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肥、覆膜、施肥覆膜互作对绿豆产量的影响的差异性呈极显著,说明在绿豆生产中,不同地膜覆盖或者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和不同有机肥施肥均对绿豆产量造成较明显影响。黑色地膜覆盖对绿豆产量的增产效果最低,全覆膜的增产效果最好,有机肥中以羊粪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间作对绿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绿豆产量偏低,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绿豆单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实验通过对绿豆、玉米、谷子间作的试验研究,探讨间作对绿豆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辽绿8号绿豆品种为材料,探讨辽宁地区不同播期对绿豆光合指标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揭示绿豆叶面积变化、叶绿素含量、产量构成因素等内在变化规律;同时找出适合辽宁地区的相对最佳播期,为提高绿豆单位面积产量,为科学播种提供依据,并指导绿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绿豆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叶面积系数、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产量均以5月10日和5月20日播种的较高,过早和过晚播种均不利于功能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的提高。研究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5月中、下旬是绿豆获得高产的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绿豆田间试验,研究商品有机肥对绿豆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商品有机肥不仅可以显著增加绿豆的产量,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提高土壤质量。随商品有机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大,土壤的培肥改良效果不断加强,绿豆的产量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5.
在绿豆鼓粒期,选取晴朗无云天气,对不同覆膜方式处理下的绿豆进行光合指标采集,结合成熟期与绿豆产量有关的表型性状,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绿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增温、保湿、保持养分、增加光效。用140 cm渗水地膜覆盖处理的绿豆持绿度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平播(对照),净光合速率高,干物质积累时间长,绿豆产量有明显增加。140 cm渗水地膜覆盖绿豆产量2691 kg/hm2,较露地平播和窄幅地膜处理分别增加了20.9%和6.3%。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与底磷肥用量对绿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因子4水平复因子试验与统计分析,研究了绿豆种植密度和底磷肥施用量对绿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种植密度和底磷肥施用量,是决定绿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明确了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和底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7.
比较5种不同病毒病防治药剂对绿豆田间病毒病的防治效果,选出绿豆病毒病田间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为辽宁省绿豆病毒病田间绿色防治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5种病毒病防治药剂不同程度地对绿豆田间病毒病起到防治作用,其中甾烯醇和宁南霉素能够激活绿豆抗病毒相关反应,对绿豆田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81.7%和66.7%。同时,2种药剂处理显著提高了绿豆产量,分别达1 124.5、1 088.5 kg/hm~2,其中甾烯醇对绿豆植株叶片和根的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通过分析不同药剂对绿豆病毒病防治效果、产量、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发现,甾烯醇和宁南霉素对绿豆田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高绿豆产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木薯间套作模式下绿豆适宜的播种时期,旨在为木薯间作绿豆提供科学参考。2014、2015年以绿豆品种中绿5号、桂绿豆L74号为试验材料,在木薯/绿豆间作模式下,开展绿豆的5个不同播种时期试验。2014年试验3月31日播期的绿豆子粒产量最高,中绿5号908.37 kg/hm~2,桂绿豆L74号832.92kg/hm~2;2015年试验3月17日播期的绿豆子粒产量最高,中绿5号1 384.56 kg/hm~2,桂绿豆L74号1 335.22kg/hm~2。在木薯间套作模式下,3月中旬播种中绿5号、桂绿豆L74号收获子粒产量最高,间套作效益最好,为最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玉米与绿豆或红小豆间作对玉米、绿豆、红小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济南及周边地区玉米、绿豆、红小豆的最优种植模式。[方法]设置玉米间作绿豆、玉米间作红小豆、玉米单作、绿豆单作、红小豆单作共8个处理,分别以玉米单作、绿豆单作和红小豆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玉米6.75万株/hm~2+绿豆5.55万株/hm~2为最优处理,收获玉米产量为6 567.0 kg/hm~2,收获绿豆产量为583.5 kg/hm~2,经济效益为18 384.0元/hm~2,比绿豆单作增效12.3%,比玉米单作增效26.9%。通过缩小株距,将玉米密度固定在6.75万株/hm~2能使玉米产量水平降低不显著。绿豆在间作条件下较绿豆单作产量降低59.1%;红小豆在间作条件下,玉米和红小豆产量均显著降低,经济效益低于玉米单作或红小豆单作。[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济南及周边地区最适宜的间作方式为2行玉米6.75万株/hm~2+2行绿豆5.5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绿豆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其具备有良好的种植经济性。但是部分农民在进行绿豆种植的过程中,其种植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对于绿豆的产量也没有保障,这也就需要对现有的绿豆种植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借此来让绿豆的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主要就绿豆高产栽培新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比较10种除草剂组合对绿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绿豆表型的影响,从中选出对绿豆田间杂草防治效果较好的组合,为辽宁地区绿豆田间杂草防治提供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表明,10种不同除草剂组合均能防治绿豆田间杂草,尽管对绿豆植株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药害,但药害程度均很轻,并没有明显影响绿豆的产量。通过分析不同除草剂组合对绿豆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对绿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认为4号(氟磺胺草醚、高效氟吡甲禾灵苗后喷雾)、5号(拿捕净、氟磺胺草醚苗后喷雾)、9号(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苗后喷雾)组合较优,其对绿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92.3%、95.5%、93.5%;同时对绿豆产量的提高作用也最大,产量分别达1 084.5、1 068.3、1 060.5 kg/hm2,显著高于无除草剂对照。  相似文献   

1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吉林省中部黑钙土区绿豆和红小豆产量与施肥量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绿豆和红小豆N、P、K适宜用量,为提高绿豆和红小豆产量,降低施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棉花绿豆间作技术是利用棉花从播种到封垄前这段时期间作一行生育期短的绿豆,在棉花封垄前收获绿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绿豆植株矮小、生育期短,根瘤还有固氮作用,既不影响棉花生长,也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间作绿豆,在不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前提下,每亩可增收绿豆30~45 kg,扣除绿豆追肥成本后亩收益125~200元。棉花与绿豆间作是河北省棉区  相似文献   

14.
绿豆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重要的小杂粮作物之一。绿豆具有降温解暑、消暑利尿功效,营养价值高。绿豆芽营养丰富,是自然食用主义者所推崇的食品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为了调剂和改善生活,对绿豆的需要越来越多,但绿豆因产量低,却得不到农民的青睐。所以如何增加种值面积,提高绿豆产量,减少病虫害,已成为当前农民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下面就如何提高绿豆的产量,减少病虫害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正>棉花绿豆间作技术是利用棉花从播种到封垄前这段时期间作一行生育期短的绿豆,在棉花封垄前收获绿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绿豆植株矮小、生育期短,根瘤还有固氮作用,既不影响棉花生长,也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间作绿豆,在不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前提下,每亩可增收绿豆30~45 kg,扣除绿豆追肥成本后亩收益125~200元。棉花与绿豆间作是河北省棉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晋北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春播绿豆产量的影响,以晋绿豆9号为试材,对6种种植密度下绿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绿豆的产量与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适当提高分枝数和单株粒数,可提高绿豆产量;通过曲线估计得到绿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为二次曲线模型y=246.23+169.66x-5.67x2,最适理论种植密度为14.96万株·hm-2,产量为1 515.37 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探讨甘蔗/绿豆套种模式及绿豆秸秆还田的肥力效应,寻求最佳绿豆播种、秸秆还田期。【方法】开展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套种(甘蔗播种期播种绿豆+绿豆结荚期还田)处理的绿豆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最高;绿豆秸秆还田后,初期秸秆表面覆盖处理和深埋处理的氮、磷、钾养分降解率基本相同,后期表面覆盖处理的降解率高于深埋处理;套种绿豆对甘蔗出苗、分蘖有一定负面影响,且套种时间越早影响越大;套种绿豆各处理的绿豆秸秆在任何时期还田都可提高甘蔗株高、茎径、单茎重,甘蔗播种期播种绿豆+绿豆结荚期还田处理的甘蔗产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套种绿豆对蔗糖锤度无显著影响。【结论】甘蔗套种绿豆和绿豆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和甘蔗产量,且对蔗糖锤度无显著影响,以甘蔗播种期播种绿豆和绿豆结荚期进行表面覆盖还田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玉米绿豆间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的玉米与绿豆的间作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豆、玉米间作对玉米产量、绿豆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绿豆和玉米分别单作相比,绿豆、玉米间作模式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当绿豆与玉米的间作比例为2∶1时,其复合群体的总经济效益最高;绿豆与玉米间作模式的边际效应使玉米的一些农艺性状得到改善,而绿豆的一些性状得到减弱,这是受到负边际效应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产量表现“黑珍珠”绿豆是武清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1年从陕西引进的黑绿豆品种。经2001-2004年绿豆品比试验,黑珍珠绿豆与本地主栽品种“中绿1号”相比,产量相当,每667m^2产60kg以上。  相似文献   

20.
通过油葵绿豆不同行比间作的比较,探讨间作方式对油葵、绿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在间作条件下油葵的株高增高、单盘结实粒数增加、产量提高,绿豆的主茎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果数减少、产量降低;油葵与绿豆间作时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可显著增加总产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以2行油葵与4行绿豆间作的种植方式(A1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