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贵成 《耕作与栽培》2010,(3):37-38,33
通过稳产高产小麦品种连麦2号的试验,小面积、大面积高产栽培示范的技术分析,提出了技术特点和栽培要点,指出产量550~600kg/667m2的穗粒结构为40~45万穗/667m2,穗粒数35~40粒/穗,千粒重38~42g;基本苗15~20万/667m2,越冬前茎蘖数70~80万/667m2,返青期茎蘖数90~100万/667m2;最佳播期10月1~10日,播量8~10kg/667m2;肥水运筹,全生育期总施N量20~25kg/667m2,P2O5kg/667m2,K2Okg/667m2。  相似文献   

2.
山西南部平川水地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播种适期为10月1日~10日,平均气温为16~18℃,株高80-85cm,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35-40g,亩穗数40-45万,产量水平450-500kg/666.7m^2,穗、粒重均衡发展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一三○团共种植小麦0.24万hm2,平均单产389 kg/667 m^2,收获穗数38.5万穗/667 m^2,穗粒数27.5粒,千粒重36.74 g,单穗重1.01 g,单产较2009年减少7 kg/667 m^2。其中产量在600 kg/667 m^2以上有2户,6.87 hm^2;550-600 kg/667 m2以上的面  相似文献   

4.
早丰9号在鲁南地区种植具有产量水平高、米质优、株型理想等突出优点,但抽穗偏晚、熟期偏迟,分析其高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穗多粒多,高产策略应为:稳定适宜穗数,主攻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每667m^2的产量650kg以上水平的穗粒结构指标应为:有效穗26-27万/667m^2,每穗总粒数125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5g以上,栽培技术主要措施有:旱育壮秧,按劳取酬主行墩减苗,适时适度搁田夺施有机肥和促花磷钾肥。  相似文献   

5.
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优质高产栽培最佳群体结构为基本苗10万左右、穗数为38万/667m^2、穗粒数35粒、千粒重40g,在鲁南最佳播期10月1~10日,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施足基肥、特别应多施有机肥,追肥应在拔节始期,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王金栋 《种子世界》2000,(12):28-29
通过时济南17超高产麦田的追踪调查测定,得到济南17产量实现604.67kg/667m^2的超高产时,各重要生育时期的群体数量、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以下简称LAI)及挑旗后各层叶的LAI的动态指标及各相应时期个体质量的动态指标。明确了济南17实现超高产时的产量构成为:穗数49.04/667m^2,穗粒数32粒,千粒重39.08g,并与533.01kg/667m^2的高产田的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提出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早籼稻品种温12的4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几个因子中,其贡献率依次为千粒千>结产率>每穗总粒数>有效穗,说明温12在不同栽培因素水平下,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2)在纯N12.5kg/667m^2水平时,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高低起着主要的作用,此时应攻大穗为主;在15.0kg/667m^2水平,结实率的高低影响产量的高低;(3)不同密植时,对温12的栽培要求也不一样,在稀植时,要以攻大穗提高结实率为主,而在密植时,要求提高成穗率,从而提高有效穗。  相似文献   

8.
早稻免耕不同密度抛栽,在抛2.0~2.6万/667m^2范围内,产量与穗数呈正相关,均随着抛栽密度的适量加大而增加。以抛2.0万穴/667m^2为对照,栽2.6万穴的增穗10.78%,增产8.88%;2.4万穴的增穗8.67%,增产6.7%:2.2万穴的增穗5.09%,增产3.42%。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的机理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旱育秧具有较多总根数、白根数和绿叶片数,从而使得其分蘖的发生、干物质积累表现出优势,为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实现超高产群体打下基础。超高产群体产量构成为穗粒兼顾型:即穗数17万/667m^2以上,穗实粒数150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为前促、中稳、后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丰一号小麦高产栽培的研究,明确了该品种的适宜穗数范围(净作)为25-28万/667m^2,由于单位面积穗数较为稳定,与产量相关不显著,要夺取高产,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降低群体,主攻单产,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强光合生产力,扩大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穗粒数和粒重,使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最统筹兼顾这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种子科技》2014,(12):53-55
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京津唐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6.4d,比对照津原45长O.5d。株高117.8em,穗长21.9cm,有效穗数21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34.3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7.9g。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0,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2.3%.  相似文献   

12.
以粳稻新品种岫粳16号为试验材料,以800kg/667m2为产量目标,设1.4万~3.2万丛/667m2共7个处理研究其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岫粳16号产量影响较大,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其中2.0万丛/667m2(处理3)、2.3万丛/667m2(处理4)达到了产量目标.栽培密度的大小对岫粳16号产量、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及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效穗、生物产量、经济系数、穗总粒、穗实粒、基本苗、最高茎蘖数、全生育期与栽培密度关系密切,且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余的因素变化不大,且无规律.  相似文献   

13.
冯明友 《种子》2006,25(2):66-67
通过对金优554进行不同播量、播期、密度试验,对其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长和有效穗。金优554在适时早播、稀播、密度为1.2窝/667m^2条件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在坝地和坡地设置固氮甘蔗品种RB 72-454用种量分别为8000芽/667m^2,9000芽/667m^2和10000芽/667m^2(ck)3种处理,经新植和宿根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出苗率、分蘖率、茎高、茎径、产量、蔗糖分均随用种量增大而呈下降趋势。用种量8000芽/667m^2坝地甘蔗产量8859kg/667m^2,蔗糖分15.59%,含糖量1174kg/667m^2,节本增收322.9元/667m^2,坡地产量7351kg/667m^2,蔗糖分15.6%,含糖量974kg/667m^2,节本增收349.9元/667m^2。用种量8000芽/667m^2有利品种植操生育、经济性状提高和节本增收。  相似文献   

15.
密度对迟直播油菜分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迟直播油菜要省工节本并获得高产应以高密度来控制个体生长,压缩下位低效分枝的发生.使主序和上部高效分枝的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播期与密度试验研究表明,迟播油菜群体密度应控制在2~3万株/667m^2。单株适宜的一次分枝数4~5个,群体的茎枝数10~12万/667m^2。在这种条件下群体与个体生长最为协调。单位面积角果数和每角粒组合合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氮肥用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霞 《中国种业》2015,(12):65-66
以山东省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济麦22号、济南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8个不同的氮肥用量处理对其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的群体茎蘖数在3叶期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济麦22号的总茎数在拔节期表现为正相关,在越冬期和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济南17号在越冬期和拔节期表现为正相关在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当不施加氮肥时,2个品种的穗数、子粒产量远低于各施氮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则差异不大;施加氮肥时,2个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与氮肥用量成反比,穗数子粒产量则呈抛物线型分布。施氮量为15kg/667m~2时,济麦22号子粒产量最高,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施氮量为12kg/667m~2时,济南17号子粒产量最高,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陕354高产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锟  裴阿卫 《作物学报》1998,24(6):930-934
本文通过分析密度试验和高产示范试验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陕354小麦新品种具有9000kg/hm^2以上的产量潜力;获得9000kg/hm^2以上产量结构为:亩穗数40万,穗粒数40粒,千粒重40g;产量因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穗粒数次之,要夺得高产900万/hm^m^2,最高总茎数1200-1350万/hm^2,有效穗数525-600万/hm^2,应着重把冬前群体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增加冬  相似文献   

18.
优质早籼稻产量性状分析及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15份优质早籼稻新品系的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性状均与产量呈正相关,除株高外,其余5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关系;每穴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47.84%),其次为每穗总粒数(21.86%),再次为千粒重和结实率(分别为14.47%和9.46%).根据分析结果,笔者认为优质早籼稻高产育种应主攻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同时注意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优质早籼稻高产(即产量达500~600kg/667m^2)育种的产量性状模式为单株有效穗8~10穗、每穗总粒数125~15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4~27g.  相似文献   

19.
常优1号是江苏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研究表明:常优1号分蘖性中等,成穗率高,单穗重优势明显。产量750kg水平的穗粒结构量化指标为:有效穗16~18万/667m2,每穗粒数20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7g左右。栽培配套技术应根据其分蘖性中等,对肥水敏感的特性,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合理控制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保证适宜穗数的同时,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栽足1.3~1.5万穴/667m2、4.2~4.5万/667m2基本茎蘖苗。总氮施用量19kg/667m2。搁田始期不宜过早,掌握在达到等穗苗或等穗苗90%时进行。  相似文献   

20.
王永锋 《种子》2006,25(3):86-87
“神豆2号”在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属中熟偏早品种,抗旱性强,抗倒伏,抗病毒病、炭疽病、紫斑病和根腐病等多种病害。其蛋白含量达48.16%,脂肪含量16.25%。该品种全省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234.11kg/667m^2,比对照增产12.7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18.28kg/667m^2,比对照增产14.8%。种植“神豆2号”必须抢时早播,要求行距40~50cm^2密度以1.25万~1.575万株/667m^2为宜。施有机肥2-3t/667m^2,配合施磷酸二铵15~20kg/667m^2、硫酸钾10kg/667m^2。初花期追施尿素5~10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