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夏玉米行距与株距交互作用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寻求华北平原粮食高产区夏玉米合理的种植密度,实现夏玉米高产和稳产。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以玉米行距为主处理,不同株距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60 cm行距的玉米产量低于50 cm的产量。在行距为50 cm时,以25 cm和28 cm株距的玉米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33 cm株距的玉米产量居中,22 cm株距的玉米产量最低。在行距为60 cm时,以22 cm和25 cm株距的产量较高。不同行距和株距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宽行距和宽株距都有利于穗粒数的增加。而玉米的千粒重则受行距和株距的影响较小,60 cm和50 cm行距下的玉米千粒重差异不显著,25 cm和28 cm株距的千粒重较大。因此,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中,冬小麦收获后机械播种夏玉米,行株距为50 cm×28 cm组合有利于夏玉米产量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针对机采棉种植模式中出现的脱叶效果差,影响机械采净率等问题,鉴于有关植棉团场提出的进一步缩小行距的设想,新疆科神农业装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了一种新型超窄行铺管铺膜精量播种机。本文介绍了该播种机的功能及结构特点,实践证明:该播种机最小行距可调至4 cm,2行株距成三角形配置,该棉花种植新模式在增大棉花生长空间的同时,较利于提高脱叶效果及机械采净率。  相似文献   

3.
1 精量点播.选择土质好、土壤肥力高,能灌能排的地块,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5000kg,碳酸氢铵50kg,磷肥40kg,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深耕细耙。耕深25cm以上,细耙4-5遍,土壤作到上虚下实。底墒不足时,应灌好底墒水,为植株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包衣,适时早播,比大田播种可提早4—5d。播种时,可用开沟器或锄开沟,宽行距30—33cm,窄行距15—18cm,株距10-12cm,  相似文献   

4.
不同宽窄行及播种密度对玉米弘大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紧凑型玉米弘大8号进行6种不同宽窄行和5种密度的组合试验。探讨紧凑型玉米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宽窄行行距下弘大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不同,最佳种植密度分布79500-91500株/hm2之间;同一密度不同的宽窄行处理,弘大8号的产量不同,宽行80 cm窄行40cm的产量最高。在种植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实行宽窄行种植可增产。弘大8号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组合是:宽行80 cm窄行40cm,密度79500株/hm2,产量为9950 kg/hm2。  相似文献   

5.
弓晓峰 《种子科技》2012,30(9):44-46
近几年,随着玉米种子精量播种技术的推广,带来了玉米播种方式的革命,农民实实在在看到了精品种子在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前提下减少用种和间苗定苗用工等节本增效的巨大好处。所谓精量播种,是指在确定密度的前提下,通过精量播种机械将玉米种子按农艺要求的亩播种量、行距、株距、播深精确地进行“单粒播种”或“半距单粒播种”的一种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6.
1、播种前应保养好播种机,清除播种机上的油污、脏物,给各润滑点加注钙基润滑脂,检查并紧固各连接部件。2、按播种要求调整好播量、行距、播深,给种、肥  相似文献   

7.
正选择适合冬季种植的早中熟玉米品种,于10月下旬开始集中育苗。播种前先晒种1~2天以提高种子活力,育苗地选择向阳富含有机质的地块,稀播培育壮苗。于11月底约3~4片真叶时,分级带土移栽定植。定植前土壤整成畦宽80厘米、沟宽20厘米、沟深20厘米的条状畦,双行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约4450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以后每3~5天结合浇水加少量尿素施薄肥,约2~3次。  相似文献   

8.
孙开利  罗仕文  马俊  吴瑞  李清超 《种子》2012,31(9):127-128
介绍了杂交玉米品种毕单19号高产制种技术。以及相应的田间管理、去雄去杂等关键技术。最佳错期为父母本同播,父本先播所需种量的70%~80%;母本2叶1心时再播剩下的20%~30%的父本;最佳播种密度为3 400株/667 m2,双株留苗行距0.8 m,株距0.5 m,单株留苗则行距为0.8 m,株距0.25 m。  相似文献   

9.
玉米单粒播种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单粒播种技术是使用机械将确定数量的作物种子按栽培农艺要求的位置(行距、株距、深度)播入土壤。并随即适当镇压的一种新的种植技术。单粒播种主要适于土壤条件好、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病虫害防治措施有保证的地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地区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提高周年产量。通过在冬小麦季设置"三窄一宽"(14+14+14+20 cm)和"四窄一宽"(10+10+10+10+22 cm)2种行距配置,夏玉米播在前茬小麦的宽行,研究了行距配置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群体质量、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冬小麦等行距种植(15.6 cm)相比,行距配置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影响不显著;宽行机播夏玉米的出苗率明显提高,六叶展幼苗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表现较好,整齐度明显提高;2种行距配置处理夏玉米的穗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4%,6.7%,产量增加10.2%,13.0%,周年产量分别增加5.76%,5.29%。因此,适当改变行距不会导致冬小麦产量降低,反而有利于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的提高,提高夏玉米及周年产量。  相似文献   

11.
玉米单粒播种技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单粒播种技术就是运用机械将确定数量的农作物种子按照栽培农艺要求的行距、株距、深度播人土中,并随机适当镇压的一项栽培技术。单粒播种技术适用于土壤条件好、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病虫害防治措施有保证的田块。国外农作物播种早就实现了精播(或单粒播种),主要农作物种子基本实现了丸粒化。国内玉米播种技术应用.除西南部分区域采用育苗移栽外。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穴播,多粒播种。  相似文献   

12.
正播种机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四道工序,适宜播小麦、玉米、豆类、棉花和高粱等种子。使用机械播种可提高工效,保证播种质量。一、机械播种作业的方法拖拉机牵引播种机作业应因地制宜选择下列方法,供初学机械播种的机手参考。1.梭行播种法。机组(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沿作业区一边像织布梭似地进行播种,在地头做有环节转弯。梭行播种法(图1)能保证较高的播种质量,机器磨损  相似文献   

13.
<正>1播种播种时间以5cm地温稳定达到13℃以上为准。薄膜规格宽度为65cm,株距为24cm,薄膜上的行距为40cm,相邻膜两行间距为55~60cm。播种机用可以调节播种量的玉米播种机为宜,每667m~2播种穴数为5000~6000穴,每穴播种3~4粒,出齐苗后每穴留3株为最理想。2施肥及管理底肥以磷酸二铵及农家肥为主,每667m~2施磷酸二铵30~40kg,可在犁地时先施30kg,再在播种时播下  相似文献   

14.
<正>1.整体栽培技术根据棚内光热分布,采取2:2套种形式。冷棚扣好后,精细整地,增施粪肥。待土壤化冻开始翻地、施肥、做垄。整地要做到无大的土块、草茎、根茬,上虚下实。由于是马铃薯套种鲜食玉米,施足肥料后深翻25~30cm,晾晒7~10d后做成台,台面宽80cm,台沟宽50cm,台高20cm,每台种植两行马铃薯,行距40cm,株距25cm,播深15~20cm。在台沟两侧种两行玉米,行距40cm,株距17~18cm,采用软管滴管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玉米更新换代精密播种机机械少量及精量2种播种方式的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播种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机械精量播种的出苗率和整齐度不及机械少量播种,但却可以减少成本投入,免除间苗环节,实现亩纯收益增加。玉米精量播种更有利于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耕、种、收一体化作业的有效衔接和农业生产降本提效。  相似文献   

16.
赵萍  赵功强  马莉 《中国种业》2009,(11):47-49
在半干旱区的固原头营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苜蓿出苗的主要因子进行研究,应用直观分析法对不同组合条件下苜蓿出苗率和产草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量是影响苜蓿出苗率和草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播深、播种方式、行距。最优组合为行距25cm、播深2cm、播量19.5kg/hm^2、播种方式为条播覆土,该组合条件下基本苗数135万/hm^2,干草产量16.88t/hm^2,适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麦条播易出现各行播量不一致、断条、播深不好控制等问题,设计了小麦开沟穴播机,通过穴播和条播机械原理,充分发挥穴播取种精确、株距均匀、播深一致的特性,并在播种的同时完成了对滴灌带的铺设,最终通过提高小麦播种质量,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世强 《科学种养》2008,(11):57-57
吉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1/3左右。传统的手工播种技术费工、费时、浪费种子资源,株距不易掌握,影响间苗和定苗。由黑龙江东兴永继农机制造公司生产的气吸式精密播种机一经问世,便深受农户的喜爱。该机能一次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可以播种玉米、大豆、高粱、甜菜、向日葵等。该机可以双条单粒等距离点播大豆,单条等距离点播玉米、分层施肥或侧施肥,并可以调整株距,完成中耕起垄工作,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配套成本低。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品种甘农116、甘农118、富农821、富农340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设置5、10cm和15cm的3个播种深度,研究播种深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出苗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4个玉米品种的出苗率、幼苗长度、中胚轴长度、胚芽鞘长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播深下各玉米品种的出苗率及干物质积累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的玉米品种耐深播能力不同,富农821的耐深播能力最强,富农340在5cm和10cm播深时各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0.
密度与行距对玉米‘协玉3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玉米产量、穗部性状以及通过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种植行距与密度,为实现玉米超高产栽培创建提供技术依据。以玉米品种‘协玉3号’为材料,设置3个行距[50 cm等行距、60 cm等行距与40 cm+60 cm宽窄行]、3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株/hm2],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27个小区,每小区行长6 m,行宽3 m,面积18 m2。50 cm等行距与宽窄行为6行区,60 cm等行距为5行区。结果表明,行距对‘协玉3号’的产量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且不同行距配置中穗重、穗行数、穗粗以及穗粒重差异显著,不同密度间穗重、穗行数、百粒重与穗粒重差异显著,多个作用大小不一的穗部性状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决定玉米产量。‘协玉3号’在密度为75000株/hm2和60 cm等行距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16646.70 kg/hm2。因此,在山西中部水浇地条件下采用紧凑型玉米品种‘协玉3号’,适当扩大种植行距、缩小株距、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