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1996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和专属经济水域的设定。日本于1997年开始实施了六鱼种的TAC(总容许渔获量),1998年又增加一种成为七鱼种。1998年七鱼种的TAC如下:秋刀鱼的为30万t,狭鳕的为31.1万t,竹焚鱼的为43万t,斑点沙瑙鱼的为52万t.鲐鱼和澳洲鲐的为70万t,太平洋褶柔鱼的为45万t,雪蟹的为4945t。  相似文献   

2.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中国在西北太平洋主要的鱿钓捕捞对象。准确预报柔鱼渔场,对减少寻鱼时间、节省油料和提高渔获产量均有积极的意义。该研究将2002年~2012年中国在西北太平洋鱿钓产量数据、渔场时空数据以及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表温梯度强度和叶绿素梯度强度等海洋环境因子作为训练数据,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方法,建立了以月为时间分辨率、0.5°×0.5°为空间分辨率的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预报模型。该模型以径向基函数(RBF)为核函数,利用10折交叉验证和网格选优法,确定了最优惩罚项因子和核函数参数值的组合(C,γ),分别为1.41和2.83,样本分类精度达73.6%。利用2013年7月~11月环境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精度检验,预报准确率为53.4%~60.0%,平均准确率为57.4%。研究认为,在训练数据不够充分的条件下,SVM模型可成为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预报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西北太平洋柔鱼适宜栖息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柔鱼(Ommastrepes bartramii)是短生命周期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生态地位,研究柔鱼资源对我国的远洋渔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2005~2016年8~10月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数据以及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数据,依据前人建立的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计算适宜柔鱼栖息地面积大小,并与柔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of fishing effort, CPUE)和渔获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2015年平均适宜栖息地(HSI0.6)面积范围最大,达到1087369km2;2008年平均适宜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小,仅为618407.5 km~2。所选区域内适宜栖息地分布能有效反映柔鱼的资源分布情况,但其适宜栖息地面积大小与渔获量和CPUE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原因可能有:鱿钓渔船作业集中,导致单船渔获量不能表征实际CPUE;大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会影响柔鱼资源量;黑潮与亲潮的变化也会影响柔鱼资源量。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周边近海作业的中型鱿钓船,是为日本近海鱿钓渔业的主力之一。然而,自进入本世纪后,其中以太平洋褶柔鱼(自鱿)为主要捕捞对象的中型鱿钓的作业船数和渔获量都逐年在减少,2000年时作业船数为256艘,渔获量为78206t,但2004年作业船数减至156艘,渔获量减至45378t,近年来两者继续在减少。其中以北太平洋柔鱼(赤鱿)为主要捕捞对象的主力中型鱿钓船的渔获量也在减少,从2000年17500t减至2007年的4633t。  相似文献   

5.
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倩  余为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9,41(3):257-265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其栖息地受到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根据中国鱿钓渔船在38°~45°N、140°~160°E作业渔场内的生产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信息增益技术选取关键环境因子,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作为适应性指数,使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对比异常环境条件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998年La Ni■a事件发生时,西北太平洋传统作业渔场温度升高,海表温度(SST)相对正常年份2008年平均上升2. 72℃;而2009年El Ni■o事件发生时,SST相对正常年份降低0. 45℃。栖息地综合指数模型结果表明,1998年作业比重主要分布于在栖息地指数(HSI)大于0. 8的范围内,作业比重达到80%;2008年作业比重主要分布在HSI值0. 6~0. 8和0. 8~1. 0之间,所占比重在30%~50%左右; 2009年作业比重主要分布在HSI值0. 4~0. 6、0. 6~0. 8和0. 8~1. 0之间,作业比重平均约为32%。此外HSI值低于0. 2的区间面积随着La Ni■a事件、正常年份和El Ni■o事件递增,而HSI值大于0. 4的区间面积随着La Ni■a事件、正常年份和El Ni■o事件递减。研究认为,1998年La Ni■a事件发生时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而2009年El Ni■o事件发生时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差,导致柔鱼产量变低。  相似文献   

6.
黄洪亮  郑元甲 《海洋渔业》1998,20(3):106-110
本文根据1997年6-11月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中部海区渔获胴体组成明显大地西部海区且主要由雌性柔鱼组成;不同月份钓获的雌、雄性柔鱼群体组成有较大的差异;两海区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所渔获的柔鱼胴体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平均纯体重,雌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2.51-84.79%,而雄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3.88-85.60%;柔鲆的性腺发育程序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发育程度也越高,而在相同月份雄性柔  相似文献   

7.
从渔业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日本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的黍鱼总产量一度增至5.8万t,但以后一直逐年减少,2000年减至1.8万t,2004年减至1.5万t.2005年减至0.8万t。  相似文献   

8.
月相对北太平洋海域柔鱼钓获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月相是影响光诱鱿钓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1995~2000年北太平洋8~10月150°E~165°E柔鱼盛渔期的生产统计分析,各月月相在朔期间的产量分别为望期间产量的1.16、1.53和1.20倍,平均日产量分别增加0.38 t/d、0.9 t/d和0.21 t/d。经过GAM模型分析,月相对日产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其PC f值均在0.14以下,模型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基于贝叶斯Schaefer模型的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评估与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新军  曹杰  刘必林  陆化杰  田思泉  马金 《水产学报》2011,35(10):1572-1581
利用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Schaefer模型分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随机分布3种方案,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量进行评估,并对其管理策略做了风险分析。研究认为,在均匀分布的基准方案下,参数r、Kq的后验概率分布与先验概率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年渔获量和CPUE数据为贝叶斯资源评估模型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正态分布和随机分布2种方案下模型参数的预测值及估算的最大可持续产量较接近,但小于基准方案。研究认为,3种方案下,1996—2004年捕捞死亡率都远低于限制参考点F0.1,1996—2004年渔获量也小于最大可持续产量,这表明目前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处于良好状况,没有遭受过度捕捞。决策分析表明,在相同的收获率情况下,基准方案得到的2019年资源量和渔获量均大于其它2种方案,但是资源崩溃的概率最大。保守的管理策略应将收获率控制在0.3左右,持续渔获量在13万t左右。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褶柔鱼渔业资源及渔场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是典型的温带大洋性头足类,主要由秋生群体和冬生群体组成。目前该物种的主要栖息地分布于日本海及太平洋沿岸海域,而我国黄海和东海外海为该物种的主要产卵场,调查发现此海域的太平洋褶柔鱼资源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潜在的重要种类之一。为了后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物种,整理了前人对太平洋褶柔鱼多方面的研究,从基础生物学、渔业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和资源评估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果认为,目前太平洋褶柔鱼主要捕获海域仍然集中在日本和韩国沿岸,产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期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后,近十多年保持在40×104t左右。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洄游路径,其受环境影响的程度也有所不同。目前对日本沿岸太平洋褶柔鱼的年龄、生长、繁殖等特性有着较为全面的研究,但仍然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监控。大尺度海洋环境变化会对太平洋褶柔鱼的CPUE有较大的影响,而通过对其资源状况的评估,可以更好地管理该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本文可对我国今后在东黄海海域合理开发该资源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为今后我国在与邻国的渔业谈判中提升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及渔业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中部太平洋的以东水域,是世界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之一。随着我国对北太平洋柔鱼和西南大西洋滑柔鱼的成功开发,茎柔鱼又成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一个新的开发对象,是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鱿鱼渔业的有利补充,特别是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应作为发展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韩国在太平洋金枪鱼的产量90%以上捕自中西太平洋区域,在中西太平洋地区的产量保持在21.6-28.1万t之间,平均为25.1万t。过去5年里围网的产量在18.3万t至25.8万t之间波动,平均为21.9万t。鲣鱼和黄鳍金枪鱼的产量各占74.4%和19.2%。韩国延绳钓渔业主要捕捞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和少量长鳍金枪鱼,占总产量的86.3%。类金枪鱼和其它鱼类是延绳钓渔业的附加渔获物:过去5年中在中西太平洋的延绳钓渔业产量保持在2.3万t至3.9万t之间。2007年延绳钓渔船和围网渔船的数量各自为112艘和26~28艘,比前年减少10艘延绳钓渔船。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化方法,对太平洋褶柔鱼不同规格、不同部位的胆固醇和牛磺酸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可食用部位的胆固醇平均含量为382.8mg/100g,牛磺酸平均含量为370.8mg/100g,为其营养和食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于手钓在北太平洋柔鱼捕捞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影响手钓渔获产量的几种技术因素作了实际测试和一定的分析,包括:抖动频率、每次抖动时间、拉线速度等。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捕捞体重为2kg左右的柔鱼,其以上三种技术指标的适宜范围分别为5次/min、2.16S/次、70~75m/min。  相似文献   

15.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大洋性经济头足类,是我国远洋鱿钓渔船重要的捕捞对象。分析柔鱼渔汛特征并预测旺汛期,有助于柔鱼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本研究根据2013―2017年北太平洋柔鱼渔业生产统计数据,以每日平均渔获量(CPUEday)作为资源丰度,利用分位数的方法划分旺汛期;结合灰色波形预测方法,对旺汛期日期序列建立灰色波形预测模型群[GM(1,1)模型],对旺汛期出现的时间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北太平洋柔鱼渔汛时间最早为5月12日,一直持续到年终;旺汛期为每年的8―11月,第1旺汛期基本在8月出现。GM(1,1)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83%,旺汛期日期序列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19%,验证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82%,表明此模型可预测北太平洋柔鱼的旺汛期。研究结果可为远洋渔业企业的高效率、合理化的科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分位数回归法估算西北太平洋柔鱼生长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其生长率估算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2007年7~10月西北太平洋海域连续采集的柔鱼样本,利用分位数法对其生长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分位数τ分别为0.05、0.1、0.25、0.5、0.75、0.9、0.95时,雌性在时间上...  相似文献   

17.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3,5(4):184-184
<正> 日本周围水域约有150种头足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太平洋柔鱼和巴特柔鱼。太平洋柔龟广泛分布于日本群岛沿岸水域,而巴特柔鱼则分布于北太平洋,自西至东方向分布。1975年在黑潮暖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与水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水温和多年来我国在西北太平洋的柔鱼生产统计资料 ,探讨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水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5 0°E以西的柔鱼渔场 ,中心位置位于 4 1°N、14 6°E附近 ,渔场表层水温范围在 10~ 19℃之间 ,中心渔场表层水温为 13~ 18℃ ;15 0~ 16 0°E之间的柔鱼渔场 ,中心位置位于 4 2°0 0′N、15 5°0 0′E附近 ,渔场表层水温范围为 14~ 2 1℃ ,中心渔场表层水温约为 15~ 2 0℃。温度场特征分析显示 ,柔鱼中心渔场分布与冷水锋面、冷暖水切变锋面和暖水舌锋的变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97,19(2):79-81
<正> 一、黄海柔鱼资源状况 全球从70年代以来纷纷出现数量可观的柔鱼,因而在鱼产量统计上被单列出来。黄海柔鱼1974年以前在渔获中很少发现过,只是在1974年11月日本在成山头迎捕对虾时发现了它而吸引了200多艘日本鱿钓船来生产,仅福冈在一个时期内共卸1107t,从而使人们认识到黄海有丰富的柔鱼,但1975年日本据此再来生产时却未形成渔汛。 80年代起,柔鱼在底拖网中被捕获的频率增多了。因而我们在渔捞日志上专列出一  相似文献   

20.
鱿鱼类在日本市场是为畅销水产品之一。2000年在日本市场的鱿鱼类总供应量为666660t,但2006年减至351890t,减少48%。在日本市场供应的鱿鱼类中,一是捕自日本近海水域,一是捕自国外水域。在日本近海捕捞的鱿鱼主要的有二条,一是太平洋褶柔鱼(白鱿),一是北太平洋柔鱼(赤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