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用炒青绿茶、烘青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作为茶坯窨制柚花茶,分析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的茶坯中茶多酚含量均呈下降的变化;游离氨基酸总量在炒青绿茶、红茶的处理中呈下降趋势,而乌龙茶、烘青绿茶的则呈上升趋势;咖啡碱性质较为稳定,在柚花茶窨制过程中变化不大。感官品质分析表明,烘青绿茶最适合窨制柚花茶,乌龙茶、炒青绿茶次之,红茶适制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中国炒青绿茶品质化学标准的探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炒青绿茶品质检验标准,国内外至今尚未拟订。本文根据多年来对我国炒青绿茶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以及粗纤维等进行的系统检测研究,在取得大量可靠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炒青绿茶品质化学标准的建议。鉴于各类炒青一至六级级差的设置是不同的,故参照有关国际标准,拟订一级和六级的含量最高和最低的控制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证明所拟订的炒青绿茶化学标准是可行的,检验方法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绿茶咖啡碱的近红外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的咖啡碱是与品质关系密切的成分之一,也是绿茶理化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介绍用近红外分析法测定绿茶咖啡碱的含量。一、材料和方法1.样品及处理本试验以炒青茶为主要茶样,计71个。样品分组:(1)商业部批准的杭、平、遂、温4套(每套6个等级)初制炒青茶标准样共24个茶样;(2)高档优质绿茶;(3)市场销  相似文献   

4.
四、程序应用举例 [例]试根据程启坤测定的四套炒青绿茶(婺炒青、屯炒青、杭炒青、遂炒青)的四种与品质密切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数据(见表1),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判定炒青绿茶的级别,其中拟用通径分析法求权重A,升(降)半岭形分布隶属函数法求模糊评判矩阵R,用求和法求评价结果B。  相似文献   

5.
炒青绿茶品质水平的生化变化及提高品质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我国炒青绿茶历史悠久,具有独特风格,素为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产品。我国绝大部分产茶省都生产绿茶,其中浙江、湖南、安徽、江西等省生产较多。绿茶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我国茶叶生产和内销,而且关系到我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近年来,消费者对某些炒青绿茶品质下降有所反映,正引起各方面的严重关注。品质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有利于炒青绿茶品质的稳定提高,保持我国炒青绿茶的传统声  相似文献   

6.
L*a*b*表色系统与绿茶汤色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制得的39个绿茶为研究对象,探讨L*a*b*表色系统与绿茶感官审评的汤色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色度值(L*、a*、b*)对茶汤冲泡条件(茶水比、冲泡时间)的变化有较为灵敏的反应,能反映汤色品质的变化趋势;外形相近的炒青绿茶,其各色度值与汤色得分的相关性较高;不同外形的炒青绿茶之间,各色度值与汤色得分的相关性质不同;不同类型绿茶间色度值的差异仅是茶样汤色的特点表现,而用色度值比较同类型绿茶汤色品质的高低更为准确和客观。  相似文献   

7.
我国炒青绿茶生产历史恁久,具有独特的品质风格,在国内销售量大。经再加工后即成为眉茶,是我国主要出口绿茶之一,在国际市场特别是西、北非地区素享盛誉。当前,国内外绿茶市场衰而复兴,产销两旺,一些产茶国(如印度、印尼)也相继仿制我  相似文献   

8.
茶叶非酶褐变(主要为 Maillard反应)在当今茶叶生产中非常普遍,严重影响着茶叶品质的提高。尤其在炒青绿茶的生产中,非酶褐变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更引人注目。关于炒青绿茶非酶褐变程度与其中氨基酸含量递变关系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试验想通过炒青绿茶非酶褐变过程中氨基酸的含量的变化,探讨茶叶非酶褐变的机理,为寻找化学防褐变方法,提高茶叶品质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感官审评和仪器分析方法,对铜仁市野生、古茶树茶的感官、理化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茶树绿茶、红茶和野生绿茶感官品质有一定差异。古茶树绿茶外形呈兰花形、扁平,香气有板栗香,滋味较浓带苦涩;野生绿茶外形条索疏松、卷曲,香气是高火香,滋味尚浓醇;古茶树红茶外形乌褐色、汤色红亮,香气高甜香,口感醇和。三种茶叶感官品质正常,外形及内质较好。野生茶和古茶树茶的化学成分分析,水分、水浸出物含量符合国标,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较符合要求。结论:野生与古茶树茶叶品质各有特色,野生茶树茶滋味甘甜鲜爽,口感平和;古茶树茶滋味浓烈,口感较涩。本研究为选育我市茶树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众多香气化合物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茶叶的香气品质。名优炒青绿茶一般具有滋味好、香气高的特点,是我国优质绿茶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关于名优炒青绿茶香气成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针对不同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点等尚缺乏系统阐述。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汇总已鉴定出的香气成分,分析共有香气物质,探讨关键呈香成分,以期为名优炒青绿茶的风味品质评价和香气品质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茶树机采绿茶杀青品质,以机采鲜叶为原料,比较微波、汽热、电热滚筒和电磁滚筒耦合热风4种杀青方式所制机采绿茶的感官品质、茶叶内含成分、色泽和香气。结果显示: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所制绿茶的感官得分(89分)最高,所制干茶的色相值(a/b)相对更绿(p<0.01),酚氨比较低(p<0.05),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也相对较低(p<0.01);电磁滚筒杀青所制绿茶的栗香型成分含量较高,如藏红花醛、癸醛、β-环柠檬醛、庚醛和3,7-二甲基-2,6-二辛烯醛等高级醛类,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和1-戊烯-3-酮,反式-2-辛烯醇、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以及二甲硫、2-甲基呋喃和1-乙基吡咯等杂环化合物,说明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集成了不同工艺特点,所制机采绿茶滋味鲜爽,栗香明显,该工艺有利于提高机采绿茶品质,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质对绿茶饮料储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水质调配的绿茶饮料储藏期间汤色、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藏过程中绿茶饮料汤色亮度下降、汤色加深,儿茶素总量下降,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稳定。不同水质对绿茶饮料耐储藏特性的影响差异明显,蒸馏水、纯净水对绿茶饮料汤色、儿茶素、感官品质的影响较软化水、矿泉水与自来水的小。蒸馏水调配的绿茶饮料汤色偏浅,滋味苦涩欠鲜爽,纯净水与软化水比较适合用于茶饮料的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13.
杨停  朱荫  吕海鹏  马成英  张悦  施江  刘爽  林智 《茶叶科学》2015,35(2):137-144
芳樟醇是茶叶中含量很高的香气成分之一,具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光学异构体,而这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香气品质。本研究利用手性色谱柱,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对绿茶和红茶中芳樟醇旋光异构体的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茶和红茶中都同时存在3S-(+)-芳樟醇和3R-(-)-芳樟醇两种光学异构体。供试绿茶茶样中3S-(+)-芳樟醇与3R-(-)-芳樟醇相对含量的比值(S/R)介于2.07~14.05,平均比值为5.21。表明供试绿茶样品中芳樟醇以3S-(+)-芳樟醇为主要存在形式。此外,蒸青绿茶、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3种不同类型绿茶中芳樟醇的两种旋光异构体的组成比例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蒸青绿茶中的S/R比值最低(2.72),烘青绿茶的S/R比值最高(8.05),炒青绿茶的S/R比值(4.78)介于两者之间。供试红茶茶样中3S-(+)-芳樟醇与3R-(-)-芳樟醇相对含量的比值(S/R)介于0.65~0.82,平均比值为0.74。表明红茶样品中芳樟醇以3R-(-)-芳樟醇为主要存在形式。绿茶和红茶加工过程中3S-(+)-芳樟醇和3R-(-)-芳樟醇相对含量的比例变化研究表明,在绿茶加工过程中,杀青后S/R比值达到最高,为5.78;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发酵2βh后S/R比值达到最高,为1.59。不同茶树品种鲜叶中芳樟醇旋光异构体的S/R比值有很大差异,检测发现有的茶树品种鲜叶中的芳樟醇以3R-(-)-芳樟醇为主,如高芽齐和英红9号等,其余5个茶树品种鲜叶中的芳樟醇则以3S-(+)-芳樟醇为主。  相似文献   

14.
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原料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采用13个不同茶类适制性品种的原料制成青砖茶,采用感官审评评价茶叶感官品质,通过化学分析和GC-MS法比较分析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原料制成的青砖茶主要品质成分差异显著,迎霜、乌龙2号和4号品种原料加工的青砖茶水浸出含量、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都较高,内含物丰富;乌牛早、白叶1号、福鼎大白茶和鄂茶10号品种原料所制青砖茶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相对较低,酚氨比也较低,感官品质表现为滋味醇和;香气物质分析显示各品种青砖茶香气成分以醇类、醛类、酮类和烷烯烃类为主,占香气总量的85%以上。乌龙1号品种茶样香气成分总量最高,与其他品种茶样香气相似率最低,品种香突出;乌龙4号品种茶样与其他品种香气相似率都较高,香气协调性较好。感官品质分析表明,鄂茶10号、乌龙1号和4号品种茶样综合品质最好,评分在88分以上,白叶1号样品评分最低;槠叶齐、鄂茶1号和乌龙品种茶样有特殊的品种香。乌龙茶适制品种加工的青砖茶水浸出物、酚氨比较高,香气独特;红绿兼制品种加工青砖茶内含物和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综合品质较好;绿茶适制品种原料加工的青砖茶滋味醇和或平和,适合与其他多酚含量高的品种原料拼配加工。  相似文献   

15.
采取食用级茶籽油经氢化和脂肪酸重组处理研制而成的 TO-891制茶专用油脂,外观为乳白色固体,无杂质,无异味,熔点50—58℃;酸价≤4;过氧化值(出厂)<0.15%;饱和脂肪酸含量70%以上(其中中碳酸含量50%以上)。该产品的热稳定性能好,抗酸败能力强,便于运输,耐贮藏。与传统的柏油相比,它具有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和用量少等优点。1989—1990年在浙江、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及福建等省30多个产茶县在炒制龙井、旗枪、大方、珠茶、炒青及各种名茶中试用推广,结果表明,该油脂完全适合炒制绿茶的工艺要求,并能改善茶叶品质,经济效益显著。它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制茶用油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茶多酚浓度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不同茶多酚浓度下绿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的感官与理化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差异较大,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变红,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黄酮化合物、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上升,咖啡碱、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感官风味品质明显下降,熟汤味明显;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绿茶饮料的感官理化品质变化趋势加剧,高温贮藏(37℃)变化程度明显高于低温贮藏(4℃)。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600mg/L时,绿茶饮料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假眼小绿叶蝉对不同颜色偏嗜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赵冬香  陈宗懋  程家安 《茶叶科学》2001,21(1):78-80,68
作者进行了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对不同颜色偏嗜性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假眼小绿叶蝉最偏嗜黄色。室内试验中 ,琥珀黄诱集的虫数最多 ,且与湖水蓝和宝石绿间的虫数差异不显著 ,与翠绿、雪白和橘橙间的虫数差异显著 (p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散茶轻压、紧压茶手筑和机压的方法进行自然发花,分别制成轻压晒青散茯、手筑晒青茯砖和机压晒青茯砖,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检测,对晒青茶发花前后的感官品质和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花后3种晒青茶的苦涩味和收敛性均明显减弱,滋味向醇和转变,香气由清香变为陈香且具有独特的菌花香,汤色由黄绿明亮变为橙黄明亮,干茶和叶底颜色均明显加深;3种发花晒青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糖等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特别是酯型儿茶素下降显著,降幅分别为56.91%(P<0.01)、31.80%(P<0.05)、64.06%(P<0.01),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略有增加,茶多糖、没食子酸、花青素含量显著上升;3种发花晒青茶中具有花木香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和药香的水杨酸甲酯等香气组分含量显著升高,分别由发花前的33.94%和1.92%上升到56.73%、57.62%、45.98%和8.47%、8.53%、7.56%,而表现为花果香的其他醇类和大部分酮类以及具有清香、青草气的醛类等香气组分含量明显降低,其中具有陈香的1,2,3-三甲氧基苯和1,2,4-三甲氧基苯香气组分含量在机压晒青茯砖中显著增加,分别由发花前的1.51%和0.56%上升到5.87%和3.75%,因此,晒青茶发花后清香减弱,表现出陈香特征,机压晒青茯砖陈香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