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海生 《当代农机》2003,(5):14-15
喷灌技术就是通过机械设备将压力水喷射到低空,经雾化后形成像雨滴一样的水均匀降落到作物和地表的灌溉方式。喷灌适应性极强,几乎对任何作物、土质、地形、种植方式都使用。比传统的地面灌溉节水50%左右,可使粮油棉作物可增产30%左右,也可使蔬菜、果树、药材、牧草等的产量成倍增加,且品质大大提高。1.喷灌系统的型式与组成常用的喷灌设备有人工移管式喷灌机(包括半固定平移式、轻小型移动式机组)、中心支轴大型自走式喷灌机、滚移式喷灌机、软管卷盘自动喷灌机、双悬臂式喷灌机等。其中,轻小型移动式机组约占总量的80%。这种机组具有投资…  相似文献   

2.
随着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我国的节水灌溉设备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本方就我国的喷灌和微灌设备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1我国喷灌设备发展的现状1.1喷灌机(组)我国的喷灌机从研制的情况来看,大、中、小、轻型喷机都研制过。大型喷灌机我国先后研制的型式有双悬壁式、拖拉机单喷头悬挂式、中心支轴式、平移式、滚移式和绞盘卷管式等。据农垦系统1990年统计,已有大型喷灌机llto台,喷灌面积11万hm2。目前定型批量生产和使用较多的是电动中心支轴式和滚移式喷灌机。中型喷灌机我国曾研制过单喷头悬…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节水增粮行动背景下,高效节水灌溉模式、装备类型及装备需求情况亟待解决.文中分析了全省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以来,其年度任务及完成情况、取得的经验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喷灌是目前黑龙江省旱田采用的主要灌溉模式,预测到2020年我省旱田采用的主要灌溉模式将从绞盘式喷灌逐渐演变为绞盘式喷灌与中心支轴式喷灌.装备类型将以绞盘式喷灌机与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为主.预计2015-2020年,绞盘式喷灌机需增加2 734台套,中心支轴式喷灌机需增加277台套,微灌设备需增加415台套.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节水灌溉(续)陈雷(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3.3.2田间运行情况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可以通过喷头进行施肥和打药,管理人员开机时在控制盘上设定好灌水时间和喷灌机旋转的速度,喷灌机即可自动运行并在运行后自动关机,在运行期间不需要管理人员。喷灌机旋转一...  相似文献   

5.
美刊《灌溉时代》1977年7~8月号报导了一种“平移-旋转”新式喷灌机,摘要如下: 平移-旋转式喷灌机看上去很象时针式喷灌机,但它的中心支轴是可以移动的,整个喷灌机可横向移动。这种喷灌机可以有三种运行方式:即圆形旋转,平行移动和边旋转边平移。两台喷灌机已于5月份第一次试用灌溉大麦。每台灌地2,900亩。地块中间开挖土渠。可移动的支轴沿着地面上的控制缆索移动。该缆索则顺着地块中间的水渠布设。喷  相似文献   

6.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具有喷洒质量好、自动化程度高、土地利用效率高、适应性强和不需要很多地面工程设施等优点,适用于灌溉各种质地的土壤,以及各种大田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和牧草等。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作为高效的现代农业设备,必须科学设计、管理和维护,从而获得作物的高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7.
依据田间试验,以西藏高寒牧区典型人工牧草(燕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耗水规律、灌溉制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燕麦不同处理耗水量在283.7~380.24mm之间变化,各生育期耗水量与耗水模数总体变化呈现先升高拔节后降低抽穗再小幅回升的变化趋势。适宜作物-水模型为Stewart模型,水分敏感程度顺序为拔节~抽穗、分蘖~拔节、抽穗~刈割、出苗~分蘖。得到的理论灌溉制度灌水次数为1~4次,灌溉定额为516~1 551m3/hm2。应用ISAREG模型对非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模型模拟精度较高,与充分灌溉相比,优化灌溉制度灌水量减少7.2%,减产率仅3.7%。该成果可初步用于西藏高寒牧区牧草灌溉制度制定和用水管理。  相似文献   

8.
拖管灌溉法     
1973年世界性石油危机唤起了人们对节能的重视,而出现了许多新的灌水方法,1982年才崭露头角的拖管灌溉法就是其中一种。拖管灌溉法(frailfuhe irrigafion)也可简称为拖灌,是用打有孔的聚乙烯软管来代替通常的喷头,连接在时针式喷灌机或平移式喷灌机的移动支管上,软管从支管上悬挂下来,大部分长度拖在地下,当支管向前行走时就拖着这些软管向前移动,水在较低的压力(约150  相似文献   

9.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主要由中心支架、桁架、塔架车、末端悬臂、控制系统、喷洒装置等6部分组成。由于喷灌机绕中心支架做圆周运动,灌溉区域为圆形,不能喷洒到正方形地块的四个角落,造成约20%的土地得不到灌溉。设计一款可靠性、实用性、适应性较好的喷灌机尾枪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喷灌机地角漏灌问题,提高灌溉面积和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黄淮井灌区冬小麦-夏玉米连作体系适宜喷灌技术模式。选取半固定式喷灌、智能化灌溉、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地埋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自驱动绞盘式喷灌等5种喷灌模式,构建基于"AHP+熵权法"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在冬小麦-夏玉米连作周期试验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技术、农业生态、资源等5个方面开展不同喷灌类型方案优化分析研究。地埋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节能省工效益明显,比中心支轴喷灌节能57.1%,省工效益是半固定式喷灌的4.8倍,农民欢迎程度最高。半固定式喷灌较智能化喷灌和地埋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工程投资减少了64.3%和33.3%,年维修养护费用较智能化喷灌和中心支轴喷灌机减少了73.7%和28.6%,缺点是省工效益差。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作物适应性最强,但是耗电量比地埋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增加300 kWh/hm~2。种植周期内,智能化喷灌节水量为1 920 m~3/hm~2,较自驱动绞盘式喷灌节水26.3%,节水效果最好。省工效益、效益费用比和节水量是排在前三位的权重指标,分别为0.187、0.152和0.135。灌溉技术模式决策和实施前应优先考虑效益费用和节水程度。黄淮井灌区冬小麦-夏玉米连作体系节水喷灌模式排序为:地埋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中心支轴式喷灌机自驱动绞盘式喷灌智能化喷灌(半固定式喷灌)。"AHP+熵权法"组合赋权的Topsis综合模型评价结果科学合理且符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在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黄淮井灌区采用地埋自动伸缩一体化喷灌可获得最佳综合效益,建议在该区域适度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河套灌区灌排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分析河套灌区灌排管理的基础上 ,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原理 ,开发研制了河套灌区灌排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河套灌区灌溉历史上 ,首次实现了河套灌区总局、管理局和管理所三级灌排信息的计算机管理。该系统不仅可为河套灌区用水的科学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决策方案 ,而且对于河套灌区推广节水型灌溉农业 ,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澳大利亚最大的由农民管理的灌溉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着重对其经营体制、管理功能和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思考,以供研究农民参与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经济与社会影响评价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与式灌溉管理是我国近年来在灌溉管理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的实施在一些灌区产生了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促进了灌区经济的发展和设施的建设,促进了灌区范围内新型社会关系的建立,正确评价其实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评价其实施的社会价值,对于指导和推动灌区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灌区实施参与式灌溉管理后对灌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如何评价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评价系统的结构、评价方法,列举了对甘肃省白银市东坪电灌工程参与式灌溉管理经济与社会影响评价实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良好的泛化能力和特点,以人民胜利渠灌区需水量为研究对象,选用径向基函数(RBF)作为核函数,建立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对灌区需水量进行了模拟计算,用检验样本与灰色预测和基于RBF的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LSSVM预测的最大误差8.78%,平均误差4.90%。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泛化能力,可为灌区水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灌溉用水管理是整个灌区的工作重点。决策支持系统等人工智能应用于灌溉管理,辅助管理人员及高层领导正确决策,解决知识处理中的半结构、非结构化问题,缩短预报周期,提高调度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是二十一世纪灌溉系统管理的发展方向。最后介绍了霍泉灌区灌溉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简记:HQIWADSS)的程序结构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行走式节水灌溉机具研究中存在的重复研究、技术资料匮乏、缺少相应的设计规范以及机具选择无据可循等问题,运用VisualBasic,ASP,IIS和SQLServer数据库等开发工具,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行走式节水灌溉机具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本系统查阅机具设计、开发及应用的相关信息。本系统实现了行走式节水灌溉机具相关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组合查询,实现了行走式节水灌溉机具图片在数据库中的读写,远程更新行走式节水灌溉机具信息等功能。为此,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和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漳河灌区灌溉用水量及水分生产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漳河灌区长系列灌溉用水量、作物产量及灌溉面积等资料 ,从田间、灌溉系统及整个灌区3个不同尺度分析了漳河灌区历年来灌溉用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漳河水库农业灌溉供水从第一阶段的 8.5亿 m3减少到第三阶段的 3.94亿 m3 ,单位面积灌溉供水量从第一阶段的 5 94 6m3 /hm2减少到第三阶段的 30 91 m3 /hm2 ,灌溉水分生产率从第一阶段的 0 .6 5 kg/m3提高到第三阶段的 2 .37kg/m3。相应的在灌溉系统和田间尺度 ,单位面积灌溉供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呈现同样变化规律。由于灌溉系统和灌区尺度水的重复利用程度逐渐提高 ,使从田间、灌溉系统到灌区灌溉水分生产率逐渐提高。分析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提高的原因表明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通过各类调蓄设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占一半 ,农业结构的调整及作物品种改进使粮食单产提高等占另一半。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内涵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包括各式各样的灌溉技术,而且还包括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引用Uphoff、Oorthizen和Repetto的理论阐明灌区内各项水利活动的相互关系以及实行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缘由。通过对调查实例的介绍,分析了农民用水协会和承包这两种主要的改革模式,提出了作者对我国参与式灌溉管理推广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重庆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大型灌区龙溪河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山灌区为基点,探讨了灌区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信息管理如何集成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