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发展的资源禀赋、文化基础区域公共品牌体系建设得失的基础上,提出漳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应以“三茶统筹”发展为引领,以品牌打造和文化传播为突破口,聚焦文化赋魂、科技赋能,推动茶产业链条融合发展,进而形成漳州茶叶公共品牌建构的战略构想、定位体系、业态培育及发展对策和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和产茶大国,贵州是高品质绿茶生产大省,沿河县是贵州茶叶主产县。从2007年秋冬开始,沿河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来抓。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中共铜仁地委、铜仁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加快生态茶业发展的意见》(铜党发[2007]17号)等关于生态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文件精神,千方百计发展茶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综合效益初步体现。为了从生产管理、加工技术、市场销售、茶旅、茶文化发展等产业链有机结合,全面提升。特提出相关探讨意见,促进沿河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饶平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广东省乌龙茶的主产区。当前全县茶园种植总面积达6万多亩,年总产量5000吨,年总产值约1亿元。历史上,饶平茶产业的发展均走在全省的前列,特别在制茶技艺、良种繁殖推广应用、名茶开发等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受国内外茶叶市场、消费群体及生产、加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饶平茶产业的发展一度受阻。近年,在政府、企业、茶叶科技人员和茶农的共同努力下,我县荼产业的发展变化又有了新的起色。针对目前我县茶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了解决的对策,并就我县茶产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新举措,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 《中国茶叶》2012,(11):1-1
10月12日上午,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来到省茶业有限公司湘茶高科技产业园,调研全省茶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抓紧制订完善全省茶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强茶叶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加快建设茶业强省,力争早日实现湖南省千亿茶产业战略目标。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内外贸并举、全产业链经营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去年,该公司经营茶叶4.5万吨,占全省茶叶经营总量的70%,实现总销售额30.6亿元,利税1.5亿元,并带动全省20万户茶农户均增收5500元,  相似文献   

18.
1.茶产业是传统特色产业 优势产业湖北省黄冈市种茶历史悠久,早存唐代就盛产茶叶,当时就有“团黄”、“蕲门”茶与安徽的“黄芽”茶并称淮南“三茗”,被选为朝廷御用.  相似文献   

19.
汪新贵 《中国茶叶》2012,(11):18-19
嵊州地处浙江东部,产茶历史悠久,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中国出口茶生产基地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并获“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近年来,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大力实施“茶叶品牌战略”,通过提高品质、整合品牌、强化推介、规范管理等措施,着力提升茶叶品质和名茶知名度,已形成了以“越乡龙井”为核心的名茶公用品牌,以“皇帝”牌珠茶为代表的出口珠茶品牌,嵊州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著名度和美誉度。2011年茶叶总产量2.2万吨,产值7.86亿元,其中越乡龙井产量6000吨,约占全国龙井茶产量的1/3,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产地。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珠茶生产、加工、出口集散中心,全市80多家精制茶厂,年加工出口珠茶6万多吨,约占全国珠茶出口量的2/3。茶产业已逐步成为嵊州的富农产业、生态产业、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0.
安哲 《中国茶叶》2008,30(10):30-31
湖北省英山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生产的“团黄”、“蕲门”和安徽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列为贡品。多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目前,全县茶叶产业规模在全国产茶县中位居第四,在湖北产茶县中列第一,被授予“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和“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