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与药剂防治任柏栋(黑龙江省绥化市种子公司152000)大豆根潜蝇又名大豆根蝇、豆根蛇潜蝇等,它是一种大型蝇子。黑龙江省发生比较普遍。据1996年在绥化地区5个市县28个点调查,发生地块100%,危害株率80%~100%。目前防治大豆根...  相似文献   

2.
蔡红 《大豆科技》2001,(3):15-15
近年来,随着大豆播种面积的增长,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特别是大豆根潜蝇(又名根明)与根腐病共同发生危害,严重影响大豆的生产。综合防治技术主要手段是三年以上轮作,适时播种及种衣剂拌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豆根潜蝇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东及山西等地,其中以黑龙江省等地尤为普遍。主要在大豆苗期进行危害,幼虫在大豆苗根部皮层和木质部钻蛀危害,造成根皮层腐烂,形成条状伤痕,导致大豆根系受损伤而不能正常生长和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2015年黑龙江省克山县大豆根潜蝇普遍发生,为了探求该虫害发生程度与前茬作物关系,同时初步统计该虫害发生程度。本研究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大豆育种示范田进行,前茬作物分别为大豆、马铃薯、小麦,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前茬为大豆的地块大豆根潜蝇发生程度最重,其次是前茬为马铃薯茬的田块,侵入率最低的是前茬为小麦茬地块。在调查所有的大豆株系中平均根潜蝇侵染率为66%,调查地块每平方米蛹的数量为21头,基本属于大发生。  相似文献   

4.
包衣种子在重茬大豆田中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根潜蝇等三种病虫害的危害,造成土壤中养分缺乏和肥力下降,这是重茬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我们连续三年在重茬大豆地块进行包衣大豆种子应用的试验、示范。结果包衣种子比不包衣种子保苗率提高9.6%,大豆孢囊线虫病指数少5.2%,相对防效较其它药剂处理提高10.2%;根潜蝇危害株率减少39.7%;地下害虫危害株率减少7.2%,平均增主10.5%,经方差分析,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潜蝇,又名大豆根蛇潜蝇、大豆根蛆,属双翅目,潜蝇科,蛇潜属。学名Ophomyia shibatsujc”,是黑河地区为害大豆幼苗根部、分布普遍、为害严重的一种小型蝇子。据1973年以来在六个县146个点的调查,苗期受害株率严重的达60—80%,百株虫数达45—66头,严重影响大豆幼苗生长,并造成缺苗,一般减产20—40%,高的可达60—80%,甚至毁种。我所从1973年起,对大豆根潜蝇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豆豆秆黑潜绳研究进展苗保河(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赵经荣(山东省农科院)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asojaezehntner)属双翅目,潜蝇科,又名豆秆蝇、豆秆穿心虫、豆杆蛇潜蝇。它以幼虫钻蛀茎秆、分枝和叶柄,对大豆危害极大。近年来,已对...  相似文献   

7.
山西南部危害夏播大豆的豆秆黑潜蝇基本上有三个世代,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方法是从7月初开始喷药,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四次,防效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大豆根潜蝇发生为害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申宽 《大豆科学》1992,11(4):363-369
1983~1989年研究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为害及防治规律,取得以下结果:①大豆根潜蝇主要在大豆苗期为害,使地下根长度、支根数及根瘤数降低,地上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干重降低14.47~28.57%。受害株荚数、豆粒数和百粒重降低,单株产量降低23.48%,使大豆减产15.82%。②大豆与玉米轮作被害率较连作低48.73%。于根潜蝇化蛹期(大豆始花期)追肥能加速虫伤愈合、发根并能挽回受害损失40—50%。③应用辛硫磷、3911 0.1%(种子量)的量拌种防效均达100%,较对照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达10—15%。  相似文献   

9.
综述豆秆黑潜蝇危害生物学、大豆对豆秆黑潜蝇抗性的鉴定、抗源筛选、抗性机制、抗性遗传和抗性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晋南夏大豆豆秆黑潜蝇防治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秆黑潜蝇是双翅目潜蝇科害虫,主要危害豆科作物茎秆。文中就山西南部危害复播夏大豆的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及防治药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治豆秆黑潜蝇的喷药时间为7月10日开始,喷药次数为每隔10 d喷1次,连续喷4次,防治效果比较好;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豆秆黑潜蝇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年来菜用大豆上豆秆黑潜蝇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的调查研究,阐述了豆秆黑潜蝇在浙江省杭州市的发生规律、不同为害程度和为害时期与产量损失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 3 8%克·多·福wp对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根潜蝇及大豆蓟马等病虫害 ,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四川大豆生产在国家农业部、全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撑和带动下,播种面积逐年迅速扩大,至2009年达到480万亩,发展形势十分喜人。但是,四川大豆病虫危害日益加重,尤其以根腐病和豆秆黑潜蝇发生较为严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大豆重迎茬障碍研究进展Ⅲ.克服重迎茬障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重迎茬障碍机制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大豆重迎茬障碍是多种复杂原因综合所致。防治对策应以下列三个方向为目标 ,即防治土传根部病虫害 ,改善土壤环境 ,促进大豆生长发育。1 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重点加强对土传根部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防治技术有 :应用抗病品种 ,用药肥复合型种子包衣剂处理 ,可有效地防治根部病虫害 ,对根腐病防效达 60 %~80 % ,孢囊线虫 60 %左右 ,根潜蝇 80 %~ 98%。种衣剂还可兼防大豆蓟马、二条叶甲、蚜虫。播种同时也可施入 3%甲拌磷颗粒剂 ,3%呋喃丹颗粒剂等杀虫剂 ,控制根潜蝇、地老虎、蛴螬等发生。在大豆生长后…  相似文献   

15.
呼丰6号大豆选育报告张万海,邵玉彬,胡兴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农业科学研究所·扎兰屯市,162650)大豆新品种呼丰6号(原代号呼系86一65),为呼盟中熟品种,该品种发芽势强,出苗整齐,高抗大豆菌核病、灰斑病,中抗大豆根潜蝇、根腐病。含油率高,耐重迎...  相似文献   

16.
在对豆秆黑潜蝇发生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组防治试验,从这组试验结果不仅看出不同药剂不同防治方法和时间对大豆的增产作用,而且能通过不同抑制效果,看出大豆茎秆中的虫量与增产率的相关关系,并可求出茎秆中的虫量与大豆增产率的相关回归方程,来分析豆秆黑潜蝇不同发生程度下的损失率。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豆豆秆黑潜蝇(Melanag romyza sojae Zeh)属双翅目,潜蝇科,是大豆重要害虫之一,该蝇在本地区范围发生普遍而严重。豆秆黑潜蝇生活习性隐蔽,卵、幼虫、蛹都在植株组织内生活。一年可发生四代,世代交叉重叠,常难于截然划分。大豆品种、生育期不同,直接影响成虫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发育,以蛹在豆秆内越冬,翌年6月上旬陆续羽化,卵多产于叶片反面近基部主脉两侧叶组织内。幼虫孵化后从叶组织向支脉潜行,然后蛀入主秆  相似文献   

18.
不同小麦品种及施肥条件对麦叶灰潜蝇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研究了5个小麦品种在4种不同施肥条件下麦叶灰潜蝇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分析测定不同施肥备件下不同小麦品种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探讨了小麦品种及施肥与麦叶灰潜蝇发生及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小麦麦叶友潜蝇的发生危害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品种的不同所引起的。在5个小麦品种中,以NR9405最易感虫,其次是小偃6号、9430、RB6、陕229。不同施肥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麦叶灰潜蝇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稻小潜叶蝇是水稻常发性害虫之一,以幼虫潜入叶片取食叶肉为主,危害水稻前期的生长发育。盘锦稻区常年被害率为10%~20%,严重年份达到50%~60%。讨论了盘锦地区稻小潜叶蝇的发生规律,以及有效的稻小潜叶蝇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种衣剂防治根腐病、地下害虫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南霉素与阿维菌素、苦参碱是国内防病治虫较先进生物农药,为验证两种复配剂对大豆根腐病、大豆地下害虫(主要是大豆根潜蝇、蛴螬)的防治效果,特进行此项试验。结果表明3%阿维·宁种衣剂,使用剂量比例药:水:种子为1∶3∶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