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小就伴随着九连山的茶山、茶水、茶香、茶韵长大的我,却在今天,才真切的品出故乡九连山绿茶的真味,读懂九连山绿茶的真正内涵。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临退悠然自由的我,与几位好友相约,自驾车随"九连山茶乡游"的车队,驰骋在"春风缭绕茶香飘"的旅途上,领略了九连山茶乡的茶风、茶香、茶韵的风采,让我又一次在茶香茶韵的缭绕里醉入梦乡……是啊!谁让我早年就离开故乡——九连山茶乡,当兵服役在外工作、生活,一晃"三十八年过去,  相似文献   

2.
四、吃茶去(赵州茶)“吃茶去”,为禅林法语,出自唐代高僧从谂禅师之口.从谂(公元778~897年),本姓郝,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一说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人,自幼出家,为池阳南泉山普愿禅师法嗣,属清源系,居赵州(今河北赵县)观音院,人称“赵州古佛”,又称“赵州禅师”.卒谥“真际禅师”.从谂崇茶、爱茶,主张“任运随缘,不涉言路”.有学人问:“如何是赵州一句”,其曰:“老僧半句也无”,惟认为吃茶能悟性,能消除学人的妄想.未普济《五灯会元》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赵州禅师的三云“吃茶去”,其意就在消除人的妄想,打消人的杂念.为此,清湛愚老人《心灯录》载:“赵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清杨焯《游弁山资福寺呈霞胤师》诗曰:“赵州茶熟人人醉,卧听空林木叶飞.”  相似文献   

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雨后花艳、春光乍泄的季节,我来到了位于随南的云峰山茶场,扑进了青山绿水的怀抱,同时也步入了茶场的制作车间。是茶乡访茶还是茶山问茶,是殷殷茶情还是绵绵茶缘?当我步入这山水怀抱之清幽的溪流--明澈、凉爽、轻柔、平淡……这山山水水的感召让人的心情更加阳光!更加灿烂!细细的春雨轻轻地飘落在大地,滋润着花草树木,滋润着自然中的茶,也滋润着红尘中的我。伫立在窗前放眼满目苍翠处处芬芳的茶园,凝神闭目,静静倾听那悠悠细雨轻轻抚慰着的茶园,是那样柔美、那样亲呢、那样……尤如母亲在哺乳刚出世的…  相似文献   

4.
丁俊之先生《关于“洗茶”一词的商椎》(载《茶叶信息》总394期)云:“人们通常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水倒掉,称之为洗茶……长期以来,不少人人云亦云,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日本有人提出洗茶是怎么一回事……洗茶之说,可能给人以中国茶不卫生的看法……洗茶用语也欠策略,我的见解,宜修正‘洗茶’为‘浸茶’或‘温茶’。读后颇有感慨。其实“洗茶”一词始于北宋。宋子安为补充丁渭《北苑茶录》和蔡襄《茶录》记述建安茶事的不足,曾撰《东溪试茶录》,率先提出了要制成品质优异的茶,必须严格要求技术操作的四道工序———“择之必…  相似文献   

5.
普洱茶之外     
我想古今中外也不会有哪个人把国产的茶叶都喝一遍?你就是多么嗜茶,也只能偏爱哪几种。如南方多数人偏爱绿茶;北方多数人偏爱花茶。各地茶馆、茶楼、茶艺馆,按地域特点只卖当地人爱喝的茶。甚至有的茶艺馆,对生僻一点的名茶都不知道。我去北方某茶艺馆喝“太平猴魁”,茶艺小姐说没有,嘴里还嘟囔说,不是动物园,哪里有猴喝的茶。我这“猴”只当没听见,讪讪地要了一壶别的茶。卖茶叶的北京张一元,天津正兴德,也不可能国产的茶叶都卖。而城市的茶叶城,倒使茶叶的品种多起来。我作为北方嗜茶人,有意把名茶都尝一遍,尤其对过去贵族们喝过的茶,像托…  相似文献   

6.
薄薄一层绵纸,包裹着细碎的茶叶,整包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并轻轻搅拌,一会二功夫,浓郁的茶香便在空气中弥漫……没有繁琐的冲泡程序,没有不小心喝到茶叶的担心,也没有饮茶后茶叶倒不干净的苦恼,袋茶(袋泡茶),在如今这个讲究简单高效的时代里,成为许多人的饮茶之道。提起袋茶,很多人会想到酒店,因为许多人是在酒店里第一次接触到袋茶的。平日爱喝茶的王先生向记者讲了一段他第一次喝袋茶的趣事:“前些年有一次我出差,在旅店的桌上看到两个白纸袋,上面写着‘花茶’和酒店的名字,纸袋里是包茶叶。可当我费了半天劲把包装拆开后,得到的却是一堆…  相似文献   

7.
章文 《广东茶业》2004,(2):30-31
茶是中国的国饮.国人对茶,由‘解渴’.进而‘品茗’、‘赏茗’,再到’茶艺’,四千年的风雨历史,渐渐凝聚为中华民族化的重要部份。“弘扬龙的精神、推广中华茶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己任。作为一个华夏子孙.区又生先生将博大精深的茶化艺术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开设了广州规模最大、开业最早的展现茶化艺术的专业茶馆——流花茶艺城!  相似文献   

8.
林治:回顾我在茶行业里的从业经历,我种茶,管茶,开茶馆,从事茶文化的推广,可以说从茶的田间地头一直做到茶馆里面。好茶馆要具备什么条件?我归纳为两大要素:好茶与茶艺。必须要有好茶的道理很简单,客人到茶馆里来,你不能让他怀着对茶沉甸甸的希望而来,却抱着满腔的失望而去,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有好茶,客人有什么理由第二次进你的茶馆呢?另外一个是茶艺,我对茶艺有自己的理解,首先它是艺术,不是表演,而且它不是茶艺艺术,而  相似文献   

9.
业余爱好诗文的我,工作之余常常去读名家的诗文佳作,也去写写自家的诗文习作,亦诗亦文,雅俗共赏,直抒胸臆,让我进入疑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心境.同时嗜好茶香茶韵的我,闲来饭后也喝点清香茗茶,尤其是来一杯清香韵致的好茶,香气高爽,回味悠长,唇齿留芳,久而不散,让我渐入“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意境.正如人们说的,神通八极的是酒,思联四方的是茶.我不怎么喝酒,但却不时喝杯清香的茶茗,那茶香茶韵,却让我常常沉浸在茶的清香蜜韵里.  相似文献   

10.
凯亚 《福建茶叶》2005,(1):45-45
记得季羡林先生在《九十述怀》一文的结束语中,写下了这么一番话:“我就象鲁迅笔下的那一位‘过客’那样,我的任务就是向前走,向前走。…‘我已经越过了米(寿)的阶段。下一步就是‘相期以茶(寿)’了。我觉得,我目前的选择只有一条路,这一条路并不遥远。等到我十年后写《百岁述怀》的时候,那就离茶不远了。”  相似文献   

11.
据历史文献记载,茶的名称主要有荼、茶、摺、蔎、茗和荈等:1.荼:此字在古代经史中不多见。顾炎武的《日知录》:“……据《唐韵》,‘按茶有三:‘谁谓荼苦’苦菜也;‘有女如萘’茅秀也;‘以薅荼蓼’陆草也。尔雅上的茶蒤字凡五见而名不同……”可见古代荼字本不固定指一种东西。它所指何物,应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而定,如《尔雅释木》中的荼字则明显地指的茶树了。  相似文献   

12.
巨弓班器翩 纪念吴觉农诞辰108周年·······················……(2一曰 感受吴觉农···················,·············……1几旭炸(2一4) 对加快茶树无性系良种推广‘的看法···……虞富莲(4一川 必、须盆以!】停止硫丹在茶园中的使用···……陈宗憋(4一!2) 巨获目提奋加 推动我lx]茶叶质量安全进步一一访中ll{l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农产品质员安全检测室主任陈宗憋院卜 ’‘””‘”””“”“’“‘’“‘’“’“““······……本刊记者(4一4) 峨惬膜研草圈颐圈赔班…  相似文献   

13.
现将湖南省茶叶主要历史资料汇辑于后,以供关心和研究茶业的同志参考。由于篇幅有限,许多次要的资料不能全录。以事实发生的时间分朝代编列,截至清末止,个别略加说明。一、唐代以前 (1)周世荣《关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简文——(槚)的考订》:“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的竹简‘遗册’(按:即随葬品清单)中均发现了‘(gu)一笥’简文各一片,其中三号汉墓出土的竹箱(古代叫做笥)上还系有‘笥’木牌一块。……从‘木’从‘’的‘槚’,应释为‘槚’。……槚,就是茶树”。王威廉《——槚正义(关于西汉时代湖南之茶)》:“,从木,省声;,从木,贾(gu)声。……无疑,‘一笥’的  相似文献   

14.
品茶     
"叫一声贵客‘请上坐’嘞,捧上一杯新茶‘请品尝’啊,哟嗬嘿……"我们垸里的山歌王、故事篓杨老爹在生时,逢有贵客登门就这么高兴的唱起来,表现了大别山人好客与欢愉。老一辈人喝茶,爱用一个陶瓷茶壶,泡上一壶热气腾腾的山茶,斟上大半杯,双手捧给客人。山茶淡绿微黄,散发着泥土清香,蕴含着茶农的辛劳,饱含着主人的满腔热情……客人喝  相似文献   

15.
胡映球 《茶报》2004,(4):13-13
“过去采摘完名茶后,剩下的大片茶叶不是长成了树,就是当‘草’卖了。自从今年生产珠茶后,我先后卖了2600多公斤大茶鲜叶,平均每公斤1.6元,就这一项我家就增收4000多元。这都是沾了新科技的光啊!”近日,湖北省英山县长冲茶场59岁的茶农杨中力大伯指着手口一大摞现金这样高兴地对笔者讲。  相似文献   

16.
林文珍是个地地道道的安溪人,独自在福州经营着属于自己的茶店。店名很好记,“陆羽茗茶”——一看就知道店主人对茶的迷恋与信仰。 初次见她,给人一种淡雅素朴的感觉。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引我们入坐,为我们沏茶,举手投足问,让人感觉她对茶的那份真挚。  相似文献   

17.
翻遍《红楼梦》,你会看到贾府上下有一个生活习惯:喝茶。芳茶飘香在字里行间,把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同时,她道出了茶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贾府这样的皇亲国戚和官宦人家,喝茶最讲名气,一般都是“枫露茶”、“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和“龙井茶”。这些茶在历史上都是献给皇帝的“贡茶”。茶的颜色清心和目,泡水后汤色明亮,品起来味道纯正,乃茶中之上品。至于警幻仙姑招待宝玉“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的“千红一窟”茶,那可算是茶中之稀世珍品了,恐怕凡间难寻。 贾府中对茶具也是非常讲究的。在王夫人居坐宴息的正室里,茗碗瓶花具备,三间小正房内炕桌上也堆有茶具;再贾母的花厅上,摆设着洋漆茶盘,里面放着万蜜十节小茶杯;拢翠庵妙玉给贾母上茶,也是用的“海棠式雕漆填金‘去龙献寿’的小茶盘”,  相似文献   

18.
茶与人生     
我不善品茶,更不懂什么茶艺、茶道,但是去年夏天在泉州一家茶艺馆观看了一整个茶艺过程后,不但大开了我的眼界,而且翻动了我本己淡忘了的喝茶历程。 茶艺小姐用纤纤玉指娴熟地摆弄着小巧玲珑的茶具,先是洗杯、温壶道“仙女沐浴”,再是落茶、洗茶称“观音入殿、雨洗珍珠”,再是冲水、刮沫似“高山流水、春风拂面”,酹茶、点茶若“祥龙行雨、凤凰点头”,最后,姑娘将装着茶的高杯放在小小的托盘上,并逐一配上一个空的矮杯,双手捧到客人跟前,我接过姑娘送来的香茗,轻轻来个“鲤鱼翻身”,先是搓杯闻香,尽吸大自然草木之精华,然后徐徐而啜,细品玉液琼浆之甘淳。此刻,我在尘世中积聚的满腹浮躁已偃旗息鼓,所有的名利荣辱都烟消云散,整个人像炎炎盛夏走进深山密林之中。  相似文献   

19.
秦威 《福建茶叶》2000,(1):41-42
一对于台湾省的茶业来说,木栅铁观音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一般认为木栅铁观音茶系台湾包种茶之一种,一位茶叶专家对其有如下描述“条空卷绉曲而稍粗长,外观深绿色,带有青蛙皮般的灰白点,干茶具有兰花清香。冲泡后,茶香芬芳扑鼻,汤色黄绿清澈。茶汤滋味有过喉圆滑甘润之感,口甘力强。具有‘香、浓、醇、韵、美’五大特色”。据台湾茶叶专家认为“木栅铁观音,和文山包种茶之有今日蓬勃朝气,无论茶种与制造技艺都当溯源于武夷、安溪。”几年前,一位台湾朋友,原设在福州市五一广场附近的“台湾新娘婚纱店”的老板陈先生从台来榕,给我带来一盒…  相似文献   

20.
盐道、石碑、古茶树……纵横千年的清池贡茶史金沙清池茶发现和作为贡茶,最早要追溯到西汉时期。清嘉庆年间立于古盐(茶)道旁的贡茶碑记载:清水塘茶,渡船经古蔺出川,畅销各地,年年岁贡,惜产少耳!要了解金沙的贡茶文化,得去清池镇。金沙县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龙云告诉我们,金沙县之所以能获得‘贡茶之乡’称号,得益于清池古镇。古时候,是清池的茶贡到了皇帝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