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适宜水稻机插的几种育秧方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编织布秧机插技术与国内外现有的水稻机械种植方式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适应性强,可适用于双季稻区早、晚稻种植生育期中等的常规品种和杂优组合。2)投资省,每公顷稻田投资只需1500元。3)使用成本低,整个育秧、插秧、平地作业成本只有人工手插的25%,抛秧的50%。  相似文献   

2.
用塑料编织布作载体,培育适合机插的水稻秧苗进行机插的技术,与引进的日本盘秧机插技术相比,降低成本30%,减少育秧用工60%,一次性投资减少60%,并且能够更容易地培育出大龄秧苗,提高机插技术适用范围。在福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该技术育、插秧成本只有传统手插的31%~34%,产量一般提高5%左右。  相似文献   

3.
2014~2015年,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金湖),以杂交粳稻、常规粳稻(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和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钵苗机插适宜水稻品种的筛选试验。2014年,参照设置的钵苗机插稻产量指标,初步筛选出一批具有(超)高产潜力水稻品种;2015年,对已筛选出的每个品种采用钵苗和毯苗2种机插方式进行展示,并系统比较两种方式下水稻产量、生育期、稻米品质等指标。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及挖掘水稻产量潜力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钵苗机插的水稻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  相似文献   

4.
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新疆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水稻主栽品种新稻11号为试材,通过田间比较试验,探讨了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新疆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常规普通平盘秧苗机插增产7.74%,比传统人工育秧手插增产13.04%;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水稻生育期比其余两种育插秧方式短;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普通平盘秧苗机插纯效益增加177.99元/667 m~2,比传统的人工育苗手插秧纯效益增383.04元/667 m~2,节本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大穗、特早熟籼粳品种甬优2640为材料,对钵苗机栽、旱育手栽和毯苗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钵苗机栽、旱育手栽产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栽显著高于人工手栽,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粒数;物质生产上,移栽至N-n叶龄期钵苗机栽和旱育手栽物质积累量多于毯苗机插,无效分蘖期毯苗机插物质积累量较多,至拔节期不同栽培方式干物质量相当,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钵苗机栽旱育手栽毯苗机插,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与毯苗机插、旱育手栽相比,钵苗机栽水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除无效分蘖期)都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生育中、后期物质积累多,叶片不早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6.
甬优2640头季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2640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育成的三系籼粳杂交水稻品种,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再生能力强,适合头季机收再生稻种植,头季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适时早播培育适合机插壮秧,早插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及时烤搁田,增施促芽肥,适高留桩,采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等。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危害程度的关系,在田间比较了5种水稻栽培方式(直播、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小苗机插和大苗机插)对病害发生程度和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田发病最轻,水稻产量损失最小;大苗机插发病最重,产量损失最大。移栽种植时,小苗机插发病较轻,病丛率显著低于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和大苗机插。因此,从细菌性基腐病控制的角度,在生产中推广直播或者小苗机插的栽培方式更有利于控制该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钵体毯式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由中国首创,适合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育秧机插存在的问题,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秧苗,按块定量取秧机插,可提高插秧机取秧的精确度,实现钵苗机插。该技术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机插的特点和优点,具有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机插质量好,伤秧伤根少,秧苗返青快,增产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不同机插方式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优6326和岳优9113为材料,研究了豫南稻区两种主要水稻机插方式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机插能够显著提高秧苗素质,立苗活棵快,分蘖发生早,群体茎蘖增减平稳,成穗率显著提高,头季稻成熟期提前6~7 d,头季稻穗粒数较毯苗机插和手插明显增加,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钵苗机插方式下,再生季的生育期较毯苗机插秧和手插提前2~4 d,再生穗率、再生穗粒数、结实率也显著提高。在钵苗机插方式下,两优6326两季产量为13 973.6 kg/hm2,较毯苗机插和手插方式分别增产13.4%和12.1%;岳优9113两季产量为14 443.6 kg/hm2,较毯苗机插和手插分别增产12.8%和12.7%。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采用钵苗机插栽培方式,能够起到节本增效,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无载体培育机插秧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无载体培育机插秧苗技术在育秧过程中不需使用任何育秧载体材料,培育好的水稻秧苗用专用切秧装置进行切秧处理后,形成标准规格的秧片,配套用于插秧机实现机械插秧。与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有载体(塑料秧盘、打孔地膜、塑料编织布)育秧机插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1.
以中早39、陆两优996分别作早季和晚季供试品种,两季均设置机插、机抛、机直播3种机械种植方式,共组成9种试验搭配组合,研究机械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两季全生育期均表现为机插>机抛>机直播,两季大田生育期均表现为机直播>机插>机抛;两季分蘖发生速度与高峰苗数均表现为机抛>机直播>机插;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2.
栽培方式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水稻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手插和机插处理相比,抛栽处理有利于促进植株提早分蘖和提高成穗率。早、晚稻各生育时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均呈抛栽手插机插的趋势。各处理植株群体根系干物质量和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植株茎、叶、穗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其中抛栽处理显著高于机插处理(p 0. 05)。早、晚稻各生育时期,根系干物质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以抛栽处理最高,机插处理最低;茎所占比例均以抛栽处理最低,叶所占比例均以机插处理水稻最大,穗所占比例均以抛栽处理最大。早稻和晚稻产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抛栽和手插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机插处理增加1506. 7、1205. 3 kg/hm2和1444. 5、981. 0 kg/hm2。可见与手插、机插处理相比,抛栽处理水稻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机插和手插稻相比,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主要表现为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后移;单株分蘖发生较为集中,高峰苗较难控制,吸肥量比人工手插用量相当或稍多。针对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本试验拟通过调整基蘖肥与穗肥比例来探明高产机插水稻在本地的肥料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抢三替"栽培技术是针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低、育苗取土难、机插植伤严重、插后大缓苗等问题提出的,该技术以提前扣棚、提前育苗、提前插秧,抢水稻生育积温为基础,通过以中晚熟品种替代中早熟品种、以育苗基质替换传统床土、钵型毯状苗机插技术替换传统平盘机插技术为手段,解决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区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大穗型品种光灿1号、穗粒兼顾型品种南粳9108、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3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钵苗机栽秧苗素质优于毯苗机栽,穗粒结构协调,增产幅度大(平均8.7%),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穗粒兼顾型品种南粳9108钵苗机插增产幅度最大。因此,在江苏沿海垦区宜推广穗粒兼顾型水稻品种钵苗机插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凤亚  陈洁 《北方水稻》2014,44(5):47-48
机插秧已经在阜宁县推广了10多年,逐渐成为替代旱育手栽秧的主要种植方式,成为该县现代稻作方式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笔者分析了近年来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的相关试验与实践经验,从水稻品种选择、苗床整理、播种及育秧管理、基本苗与栽插规格、大田整地施肥及灌溉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集成了适合阜宁县的机插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稻高速机插与强化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余杭区开发了快速机插与水稻强化栽培组合技术,解决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育秧、插种、肥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障碍,系统提供了品种选择、秧苗培育、农田平整与施肥、合理密植、水浆管理以及病虫害等方面的技术性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机插是一项省时、省工的新技术,机插水稻有其独特的生育特点和生长优势。本试验旨在通过机插水稻不同基本苗和不同氮肥施用量,探讨水稻机插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形成规律,探讨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品种为"K8"。播前用浸丰Ⅱ号浸种,5月22日落谷,6月18日移栽,该品种8月20日抽穗,10月7日收获,试验地设在苏垦农发淮海分  相似文献   

19.
1999年福建省水稻品种(组合)抗稻瘟病鉴定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各育种单位、各地 (市 )县种子部门提供的水稻新品种 ,从中筛选出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更好地为粮食生产服务 ,该农技站继续承担省、市、县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圃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参鉴品种 (组合 )省区试品种 (组合 )早季 51份 ,晚季 55份 ,闽西稻区龙岩市区试品种早季 11份 ,晚季 11份 ,上杭县区试品种早季 12份 ,晚季 9份 ,省主栽品种早季 2 8份 ,晚季 2 5份 ,早、晚稻共 2 0 2份作早晚稻瘟病鉴定品种 ,诱发品种用高感稻瘟病的品种 ,早季浙 884 ,汕优 77,晚季汕优桂 32 ,汕优6 3,珍优一号混合播种…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杂交水稻播种与机插存在的问题,研究杂交水稻定位定量播种技术。以杂交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定位定量穴播规格为476穴和544穴,设置每穴5粒、3粒和2粒的播种量,同时以相同播种量的撒播为对照。研究定位定量穴播的种子分布、机插漏秧率及机插苗均匀性。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476穴穴播种子分布均匀度比撒播分别高63.7%、55.4%(P0.05),544穴穴播种子分布均匀度比撒播分别高49.8%、56.2%(P0.05);定位定量穴播能够显著降低杂交水稻在低播种量下的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476穴穴播机插漏秧率比撒播分别降低86.1%、92.2%(P0.05),544穴穴播机插漏秧率比撒播分别降低74.4%、86.0%(P0.05);定量定位播种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476穴穴播机插苗数均匀度比撒播分别增加69.9%、100.3%(P0.05),544穴穴播机插苗数均匀度比撒播分别增加146.4%、121.2%(P0.05)。试验明确,采用杂交水稻机插定位定量精量播种技术,机插秧盘播种的种子分布均匀,能够显著降低机插漏秧率,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