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该文探讨了以豆粕为主要原料进行黑曲霉固态发酵生产大豆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豆粕与麸皮原料比及发酵条件对大豆肽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豆柏与麸皮原料比为豆粕含量87%;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初始pH值为6.2,发酵时间96h.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大豆肽转化率达65.52%。考虑到生产成本重新拟定了试验组合,并进行了双组平行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料坯中豆粕含量87%、初始pH值5.8、发酵温度为30℃、发酵90h条件下发酵豆粕中大豆肽的转化率为62.35%。  相似文献   

2.
几株益生菌发酵豆粕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多株微生物菌株发酵豆粕,在优化豆粕发酵技术参数基础上,对豆粕发酵前后的多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筛选出可用于豆粕发酵的优良微生物菌种,并对发酵后蛋白肽含量检测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发酵,豆粕的大分子蛋白得到有效降解,发酵产物中小分子蛋白肽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发酵产物中还含有高活力蛋白酶和大量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泰万菌素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氨基酸种类对其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中3种主要氨基酸的用量配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加入0.2%亮氨酸、0.1%色氨酸、0.1%甘氨酸对泰万菌素发酵转化率影响显著,发酵摇瓶效价从14000μ/mL提高到18000μ/mL,效价提高了28.5%,完成了对泰万菌素提高发酵转化率和发酵单位的目的,并为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泰万菌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固体发酵的概念、应用和优势,讨论了固体发酵的基质特性、温度与传热、pH值、传质以及干燥方式等参数的控制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比较了国内外现有的固体发酵设备,揭示了自身面临的巨大挑及未来的应用前景,为开发新型固体发酵工艺和改进固体发酵设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利用酱油生产的副产物,进行了混合菌种固态发酵挤压酱油渣制备蛋白饲料的研究。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真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作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装瓶量对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量16.6%,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6 d和装瓶量10 g,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发酵产物中真蛋白含量达到32.11%,粗纤维含量降低到16.82%,与未发酵前相比,真蛋白含量提高了30.5%,粗纤维含量降低了44.8%,并且粗蛋白含量达到36.55%。本研究采用混合菌种发酵挤压酱油渣,可提高发酵产物中真蛋白含量,同时降低了粗纤维含量,为酱油渣开发利用制备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发酵工程技术在微生物发酵饲料、微生物酶法生产维生素、饲料酶制剂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学、仪器科学、自动化科学的发展,发酵工程必将在菌种选育、发酵工艺研究、新型发酵设备研制、发酵过程的低成本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适度规模猪场是我国现阶段养猪生产的主导力量,其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发了探讨养猪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模式,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中异位发酵床的设计和发酵原理,梳理了异位发酵床的建造、发酵垫料的制作以及发酵床的运行和维护的注意事项等,推荐了异位发酵床适合的猪场规模和异位发酵床的优点,以期为适度规模的养猪企业在粪污处理方式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三种益生菌的混合菌剂对鸡颗粒饲料进行了发酵,确定发酵鸡颗粒饲料的最佳工艺,初步探讨了菌种配比、饲料发酵过程中水添加量和发酵温度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菌种配比为产朊假丝酵母0.6×108cfu/kg,保加利亚乳杆菌1.35×108cfu/kg,枯草芽孢杆菌4×1011cfu/kg,最佳含水量为40%~45%,最佳发酵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4d~6d。发酵后的鸡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由发酵前的19.87%提高到39.39%,增加了19.52%;pH由发酵前的7.0降低到3.8。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的对比,分析了固态发酵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简要介绍了固态发酵目前的应用现状,对固态发酵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黑曲霉WL-85为发酵菌种,对应用生料发酵技术降解棉酚以及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生料发酵技术也可以有效降解棉酚,在温度27℃、发酵时间24 h、pH 5的条件下进行固态好氧发酵,脱毒率达到65.07%。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羽毛粉麸皮混合固态发酵条件,在发酵结束后测定固态发酵产率和发酵产物体外消化率,计算可消化物产率,并以此作为衡量指标对发酵条件(羽毛粉比例、缓冲液添加量、缓冲液pH、接种量、NJQ2接种比例、培养基厚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羽毛粉比例50%,缓冲液添加量100%,缓冲液pH 7.5,接种量10%,NJQ2接种比例60%,培养基厚度1.5 cm,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7 d。此时的发酵产率为86.2%,体外消化率为60.3%,可消化物产率为52.0%。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发酵产物的体外消化率,理论上拓宽了羽毛粉的应用范围,具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优化,逐级递进法,对豆粕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豆粕为原料,以益生蜡样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主要考察其对发酵产物酸溶蛋白和总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固体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菌种比2:1(蜡样芽孢杆菌菌液:粪肠球菌菌液=2:1)、发酵初始含水量45%,发酵时间54 h、好氧与厌氧时间比2:1,在此发酵条件下酸溶蛋白达到14.95%、总有机酸2.47%、抗原蛋白降解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闻亮亮 《乳业科学与技术》2010,33(6):267-268,298
牛乳必须保持在相应发酵剂的最适温度,当发酵乳获得最好的滋味和香味时,必须迅速冷却以打断发酵。如果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风味和稠度都会相应变差。为了获得最佳产品,当酸奶发酵终点达到时,必须终止发酵过程。通过对酸乳发酵工艺过程温度变化的研究,以酸乳酸度和pH值作为参考指标,确定了一种酸乳生产发酵终点预报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酸乳发酵进程中的温度跳变,正确预报酸乳生产发酵的终点,实现发酵工序自动转序。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分别利用产α-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以及β-甘露聚糖酶的功能性嗜酸乳杆菌对豆粕进行协同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菌液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液料比对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经过Box-Behnken设计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接种量12.3%、发酵时间78.9 h、发酵温度36.8℃、液料比0.9 L/kg。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发酵豆粕的粗蛋白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5.13%,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66.91%,半纤维素含量下降了24.93%,游离氨基酸含量是发酵前的11.62倍,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下降了91.68%,脲酶活性下降了95.67%,植酸含量下降了83.87%,发酵豆粕中的活菌数为1.37×1010 CFU/g。研究表明,该复合菌株发酵模式能够有效增加豆粕的营养成分,去除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豆粕的利用率,为发酵豆粕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酸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华峰  康慧 《饲料工业》2004,25(8):29-33
丙酸及其盐是重要的饲料防腐剂。发酵法生产丙酸是现代发酵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丙酸发酵是一种终产物抑制发酵,因此发酵法生产丙酸收率低而经济效益差,目前尚难替代化学合成法。本文探讨了丙酸菌的培养条件以及丙酸代谢机理,介绍了丙酸菌耐丙酸突变株的选育现状。着重综述了补料分批发酵、固定化细胞反应器以及耦合发酵技术在丙酸发酵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发酵法生产丙酸的存在问题,指出,丙酸发酵研究应当注重优良菌种的选育和耦合发酵技术的应用。提出了采用离子交换法实现丙酸耦合发酵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优化VB12发酵工艺 提高经济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行了甜菜碱不同加量对脱氮假单胞杆菌发酵产VB12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甜菜碱减量对VB12发酵单位不但无显著负影响,反而可以提高发酵单位。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甜菜碱不同加量对VB12发酵单位的影响,发酵培养基中甜菜碱的量由7.0g/L降至3.0g/L,对VB12发酵单位无显著影响;还考察了补料中甜菜碱减量对VB12发酵单位的影响,补料中甜菜碱量由30g/L降至15g/L,对VB12发酵单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牛粪有氧发酵的方式,并对各种发酵方式的特点,包括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对照牛粪发酵的参数,重点介绍了牛粪发酵的控制与调节,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碳氮比、通气等地调节以及发酵产物的质量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2017,(10):35-4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鱼粉小肽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影响,确定发酵鱼粉生产工艺条件。以嗜酸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株,以发酵产物小肽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指标,优化了混合菌固态发酵制备发酵鱼粉的生产工艺条件,并对发酵鱼粉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鱼粉生产工艺条件为:菌种接种比(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2、料水比11、接种量5%、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发酵鱼粉小肽含量达到24.77%,挥发性盐基氮仅为42.5 mg/100 g,总抗氧化能力提升70%以上,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提升27.75%以上,发酵鱼粉较传统的普通鱼粉有巨大的优势,应用于饲料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密度发酵是现代发酵工程的一项新技术,能显著提高大肠杆菌菌体和基因工程产品的产量。我们就影响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的因素及其控制、发酵方式的选择和发酵终点判断及异常发酵处理进行了简要讨论,并对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料水比对发酵棉籽粕黑曲霉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最大酸溶蛋白含量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7.9℃、发酵时间为92.8 h、料液比为1∶0.82,最大酸溶蛋白质含量为11.97%,此时生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