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探索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6年和2007年7个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依次为生育期、株高、千粒重、穗长、穗行数。该结果不仅表明了影响玉米产量较大的因素,同时也表明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性状是生育期,其次是株高,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居中,相比之下,穗长、穗行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年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依次为株高、穗长、百粒重、含水率、穗粗、穗行数、秃尖长、穗位高、行粒数。该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主要性状是株高,其次是穗长和百粒重,而穗位高和行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干旱地区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干旱地区7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判断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干旱地区玉米选育目标及制定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表现为:株高0.595 93、穗位高0.571 86、穗长0.809 2、穗粗0.623 93、秃顶长0.667 3、穗行数0.661 57、行粒数0.796 67、千粒重0.615 08,关联序为穗长行粒数秃顶长穗行数穗粗千粒重株高穗位高。穗长和行粒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以14个优质鲜食糯玉米为试验材料,对生育期等14个主要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进行变异系数分析,并对各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期为糯玉米高产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及各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秃尖、轴重、穗位的变异系数较大,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各糯玉米主要农...  相似文献   

5.
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以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的15个杂交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品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株高、穗位高、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秃顶长〉株高〉穗长〉穗位高〉穗粗。行粒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直接作用;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顶长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间接作用;穗行数和百粒重对玉米产量不但有较强的直接影响,而且还辅助其他性状对玉米产量产生较大的间接作用。[结论]进一步明确了各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效应大小及对产量的相时重要性,为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杂交玉米引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3∶2和3∶4型在灌浆期生理指标、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间作后玉米系统内环境得到改善,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农艺性状变优,而大豆各生理指标、产量和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下降,但随着大豆行比的增加得到了改善,3∶4间作模式群体正负迭加后的优势大于3∶2间作模式及清种,为发挥玉米高产潜能,提高大豆产量,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米豆间作3∶4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玉米雄穗主要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穗性状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介绍了玉米雄穗与产量的关系,环境因素对雄穗的影响,并综述了前人对玉米雄穗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及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分析,以期为玉米高效育种、高产栽培以及深入开展玉米雄穗性状的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密度和品种2个试验因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各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15万株/hm2)下的产量都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65万株/hm2)下的产量。洛玉1号和东单80在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16.04%和7.13%;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增加种植密度对各玉米品种的空杆率、茎粗、穗长、行粒数、秃尖长影响较大,对其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免耕覆盖玉米秸秆与旋耕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耕作方式麦田的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玉米秸秆能降低杂草发生的数量,但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试验来分析肥料与密度对高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方式主要是将密度设为A,肥料则设为B,进行二因素三水平的研究,以此来探索肥料和密度这两个因素对高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一系列影响,以寻求提高高油玉米的产量,增强其农艺性状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玉米姊妹系组配单交种可提高其制种产量,又因制种产量是亲本多个农艺性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明确各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对优良姊妹系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玉米自交系ZOL-1姊妹系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灰色关联分析表明,15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如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26-126,37
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密度为52500株/hm2时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淮北地区夏玉米品系(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14个夏玉米品系(种)的产量与10个主要农艺性状间关联的主次关系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联程度。[结果]有76.9%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郑单958;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秃尖长、株高、穗行数、穗长、行粒数、穗位高、百粒重、倒伏倒折率、出籽率、穗粗。[结论]在育种实践中应尽可能选择秃尖短、株高中等偏上、穗行数较多和穗长较长的品系。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杂交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其主次关系,以12个玉米杂交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顺序是:穗行数(0.801 6)株高(0.799 3)单穗粒重(0.780 2)穗粗(0.763 2)秃尖(0.759 8)穗位高(0.747 3)穗长(0.728 8)行粒数(0.722 5)百粒重(0.712 0)生育期(0.697 6),穗行数、株高和单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生育期影响最小。本研究明确了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天津地区种植的春播玉米品种,挑选了20个天津地区主要种植的春播玉米品种开展田间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先玉1726、纪元155、东单1902生育期短、农艺性状较好,产量高,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早熟春玉米品种南北73 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12 个氮磷用量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氮磷对南北73 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品种南北73 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受氮磷肥施用量的不同影响较大,两种肥料的施用量掌握在一定合理范围内N、P 二种肥料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二者作用大小为N>P,氮肥是玉米增产的主导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鲜食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合右江河谷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动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以2018年广西玉米创新团队百色综合试验站引进的25个优质高产抗病鲜食玉米新品种在右江河谷种植表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右江河谷特定气候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鲜食玉米鲜穗产量与其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穗粗百粒重穗行数穗长株高行粒数秃尖穗位高出籽率,穗粗、百粒重、穗长对鲜穗产量影响较大,出籽率对鲜穗产量影响较小。建议在右江河谷地区鲜食玉米新品种的种植推广中,着重选择果穗较粗、籽粒较重、行粒数较多的品种进行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8.
特早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伟  李卫东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1):13-16,25
通过对9个特早熟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及11个产量因素进行的灰色关联分析,对供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找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和表现较好的品种。结果表明,穗粒质量、穗质量、株高、穗粗4个农艺性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综合考察发现,品系新4-3×农1是产量和综合农艺性状最佳的组合,适于夏播。  相似文献   

19.
李利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43-145
[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带状还田模式对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在陇东旱塬区,设计6个处理,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还田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地表覆盖2 cm还田后玉米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全膜双垄沟播不还田显著降低。玉米秸秆膜下带状还田较不还田玉米农艺性状尤其是株高、茎粗有一定的降低,籽粒产量降低0.40%~7.42%,但差异不显著,生物产量显著降低,但经济系数差异不显著。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还田各处理对玉米生长期耗水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进行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产量效应。[方法]利用22份(有3份为单交种组合)青贮玉米亲本材料按3×19组配了不完全双列杂交,对57个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鉴定。[结果]籽粒产量、穗行数、株高、秸秆产量4个指标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主要指标,建立了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回归方程。秸秆产量、株高、穗行数、穗长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在50%以上,由遗传作用引起的作用较大,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小,采用遗传育种手段改良这些性状的潜力较大。同时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广义遗传力均在50%以下。[结论]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这2个考察指标与环境的互作较大,选择时应考虑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