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种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作物各项优良性状和丰产性状遗传的主要载体,是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大力推广普及农作物优良品种是促进农业技术发展最有效的措施和重要保证;因此,搞好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是确保种子生产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保证农作物优良品种种性的必要保证,种子基地建设和种子生产是农作物育种工作的延续,也是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形势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妥善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不断转化和共享。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新时期农作物种植示范项目。本文对如何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为不断提升农作物绿色发展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或者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亟须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在促进品种选育、加强品种管理、促进新品种推广、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审定制度已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作物品种管理工作要求,逐步显现出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推进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进程,杜绝公路晾晒,提升粮食品质,促进粮食加工、流通领域发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必须进一步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本文旨在根据东海县目前粮食烘干机发展现状及东海县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探讨粮食烘干机的长远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快速发展,促进种子产业提升,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和更新换代,提高农作物新品种科技贡献率,挖掘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农作物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示范、展示和良种良法的推广活动。现将2017年农作物新品种比武、展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作物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农作物,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正是兴安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初始阶段,加快经济作物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0 引言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重要生物灾害,直接威胁到农业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新疆各级植保部门紧紧围绕农业部和自治区关于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记者从辽宁省政府获悉,辽宁将重点围绕玉米、水稻、瓜莱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今后将建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优势种子生产基地3.33万hm^2,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快速发展,促进种子产业提升,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和更新换代,提高农作物新品种科技贡献率,挖掘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牡丹江管理局种子管理处组织开展农作物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示范、展示和良种良法的推广活动。现将2018年大豆新品种展示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4月,国务院发文提出种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化。文件指出,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作物用种量大,需求范围广。因此,农作物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促进农业安全生产、保障国家整体稳定的根本。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围绕种子问题进行精辟论述,明确种业发展要求。汪洋副总理提出"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理念。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紧紧抓住种业这一不可替代的农业发  相似文献   

11.
王川  施六林  宣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11-1212
在介绍低碳农业的特点及其与国内秸秆机械还田技术的应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秸秆还田技术的意义,探讨了安徽地区秸秆机械还田的应用模式。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减少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促进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作物良种的产业化已是必走之路,它不但可以解决目前良种生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诸多矛盾,促使多出良种、快出良种、出好种子,而且可以为在业科技体制的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良好的农作物育种工作基础,为产业化提供了可能。现阶段,选择水稻、玉米、棉花等作产业化的试点,以探索21世纪我国整个动植物育种和产业化模式,其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3.
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趋势。选取粮食作物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粮食作物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进行了比较,提出需确保粮食作物家庭收入达到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种植水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应该约为10 hm~2,小麦的适度规模约为30 hm~2,无法达到规模的地区,应考虑种养结合、或者不同农作物的轮作和套种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山区,可考虑发展种植经济作物的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的优势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产业链服务,以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4~2014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孙素芬  谭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82-12584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业政策具有调节农村生产关系、自觉运用农业经济规律、维护农民整体的长远利益、促进科技发展等多重作用.该研究从2004~2014年我国出台的农业信息化政策入手,主要从各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研究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方面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在此政策背景下探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服务模式、信息技术、系统平台等农业信息化各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旱作节水技术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大省,又是土壤水分蒸发量大、降雨量少、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因此要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发展、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一项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滴灌施肥技术优缺点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肥水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滴灌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发现滴灌施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地形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但滴灌施肥技术还存在滴头堵塞、盐分积累以及首次投入成本高等不足。要促进此项技术的广泛使用,既要依靠政策驱动和技术创新促进滴灌施肥技术发展,又要强化培训和示范推广提速该项技术的应用,今后还需研究水肥药平衡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以促进中国精准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热带作物生产与科技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国内外热带农业的生产与科技发展现状、趋势,以便为中国热带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申报等提供决策参考,笔者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研究和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橡胶、木薯、油棕、香蕉、菠萝、芒果、荔枝等主要热带作物的生产与科技发展现状、趋势,并进行了国内外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在全球热带作物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热带农业科技体系建设仍不够完善、种质资源存量及品种结构、布局不合理、仅注重产中研究、高水平研究成果较少、高层次人才及现代农民数量较少等科技现状限制了其产业的发展,有必要通过构建生态高值热带农业技术体系、科学布局、调整品种与产业结构、加强产前产后技术力量及轻简栽培技术的研发、注重各层次及各学科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中国热带作物科技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热带作物单产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源作物产业特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能源作物、发展能源作物产业对于解决能源安全和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能源作物的种类、优势,分析了我国能源作物的环境效应、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概况。我国能源作物种类丰富,能源作物产业发展潜能巨大,但原材料价格高制约了我国能源作物产业发展,在生产加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设备和技术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策略应从优化种质资源、推广丰产技术、提高转化工艺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投入数据,建立C-D生产函数,根据利润最大化理论,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测算了我国四大粮食作物生产中的化肥过量施用量。结果表明,稻谷、小麦和玉米生产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化肥过量施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该加大农技推广宣传、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注意施肥施药的时机。同时,应调整化肥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有机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深入分析吉林省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