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及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丝兰提取物(分别为A:0mg/g、B:2mg/g、C:4mg/g、D:6mg/g、E:8mg/g)对瘤胃微生物组成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丝兰提取物添加水平的增加,培养液的NH3-N浓度、甲烷产量、原虫数目及产气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微生物组成因丝兰提取物添加量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波动。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瘤胃含有甲烷菌,是主要的甲烷(methane,CH4)排放源,甲烷菌利用饲料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氢和CO2作为主要的电子受体和供体通过还原反应生成甲烷,在瘤胃功能性生态生境(niche)中发挥重要作用.除甲烷菌以外,其他瘤胃微生物也影响甲烷产量.瘤胃微生物总体来说可分为产氢微生物(hydrogenogens)和耗氢...  相似文献   

3.
甲烷菌是可生存于瘤胃中的一种古细菌,通过利用瘤胃代谢产生的物质如:CO_2、H_2合成甲烷。反刍动物产生的甲烷不仅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产生,还会导致饲料中能量的损失,因此对产甲烷菌进行调控的研究日益增多。产甲烷菌在瘤胃微生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其他的瘤胃微生物存在促进或抑制的不同关系,因此需要对甲烷菌展开更为系统的研究。论文对瘤胃甲烷菌的种类、未培养技术的应用和甲烷菌与其他瘤胃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旨在为研究甲烷菌以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蒜油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大蒜油和脱臭大蒜油对瘤胃发酵、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用压力读取式法(RPT系统)测定产气量,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甲烷产量.培养24 h后,测定挥发性脂肪酸、pH、氨态氮浓度,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瘤胃微生物区系.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大蒜油极显著降低甲烷产量(P<0.01),显著降低乙酸摩尔百分比和氨态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丙酸摩尔百分比(P<0.05),对产气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也有显著地抑制作用(P<0.05),但抑制程度不如大蒜油对甲烷产量的抑制程度.添加脱臭大蒜油对甲烷产生也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显著(P>0.05).添加大蒜油和脱臭大蒜油后甲烷菌和原虫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且大蒜油的抑制作用强于脱臭大蒜油(P<0.01).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大蒜油可以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增加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抑制甲烷生成而不影响消化,这种改变与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密切相关;此外,大蒜油的作用效果明显强于脱臭大蒜油.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通过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可以利用大量纤维性饲料。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和多组学的发展,调控瘤胃微生物是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成年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的稳定性,导致调控技术收效甚微。然而,如果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的早期进行人为干预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定植规律对科学调控瘤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近年来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过程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建立过程与调控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甲烷产量及瘤胃微生物发酵活力的影响,本研究共设计了3个试验来阐明该问题。试验1采用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了不同日粮条件下(高牧草日粮、中等水平牧草的日粮和低牧草日粮)添加延胡索酸二钠(0,4和7mmol/L)对山羊瘤胃微生物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相比,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了累积产气量、pH值和TVFA产量(P<0.05),降低了甲烷产量(P<0.05),其中高牧草日粮组下降幅度最大。试验2探讨了延胡索酸二钠对黄化瘤胃球菌发酵粗饲料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显著提高了黄化瘤胃球菌数量及其对黑麦草的降解率(P<0.05);试验3探讨了延胡索酸二钠对瘤胃真菌发酵粗饲料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延胡索酸二钠显著降低了厌氧真菌发酵的总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P<0.05)。结果说明,延胡索酸二钠在降低甲烷产量方面与发酵底物的天然特性有关,其中对高牧草日粮的作用效应最为显著;延胡索酸二钠可提高瘤胃混合微生物与瘤胃纤维降解菌发酵粗饲料的能力,但对瘤胃真菌的发酵活力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蒜素对瘤胃发酵和甲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蒜素能调控瘤胃发酵模式,明显降低瘤胃甲烷产量,降低氨态氮浓度.本文综述了大蒜素及其抑茵机制,以及大蒜素对甲烷产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徐晓锋 《草业科学》2020,(2):363-369
瘤胃菌群与反刍动物机体具有紧密的共生关系,稳定的菌群结构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动物机体自身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调节瘤胃菌群的结构,可使机体代谢、免疫等机能发生改变。但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的构建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随着反刍动物日龄的增加其瘤胃菌群会逐渐趋向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局面。本文旨在综述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构建过程中,母体、日粮及环境等对其的影响,为生产实践中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瘤胃菌群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畜牧业飞速发展,饲料资源缺乏的压力日增,人畜争粮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合理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菌群的结构,不仅能够减少饲粮资源的浪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瘤胃微生物的组成对反刍动物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能使反刍动物能够利用植物性蛋白、多糖以及纤维素等,为动物机体维持生长和生产提供所...  相似文献   

10.
浅谈影响瘤胃纤维降解的主要因素及其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反刍动物瘤胃的纤维降解率是增加粗饲料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后认为;针对影响瘤胃纤维降解的主要因素,瘤胃调控手段可从瘤胃环境的物理、营养、瘤胃徽生物系统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沙葱水溶性提取物和脂溶性提取物对肉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体况良好、体重为(37.1±0.5) kg的杜寒F1杂交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沙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粉[10.0 g/(d·只)],脂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脂溶性提取物[2.8 g/(d·只)],水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水溶性提取物[3.4 g/(d·只)]。饲养试验共持续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在正试期的第0、30和60天晨饲后2 h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的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瘤胃液pH(P<0.05),降低了瘤胃液氨态氮的浓度(P>0.05),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饲粮中添加沙葱显著提高了瘤胃液菌体蛋白浓度(P<0.05)。2)与对照组相比,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和其脂溶性提取物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丙酸浓度(P<0.05),添加沙葱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丁酸浓度(P<0.05)并显著降低了异丁酸的浓度(P<0.05),乙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在30、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含量(P<0.05),对溶纤维丁酸弧菌、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水溶性提取物显著提高瘤胃液真菌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沙葱显著降低瘤胃液原虫含量(P<0.05)。综上,沙葱及其提取物改善了瘤胃发酵模式,显著影响了肉羊瘤胃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2.
体外模拟瘤胃环境,充分发挥瘤胃微生物的作用,提高秸秆有效利用率和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试验设置7个处理组,筛选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大豆荚和小麦秸秆混合粉的最佳比例。调控温度、厌氧、pH值以及渗透压等瘤胃微生物体外繁殖条件,对瘤胃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通过测定干物质变化和产气量两个指标来反映瘤胃微生物对大豆荚粉和小麦秸秆粉的降解效果。结论:大豆荚粉和小麦秸秆粉的最佳配比为8:2,7:3次之。建立人工瘤胃发酵秸秆,将产物作为鸡、猪等非草食动物蛋白质饲料,生产绿色动物产品,同时又减少了由于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瘤胃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为秸秆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瘤胃发酵法研究高精料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3-硝基酯-1-丙醇(3-NOP)对甲烷产量及甲烷菌区系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组,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D组)、中剂量组(MD组)、高剂量组(HD组),分别向发酵底物中添加0、0.4、0.8、1.2 mg 3-NOP。体外发酵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3-NOP处理组瘤胃甲烷产量和每克可降解底物的甲烷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氢气产量和每克可降解底物的氢气产量显著增加(P<0.05)。HD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每克可降解底物总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和LD组相比,MD组瘤胃发酵Simspon指数显著降低(P<0.05)。各3-NOP处理组瘤胃甲烷球形菌属(Methanosphaer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3-NOP通过对甲烷菌甲基辅酶M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改变了瘤胃甲烷菌区系结构,降低了甲烷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热处理对黄豆秸秆体外发酵、甲烷生成及微生物的影响。黄豆秸秆经水热处理后,利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系统发酵72 h,评估化学成分变化、降解特性、发酵参数、产气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水热处理降低黄豆秸秆中性洗涤纤维(P<0.001)、酸性洗涤纤维(P<0.001)及半纤维素(P<0.001)含量,提高中性洗涤可溶物(P<0.001)、水溶性碳水化合物(P<0.001)、阿拉伯糖(P<0.001)及半乳糖(P<0.001)含量;水热处理提高黄豆秸秆干物质消失率(P<0.001)和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降低乙酸/丙酸(P<0.001)、甲烷(P<0.001)与氢气产量(P<0.001)及真菌(P<0.01)、产琥珀酸丝状杆菌(P<0.05)和产甲烷菌(P<0.05)数量。结果显示:水热处理可破坏黄豆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结构,增加中性洗涤可溶物含量,促进瘤胃降解,并减少真菌和产甲烷菌的数量,降低甲烷产量。  相似文献   

15.
作者综述了2008-2009年间在ADSA-ASAS年会和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与瘤胃微生物分子多态性和元基因组学相关的42篇文献。在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方面,研究方法不断优化及研究者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小品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不仅大大丰富了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数据库,而且表明瘤胃微生物群落组成受到宿主遗传背景、生长发育阶段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并且随日粮、季节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在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方面,主要围绕瘤胃中复杂碳水化合物降解、甲烷代谢及不饱和脂肪酸氢化3个主题,从微生物生理学、基因组学和元基因组学的角度阐述了2009年度的主要进展。尽管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相关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但瘤胃微生物群落中影响宿主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关键功能菌的鉴定、分离、作用模式及其利用等问题仍然悬而未决。综合利用分子生态学、元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研究瘤胃微生物群落与反刍动物的交互作用,可能成为揭示瘤胃微生物群落与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关系、充分利用瘤胃微生物群落资源的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氨基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介绍瘤胃微生物在蛋白质降解中的作用。进而阐述瘤胃微生物的氨基酸需要、产量及其氨基酸组成,并对今后瘤胃微生物的氨基酸营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比较了添加亚麻酸(C18:3)和月桂酸(C12)后对体外培养瘤胃发酵、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采用压力读取系统(RPT)测定产气量,气相色谱仪测定甲烷产量,培养24 h后取培养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和pH,并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瘤胃微生物区系.研究发现,添加该2种脂肪酸能极显著降低甲烷产量(P<0.01),对产气量、乙酸产量和pH也有抑制作用(P<0.01),同时极显著提高丙酸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C12和C18:3能显著降低氨态氮的含量(P<0.05).添加脂肪酸后瘤胃真菌、原虫和甲烷菌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C18:3的抑制作用强于C12(P<0.01).上述结果表明,亚麻酸对瘤胃发酵的改变程度、甲烷生成和微生物生长抑制作用强于月桂酸.  相似文献   

18.
在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甲烷菌生成甲烷既造成能量的浪费又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因此减少瘤胃甲烷生成与排放是提升生产效率与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瘤胃内的产甲烷菌通过共生、黏附和伴生模式,分别从原虫、细菌和真菌中摄取氢,保证氢营养型甲烷生成途径的顺利进行。抑杀原虫和产氢细菌、竞争性结合氢和阻断氢生成甲烷是基于氢调控抑制甲烷生成的途径。由于瘤胃微生物的冗余和互作,降甲烷的同时,瘤胃中饲料消化可能受到抑制,且单一的氢调控往往会诱发瘤胃的适应,瘤胃的降甲烷效果仅能短时间维持。为此,需从瘤胃微生物整体出发,通过多种氢调控机制的添加剂联用及间歇饲喂、幼龄反刍动物瘤胃早期调控、甲烷生成途径关键酶调控等的综合应用,实现更优的甲烷减排。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日粮中长期添加假蒟提取物对山羊瘤胃主要微生物的影响,该试验选用40只体重相近的海南黑山羊(9.90±1.13 kg),随机分为4个日粮处理组,分别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0、300、600和1 200 mg/kg假蒟提取物,正试期56 d,分别于正试期第14、28、42和56天晨饲前用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瘤胃原虫、真菌和细菌含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300 mg/kg假蒟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海南黑山羊的平均日增重,并降低了料重比(P0. 05);日粮添加假蒟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山羊瘤胃液原虫、真菌、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甲烷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P0.05),而对产琥铂酸丝状杆菌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300 mg/kg假蒟提取物可提高山羊生长性能,添加假蒟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山羊瘤胃主要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20.
健康的瘤胃微生物群对奶牛很重要,生长旺盛的微生物群可为奶牛提供蛋白质需要的50%~80%和能量需要的80%。越来越多的反刍动物营养学家正在利用各种天然物质成分培养反刍动物瘤胃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以提高饲料消化率,促进催奶。饲用高活性酵母及其提取物是由高活性的啤酒酵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