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桤叶唐棣组培苗微扦插及移栽炼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桤叶唐棣组培苗的生理特点,详细介绍夏季6、7月在温室大棚内进行桤叶唐棣组培苗微扦插,试管外生根炼苗的技术细节。利用该技术进行桤叶唐棣组培苗移栽炼苗,成活率可达60%以上。组培苗微扦插、试管外生根炼苗技术在生产上成功应用的较少,该技术为桤叶唐棣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阐述北美红杉组培苗的工厂化育苗技术。以萌生条茎段为材料,采用多菌灵、新洁而敏、升汞等药剂处理外植体,以降低污染率;采用以芽繁芽的方式进行试管增殖,从而减少变异;通过壮芽及生根培养,获取大量适宜生根的试管苗;试管苗移植2~3年后,以便进一步培育北美红杉扦插苗,并为生产部门提供大量优质的穗条。  相似文献   

3.
北美红杉组培苗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北美红杉组培苗的工厂化育苗技术。以萌生条茎段为材料,采用多菌灵、新洁而敏、升汞等药剂处理外植体,以降低污染率;采用以芽繁芽的方式进行试管增殖,从而减少变异;通过壮芽及生根培养,获取大量适宜生根的试管苗;试管苗移植2~3年后,以便进一步培育北美红杉扦插苗,并为生产部门提供大量优质的穗条。  相似文献   

4.
林木组培苗工厂化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林木组培苗工厂化育苗的实施,建立华南第一个年产100万林木组培苗育苗工厂的情况及过程。在建厂过程中我们对建立林木组培苗工厂所需具备的条件;组培育苗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工厂的组成部份及设施;工厂的苗圃管理;工厂生产出大量的林木组培苗上山造林的情况等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统计了工厂生产的组培苗上山造林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及遗传增益。初步探讨了组培苗生产工厂的管理,成本核算及苗木经销和苗木运输,分析了工厂生产作业情况,展望了工厂化培育林木组培苗的前景并提出了工厂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育苗大棚喷淋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育苗大棚喷淋装置的研制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桉树、马尾松、杨树、泡桐优良株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课题中一个专题的研究内容。组培苗工厂生产是一项新技术,苗木培育要实现工厂化生产,必须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利用大棚育苗在我国已有较长的时间,且南...  相似文献   

6.
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叙述了建立一间年产100万株林木组培苗育苗工厂的情况。对实施林木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和几个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论述,并对工厂的组成部分及设施,瓶苗大量移栽技术及组培苗苗圃管理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林木工厂化育苗和设备研究”专题于去年底进行技术验收,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内容包括“华南地区年产100万株林木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华南地区年产100万株林木容器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2项育苗技术研究,以及“系列化育苗容器制作设备及纸容器工厂化生产工艺的研究”、“工厂化育苗大棚网室的研究”、“流动式容器育苗装播作业线的研制”、“种子裹衣机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石斛兰工厂化育苗流程,重点阐述了石斛兰组培苗的假植栽培、栽培条件、日常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育苗管理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桉树组培苗移栽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育苗技术在桉树育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组培苗的移栽、培育是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组培苗育苗成功的关键。本文对组培苗、移栽操作、苗期管理、出圃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简述,为组培苗移栽育苗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油松是中国特有品种,是园林绿化和造林的优质树种。介绍了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重点介绍了其绿化大苗培育技术,包括育苗、苗期管理、大苗移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对油松的造林和绿化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容器育苗已经在我国南北各省逐渐发展起来。温室容器育苗可以人为控制环境条件,缩短育苗周期,苗木规格化,便于实现工厂化育苗。用容器苗造林具有成活率高,没有缓苗期,可以延长造林季节,适合造林困难地区等优点,因而容器育苗和用容器苗造林已引起广大林业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容器苗的试验和生产中,苗木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缩短育苗周期,减少苗田用地,繁育林木良种,加快造林步伐提高造林质量,我们进行了大棚容器育苗试验研究工作。从七八年秋开始立成了两个试验专班(容机设计、容苗培育)由简易试验到成批生产,为逐步实现容器育苗工厂化打基础。现在我们已繁育容器苗六十二个树种十六万个。容苗根系发达,生长健壮,一般八十天左右可用于造林。产量,按大棚实用面积,每平方米六百六十个、年产三批计算,单位面积产量相当于大田育苗的十五倍左  相似文献   

13.
枣树由于枣疯病的危害与蔓延 ,加上目前根治手段的有限 ,寻求以组织培养方式 ,大量繁殖无病毒苗木 ,成为广大林业工作者的共识。但试管组培苗的成功 ,并没能给生产带来大量廉价的苗木 ,主要原因是试管苗移植成活率太低。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呢 ?笔者应用组培技术获得的枣树试管组培苗 ,选择以大棚自动弥雾技术 ,给定、移植苗适宜的环境 ,采用不同的移植基质进行试验 ,成功地为生产上提供了大量枣树无病毒苗。1 材料与方法1 1 材 料主要有 :河沙、炉渣、碳化壳、间隙性自动控制弥雾装置、2 2 0V电源、塑料大棚用材料和其他辅助材料。1 2…  相似文献   

14.
三倍体山杨组培繁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倍体山杨组培繁殖的各主要技术环节及规模化育苗生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取外植体休眠芽进行组织培养,以WPM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量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进行分化诱导,获得了丛状无根苗;以WPM 附加生长素诱导生根,或用ABT生根粉进行处理都能获得再生植株,简化了育苗程序。为了降低组培苗的成本,研究出了继代培养基二次再利用及用凉开水代替蒸馏水配制培养基技术;同时研究了试管苗的移植技术,使移植苗的成活率达到90% 。  相似文献   

15.
桉树轻型基质网袋组培苗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初选的3种轻型基质进一步筛选试验、轻型基质网袋与塑料薄膜袋培育组培苗的根量对比试验及在相同轻型基质条件下不同无性系使用网袋苗移栽成活率及根量对比试验研究中发现:桉树轻型基质网袋培育组培苗最佳的轻型基质为3号(泥炭:椰糠:炭化稻壳=2.5:2.5:5),且网袋育苗根量显著高于常规塑料薄膜袋苗。只要加强移栽后的光照、水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桉树轻型基质网袋育苗技术已完全达到大规模生产的技术要求。与常规硬塑料杯苗和塑料薄膜袋苗对比,桉树轻型基质网袋组培苗更具有根系发达,有良好的空气修根作用、侧根须根多、无缓苗期、存苗时间长、有利于改良土壤、降低苗木运输及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增强抗风性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植物组培工厂化育苗生产中对培养材料处理中出现的问题,介绍了培养材料在繁殖和生根阶段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组培苗生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组培苗标准化生产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为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制订国家和地方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容器育苗工厂化生产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试验研究工作,本项目对工厂化育苗的环境工程、机械设备、工艺流程、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容器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提高其研究水平,实用价值,并开展了菌根、稀土元素、吸水剂等新技术在容器育苗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小气候与苗木生长关系的观察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容器育苗,具有苗木生长快、质量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可缩短成苗期1—2倍,提高造林成活率30~50%;菌根、稀土元素、施肥等应用试验效果明显,可显著促进苗木生长,对提高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营林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香石竹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解决了香石竹组培工厂化育苗中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是在培养基中添加哆效唑,减少了试管苗的玻璃化现象;二是采用试管苗直接微扦插技术,既提高了试管苗的成活率,又省去了生根培养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搞好雨季植树造林,建设山区水土保持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是加速恢复地区生态平衡,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效措施。多年来,辽宁省锦州市根据本地区的特点,采取飞、封、造相结合的办法,探索荒山造林的有效措施,摸索出了雨季造林的成功经验。一、采用大杯容器大苗造林。传统的雨季造林普遍采用“百日苗”,苗小、根浅,抗旱力较弱,造林成活率低。从2001年开始,凌海市率先开展冬季大棚容器育苗及大杯移植大苗造林。大棚容器育苗缩短了育苗时间,延长了生长期,提高了苗木的木质化程度,质量得到保证,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此外,大棚育苗一般在冬季进行,不…  相似文献   

20.
新西伯利亚黑杨组培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移栽新西伯利亚黑杨组培苗的过程。包括移栽前的透气炼苗、移栽基质的配比与消毒、移栽技术和移栽后保温、保湿、防菌工作。为今后工厂化育苗,使新西伯利亚黑杨组培苗生产向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