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微小癌发病率为1.27%。3例术前彩超提示一侧腺叶小结节,警惕恶变,术中发现病灶经冰冻切片证实后行一侧全切加另一侧次全切除;13例术前彩超未见结节,术中见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未及结节,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全组病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均未行二次手术。术后随访1-8a(平均4.5a),均未见甲亢或甲状腺癌复发。结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易漏诊,发现甲状腺结节应警惕合并甲癌可能性。甲状腺叶全切或次全切对治疗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全甲状腺切除术(TT)+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LND)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LND对Ⅰ或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疗效.方法 将104例术前诊断为单侧Ⅰ或Ⅱ期DTC患者分为A组(54例)和B组(50例).A组行TT+患侧中央区LND,B组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LND.分析两组癌灶检出率、手术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双侧癌灶和多发癌灶检出率较高(P<0.05),手术时间延长(P<0.01),出血量增多(P<0.01),暂时性低血钙发生率增高(P<0.05),但术后复发率、转移率较低(P<0.05).结论 TT+患侧中央区LND对Ⅰ或Ⅱ期DTC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CK 19、PCNA、P 53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病变(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乳头状增生14例,甲状腺瘤10例)中CK 19、PCNA、P 53蛋白的表达。结果:CK 19在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阳性表达,多为强阳性;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乳头状增生中3例阳性,呈小灶性阳性,阳性表达者为伴有真乳头的乳头状增生;10例甲状腺瘤中4例阳性,呈小灶性阳性和点状阳性表达,阳性表达者为增生活跃的小滤泡腺瘤和不典型腺瘤。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0例PCNA阳性,多为中等或强阳性表达,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4例PCNA阳性,10例甲状腺腺瘤中3例PCNA阳性,多为弱阳性,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表达比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15例P 53阳性,多为弱阳性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中P 53均呈阴性表达,经两两比较的z检验,三种病变中的P 5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局灶性CK 19阳性可见于良性病变,弥漫性阳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有助于隐匿性乳头状癌与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和甲状腺组织内是否存在微小转移灶的判断。PCNA对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起参考作用,P 53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术前经超声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常多发,包膜不清,但也有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常为单发,结节包膜清晰,完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与腺瘤比较,其大小及内部回声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结节边缘晕环则差异具有显著性(11.1%vs 93.3%,P<0.01);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内部及周边血供不丰富,其0级血流的发生率明显高子腺瘤组(P<0.01)。结论:高频超声应用于甲状腺疾患的诊断,其病灶图像清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不同手术方式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间接受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1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切除淋巴结范围不同,分为A组:98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B组:187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组:34例,仅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转移的差异。结果:永久性声带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在B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1%、1.6%,在A组和C组均为0。暂时性声带麻痹的发生率A组、B组分别为7.1%、8.0%,比C组的2.9%要高。暂时性低钙的发生率A、B、C组分别为18.4%、34.2%和5.9%。各组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A组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1例,B组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肺转移1例,C组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手术清扫的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尤其是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手术可以结合患者癌灶的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单侧或者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对116例再次手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多为首次手术结节摘除或腺叶部分切除者.本组无手术死亡,喉返神经损伤4例,甲状腺功能低下26例,手足搐搦6例.116例中112例随访6个月-5a,无再次复发.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术式可减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术后复发率,虽然再次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但如果强调手术技巧,手术中进行精细化的操作,完全可以降低甚至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间经手术治疗并术后病检为桥本甲状腺炎34例临床资料。结果:34倒桥本甲状腺炎中5例与术前诊断符合,合并其它甲状腺疾病10例;行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或次金切术18例。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或次金切术7例,单侧甲状腺全切术4例。单侧甲状腺金切+对侧次全切术5例;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10例,8冽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术后并发声嘶1例,5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复发1侧。结论:桥本甲状腺炎术前诊断困难且常与其它甲状腺疾病并存,手术可明确诊断,解除症状。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有助于决定手术方式,术中须尽量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术后应随访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素以调整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新的资料和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14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121例,滤泡状癌27例,并发淋巴结转移59例.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为主,占68例,69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内分泌治疗13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3%.甲状腺全切除组与甲状腺非全切除组相比,术后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差异无显著性.148例均获得随访,其中121例无病生存,17例复发,10例颈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结论 本组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不高.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的方式应采取个体化方案,应根据不同的病变性质、不同的TNM分期以及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术后应进行激素抑制治疗以及必要时行131I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45例肾结核的外科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研究诊治45例肾结核的经验。结果:45例中尿路刺激症状合并血尿者占7l.1%,无症状者占26.7%:尿抗酸杆菌阳性率为26.7%;IVP、逆行尿路造影和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1.7%、41.2%、64.5%。45例中有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经核磁共振(MRI)检查均诊断为肾结核。45例中40例行肾和部分输尿管切除,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先行肾造瘘术后待肾功能改善分次行息肾切除术和结肠膀胱扩大术,l例抗结核治疗半年后随访因息肾功能严重损害而行患肾切除。全部患者术后行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结核。结论:凡有膀胱刺激征合并血尿和尿常规异常者可认为是诊断肾结核的主要线索;尿抗酸杆菌、IVP、逆行尿路造影和CT是诊断肾结核的主要方法;MRI对肾功能不全的肾结核患者的诊断有帮助。抗结核治疗需严密随访,对肾脏破坏严重或无功能肾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主要复发原因,以及探讨对患者术后外周血甲状腺球蛋白(Tg)mRNA水平监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990~2000年间本院收治的36例DTC复发患者.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造成其复发的主要原因。并对复发患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RT-PCR检测,与随机抽取的50倒末复发病例比较各自的Tg表达水平。结果:复发患者中26例首次手术治疗时被作为良性病变,21例行甲状腺局部肿块切除或甲状腺患叶次全切除术,5例甲状腺患侧叶奎切除术,肿瘤组织残留率为61.5%(16/26).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3.8%(14/26)。另有10例复发患者,同侧腺叶复发3例.对侧腺叶复发2例.局部淋巴结复发5例。复发患者的外周血标本中.TgmRNA的阳性率为91.67%.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末复发者(P〈0.01)。结论:DTC的临床误诊和治疗手术的方式不恰当是造成复发的重要原因;结合患者术后外周血Tg mRNA水平的监控,可及早发现复发病例.争取及时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怀讨甲状胨大部分切除术后腺体残留量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近3年来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120例患者.在不同的时间内由同一组医师行腺体残留量分别为3~5g、5~7g、7~9g、9~11g的甲状豫大部分切除术;分别于术后6、12、18、24月测定其游离T3(FT3)、游离T4(FT4)、高敏感TSH(S-TSH);与术前对比,结合其临床表现,探讨腺体残留量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备组病例均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与亢进复发的发生,其中残留量为3~5g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最高.9~11g组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发生率最高。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腺体残留5~9g较为理想;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除了与腺体残留量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纳米碳示踪剂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甲状腺全切除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观察组加用纳米碳示踪剂.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和转移数、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2 d血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MMP)2、7(MMP-2、MMP-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45例、良性甲状腺疾病27例患者的病变组织中MMP-2、MMP-7的表达。结果:MMP-2、MMP-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22.2%和42.2%,11%;MMP-2、MMP-7在癌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MMP-7与乳头状癌包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MP-2、MMP-7的联合检测可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合并甲状腺结节桥本病(HT)的血清学研究可有助于临床诊断,便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减少术后复发率、癌变率及过少腺体保留量可能造成甲状腺功能的严重不足.方法因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HT合并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的患者病例为A组,非HT组为B组.对每组术前血清学TGAB、TMAB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及分析,探讨每组数据中TGAB、TMAB检测数值对诊断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及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有无特异性.结果 A组64例中有46例TGAB、TMAB检测数值呈阳性,阳性率为71.9%;B组318例中有37例阳性病例,阳性率为14.2%.对A、B组及A组各种疾病之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及分析,数据经检验为正态分布,A、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种疾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课题对研究甲状腺结节合并HT与非HT血清TGAB、TMA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结节合并HT的A组各种疾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对甲状腺手术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治疗的老年胃癌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胃癌切除术49例(占68.1%),其中根治性切除35例,姑息性切除14例。术式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3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切除术3例(联合脾切除1例);捷径手术7例;剖腹探查术2例;非手术治疗14例。行胃癌切除术49例中37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54例次,死亡5例。结论:外科手术是老年胃癌患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术式选择及p53基因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4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因素、术前和术中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低危组102例,行功能性根治术;高危组32例,行扩大根治术联合核素辅助治疗.对照术后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术前分组的可行性;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术后免疫组化结果:102例低危组中,p53基因的表达呈强阳性者14例(13.7%);32例高危组中,强阳性者28例(87.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5a,低危组出现转移者11例(10.7%),高危组淋巴结转移4例(12.5%),淋巴结转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有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分组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p53基因表达与危险评估相一致,可作为判断PTC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25例胰头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头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胰头癌125例的诊治经验。125例中行根治性切除37例(根治性切除组),手术方式包括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非根治性切除88例(非根治性切除组)。结果,根治性切除组37例手术时间为3.5—8h,出血量为400--1800mL;37例中病理确诊为高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22例,低分化腺癌9例,未分化腺癌2例。根治性切除组与非根治性切除驵1、3、5a的生存率分别为63.6%、31.6%、10.8%对32.1%、8.8%、o,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因产科出血而行次全子宫切除的原因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0年在我院分娩的3326例孕产妇中因产科出血致子宫次全切除的12例患者的出血原因及子宫切除的并发症。结果:产科出血致子宫次全切除者占分娩人数的0.36%。其中产前出血3例,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术中5例,剖宫产后晚期出血3例。出血原因为:胎盘粘连3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降碍.子宫切口裂开各2例,宫缩乏力1例。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当发生产科出血危及病人生命时,次全子宫切除是最快、最安全的抢救措施;同时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手术基本操作,减少剖宫产后子宫切口裂开以减少产科出血所致的次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3例附睾肿瘤,其中5例行睾丸、附睾切除,8例行附睾切除。结果:8例为腺样瘤,3例为平滑肌瘤,l例为纤维瘤,l例为腺癌。结论: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诊断主要靠病史、体检及B超检查,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恶性肿瘤须辅以化疗.并排除转移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微小胃癌4例     
微小胃癌又称胃粘膜一点癌,罕见且不易发现[1],漏诊率高。我院1986~1996年的十年间仅检出微小胃癌4例,均经内镜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0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13年,加重2个月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胃镜见:胃窦小弯侧壁见一2mmX3mm灰黑色污秽点,局部粘膜稍隆起。活检病理诊断:印戒细胞癌。手术所见:胃周围淋巴结无肿大,切开胃壁检查未见明显病变,常现作胃大部分切除。胃切除标本取多处作连续切片,病理诊断为:原位性印戒细胞癌。术后随访10年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