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熟大豆粉(把大豆煎炒2分钟,冷却后粉碎制备而成)和生大豆粉(不煎炒,用生大豆粉碎而成)作为本试验样品,各以200克分别封入无色透明市售的乙烯树脂袋内,于25℃、5℃、-25℃的温度下,在暗处储藏5个月,从总脂质的氧化指数和脂质组成,对脂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获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2.
Ali,M.H等研究了在储藏过程中水分对花生米中脂肪、蛋白质、脂肪酸和脂类物质组成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研究时,将水分为5,2%、7.8%、9.0%和10.4%的花生米分别装在聚乙烯袋和布袋里储藏0~60天。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油含量、碘价和蛋白质含量不受储藏过程中水分的影响。水分为10.4%、装于聚乙烯袋内的花生米储藏30天后,其游离脂肪酸含量最高。各种水分含量的花生米中天然脂类组成不受储藏容器的影响。在储藏过程中,装干聚乙烯袋和布袋中的水分为10.4%的花生米的粗脂肪中提取的磷脂含量增高。在储藏过程中水分对花生米品…  相似文献   

3.
大豆安全储藏技术综述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曹毅  崔国华 《粮食储藏》2005,34(3):17-23
在综合分析大豆主要储藏特性、影响因素和保管要求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大豆储藏技术工艺,提出综合应用通风储藏、低温储藏和间歇密闭等储粮技术,可确保大豆安全储藏,并达到延缓品质劣变、控制虫霉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荆门市国库储粮重量及质量损失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荆门市国库常规储存稻谷在1~6年的不同储存期平均自然损耗为0.22%,薄膜密闭储粮的损耗率为0.13%;露天常规储粮损耗率为0.38%,薄膜密才储粮损耗率为0.29%。储粮虫蚀率:仓内常规储粮为0.17%,薄膜密闭储粮为0.1%;露天常规储粮为0.25%,薄膜密闭储粮为0.18%。储藏稻谷品质测定结果:只要在通风控温措施,无论仓内或露天存放,其差异不明显,一般储存期在两年以内的回  相似文献   

5.
高大平房仓低温储粮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EF高分子保温板和PVC聚乙烯粮食专用膜对高大平房仓粮堆表面进行压盖、密闭度夏。经过度夏试验,有效地控制了粮温上升幅度,克服了高大平房仓屋面隔热性能差及上层粮温易升高的缺点,有效地控制了虫霉发生,达到了控温储藏和延缓粮食品质陈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豆难于保管的储藏特性,在准低温储藏条件下利用密闭隔热保温性能较好的高大平房仓散存大豆,通过适时适度通风、隔热密闭保冷、过程监管控制、结露结顶处理等科学管理手段,有效防止了结露、结顶、发热、霉变现象的发生,从而找出了在此条件下大豆安全储藏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南方高大平房仓实施以进口大豆水分12%、杂质2%、储粮平均温度20℃~24℃、粮堆氧气浓度5%为储藏工艺指标控制参数,根据来粮质量、时间、温度等特点确定入库管理工艺,采取春季密闭隔热,夏季空调、内环流控温与充氮气调相结合,秋冬季通风的储藏工艺技术路线,控制影响大豆储藏安全的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达到既确保大豆储存安全,又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为南方高大平房仓进口大豆安全储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豆储藏品质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晨斌  吴青 《粮食储藏》2007,36(6):36-39
通过对不同类型仓房、不同储藏形式的大豆进行品质分析,说明在不同储藏条件下,温度是影响大豆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同等条件下散仓储藏形式的大豆品质要优于包装储藏形式的大豆.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豆储藏特性,在三年半储存时间里,我们采取控制仓内温度、湿度、预防虫害等方式,控制好大豆储藏条件,延缓了储存大豆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0.
高温高湿地区浅圆仓大豆气调储藏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翁胜通 《粮食储藏》2010,39(5):26-28
探讨了氮气气调储藏技术在高温高湿地区对进口大豆保管中杀虫、抑菌的效果。结果表明:大豆仓实施气调储藏杀虫效果理想,避免或减少熏蒸,推进大豆实现绿色储藏,但防霉抑菌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旧式仓房的气密性改造及隔热密闭,试行在旧式仓房中进行低氧富氮气调储藏,从而达到抑制害虫的目的,保证小麦的储藏稳定性,保持粮食品质,实现绿色储藏、科学保粮。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为原料,制作泡椒鲜切马铃薯片,分别用全透明的聚酰胺/流延聚丙烯(PA/CPP)、半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镀铝箔/聚乙烯(PET/镀铝箔/PE)和不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铝箔/聚乙烯(PET/铝箔/PE)耐高温蒸煮袋抽真空包装,于37℃、相对湿度75%、光照条件下储藏42 d,考察不同材料包装袋对泡椒鲜切马铃薯片色泽、质地、菌落总数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泡椒鲜切马铃薯片的包装材料.结果表明:包装袋透光率对泡椒鲜切马铃薯片储藏品质有显著影响,氧气透过量和水蒸气透过量较低的不透明耐高温PET/铝箔/PE袋能有效抑制泡椒鲜切马铃薯片的褐变,减缓L*值的降低,保持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水平,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泡椒鲜切马铃薯片储藏42 d后,其品质完好,口感佳,与其他两种包装袋相比,显著延长了产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空调控温储藏在中温高湿储粮区对进口大豆仓温、粮温和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调仓能较好地保持大豆的品质,抑制大豆虫害的发生,避免熏蒸,经济可行,能确保大豆安全度夏和实现绿色储藏。  相似文献   

14.
高大平房仓膜下双层风网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储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新建高大平房仓储存的晚籼稻谷采用薄膜密闭 膜下粮堆设置上下双层风网,将薄膜密闭自然缺氧储藏、机械通风、PH3环流熏蒸三项技术进行了综合应用。通过一年的试验证明:只要双层风网布置合理,可促进PH3气体在粮堆渗透分布的均匀性,提高机械通风降温速率,降低单位能耗,且储藏品质明显优于全仓门窗密闭、机械通风和环流熏蒸技术的仓房,基本保持了储粮原始品质与新鲜度。  相似文献   

15.
大豆储藏在不同的地区和各种条件下,得到的结果为:1、大豆品质与水溶性氮、发芽率,总酸度,酸价和脂溶性磷酯相关。2、当大豆中水溶性氮指数低于70%,或是大豆油酸价是4mg KOH/克时,大豆不能再储藏。3、大豆品质变化指标与储藏时间,储藏温度等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大豆挂面配方中大豆粉和盐的添加量对挂面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80%面粉、20%大豆粉、2%盐及0.5%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并配备合理的工艺,可制做出品质优良的大豆挂面制品。  相似文献   

17.
Lox酶缺失大豆新品种耐储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个脂肪氧化酶缺失大豆新品种和1个正常大豆品种进行高温(40℃)耐储藏实验,实验期间对9个大豆样品的发芽率、脂肪酸值、过氧化值、粗脂肪含量、水溶性氮指数、脂肪酸成分、色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缺失大豆样品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比正常品种缓慢,大豆中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储藏品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水分和湿热相对平衡的数学关系式来指导储藏产品通风、密闭、干燥和冷却等保护技术的应用,控制储粮的温、湿度和水分含量,并采取必要的辅助措施,以提高通风储粮效果,对预防和消除储粮发热、抑制虫霉危害、延缓品质陈化或劣变、保持储藏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羰基值为评价指标,探讨了在20℃、25℃、30℃、40℃条件下,常规储藏、充入纯氮、98%氮气、95%氮气的大豆原油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原油储藏过程中,温度对油脂品质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氮气浓度。整个储藏过程中,酸值变化较为平缓,过氧化值在储藏过程中出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现象,茴香胺值和羰基值在整个储藏过程中不断升高。大豆原油在储藏过程中,储藏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下。充氮储藏大豆原油,能很好地抑制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羰基值的升高,氮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隔温式房式仓储粮技术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隔温式密闭房式仓储粮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隔温式密闭房式仓具有良好的降氧、而高温性能,可以延缓储粮品质陈化,防虫、防霉、防鼠,适合于各种粮食储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