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稻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昆虫,是严重危害水稻的植物检疫性害虫。为切实做好水稻稻水象甲的监测防控工作,在孟连县6个乡镇水稻种植区进行监测。实时掌握水稻稻水象甲发生为害实况,及时指导防控,2017年孟连县水稻稻水象甲发生呈轻偏中等程度发生,共发生9750亩,防控21500万亩次,有效控制了稻水象甲蔓延发生为害,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健康稳步发展,就必须要做好稻水象甲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稻水象甲的疫情,摸索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以防其扩展蔓延,特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疫情普查、疫情监测、疫情防控来防治稻水象甲,并通过保障措施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使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使稻水象甲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防治水稻稻水象甲药剂筛选试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防治水稻稻水象甲的药剂,探讨稻水象甲防治效果和对水稻的安全性,为大面积防控稻水象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集安市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对稻水象甲防控宣传情况、稻水象甲的监测阻截情况以及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情况。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疫情的发生在乐平镇已历时5年。通过几年的防控探索,笔者掌握了稻水象甲在乐平镇的发生规律,并探索和总结了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乐平镇稻水象综合防控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Ⅷ.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孙富余赵成德田春晖赵文生(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稻水象甲是重点检疫性害虫,它一旦侵入新区就可能很快上升为水稻的主要常发性害虫。因此,对稻水象甲防治应在加强检疫的基础上采取综合防治,即根据其种群发...  相似文献   

7.
娄底市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检疫有害生物,自2005年稻水象甲进入娄底市双峰县以来,近年在娄底市发生危害程度不断加重,截止2008年底,娄底市已有4个乡镇74个行政村发生.针对稻水象甲疫情扩散蔓延,进行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制定了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对稻水象甲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8.
对稻水象甲幼虫防治适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稻水象甲成虫高峰后3~8 d喷施对口药剂,能有效控制稻水象甲为害。  相似文献   

9.
稻水象甲是检疫对象之一。近年来,通过稻草、草帘等调运已传播到我县,2003年发生面积达1000公顷。由于其幼虫为害水下根部,许多农户连续防治2~3次效果也不理想,有的地块植株成片死亡,损失一般达20%~40%。为找到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综合控制稻水象甲为害,2004年7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水稻育秧返栽田与移栽大田稻水象甲幼虫数量的差异,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依据,对洗秧前后、育秧返栽田与移栽大田的稻水象甲幼虫数量进行调查,并进行了稻水象甲幼虫在秧苗上的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洗秧能洗掉稻水象甲幼虫,而洗掉于秧田的幼虫有42.00%~90.00%的能转移到返栽的水稻根上危害;水稻秧田期为稻水象甲的主要防治时期,育秧返栽田为重要防治田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稻水象甲生物学及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稻水象甲提供依据.[方法]对察布查尔县纳达齐乡等伊犁河谷主要水稻生产区稻水象甲的系统观察、调查,研究稻水象甲越冬习性、越冬场所、取食寄主出土后的种群转移规律和生活史.[结果]稻水象甲在伊犁河谷一年发生一代,4月下旬出土,5月上中旬迁入稻田,5月底至6月初为产卵期,6月为孵化期和幼虫危害期,7月上旬为化蛹期,7月中旬为新一代成虫期.[结论]明确了伊犁河谷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为监测和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的种群发生规律。在汉中市稻水象甲发生区分别选择平川和山区两种不同环境,对稻水象甲不同虫态发育时间进程及越冬场所虫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中后期(温度为10~15℃)开始活动。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活动盛期,也是大田防治关键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下,发现稻水象甲在山区虫态发育较平川晚15~20d左右,初秋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由田埂向沟渠逐渐转移进入越冬,越冬成虫主要分布在沟渠边0~5cm的土壤中。查明稻水象甲在陕为害寄主作物涉及种类共9科,31种。稻水象甲在陕种群发生规律的明确,为陕西省稻水象甲普查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井研县中稻区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主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总结了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科学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稻水象甲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检疫害虫,稻水象甲的存在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水稻生产,通过野外观察以及室内饲养,对于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稻水象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国际性的水稻检疫害虫,稻水象甲来自于美国,在1976年传入到了亚洲地区,在1988年于我国的唐山市唐海县第一次发现,成为了我国粮食作物领域中进行终点治理的一种检疫性害虫。当前形势下,稻水象甲已经在我国的湖南、浙江、天津、辽宁以及河北等等多省市发现,本文中,笔者就对稻水象甲生物学进行分析,研究其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5.
稻水象甲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检疫害虫,稻水象甲的存在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水稻生产,通过野外观察以及室内饲养,对于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稻水象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国际性的水稻检疫害虫,稻水象甲来自于美国,在1976年传入到了亚洲地区,在1988年于我国的唐山市唐海县第一次发现,成为了我国粮食作物领域中进行终点治理的一种检疫性害虫。当前形势下,稻水象甲已经在我国的湖南、浙江、天津、辽宁以及河北等等多省市发现,本文中,笔者就对稻水象甲生物学进行分析,研究其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6.
稻水象甲最初发现于美国的东部地区,而后蔓延至日本、朝鲜各个国家。在1988年第一次发现稻水象甲在河北省唐山市,其后迅速使我国许多省份成为严重灾区,2010年贵州省首次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稻水象甲在水稻种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点被国际上认同,本文将详细对稻水象甲的特点及防治进行剖析,让各位水稻种植的朋友提前进行防治,达到将稻水象甲对水稻产量危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及其被害状,总结了其生活史及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稻水象甲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YS03球孢白僵菌对田间不同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的取食、产卵和致病力,以及调查稻水象甲成虫迁入秧田及产卵高峰期,研究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的最佳防治时期。结果表明,YS03球孢白僵菌对田间不同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的取食、产卵没有显著影响,药后10 d对成虫均有较好杀虫效果。田间调查显示,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在插秧后3 d开始陆续迁入秧田,7 d虫量达高峰期,10 d产卵达高峰期,插秧后7 d稻水象甲成虫数与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得出,插秧后3~7 d是施用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研究了其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稻水象甲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姜洪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121+124
介绍稻水象甲的危害症状,总结稻水象甲无公害防治技术,包括防治时期、无公害防治药剂和药剂防治注意事项,以指导广大农民进行无公害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