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主要技术指标 产量目标-600kg/667m^2以上。产量构成:基本苗20万-25万株,667m^2。冬前总茎数60万~70万/667m^2,拔节前最高返青总茎数80万/667m^2。穗数达到45万~50万穗/667m^2,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0~45g。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的机理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旱育秧具有较多总根数、白根数和绿叶片数,从而使得其分蘖的发生、干物质积累表现出优势,为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实现超高产群体打下基础。超高产群体产量构成为穗粒兼顾型:即穗数17万/667m^2以上,穗实粒数150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为前促、中稳、后攻。  相似文献   

3.
氮肥用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霞 《中国种业》2015,(12):65-66
以山东省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济麦22号、济南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8个不同的氮肥用量处理对其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的群体茎蘖数在3叶期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济麦22号的总茎数在拔节期表现为正相关,在越冬期和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济南17号在越冬期和拔节期表现为正相关在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当不施加氮肥时,2个品种的穗数、子粒产量远低于各施氮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则差异不大;施加氮肥时,2个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与氮肥用量成反比,穗数子粒产量则呈抛物线型分布。施氮量为15kg/667m~2时,济麦22号子粒产量最高,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施氮量为12kg/667m~2时,济南17号子粒产量最高,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寒地超高产大豆产量及生长发育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合农60处理在高密度、高肥水条件下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为4895.7kg/hm^2。该处理各生育时期单株干重、叶面积比对照处理低.但群体干重、LAI显著增加,后期LAI长时间保持在7.000以上:在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始终保持最高,且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14.062μmol/m^2·g)和较低的蒸腾速率(4.511μmol/m^2.g),综合以上因素为光合产物积累及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省寡日照低副射的黔北地区.海拔950m的中等以上肥力稻田,通过田间试验对“水稻超高产栽培专家系统”计算的Ⅱ优162、冈优151、冈优527大穗型组合的栽插密度、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分配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电脑计算高产栽培处理、高产经验栽培处理在中上等、上等肥力稻田均获得超高产产量,在中等肥力稻田均获得高产产量;(2)“水稻高产栽培专家系统”施肥校正方案为:种植大穗型组合,在中等以上肥力稻田,栽插密度宜选择1.3~1.4万穴/667m^2,有机肥施用量1000kg/667m^2以上,化肥施用量以N10.5~14kg/667m^2,P2O5 5~8kg/667m^2,K2O 8.5~11.5kg/667m^2,N,P2O5,K2O施用比例以1:0.5~0.6:0.8~0.9,或者根据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有机肥增产量之差所得的施化肥增产量计算化肥氮、磷、钾施用量,即以施每千克N,P2O5,K2O养分,分别增产稻谷14.8~17.2kg,25.1~36.2kg,15.9~21.9kg计算.施用分配上磷肥全作基肥,氮、钾肥施用分配比例相同,基、蘖肥占65%~70%,穗肥35%~30%。  相似文献   

6.
2005-2007年开展了“大豆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通过3年攻关研究.同时集成、组装、配套及创新各项高产栽培技术.形成了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技术规程。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超高产田建设技术主要有4项:创建超高产土壤环境技术、品种优化技术、超高产大豆养分管理技术和增密保粒技术。2006年在农安县建设2001m^2超高产田,平均产量为313.1~355.7kg/667m^2;2007年在梨树县比较干旱的气候奈件下,建设11872.6m^2超高产田,平均产量达到255.0~285.0kg/667m^2。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一三○团共种植小麦0.24万hm2,平均单产389 kg/667 m^2,收获穗数38.5万穗/667 m^2,穗粒数27.5粒,千粒重36.74 g,单穗重1.01 g,单产较2009年减少7 kg/667 m^2。其中产量在600 kg/667 m^2以上有2户,6.87 hm^2;550-600 kg/667 m2以上的面  相似文献   

8.
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回归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矗计研究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7号在遵义地区获得2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其种植密度为7494.25~8294.25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2.314~13.234kg/667m^2;P,05施用量为5.878~6.358kg/667m^2;K,O施用量为17.628~18.828kg/667m^2。B施用量为0~0.018kg/667m^2,而主要营养元素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1:3.5。在遵义影响黔油17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栽培密度和磷肥。其余依次为是氮肥、钾肥和硼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泛麦22的不同播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泛麦22随着播量的增加,对株高影响不大;播种量超过17.5 kg/667 m^2时,倒伏严重,超过20 kg/667 m^2以上时,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下降;从产量水平上看,播量在10~17.5 kg/667 m^2,产量呈上升趋势,播量为17.5 kg/667 m^2时产量最高,达540.7 kg/667 m^2;播量15 kg/667 m^2时,产量为505.9 kg/667 m^2;以播量22.5 kg/667 m^2最低,产量仅达447.7 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早丰9号在鲁南地区种植具有产量水平高、米质优、株型理想等突出优点,但抽穗偏晚、熟期偏迟,分析其高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穗多粒多,高产策略应为:稳定适宜穗数,主攻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每667m^2的产量650kg以上水平的穗粒结构指标应为:有效穗26-27万/667m^2,每穗总粒数125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5g以上,栽培技术主要措施有:旱育壮秧,按劳取酬主行墩减苗,适时适度搁田夺施有机肥和促花磷钾肥。  相似文献   

11.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早籼稻品种温12的4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几个因子中,其贡献率依次为千粒千>结产率>每穗总粒数>有效穗,说明温12在不同栽培因素水平下,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2)在纯N12.5kg/667m^2水平时,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高低起着主要的作用,此时应攻大穗为主;在15.0kg/667m^2水平,结实率的高低影响产量的高低;(3)不同密植时,对温12的栽培要求也不一样,在稀植时,要以攻大穗提高结实率为主,而在密植时,要求提高成穗率,从而提高有效穗。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3种施氮量、3种基本苗对机插超级粳稻武粳15产量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基本苗,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量,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20kg/667m2与6万苗/667m2、22kg/667m2与4万苗/667m2、22kg/667m2与6万苗/667m2组合产量较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穗粒数、成穗率、千粒重与之相反。可见,在适当降低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增加基本苗或在较高施氮水平下减少基本苗,能够促进或控制群体总量的目的,增加有效分蘖的比列,建立合理协调的高光效群体,实现高产。综合来看,20kg/667m2与6万苗/667m2(A2B3)、22kg/667m2与4万苗/667m2(A3B2)、22kg/667m2与6万苗/667m2(A3B3)的处理,既促进了稻苗个体生长,又能协调群体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是较理想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3.
研究机插水稻不同基本苗及施氮量对中熟中粳水稻品种武运粳21、徐稻3号产量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武运粳21机插秧单产700kg/667群以上基本苗为6.6~9.9万,最佳基本苗为6.6~8.257万/667m^2;氮肥用量以施纯氮19.15kg/667m^2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687.51kg/667m^2。徐稻3号机插秧单产700kg/667m^2以上基本苗在4.95~8.25,最适宜基本苗为4.95~6.6万苗/667m^2;氮肥用量以施17.6kg/667m^2纯氮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741.2kg/667m^2。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田间统计试验方法探讨研究新香优63号厢式、宽行窄距、宽窄行不同栽培方式的超高产可行性。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配合适宜的密度均达单产700kg/667m^2以上的超高产水平,以厢式栽培最高,单产为766.7kg/667m^2,其次宽行窄距,单产为750kg/667m^2,宽窄行最低,单产为716.7kg/667m^2,可作为同类地区大面积生产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 要:为了探讨豫东平原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选用4个主导品种,采取理论测产与实收测产相结合,对项目组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及农户高产田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调查,划分为3个产量水平,进行产量构成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水平从10500~12000 kg/hm2提高至12000~13500 kg/hm2,收获穗数增加7736.25穗/hm2,增加了10.69%;产量增加1343.4 kg/hm2,增加了11.97%。产量水平由12000~13500 kg/hm2提高至13500 kg/hm2以上,收获穗数增加6333.75穗/hm2,增加了7.91%;产量增加1482.6 kg/hm2,增加了11.80%。直接通径系数,穗数(X1)为0.8146,穗粒数(X2)为0.1233,千粒重(X3)为0.1275,表明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因此,豫东平原夏玉米超高产栽培,应通过增加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产量。‘中单909’、‘登海605’、‘登海618’、‘郑单958’等品种,豫东平原夏玉米实现13500 kg/hm2以上的产量,种植密度为87000~91500株/hm2,收获穗数为84000~88500穗/hm2、穗粒数480~485粒、千粒重330~340 g。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栽培;通径分析;技术路线;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德文  张太平  魏忠芬  王军 《种子》2006,25(3):49-51
分别采用氮肥、磷肥和钾肥3个单因子试验对杂交油莱黔油17号的高产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综合3个单因子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磷量对黔油17号的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不同施钾量对黔油17号的产量影响不显著。(2)在缺磷、钾的土壤中增施适当的磷、钾肥能够提高油菜籽产量。(3)施纯N、P2O5、K2O分别为9.2kg/667m^2、5.6kg/667m^2、6kg/667m^2时,黔油17号可达到200kg/667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NPK施用量及配比对“安优粘”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A因素(N)起重大作用,利于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至成熟期的叶面积(LAI)系数的提高,促进有效穗数极显著增多,C因素(K2O)具有同样维持后期高的LAI水平,以至有效促进穗数,粒数,粒重的增多;B因素(P2O5)对提高每穗料袜数有正向效应,在“安优粘”生产中施纯N10kg/667m^2基础上,NPK三者配比1:0.5:1,1:1:0.5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7号不同免耕栽培密度单因子试验的研究,主要探索黔油17号在贵州油菜主产区遵义推广稻田免耕种植的最佳适宜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条件下,黔油17号移栽密度在6000-8000株/667m^2范围内,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协调统一,综合性状良好,有效分枝数及有效角果数较多,可获得230kg/667m^2以上的较高产量水平;其中,黔油17号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的最佳密度为7000株/667m^2左右,在该密度下可获得278.29kg/667m^2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连续4年对优质强筋小麦郑农16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60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郑农16成产3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公顷穗数〉穗粒数;7500kg/m^2产量水平,该产品成产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公顷穗数。  相似文献   

20.
金优T36系铜仁地区农科所选育的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该组合全生育期154d,株高113.5cm,株型好,茎杆粗壮,分蘖力强,有效穗17.82万/667m^2,穗型中等,穗实粒数133.6粒,结实率77.22%,千粒重27.72g。贵州省区试两年平均单产638.14kg/667m^2,籽粒长型,长宽比2.9,粘稠度60min,直链淀粉含量19.3%,整精米率48%,垩白度28%,优质米较优,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可作为优质稻米开发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