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刺参(Stichopusjaponicus)俗称灰参、灰刺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珍贵的海产品,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刺参养殖,近年来刺参养殖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重要经济产业。据统计,2004年仅山东省刺参养殖面积就达到36万亩,预计年产鲜参5.7万吨,实现产值70多亿元,占全省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3。然而伴随着养殖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日益扩大,病害也日趋严重,2003~2004年度北方刺参养殖由于各种疾病的侵袭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亿元以上。刺参养殖如何才能避免过去中国对虾养殖大起大落的弯路和如何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刺参池塘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快速发展,病害问题日趋严重,相继出现了刺参肿嘴、烂皮、排脏、不摄食、形体萎缩乃至死亡等.笔者根据调查分析认为,造成刺参养殖病害暴发和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不重视池塘清淤或清淤不彻底,导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3.
开展虾池养殖刺参与网箱养殖牙鲆模式不仅对持续、稳定发展刺参养殖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保护野生资源,同时对调整单一的虾池养殖刺参结构,并预防养殖刺参的病害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及维护生态平衡,增加养参户效益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维武 《齐鲁渔业》2005,22(3):15-16
近年来,刺参池塘人工筑礁养殖这一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落后、粗放经营、病害泛滥及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浮现出来,并成为刺参养殖产业化发展的障碍,致使某些区域养殖病害频繁发生,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现就目前发展刺参筑礁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发展迅速,目前,刺参苗95%以上是工厂化人工培育的,但人工育苗逐渐改变了自然水域中野生刺参的自然属性,育苗过程中使用大量药物控制水质及病害,导致刺参种质退化,人工参苗质量下降。室内育苗用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海,严重污染环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刺参产品质量安全和刺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利用网箱在刺参养殖池塘中培育刺参苗,进行立体化养殖(中上层养参苗,底层养殖成参),充分利用养殖池塘的水体空间,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刺参养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养殖密度过高、药物滥用、处理不恰当、操作不规范等原因使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刺参养殖从业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要大力发展刺参产业,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优先解决其病害问题,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 (Selenka)]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及山东沿海,近年来,刺参市场紧俏,供不应求,因此,刺参池塘人工筑礁养殖已成为一项新兴产业且迅速崛起。然而,随着刺参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落后、粗放经营、病害泛滥及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表现出来,并已成为阻碍刺参养殖产业化发展的障碍。现将发展刺参池塘筑礁养殖的措施与对策探讨如下:一、加强宏观调控,确保刺参养殖产业良性循环1.充分考虑海区的负荷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养殖海区,实现参、贝、虾、鱼、蟹、藻类养殖的合理布局、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培植一个产业、稳定一…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刺参人工养殖主要采取近海围港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的方式进行,由于沿海刺参养殖企业大面积联片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刺参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养殖风险不断升高。许多养殖业主开始采用降低养殖密度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以规避风险,然而却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因此,寻求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的刺参集约化养殖新途径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刺参养殖产业发展迅猛,刺激了刺参育苗和中间培育产业也快速发展。在室内进行刺参苗中间培育,饵料和人工等成本很高、病害发生频繁、用药量大、培育的刺参苗抗逆能力较差。近年来,利用浮动式网箱在刺参养殖池塘进行刺参苗中间培育,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培育的刺参苗健壮、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笔者总结经验如下,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刺参池塘养殖中,水质是影响刺参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良好的水质与底质条件能为剌参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与适宜的生活环境,直接决定了养殖生产的成败。据资料统计,目前85%以上的水产养殖病害是因水质不良引起。对池塘水质进行科学管理,是减少刺参病害、提高刺参产量与质量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刺参养殖病害的来源与危害、刺参健康养殖的水环境保护及关于刺参健康养殖的水环境保护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刺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的过快发展和不规范运作造成了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出现了多种明显病症和大规模死亡现象,部分养殖区相继出现了刺参肿瘤、烂皮、排脏、不摄食等病害,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给刺参养殖业者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3.
刺参病害细菌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刺参育苗面积和养殖面积急增。但由于刺参养殖技术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了刺参的室内保苗和池塘养殖病害发生严重,尤其是2002-2004年刺参病害给育苗和养殖业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刺参发病的主要症状为:摇头频繁,萎缩,翻吻,肿嘴(鼓嘴),腹部鼓胀(鼓肚),破肚,排脏(吐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刺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的过快发展和不规范运作造成了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出现了多种明显病症和大规模死亡现象,部分养殖区相继出现了刺参肿瘤、烂皮、排脏、不摄食等病害,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当前海参发病率较高,病害呈暴发之势,几乎波及所有刺参养殖区域,现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刺参养殖的主要问题。为有效地控制病害的蔓延发展,笔者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在购买海参苗时,应从实施健康检查措施抓起,防止携带病原,把好苗种质量关,以增强海参本身对病害的抵抗力和环境适应力,尽量避免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刺参(Apstichopus japonicus)以其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品种。由于需求的增加,采捕强度的增大,造成我国刺参资源量和产量的急剧下降。2004年以来的病害频发造成种质资源退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因各种刺参病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十余亿元,并呈逐年蔓延趋势,不同程度地危害到各主要刺参养殖产地。另外,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刺参苗种大多是未经选育的野生刺参,有生长缓慢、抗逆性差、病害时有发生等不良症状。针对刺参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当务之急是利用选育种技术开展优质高产抗逆刺参品系的选育。为此,笔者于2005~2007年对山东沿海不同地域的野生刺参群体进行选种繁育技术研究,以同地产刺参自交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科。自然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等水域,是我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刺参具有极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刺参养殖业已成为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然而集约化养殖业也造成了病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刺参的养殖过程中也经常使用抗生素及化学药品,抗生素等药物易产生残留,严重影响到产品质量安全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刺参养殖在山东、辽宁省沿海广泛开展,目前增养殖面积已经超过20万hm^2(300万亩),已经成为山东、辽宁等省农业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刺参产量参差不齐,病害发生日益频繁。研究发现刺参出现死亡和低产不单纯是由于病害原因,而与低(高)温、pH值、化冰前后水质条件的突然改变等养殖环境恶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刺参是我国北方经济效益较高的、重要养殖种类。刺参养殖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河北、江苏北部等地,2009年全国刺参养殖面积达到15.5万公顷,产量达到10.22万吨,产值超过200亿元(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0),刺参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刺参养殖业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及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出现了多种明显病症和大规模死亡现象,制约了刺参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给养殖业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  相似文献   

20.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产于黄渤海,其蛋白质含量高、糖类丰富而不含胆固醇,经济价值可观,所以近几年刺参价格居高不下,刺参的增养殖发展很快。虾池养参是刚刚兴起的养殖模式。由于对虾养殖的利润下滑以及病害问题严重,在我国北方山东、辽宁地区的很多对虾池塘改养刺参。但刺参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