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不同方法加工的成品人参,人参皂甙的含量是不同的。传统的加工方法,影响药效,外观不好,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近年来,人参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利用钴50放射线加工,微波加热,远红外线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的人参不仅形、色、气、味均优于生晒参和红参,而且可使组织中内所含物保持完整,有效成分含量高,因此,有“活性参”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中木质素含量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吉林省生晒参和红参进行了检测。方法:采用经典的Klason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人参木质素特征吸收峰在268nm。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适合测定人参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结论: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份的生晒参和红参所含木质素的量是不同的,生晒参中所含木质素的含量比红参高。  相似文献   

3.
红参加工中麦芽酚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加工品类人参进行了麦芽酚含有情况的对比试验,证实麦芽酚红为参特有成分之一。结合红参加工过程跟踪检查麦芽酚产生情况。结果表明,麦芽酚出现于第一次烘干之后。应用正交设计法探讨人参加工工艺不同参数对麦芽酚形成的影响,优选加工工艺参数A2B2D2组合为红参中麦芽酚形成成最佳工艺,最后,探讨了麦芽酚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CS—920高速薄层扫描仪对吉林红参、高丽红参和日本红参中的皂甙含量进行比较测定,其方法较CS—900、CS—910薄层层析扫描仪测定方法先进,不仅操作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准确度高,而且测定速度快。测定结果表明,各种人参中皂甙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吉林集安产边条红参>南朝鲜高丽红参(天字)>日本红参、抚松红参>南朝鲜高丽红参(地字)、北朝鲜红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鲜人参、红参和蒸参水中醚溶性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人参及其副产物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C-MS分离测定样品成分。[结果]从鲜人参中分离了94个化合物,鉴定了31个化合物;从红参中分离出95个化合物,鉴定了33个化合物;从蒸参水中分离了24个化合物,鉴定了10个化合物;从鲜人参和红参中鉴定了15种相同的化合物;首次从鲜人参和红参中分离鉴定了具有抗癌活性的镰叶芹醇和具有免疫活性的角鲨烯。[结论]该试验对鲜人参、红参和蒸参水中醚溶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人参及其副产物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红参加工中4个主要条件对精氨酸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烘干温度对人参体内精氨酸转化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1次烘干时间、蒸参时间、蒸参温度。在本试验的条件下,第1次烘干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精氨酸转化量越大。红参加工过程是人参体内游离精氨酸参与梅拉德反应转化为新活性物质的过程。其精氨酸的含量必然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六年生鲜人参、生晒参、红参为试验材料,建立腺苷和L-焦谷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RP-HPLC法分析样品中腺苷含量,依利特Hypersil ODS2(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40℃;RP-HPLC法分析样品中L-焦谷氨酸含量,COSMOSIL 5C18-PAQ(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5 mmol/L醋酸钠水溶液(8∶92),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40℃.测得鲜人参及其加工品中腺苷含量为0.332 ~ 0.457 mg/g,L-焦谷氨酸含量为0.315 ~1.056 mg/g.结果表明:腺苷和L焦谷氨酸含量在鲜人参及其加工品中呈规律性变化,鲜人参中腺苷和L-焦谷氨酸含量最高,加工品次之.因此在抗糖尿病活性方面,鲜人参较其加工品应更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各人参加工品中人参皂苷Rg_3的含量变化,探讨加热炮炙制备独参片的意义。方法:一是参片的制备;二是采用药典法HPLC测定人参皂苷Rg_3的含量~([1])。结果:加热炮炙使人参皂苷Rg_3含量提高。结论:独参片优于红参。弥补了生晒参加工食用的不足,为人参新制品开发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红参加工中皂苷的脱羧降解反应及其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鲜人参中提取分离出天然皂苷,模拟红参加工工艺过程,探讨红参加工中天然皂苷成分转化过程,以揭示出皂苷成分转化机理。方法:将红参粉以甲醇提取,乙醚脱脂,正丁醇萃取;水层通过大孔树脂(D101型)吸附,水洗除去水溶性发质和糖分。再经过硅胶柱层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获得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模拟红参加工工艺过程得转化物,对该转化物进行分离鉴定,诸如化学试验、IR、FD-MS等仪器分析。结果表明:从鲜人参中分离出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2和-Rb2等皂苷,通过模拟红参加工试验发现在75℃烘干过程,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Rb2转化为乙酰基人参皂苷-Rb2,即人参皂苷Rs1。结论:人参皂苷Rs1是红参加工烘干阶段产生的,对其分解产物的分析有二氧化碳放出,说明该反应是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上的丙二元到遇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红参加工中折干率下降的问题,对5年龄抚松县栽培人参——园参进行相关试验,探讨了负压渗透处理技术,对人参总皂苷和折干率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全面的确定红参的加工工艺。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用常规方法测定折干率。最终确定最佳加工工艺为:蒸制时间150分钟,负压液浓度为5%,负压处理2小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LED红蓝光对西洋参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环境可控的人工光植物工厂内,以2年生西洋参苗为研究材料,设置2R:1B(Q2:1)、3R:1B(Q3:1)和4R:1B(Q4:1)三种红蓝光质,以及50(I50)和80 μmol·m-2·s-1(I80)两种光强,研究了6种LED红蓝光处理对西洋参生长、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红蓝光对西洋参植株光合能力的影响略有差异。Q3:1I50处理下西洋参果实和种子的数量最多,Q2:1I80处理的西洋参地下部的鲜重和干重最重,Q4∶1I80处理的西洋参总皂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光强是影响西洋参生长、产量及皂苷含量的重要因素。低光强利于西洋参地上部及果实和种子的生长,高光强利于西洋参地下部的生长。研究结果基于产量和皂苷含量为LED红蓝光照射条件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植物工厂栽培西洋参等高附加值作物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植物工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林下护育山参发展过程中,山参红皮现象是影响护育山参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研究利用ICP法对15年生护育健康山参、红皮山参的根区土壤及对照土壤的表层和根层中的25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均含有所测试的25种无机元素,但量上差异较大,以Al、Fe、Mg含量较高,Mn、Ti、Ba的含量次之;健康山参土壤与对照相比,根层土壤的多数无机元素含量比对照含量有减少,红皮人参表层土壤中的Al、Ba、Be、Cu、Li、Mg、Mn、Sb、Sr等元素与对照和健康人参表层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红皮人参根层土壤中的Ba、Be、Fe、Ni、Mn、Sr、Ti、V等元素与对照和健康人参根层土壤相比差异达屁著水平,其中病根土壤中Fe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参土壤,Mn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参土壤。  相似文献   

13.
人参床土根际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研究了六年生床土根际与主根上,下土壤营养状况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的分布趋势是根上>根下>根际;全量养分变化不大;根区有效氮磷钾根上层>根下层;床土PH值有根际>根上>极下的变化规律;盐基离子组成与PH的变化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14.
Taking the plantation of Luchuan Camellia oleifera in Guigang, Guang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biomass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biomass in the three stands of young (3 years old), early (6 years old) and full (9 years old) and to clarify the law of its change with the age of the for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biomass of the 3-year-old, 6-year-old and 9-year-old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s was 11.20 t/hm2, 41.83 t/hm2 and 94.57 t/hm2, respectively, The total biomas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st age, and its proportion is as follows: stand at full fruit stage>stand at initial yield stage>stand at young age. The root biomass of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at different ages is mainly composed of root piles, accounting for 59.51%~76.76% of the total root biomass. The biomass of fine roots is the smallest, between 3.60% and 4.71%. The biomass of each part of the root system in different forest ages shows a trend of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st age. The proportion of root biomass is as follows: root pile>coarse root>medium root>fine root system. The biomass under the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 of different ages is 3.02t/hm2, 2.30t/hm2 and 3.46t/hm2 respectively.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biomass content of the understory among the indicators, ranging from 19.65% to 44.51%.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3种生长模式人参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及影响人参皂苷积累的主要养分因子,运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和超声提取-高效液相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人参中9种单体皂苷含量.结果表明,人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为野山参>林下参>园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系数为85.6%,属中等变异,土壤全量氮、磷、钾变异系数大于1009,为强变异,结合国家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可知,人参土壤碱解氮含量为国家5级水平,速效磷为国家2级水平,有效钾含量为641.4 mg/kg,远大于国家1级水平(200mg/kg);野山参和林下参中9种单体皂苷中以单体皂苷Rb1、Rc、Rb2、Rd和Rg1含量较高,5种单体皂苷显著高于园参(P<0.05),林下参中单体皂苷含量以15 a生含量最高,其中Rb1、Rc、Rb2、Rd和Rg1分别为20.207、22.865、12.435、17.201和7.770 mg/g,为制定林下参适宜采收参龄提供参考;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直接影响人参皂苷的积累.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以野山参和林下参土壤为参考,科学施加氮、磷肥有助于提高园参品质.  相似文献   

16.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的根系分布特征以及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赤松根系发达,可塑性强;不同级别根系在根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粗根>大根>中根>小根>细根,其中粗根和大根占总根量的90%以上,中、小、细根不足10%;土壤养分状况对根系总量影响不显著,与中、小、细根的量表现出一定关系;赤松个体生物量中地上部占80%,根系占20%,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顺序为:干>根>枝>皮>叶.  相似文献   

17.
葛不同品种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国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51-1051,1066
定量分析了葛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主要有机营养成分和葛中锌、铅、镉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相同部位主要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部位之间比较,葛根中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茎和叶,氨基酸含量茎稍高于根和叶,蛋白质含量少且无差异,锌、铅、镉在葛根、茎、叶各部位之间差异较大,含量呈递减分布,即:根>茎>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寻更科学合理的人工林管理措施,以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风沙土区不同坡位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10 mm的根系分布特征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林龄、不同坡位的柠条锦鸡儿随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的增加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2)不同坡位对柠条锦鸡儿根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且根系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坡位的降低而增加。坡下天冬氨酸含量、精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苯丙氨酸含量及氨基酸总和分别是坡上的1.255倍、1.432倍、1.381倍、1.80倍及1.11倍。(3)不同坡位的游离氨基酸总和与柠条锦鸡儿的根系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均呈现出坡位越低,游离氨基酸总和含量越高且根系分布越集中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柠条锦鸡儿适生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农田栽培人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测定了1、2、3、4、5年生农田栽参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的活性部分,分析了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以i15∶0,a15∶0,16∶1ω9c,16∶0等4种PLFAs占有优势地位;农田栽参根区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生物量具有相同的降低趋势,均低于对照,且2年生降低的幅度最明显;真菌生物量和放线菌生物量具有相同的增加趋势,与对照相比均有增加,但增加的比率相差明显,真菌增加的幅度明显,接近10倍,放线菌虽有增加,但幅度微弱。真菌占总生物量的比率迅猛增加,是农田栽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栽参土壤水提取液用不同化学试剂(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和直接采用不同化学试剂(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和蒸馏水)提取,对所得各个组分以人参种子为试材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经筛选所得活性较强组分再以人参幼苗为试材进行其根系活力和丙二醛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栽参土壤提取液不同组分均对人参种子胚根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抑制作用随浓度逐渐增加而增强,其中生物活性较强的组分为栽参土壤水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相和栽参土壤乙酸乙酯提取组分,两个组分对幼苗根系活力和丙二醛含量都产生显著性影响,在培养96h后,丙二醛含量分别增加23.8%、37.5%,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P<0.01),根系活力分别下降17.2%、27.1%,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由此可知,用乙酸乙酯提取栽参土壤可有效获得部分人参化感物质,其可促进人参幼苗根细胞膜质过氧化作用,使膜透性增加,降低人参幼苗根系活力,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