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蛋鸡最适宜的外界温度是18℃~24℃,当外界温度升至25℃以上时鸡开始感到不适,并处于热应激状态,但鸡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来维护代谢平衡和正常生产性能;当鸡舍温度超过30℃时,鸡群便处于强烈热应激状态。鸡长时间处于强烈应激状态时,便会出现临床症状(过度张口呼吸、饮水量剧增、稀粪便、饲料利用率降低等)、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生产性能(产蛋率、蛋品质、种鸡受精率、孵化率、健母雏率等)下降、免疫机能降低、体重降低、中暑死亡等系列状况,给生产带来损失。因此,  相似文献   

2.
1热应激的产生家禽是恒温动物,没有汗腺,只有靠呼吸来维持正常体温。当外界温度超过27℃时,机体难以维持正常体温,各项生理功能开始紊乱,机体会产生非特异性的防御应答生理反应,这种反应就是应激,也可以说,当家禽处于温度超过27℃的外界环境时,机体就处于热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3.
鸡的营养代谢过程受内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外界环境顺素中除饲料因素外,温度是影响鸡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测定,成鸡最理想的环境温度是20~25℃,在此温度范围内,鸡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也最高。过高的环境温度将会对鸡产生不利的影响.当温度达到32℃以上时.就会引起鸡生理及精神上的系列不良反应,此时,鸡就陷入一种热应激状态,时间一长,轻则影响生长和产量.严重时迅速导致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4.
由于鸡体自身没有汗腺,故蛋鸡对温度的调控能力差。而鸡体最适宜的外界温度为18~24℃,当外界温度升高至25℃以上时,蛋鸡便会处于热应激状态,并表现出采食量下降,从而会导致蛋鸡的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故会导致蛋鸡的产蛋率下降。而在持续高温的夏秋时节,蛋鸡最直接的降低体温方法也只有通过增加饮水来实现,如蛋鸡在夏秋季节饮水过度则极易引起鸡群发生腹泻。据蛋鸡养殖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夏道伦 《广东饲料》2013,22(7):46-47
由于鸡体自身没有汗腺,故蛋鸡对温度的调控能力差。而鸡体最适宜的外界温度为18~24℃,随着夏秋季节气温的不断攀升,当外界温度升高至25℃以上时,蛋鸡便会处于热应激状态,并表现出采食量下降,从而会导致蛋鸡的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故会导致蛋鸡的产蛋率下降。而在持续高温的夏秋时节,蛋鸡最直接的降低体温方法也只有通过增加饮水来实现,如蛋鸡在夏秋季节饮水过度则极易引起鸡群发生腹泻。据蛋鸡养殖的实践证明,通  相似文献   

6.
<正>炎热夏季温度持续攀升。鸡体自身没有汗腺,故温度调控能力差,当外界温度升至25℃以上时,鸡只便会处于热应激状态,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从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产蛋率下降。鸡自身降温方法就是饮水,这样会造成因饮水过度而产生腹泻。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调控手段来减轻夏季蛋鸡腹泻。调节日粮蛋白能量水平高温时节鸡只采食量下降,可根据下降程度来调整日粮营养水平,一般产  相似文献   

7.
鸡最理想的环境温度为20~25℃,在此温度范围内,鸡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也最高。过高的环境温度将会对鸡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当温度达到32℃以上时,就会引起鸡生理及精神上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此时鸡就陷入热应激状态。盛夏季节,由于外界环境温度高,加上鸡体本身产热,蛋鸡易产生热应激,鸡群出现产蛋量下降、蛋重变轻、蛋壳变薄、死亡增多,甚至引起大批死亡,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夏  相似文献   

8.
正1热应激的诊断1.1监测牛舍温度和湿度(干湿温度计)当牛舍温度达到30℃,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0%时,处于轻度的热应激,当奶牛舍内温度达到35℃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时,处于严重的热应激。1.2测定直肠温度如果有一半的奶牛直肠温度超过39.5℃,说明处于轻度的热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在常规饲养管理条件下,鸡产蛋的最适温度范围是13℃~25℃,当气温超过23℃时,产蛋鸡舍开始出现热应激反应,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鸡群感到不适,处于热应激状态,并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而  相似文献   

10.
热应激通常是指动物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家禽具有体温高、代谢旺盛、无汗腺、羽毛厚不易散热等特点,对高温环境反应较敏感且耐受力差。因此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应激。一般认为,产蛋鸡适宜温度为13-27℃,当环境温度高于32℃时,就会使鸡.处于应激状态,引起鸡生理及精神上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成年家禽常表现为难以维持正常体温,当环境温度高于37℃时,其生理功能趋于紊乱。热应激状态影响鸡采食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进而影响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甚至导致发病或死亡,大大减少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日粮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鸡的产热和热应激时的生理状况,因此,在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调整日粮中营养物质的供给是缓解热应激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应针对热应激状态下的营养需要.适当调罄饲料配方.以便更有效地缓解热应激。  相似文献   

11.
<正>夏季当外界温度升至25℃以上时鸡只处于热应激状态,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从而使产蛋率下降,另外鸡只通过饮水来降低体温,造成饮水过度而腹泻。我们可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来减轻夏季蛋鸡腹泻。  相似文献   

12.
热应激对鸡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影响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测定 ,成鸡最理想的环境温度为20—25℃ ,在此温度范围内 ,鸡生长最快 ,饲料利用率也最高。过高的环境温度将会对鸡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当温度达到32℃以上时 ,就会引起鸡生理及精神上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此时 ,鸡就陷入了一种热应激状态。时间一长 ,轻则影响生长和产量 ,严重时可迅速导致中暑死亡。1热应激的发病特点1 1蛋鸡热应激多发于舍温超过32℃的通风不良、卫生条件较差的鸡舍。热应激的严重程度随舍温的增高而加大 ,当舍温超过39℃时 ,就可迅速导致蛋鸡热应激而造成鸡的大批死…  相似文献   

13.
热应激是指由于环境温度升高使肉鸡体温与环境温度差别减小,对蒸发散热依赖性加强或相对湿度增加而引起蒸发散热效果减弱而造成的应激。据测定,肉成鸡最理想的环境温度是18~25℃,当温度超过32℃时就会引起鸡在生理及精神上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此时鸡就陷入了一种热应激状态。如果  相似文献   

14.
温度是影响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测定,成鸡最理想的环境温度为20-25℃,在此温度范围内,鸡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也最高.过高的环境温度将会对鸡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当温度达到32℃以上时,就会引起鸡生理及精神上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此时,鸡就陷人了一种热应激状态.时间一长,轻则影响生长和产量,严重时可迅速导致中暑死亡.  相似文献   

15.
夏季到来导致外界温度逐渐升高,湿度逐渐增大,进而导致外部环境具有高温低湿高温中湿和高温高湿的特点,其中高温高湿会使鸡群产生强烈的热应激反应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要对鸡群进行合理的防暑降温,首先就要做好通风降温,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最后要进行科学的营养调控,保证鸡群安全渡夏 1 鸡群发生热应激的危害 鸡是恒温动物,正常的情况下体温为40.5 ℃~42℃,并且没有汗腺,因此鸡往外排热是比较困难的,在等热区温度范围内即16℃~27℃,鸡可通过物理调节来维持正常体温,如果超出等热区温度范围即大于27℃时,鸡通过呼吸蒸发的形式来散热,维持正常的体温.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鸡体的皮肤温度或环境相对湿度超过85%以上时,鸡群就会产生热应激.  相似文献   

16.
肉仔鸡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应在21~23℃左右,在此温度范围内,肉仔鸡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热应激较小.当舍温超过32℃以上时,鸡就进入热应激状态.夏季养鸡极易产生热应激,轻者引起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可引起大批死亡.因此,夏季养鸡要注意防止热应激.  相似文献   

17.
肉仔鸡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应在21~23℃左右,在此温度范围内,肉仔鸡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热应激较小。当舍温超过32℃以上时,鸡就进入热应激状态。夏季养鸡极易产生热应激,轻者引起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可引起大批死亡。因此,夏季养鸡要注意防止热应激。  相似文献   

18.
鸡没有汗腺,鸡体对温度的调控能力差,鸡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4℃,环境温度升高至25℃以上时,蛋鸡便会处于热应激状态,其表现为采食量下降,而采食不足会导致蛋鸡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产蛋量下降. 蛋鸡降低体温的方法一般是增加饮水,而在夏秋季节蛋鸡饮水过度则极易引起腹泻.实践证明,通过调控营养可有效缓解蛋鸡热应激.  相似文献   

19.
鸡热应激是指鸡体在外界环境温度32℃以上时,由于体温过高及生理机能趋于紊乱而发生一系列异常反应。热应激影响到鸡的采食量、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以及产品质量,并可导致鸡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给养鸡生产带来损失。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外界温度达到27℃时,成年鸡便开始出现异常喘  相似文献   

20.
夏天,保持蛋鸡高产蛋率的适宜温度是15~23℃,当气温超过30℃时,鸡的产蛋率会明显下降,当气温达到32℃时,就超过了鸡机体的耐受能力,鸡群就会出现热应激。表现为大口呼吸、大量饮水、采食量下降甚至停食,免疫力和生产性能下降,长时间的热应激会出现休克和死亡,对养禽业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