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
红螯螯虾输精管的结构及精荚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蛋白电泳等多种方法,对红螯螯虾输精管结构和精荚形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红螯螯虾精荚为一个连续的管状结构,由精子群、精荚基质和精荚壁组成; 精荚壁完全包裹精子,分初级、次级精荚壁2层,初级精荚壁由致密的纤丝组成,包裹精子和精荚基质;次级精荚壁由大小不等的小泡和疏松的纤丝组成,包裹在初级精荚壁之外。红螯螯虾输精管可分为前、中、后输精管。其上皮细胞均具有合成、分泌精荚形成物质的功能。前输精管卷曲段的高柱状上皮,分泌弱嗜酸性丝状分泌物,主要成分为中性粘多糖和蛋白质,形成均匀的初级精荚壁;中输精管的高柱状上皮,成丛状向内腔突起,具有分泌泡,其分泌物为嗜酸性、颗粒状物质,主要成分为酸性粘多糖和蛋白质,形成不均匀,黏性极好的次级精荚壁。后输精管结构较简单,肌层较前两者厚,同时管腔更大,其内精荚结构完整。后输精管与射精管相连处有一狭部,内有瓣膜相隔。射精管肌层厚,上皮明显突起,内无精荚。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邱高峰 《水产学报》2000,24(2):108-112
应用组织切片、组织化学、电镜及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的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促雄腺1对,呈不规则索状,位于近阴茎基部射精管的表面,由许多实心腺泡组成;腺体结构与个体精巢发育周期密切相关,可明显划分为增殖期,合成和分泌期3个发育时期;腺细胞以全浆方式分泌激素,茚三酮-Schiff反应、磷钼酸法反应呈阳性,推断分泌激素中主要含蛋白质和脂类2种化学成分;体外共培养实验证明,促雄腺具  相似文献   

4.
5.
通过人工投喂携带WSSV的毒饵,对性腺发育成熟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雄虾(♂)进行感染实验。采用nest-PCR(巢式PCR)技术,检测感染后的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受WSSV感染情况,同时选取感染严重的虾样进行电镜观察。巢式PCR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组中国对虾的精巢、输精管和精囊均被WSSV感染,其中精囊呈阳性的最多,输精管次之,精巢最少。通过电镜进一步观察发现,WSSV粒子只存在于精巢、输精管和精囊的结缔组织中,而在其他组织和生殖细胞中均未发现病毒粒子。其中,精巢中WSSV粒子存在于精巢内两个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输精管中WSSV粒子存在于管壁的结缔组织;精囊中WSSV粒子也只存在于精囊内膜的结缔组织和精荚膜的结缔组织中。PCR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均表明,WSSV粒子能感染中国对虾的雄性生殖系统且对性腺感染存在着一定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三疣梭子蟹促雄腺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解剖镜观察及组织切片和电镜技术,研究了三疣梭子蟹促雄腺的位置、形态、显微及亚显微结构。结果发现,三疣梭子蟹促雄腺1对,附着在左右射精管的表面,呈不规则索状。随着个体繁殖周期的变化,促雄腺结构各异,可划分为增殖期、合成期和分泌期3个发育时期。腺体进行全浆分泌,有A、B2种细胞类型,A型细胞具常染色质,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B型细胞具异染色质,细胞核固缩。处于增殖期的促雄腺量少,体积小,细胞界限清晰;合成期促雄腺体积大,呈索状,内质网和线粒体发达,A型细胞居多;分泌期分为分泌前期和分泌后期,分泌前期促雄腺体积较大,以B型细胞居多,分泌后期促雄腺体积小,部分有脱落现象,细胞器解体,细胞内存在大量空泡,有的细胞已经解体。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雄性生殖系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虎  龚世园 《水产学报》2012,36(4):514-521
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克氏原螯虾输精管的超微结构,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克氏原螯虾的精巢、输精管和精荚的显微结构,并对精巢做了周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精巢由许多生精小囊和收集管组成,其结构呈葡萄串状,生殖细胞在生精小囊内发育成熟后由收集管输送到输精管;输精管有左右两条,相对于左侧输精管,右侧输精管比其约长一半,直径更大,卷曲程度更高,内容物含量更多,分泌细胞内的内质网含量更丰富;输精管根据形态不同分为前、中、后、生殖突4段,前中段具有分泌精荚壁物质的功能,后段具有储存、射出精荚的功能,末端生殖突为输精管出口;精荚呈长囊形或椭球形,由精子团、精荚基质和两层精荚壁组成,精子团偏向精荚一侧分布;克氏原螯虾雄虾精巢在一周年中的5—8月和10月处于精子细胞期的生精小囊比例很高,具有两个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8.
刀额新对虾输精管的组织学及精荚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刀额新对虾 (Metapenaeusensis)采自福建沿海 ,体长约 14cm。活体解剖、取样、固定 ,于OlympusBH 2显微镜下观察 ,其生殖管道分为前输精管、中输精管、后输精管和端壶腹 4部分。前输精管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其分泌物呈嗜碱性 ;中输精管分泌物为嗜酸性 ,前段为高柱状上皮 ,后段则为柱状上皮 ,至后段共出现 2处上皮隆起 ,隆起间为扁平上皮 ;分泌管出现于中输精管前段 ,其分泌物呈嗜酸性 ,开口于中输精管后段 ,分泌物由此处流入中输精管腔 ;后输精管腔结构与中输精管腔相似 ,但管径缩小 ;端壶腹共分 3个腔 ,其中 2个由后输精管腔延续形成 ,精荚 1个。精荚由精子团和精荚壁组成。精荚壁分 2层 ,内层为均匀的嗜碱性初级精荚壁 ,精子团位于初级精荚壁中央 ;外层为次级精荚壁 ,呈嗜酸性 ,略呈“C”形包被于初级精荚壁之外。整个精荚横切面的外形似柳叶状 ,分为光滑区和皱折区 2部分 ,光滑区由次级精荚壁包被 ,皱褶区则为裸露的初级精荚壁。精荚形成于中输精管后段 ,它是由前输精管的嗜碱性分泌物、中输精管嗜酸性分泌物以及分泌管上皮细胞分泌物经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  相似文献   

9.
黑斑口虾蛄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春琳 《水产学报》2002,26(5):403-410
黑斑口虾蛄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交接器及副性腺组成。精巢呈管状,末段较直,向前逐渐弯曲,在第七、八胸节处盘曲成耳状。输精管管壁有一层上皮细胞,但无肌细胞;输精管为精巢顶端延伸,两者管径大小很接近。交接器位于第八胸节基部,为棒状结构,连接端较软,呈膜状,可自由弯曲;游离端较硬,外有甲壳质。1对雄性副性腺位于第4~7胸节间,呈细丝状,左右末端各与同侧的输精管共同平行注入交接器中。末段精巢腔内充满着不同发育阶段的精细胞,从末段精巢向后、中、前段精巢、输精管及交接器,精细胞逐渐趋向成熟。成熟精细胞呈卵圆形,外围厚膜,大小约8.5μm×7.0μm,无鞭毛,未发现有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锯缘青蟹促雄腺和胸腹神经团的直接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织学、扫描电镜方法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促雄腺和胸腹神经团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射精管末端存在促雄腺,促雄腺和胸神经团来源的支配第五步足(即游泳足)的神经紧密相连。该神经在游泳足基部的肌肉内部紧贴射精管并行,其分支支配着射精管周围肌肉,可能也是控制精荚排放的神经。本研究可为促雄腺对性别控制的机制及蟹类精荚电促排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中华绒螯蟹精巢发育组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精巢由生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一侧为管壁上皮,另一侧为生发区。各个生精小管中生殖细胞发育不同步:同一个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的成熟方式由近基膜处产生生殖细胞,向管腔推进,最终进入输精小管;不同生精小管生殖细胞由精巢前端顶部开始成熟,沿精巢外侧向后端输精小管方向推移,成熟的精子进入输精小管;取不同发育时期的河蟹,依据河蟹外部形态和精巢形态,组织结构及生精小管内占优势的雄性生殖细胞种类和数量,可以把河蟹精巢发育分为5个时期,即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精子期和休止期。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切片及类固醇激素含量测定等方法,研究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发育第1~31d的精巢、卵巢及促雄腺发育的起始时间、发育过程及成熟时间。结果表明:青虾幼虾发育到第10d(PL10)时促雄腺呈索状结构开始发育,随后经历增殖期(PL10)、合成期(PL13)和分泌期(PL19)3个发育阶段发育成熟,形成完整的促雄腺。青虾精巢和卵巢均在幼虾发育第13d(PL13)开始发育,精巢形成不规则排列的精原细胞,而卵巢生殖上皮开始分化为椭圆或多边形的卵原细胞。精巢经精原细胞期(PL13)、精母细胞期(PL16)、精细胞期(PL19)和精子期(PL22)4个发育阶段成熟,此时成熟的精巢生精小管内充满成熟的精子。卵巢经卵原细胞期(PL13)、初级卵母细胞期(PL16)、次级卵母细胞期(PL16)和卵子期(PL19)4个时期发育成熟,此时卵巢充满成熟卵子。从PL1到PL22,睾酮分泌量逐渐增加,维持在稳定水平至PL25后逐渐下降;从PL1到PL19,17β-雌二醇的分泌量逐渐增加,维持在稳定水平至PL25后逐渐下降。本研究显示:促雄腺与精巢发育过程均持续10d,但促雄腺早于精巢3d开始发育和成熟,这可为性别和生殖相关基因的筛选及性别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结构变化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过程及促雄腺结构变化的光镜与电镜观察表明:中华绒螯蟹的精巢发育、精子发生与促雄腺的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促雄腺处于发育起始阶段时,精巢内尚未有精细胞形成,生精小管内以初级精母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占优势;当促雄腺处于分泌期时,精巢内精子形成并成熟释放;河蟹繁殖后,促雄腺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的方法,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眼部组织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以期为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解析鲍对光照的生理响应机制提供组织学与细胞学基础。结果发现,眼部组织由外至内依次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外核层、光感受器内节、内核层、黑色素颗粒沉积层、视觉纤维层。组织表面布满乳头状突起,每一乳状突起的顶端均具有一簇或两簇纤毛环。疏松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等是组织内的主要成分,结缔组织间分布的胶原纤维等对保持细胞的弹性和韧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了鲍的眼部组织在感受和辨识外界光环境因子中的重要作用,也为鲍养殖生产中的光环境因子优化和调控、深入探讨鲍对光照的生理应答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Several male Penucus stylirostris were selected from a 3 ha commercial earthen pond and were individually evaluated for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measured were compound spermatophore weight, sperm count, and sperm abnormalities.
It was found that spermatophore qualit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for 30–40 g shrimp than for 20–30 g shrimp ( P < 0.05). The higher frequency of abnormalities measured in younger males and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normalities and sperm count indicate that the vas deferens could be the tissue responsible for producing highly abnormal immature semen. It is proposed that male maturation has at least three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levels of organization: testes maturation, vas deferens maturation, and spermatophore synthesis.
The individual evaluation showed that each male followed a particular response in reproductive quality. Changes in spermatophore weight were not an indicator of sperm density within spermatophores.
Male reproductive tract degenerative syndrome (MRTDS) and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melanization (MRSM) did not develop in any shrimp during thes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was implemen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ndrogenic gland ablation in the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to explore sex reversal potential as an alternative technology for monosex female mariculture based on the sex dimorphic growth of this species. The surgical procedure was applied to male postlarvae (PL) at different ages, after external sex differentiation, as well as in sex undifferentiated PL. Andrectomized males regenerated normal appendices including pereiopods and pleopods; however, body growth and relative size of regenerated petasmas and appendices masculinae were statistically inferior (P ? 0.05) to control males. Spermatogenesis in andrectomized males was active, but a phenomenon of degradation of spermatids and reproductive tissues was detected. No sex reversal was accomplished regardless of PL age from sex undifferentiated stages (PL38) to sex differentiated stages (?PL55). The complete regeneration of sexual characters in andrectomized L. vannamei (Dendrobranchiata) i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reports from Decapoda.  相似文献   

18.
环境条件对中国对虾交尾影响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在室内条件下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不同部位精子形态、激活反应及外界环境对对虾交尾影响等的试验观察。雄性生殖系统被分为3部分:精巢(T)、输精管和精荚(TA);输精管又分为前、中、后3段,其中的前(AVD)、中(MVD)、后(PVD)3部分以及精巢和精荚被分别匀浆取样镜检,观察精子形态。结果表明:中国对虾雄性精巢、输精管、精荚及雌虾纳精囊内精子的形态、对卵水的激活反应能力有所差异,是一逐渐成熟过程;雄虾具有多次交尾能力,不同环境条件对中国对虾的交尾影响明显;当雌虾比例较高时交尾率也高;不同对虾密度对交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的发育生殖机制,采用生态学、资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方法,通过对三疣梭子蟹性腺、肝胰腺及条件指数等指标的研究,初步建立起雄性三疣梭子蟹成熟阶段发育分期的特征变化,反映了目前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的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三疣梭子蟹生殖群体由1龄蟹为主,规格偏小。头胸甲宽主要分布在100~160 mm之间,体重为50~200 g。头胸甲宽与长呈线性相关,而头胸甲宽、长与体重则呈幂函数关系。成熟阶段输精管发育程度和头胸甲宽正显著相关。根据三疣梭子蟹输精管的粗糙程度、管径及管重大小,本文首次提出把处于成熟阶段的雄蟹分为5个阶段。输精管重增长为幂函数方式,输精管指数则随发育线性增长。雌蟹卵巢发育规律和头胸甲宽之间关系不甚明显,而和季节相关。研究表明,9月份三疣梭子蟹交配后卵巢迅速发育,增长明显,10~12月份生殖群体卵巢普遍处于Ⅱ~Ⅳ期。三疣梭子蟹肝胰腺重量随体重和甲壳的增长而增加,而肝体指数相反。雌蟹卵巢Ⅱ期阶段梭子蟹肝胰腺重量最高,平均重量为18.21±5.68 g,随后逐渐降低,说明肝胰腺能量发生了转移;相比于雄蟹,雌蟹储能更多。雌蟹卵巢重量随肝胰腺重量变化呈对数关系增长,而雄蟹输精管重随肝胰腺重呈线性。三疣梭子蟹生殖群体在发育变化过程中两个条件指数基本处于一个平衡阶段,雌雄间差异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虾夷扇贝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97年取材研究了大连长海县的虾夷扇贝的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虾夷扇贝的精巢构造与栉孔扇贝,贻贝的相似,也是由外膜及其内的无数生殖小管构成。外膜含单层柱状上皮及较厚的肌层。生殖小管间充填着结缔组织及来自外膜的薄层肌肉,结缔组织中含有血管,神经及输精细管。生殖小管由位于基膜上的生殖上皮构成,生殖上皮不断向腔内增殖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业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