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抗虫杂交棉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劲松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8-148,267
本文分析了抗虫杂交棉抗虫性的时空变化与抗虫范围,并提出了抗虫杂交棉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外源抗虫基因对杂交棉正反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源抗虫基因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产量比常规杂交棉有了显著提高,但对纤维品质的影响不大;外源基因在母本中或父本中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影响也不显著,对纤维品质的影响除比强度外也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遗传性状的控制主要受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河南省各个棉区抗虫杂交棉种植情况和栽培技术的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在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棉花生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找到了一些优化抗虫杂交棉栽培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抗虫杂交棉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从防治策略和原则、防治指标、防治措施、抗性治理等方面介绍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实现虫害防治的经济、有效、安全和简易化。  相似文献   

5.
王昊  张怀银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70-71,224
介绍了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苗床管理、及时移栽、苗期管理、蕾期管理、花铃期管理、吐絮期管理等,以期为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卡那霉素快速鉴定苗床期抗虫杂交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抗虫杂交棉苗的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鉴定液进行涂抹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卡那霉素可以在抗虫杂交棉苗床子叶期、二叶期进行纯度鉴定或筛选非抗虫株,硫酸卡那霉素的适宜浓度分别为4000~6000mg/kg、2000~4000mg/kg。并应用该方法对抗虫杂交棉F_1种子样品进行纯度检验和F_2田间群体非抗虫株鉴定剔除,为杂交棉制种质量控制和扩大抗虫杂交棉F_2的利用,提高F_2群体抗虫能力,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株式图分析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的蕾铃脱落及成铃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同一年度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的株式调查图表资料为素材,从纵向分析并比较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的蕾铃脱落及成铃分布,通过初步分析,非抗虫杂交棉脱落率较抗虫杂交棉的高,成铃则表现为抗虫杂交棉比非抗虫杂交棉下部、上部成铃高,两者中部成铃相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抗虫棉在黄河三角洲(东营)推广速度很快,全市抗虫棉普及率已达到100%,其中抗虫杂交棉达40%。去年11月份,我市又配出新抗虫杂交品种——华棉1号(暂定名),该品种抗病、抗虫、抗寒、耐盐碱等,是抗逆性强的杂交棉。抗虫杂交棉,弥补了常规抗虫棉产量低和常规品种不抗虫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张取仁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01-102
对抗虫杂交棉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试验找出了抗虫杂交棉高产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  相似文献   

10.
抗虫杂交棉的栽培方法,不同于常规棉、常规杂交棉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只有走“小群体、壮个体”的高产栽培路子,放宽行株距,建立稀植大棵的栽培模式,把握抗虫杂交棉的生育规律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才能充分发挥抗虫杂交棉的生产潜力。建议长江中下游沿江滨湖棉区抗虫杂交棉种植密度为18000—195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抗虫杂交棉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劼  何团结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424-424,439
分析了抗虫杂交棉在华阳河农场示范种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 ,并根据生产实践总结了抗虫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抗虫杂交棉的超高产栽培技术,皮棉产量可达2250kg/hm2。  相似文献   

13.
分析沿海棉区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病虫害发生情况,从轮作换茬、选育抗病品种、科学引种、合理布局、培育壮苗、健全水系、改善环境、优化施肥、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棉花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丰是全国闻名的优质棉生产基地。2003年以来,抗虫杂交棉推广应用已成为我们沿海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的重要途径。随抗虫杂交棉生产不断扩大,2005年我市抗虫杂交棉面积达4.27万hm^2,占全市植棉面积的97%,平均每hm^2皮棉单产达1350kg。在生产上,我们推广了“低密度、大个体、优群体”的抗虫杂交棉简化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杂交棉(抗虫杂交棉)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十五”期间杂交棉发展迅速,2006年达到了152万hm^2,占全国棉花面积的30%。在杂交棉中,抗虫杂交棉占杂交棉面积80%以上。杂交棉的应用,推动了棉种产业化的进程。辽宁特早熟杂交棉的研究起步虽晚,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利用区域和资源优势,亲本的搜集鉴定、杂交、回交转育以及配合力测定,培育出了一批具有早熟、抗病虫、优质的杂交亲本材料和具有竞争优势的杂交组合,提出了杂交棉研究的策略,使特早熟杂交棉在全国棉花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亲本提纯措施及大田制种中质量管理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抗虫杂交棉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团结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929-930,943
采用多种相关分析方法 ,研究了 66个抗虫杂交棉F1 代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中 ,衣分和单株结铃数对籽棉、皮棉产量的作用最大 ,而单铃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产量与纤维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均呈正相关 ,抗虫杂交棉仍然存在纤维长度、强度与细度不协调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与生育性状的相关性 ,并提出相应的抗虫杂交棉选育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抗虫杂交棉的高产理论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推动抗虫杂交棉在山东的推广利用,对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等品种的高产机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较好地协调了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关系,一般比现在推广的常规抗虫棉品种增产10%~20%。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杂交棉叶面积增长快、光合午休不明显,干物质积累快而多。抗虫杂交棉早发早熟,但因叶面积载荷量大、根冠比小,干旱年份易呈现早衰熟相。综合分析山东各棉区的生态和生产条件,认为鲁西南为杂交棉最适宜种植区,应重点发展;鲁西北为适宜种植区,应适度发展;其它棉区为基本不宜种植区,应限制发展。当前杂交棉的种植应主要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超高产栽培或节本高效的“精稀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常规亲本差异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河北省生产上利用的常规新品种(品系)与抗虫品种组配杂交组合,分析了常规亲本差异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亲本之间抗虫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低酚棉品种抗虫性较差。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抗虫性受常规亲本的抗虫性影响较小,同一抗虫亲本不同组合之间的抗虫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受常规亲本遗传背景的影响,常规品种在不治虫条件下产量因素的下降幅度与其抗虫性无明显关系。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单株结铃数与常规亲本的结铃数无明显关系。单铃重及衣分受常规亲本单铃重及衣分的影响,但增减趋势不完全一致;然而产量构成因素受抗虫亲本影响较大。表现出随抗虫亲本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单株结铃数与单铃重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单株结铃数大幅度的增加将造成单铃重的下降,衣分受两者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抗虫杂交棉的品种选择、田间管理、配方施肥等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及其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