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赠品促销"在经营活动中已屡见不鲜,高明的赠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促进产品销售。李亚明就是用赠品促销的方法把他的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山东曲阜下岗职工李亚明每天上  相似文献   

2.
何明 《新农村》2007,(7):11-11
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进入高潮时,伊祁山下的桃花集市上人流如潮。在该县经营“农家乐”宾馆和饭店的农民老板,在“桃花节”期间的收入都达到万元。顺平县尧山乡北五候村的闫喜全做棉花糖已经17年了,他经常赶集,并到旅游景点设摊加工棉花糖。“桃花节”期间,他每天必到,棉花糖1元1团,又白又甜,好吃不贵,他的摊前经常出现顾客排队购买的场面。山里的榆钱1元1袋,顺平县河口乡齐各庄村的农民齐爱楼不一会功夫就卖了10多袋,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农村人都爱吃榆钱,清香甜爽,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掺进玉米面里做成菜饼。她从…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菜市场里有几家卖豆制品的摊点,可总是只有A店的价格比旁边店铺便宜许多吗?不是,几个店铺的价格都差不多;是所卖产品的质量比别人的好很多吗?也不是,大家的进货渠道相似,质量也相近有独特的促销手段吗?更不是,小本生意利润本来就低,哪能搞什么促销呀。原来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这个店主无论顾客买什么东西都主动少收一毛钱。例如顾客买豆腐,电子秤上显示为1.7元,他就会说:“就收1.6元吧。”就这小小的一毛钱让他获得了顾客的信赖,使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一毛钱”的成功促销@林红  相似文献   

4.
况发秀 《农家顾问》2006,(10):67-67
如今。商家名目繁多的打折、返券、赠品、抽奖等促销花样不断翻新,换季、过节时更甚。知情者透露打折多存在以下问题。 1.假打折先抬价后降价哄骗消费者。一些商家的折扣价可能比原价还高。 2.假赠送。假抽奖以购买一定金额商品可参加抽奖或得到赠品,吸引消费者购物。“买一赠几”往往都是美丽的谎言,有的名为赠送实为搭售。  相似文献   

5.
武汉人特别喜欢吃烧饼,大街小巷满是烧饼店,竞争相当激烈。陈老板的烧饼店以前一天只能卖出三五百个烧饼,销售额不到1000元。但自从他的小店推出了买烧饼送豆浆的促销活动以来,生意异常红火。据陈老板介绍,考虑到现在生意不好做,顾客单吃烧饼又会口干,所以每天自磨豆浆免费供买  相似文献   

6.
如今市场上的“免费”越来越多,连买东西时也免费赠送小附件,如买DVD赠送话筒、买手机赠送电池等。张小姐就曾在某美容中心“享受”了一次免费美容服务,但这次“免费”服务造  相似文献   

7.
产品销售的核心与关键就一个字"值"——也是顾客购买消费的唯一判断标准,顾客买与不买就在于此!很多顾客没有购买某商品,会找多个借口,但那些只是借口的托辞,真正导致不买的驱动力是:不值。顾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托辞就是:你们的商品价格太贵了。顾客为什么觉得贵,还是两个字:不值。买了不值得买的商品就叫贵。比如,小王买了一部手机,回去后看到自己的朋友也在网上买了一部,一问价格比他买的还便宜,而且比他的手机还要好,这时,小王就会说:我买贵了,不值,早知道就不买了!人们在做不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常常会说:你这样做,不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民间的文化艺术逐渐溶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的民间文化艺人以此谋生,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正在江苏省丰县凤城镇街头吹糖人的老师傅蒋允法高兴地说:“每天走街串巷吹糖人,至少也有30元的收入”。蒋允法已是60多岁的人了,但他不享受儿女养老,每天1把勺子,1口锅,用勺  相似文献   

9.
河北献县南河头乡中方屯村村民王广芝在冬闲时节加工蛋卷,月收入达3000元。几年前,王广芝发现当地县城做蛋卷加工的人很挣钱,于是她来到县城拜师学艺,很快把蛋卷加工技术学到手。她订做了2个蛋卷模具和1个煤炉子,利用农闲时节走村串户,为村民加工蛋卷,只赚加工费,每天收入都不低于50元。现在,1台六模具燃气蛋卷机代替了那蛋卷模具和煤炉子。  相似文献   

10.
河北献县南河头乡中方屯村村民王广芝在冬闲时节加工蛋卷,月收入达3000元。几年前,王广芝发现当地县城做蛋卷加工的人很挣钱,于是她来到县城拜师学艺,很快把蛋卷加工技术学到手。她订做了2个蛋卷模具和1个煤炉子,利用农闲时节走村串户,为村民加工蛋卷,只赚加工费,每天收入都不低于50元。现在,1台六模具燃气蛋卷机代替了那蛋卷模具和煤炉子。  相似文献   

11.
菜农朱时恒有一次卖青菜时,一位打算做泡菜的大娘希望只买菜帮,碰巧另一位女士只要菜叶,经过协议,两人各取所需。这事蛤朱时恒以很大启发,他决定对蔬菜来个全面细分,完全按顾客的要求出售:菜可以论斤卖,可以论个卖,可以削皮卖,可以剥壳买。他的萝卜顾客可以只买皮或是只买心,青菜可以只买叶或是只买帮。他这样做,吸引了更多的顾客,不但销量增加了1倍,同样分量的蔬菜也比过去多收入两成。()蔬菜分割卖 顾客满意销量!贵州@石新荣  相似文献   

12.
<正>10年前还是一名骑着平板三轮车在京城叫卖花草的小伙子,现在已是开着小轿车、住着小洋楼的百万富翁。他靠聪明的头脑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家乡种苗木花草,在北京搞绿化,一年收入几十万元。他就是河南省商水县舒庄乡扶苏村农民王抖。今年38岁的王抖,10年前同村里几名小伙子一起在北京打工,干装修,做小工,烧锅炉,辛苦一年,除去吃住落不了几个钱。后来,他看在北京卖花草挣钱,就买了平板三轮车,从丰台区买花草到朝阳区去卖,虽然十分辛苦,但是每天  相似文献   

13.
一手拿着一袋青菜.一手挑着菜场免费赠送的萝卜.北京东城区花梗市场门口“购物送菜”的大字招牌旁.能看到不少慕名而来的客人。自推出这项促销以来.花梗市场每天白送给顾客的蔬菜接近千斤。据市场的老板李先生介绍.“购物送菜”是市场装修改造后为了招揽更多客人而想出的新招.每天送出的蔬菜种类有葱、水萝卜、白菜等,只要客人在市场内购物,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临清市“济美牌”百年老字号的酱菜产品,是农民非常爱吃的食品,天天食用。河北省临西县田庄村民田岳林看到了这一商机,便把家用三马车稍加改装,在车头上安上顶篷,四边焊上货架,做一个小柜台,再配上一个录音喇叭,“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别看“流动车”小,地方不大,但经营的商品种类齐全,醋、酱油、甜面酱、各种类型的咸菜、萝卜、豆腐乳、臭豆腐等,小到味精、花椒、五香粉,只爱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在他的车上都可以买到、如果顾客要买的食品车上没有或已售完,他就会记下顾客所要物品的名称,等第二天再带过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  相似文献   

15.
李丙海 《农家科技》2006,(11):34-34
过去的神汉巫婆不见了,民间的文化艺术活动却火了正在江苏省丰县凤城镇街头吹糖人的老师傅蒋允法,他高兴地说:“每天走街串巷吹糖人,至少也有30多元的收入。”蒋允法已是60多岁的人了,但他不依靠儿女养老,每天一把勺子、一口锅,用勺搅一点五颜六色的糖汁,往模具里一倒,用嘴一边  相似文献   

16.
汪洋 《中国农资》2009,(12):70-71
脚下踩一辆小电动三轮车,车后摆放着刚装好的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1岁半的小黑狗习惯性地趴在车后的袋子上,忙碌的曾德江又一次骑上小电动三轮车,去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送上农资商品。就这样,他整天不停地穿梭在当地的各个乡村之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把生意做强做大,让农民朋友及时用上称心如意的好产品。”  相似文献   

17.
<正>周三做的五香肉肘在小镇上是有名的小吃,称得上是色香味俱全,买的人很多,但他每天只做50个,每天都是不到中午就卖完了,去晚的顾客吃不着,只好等第二天再买。  相似文献   

18.
某农户种了一片李子树,在销售李子的过程中他发现:李子的购买量一般不大,如将售价化整为零的话,可增加销量。如李子每公斤1元的话,一般顾客也就买个1公斤。但如果每公斤卖1.1元的话,当顾客购买1公斤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找不开钱的情况,这时他就建议顾客凑整数钱买,例如买2元钱的李子。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多卖了不少。靠这种方法,他每次卖李子,时间不长就销售一空,而且售价还高。  相似文献   

19.
某品牌洗衣机的生产厂家在商场进行促销时,独辟蹊径,在商场门口摆放了多台洗衣机,日夜为顾客免费洗衣。同时宣布:如果有顾客发现哪台洗衣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商场将赠送一台洗衣机给该顾客。这一促销方式引起了顾客们的浓厚兴趣,每天都会有大批的围观者。顾客们亲眼目睹了该品牌洗衣机在工作中显示出来的洗涤干净、无噪音,运行平稳等优点,于是纷纷购买这种品牌的洗衣机,当然,商场的销售额也就不断攀升。如今有不少厂家或商场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时,只是一味地向顾客介绍该产品如何如何好,有时还有意夸大产品的优点。顾客购买使用后,发现并…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2007,(23):19-19
周三做的五香肉肘在小镇上是有名的小吃,称的上是色香味俱全,是小镇招待客人的特色菜,买的人很多,但他每天只做50个,每天都是不到中午就卖完了。去晚的顾客吃不着,只好等第二天再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