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上用紫花苜蓿建立人工草地恢复植被效果良好,二龄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S”型曲线,其高峰期在8月底。紫花苜蓿、野生杂类草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季节动态不尽相同,紫花苜蓿种群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的最大值在7~8月份,野生杂类草最大值在6~7月份。播种当年采用紫花苜蓿+燕麦混播处理不仅可提高紫花苜蓿新生苗的存活率和越冬率,而且使第2年返青出苗整齐,地上生物量较单播提高31.82%,还可增加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上用紫花苜蓿建立人工草地恢复植被效果良好,二龄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S”型曲线,其高峰期在8月底。紫花苜蓿、野生杂类草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季节动态不尽相同,紫花苜蓿种群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的最大值在7-8月份,野生杂类草最大值在6-7月份。播种当年采用紫花苜蓿+燕麦混播处理不仅可提高紫花苜蓿新生苗的存活率和越冬率,而且使第2年返青出苗整齐,地上生物量较单播提高31.82%,还可增加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3.
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生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孝 《家畜生态》2004,25(2):29-31
在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草地中,地上生长与地下生长有很大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在一年内,二者生物量的动态均呈双峰曲线,峰期分别位于完熟期以及果后营养中后期。地上生物量增长最快在抽穗到成熟期,地下生物量增长最快在分蘖期到拔节期。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9种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物和土壤的固碳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与天然草地相比,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碳储量,并且以紫花苜蓿、柠条和小叶锦鸡儿人工草地的固碳能力最强;且该地区各类草地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在0~30cm,地下生物量均高于地上生物量。地上草产量最高的为谷草、紫花苜蓿和青莜麦;地下生物量则以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人工草地最高。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等豆科植物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碳库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铁、锌配施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维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分析了铁、锌配施对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生物量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以及铁锌配施均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生物量(P0.05)。铁对紫花苜蓿株高影响不明显,但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分枝数(P0.05),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增幅为11.43%~12.89%;锌对紫花苜蓿株高没有影响,但增加了紫花苜蓿分枝数,紫花苜蓿生物量增幅为6.31%~10.77%,且当锌肥添加量为15kg·hm-2(Z1)时,紫花苜蓿的叶茎比最大;铁锌配施既没有影响紫花苜蓿的株高,也没有影响紫花苜蓿的分枝数,但改善了紫花苜蓿光合作用,从而增加了紫花苜蓿生物量,其中铁锌配比为F1Z1(即Fe和Zn分别为9、15kg·hm-2)时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最大,较对照的地上生物量增加了28.77%,此时叶茎比也最大。  相似文献   

6.
在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草地中,地上生长与地下生长有很大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在一年内,二者生物量的动态均呈双峰曲线,峰期分别位于完熟期以及果后营养中后期.地上生物量增长最快在抽穗到成熟期,地下生物量增长最快在分蘖期到拔节期.  相似文献   

7.
吴勤 《草业科学》1995,12(1):29-32
1988年,利用红豆草改良长芒草草地,建设人工割草场,显著提高了草地生产能力,经对1988-191年该草地地上生物量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地上生物量动态模型。为管理,保护,合理利用同类草地,发展畜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1-2008年甘南牧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与载畜量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草地地上生物量监测是草地资源空间格局动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草畜平衡综合分析的基础。利用2006-2008年甘南牧区草地调查资料和Terra/MODIS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模拟分析了甘南州及各县市草地资源在2001-2008年期间的各旬、月和年的生物量及理论载畜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乘幂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甘南牧区草地地上的生物量鲜重,拟合模型平均估产精度为76.7%,可很好地模拟牧草生长状况较好时期(5-10月)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动态。甘南牧区草地生长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10月下旬期间,草地旬最大地上生物量数字图像可以较客观地反映草地植被生长发育的总体规律。但是,个别旬生物量受大范围长时间阴雨多云天气状况及放牧家畜数量有较大变动情况的严重影响。2001-2008年不同草地类型的月最大生物量动态变化曲线均呈单峰抛物线形式,全州平均最大生物量均出现在7月,但不同年份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月份有所变化,主要集中在7-8月。甘南州草地地上总生物量年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全州8年平均总地上生物量为109.31亿kg。2005年全州草地植被年总生物量最高,达129.1亿kg,其次为2006,2007和2002年,分别为113.2,110.7和109.0亿kg。由于气候条件和不同县市草地面积及生长状况等存在较大差异,其理论载畜量也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
黑麦草——紫花苜蓿草地季节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孝  张莉 《家畜生态》1997,18(4):16-18
本文对黑麦草—紫花苜蓿半人工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枯死体、家畜采食量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利用这类草地。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播种深度对亮苜二号紫花苜蓿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通过影响亮苜二号的出苗率、存活率和越冬率来影响其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而土壤盐浓度则通过影响种子渗透和根系吸收能力影响其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紫花苜蓿越冬率、地上生物量、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和茎叶比均随土壤盐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播种深度增加,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根系体积和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大,茎叶比先降低后升高。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紫花苜蓿适宜播种深度不同,土壤盐浓度小于0.5%,播种深度为2cm的紫花苜蓿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越冬率和地上生物量最大,而茎叶比最低;土壤盐浓度大于0.7%,播种深度为2.5cm的紫花苜蓿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越冬率和地上生物量最大,而茎叶比最低;当土壤盐浓度为0.9%时,各种播种深度下紫花苜蓿越冬率均小于50%,产量均小于3500kg/hm2,已经不适合建植高产紫花苜蓿栽培草地。  相似文献   

11.
何峰  李向林  仝宗永  马钊 《草地学报》2020,28(1):273-278
本研究旨在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混播草地放牧利用的生产潜力和集成全草型集约化肉羊放牧育肥技术模式。2017-2018年,在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开展了2年羔羊育肥的划区轮牧试验,研究了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的地上生物量、育肥羊增重以及羊肉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超过11.2 tDM·hm-2,5月份紫花苜蓿混播草地的粗蛋白为20.92%,每公顷紫花苜蓿混播草地可满足51只育肥羊、放牧育肥150天,每只增重30 kg所需的干物质、代谢能和粗蛋白三个方面的全部需求。与此同时,紫花苜蓿混播草地还可以显著增加羊肉中欧米伽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n-6/n-3比例为2.72,羊肉健康品质显著提高。以紫花苜蓿混播草地为基础的全草型肉羊放牧育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我国苜蓿产业以及草地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的不同方法及其各自特点,阐述了反射光谱特征参数、植被指数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草地类型、季相条件以及植被覆盖度对植被指数、草地地上生物量估产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甘南州高寒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6-2019年草地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和MOD13Q1植被指数产品,构建了甘南州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分析了近20年(2000-2019年)甘南州高寒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MODIS EVI植被指数适宜于甘南州高寒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监测研究,模型决定系数R2=0.5249,均方根误差RMSE=527.9 kg·hm-2;2)20年间甘南州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的地上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而沼泽类草地地上生物量呈减少趋势;3)近20年来甘南州草地呈现出整体恢复、局部恶化的趋势,全州66.04%的草地呈稳定或恢复趋势,33.96%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呈减少趋势,其中18.08%的草地呈持续性恶化趋势.研究结果为甘南州草地植被动态监测和高寒草地退化修复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甘南州高寒天然草地生长状况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南州高寒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6?2019年草地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和MOD13Q1植被指数产品,构建了甘南州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分析了近20年(2000?2019年)甘南州高寒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MODIS EVI植被指数适宜于甘南州高寒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监测研究,模型决定系数R2 = 0.524 9,均方根误差RMSE = 527.9 kg·hm?2;2) 20年间甘南州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的地上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而沼泽类草地地上生物量呈减少趋势;3) 近20年来甘南州草地呈现出整体恢复、局部恶化的趋势,全州66.04%的草地呈稳定或恢复趋势,33.96%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呈减少趋势,其中18.08%的草地呈持续性恶化趋势。研究结果为甘南州草地植被动态监测和高寒草地退化修复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对紫花苜蓿、油菜、碗豆混播植物群落 ,在生长季各类群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 :各类群生物量季节动态具有明显的差异 ,其生物量生长速率也各不相同。其中 ,油菜和碗豆生长速率的高峰期在 7月 ,紫花苜蓿在 8月 ,禾草类和杂草类在 6月。试验结果同时说明 ,弃耕地改良后作为刈割和放牧用地 ,苜蓿和其他作物混播不仅有利于当年播种苜蓿在退化盐碱地上的出苗率和保苗率 ,而且可提高人工草地产量 ,增加草地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不同草地多年的定位监测。研究了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草甸及沙地植被主要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年度、季节变化规律。各类草地地上生物量年度变化幅度以沙地植被最大,其次为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及草甸变化幅度最小。各类草地地上生物量月动态为单峰型,峰期出现在8月到9月之间。月动态变化规律与降水和积温规律一致。但要滞后一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7.
对紫花苜蓿、油菜、碗豆混播植物群落,在生长季各类群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各类群生物量季节动态具有明显的差异,其生物量生长速率也各不相同.其中,油菜和碗豆生长速率的高峰期在7月,紫花苜蓿在8月,禾草类和杂草类在6月.试验结果同时说明,弃耕地改良后作为刈割和放牧用地,苜蓿和其他作物混播不仅有利于当年播种苜蓿在退化盐碱地上的出苗率和保苗率,而且可提高人工草地产量,增加草地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DIS-NDVI的天山北坡中段草地动态估产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数据,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原带为典型研究区,进行草地生物量变化动态监测。运用植被指数最大合成法,分析了研究区草地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指数NDVI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MODIS NDVI在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上不同季节的生物量动态估测模型。结果表明:3种草地类型的最优动态估产模型分别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幂函数曲线模型,估产精度分别达到83.06%、90.85%、88.06%。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草原地上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不同草地多年的定位监测,研究了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草甸及沙地植被主要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年度、季节变化规律,各类草地地上生物量年度变化幅度以沙地植被最大,其次为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及草甸变化幅度最小,各类草地地上生物量月动态为单峰型,峰期出现在8月到9到月之间。月动态变化规律与降水和积温规律一致,但要滞后一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省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和羊茅二种禾草的混播草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时空间动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混播牧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均呈双峰曲线,地上生物量峰期分别在完熟期以及果后营养中期;地下生物量的峰期分别在种子完熟期和果后营养后期.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长最快在抽穗期(现蕾期)到完熟期期间,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