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蓖麻饼粕中的变应原为底物,从种植蓖麻的土壤中筛选出脱毒能力强及生长旺盛的菌株B202,测定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适pH 6.0,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水量70%,接种量15%,发酵时间3 d.经脱毒试验,对变应原的脱除率约为92%.  相似文献   

2.
将加压蒸煮、沸水洗涤的蓖麻饼粕与屠宰残渣混合,再次用相同条件加压蒸煮(压力014MPa,20min)。结果显示,蓖麻碱、变应原毒素在蓖麻饼粕中的含量分别降至0023%、0545%,脱毒率各达9248%和8535%。此工艺利用角蹄、毛羽(梗)水解液及蒸煮饼粕余热,节约能耗,并解决了单独屠宰残渣饲料干燥难、粉碎难以及单独应用脱毒蓖麻饼粕纤维素含量高、氨基酸不平衡等问题。制得的复合蛋白饲料营养丰富,残毒量符合安全指标,可以直接饲用。  相似文献   

3.
脱毒蓖麻饼粕中粗蛋白的含量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除赖氨酸含量略低外,其他氨基酸含量与豆饼、菜籽饼接近,是理想的植物蛋白质饲料资源。但是,因其含有一定量的毒素——蓖麻碱和变应原,限制了它在畜禽生产中的饲用价值。有些国家甚至将其作为农田肥料,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目前的有关研究表明,脱毒蓖麻饼粕完全可以作为饲料应用,但在使用中要考虑添加的剂量。试验通过小白鼠亚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其体增重、内脏形态、细胞组织和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分析脱毒蓖麻饼粕对动物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其安全饲喂的阈值,为脱毒蓖麻饼粕在畜禽生产中的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麦秆和麸皮为主要原料,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化绿色木霉Trichderma viride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绿色木霉对小麦秸秆纤维素降解的影响,为绿色木霉降解小麦秸秆纤维素提供最佳条件,进而提高小麦秸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佳培养基为:氮源为(NH4)2SO4,pH值5.5,含水量为200%,麦秆∶麸皮质量比为4∶1;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为96 h、温度35 ℃、初始pH值 6.0、含氮量0.4%、接种量15%,培养方式为半密闭;发酵后小麦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比发酵前分别下降5.22%、6.88%、4.73%和4.16%,木质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蓖麻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人们视为很有开发潜力又可再生的“石油”资源。蓖麻籽制油后的副产品蓖麻饼粕,占籽油的50%以上,数量可观。蓖麻饼粕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物质,也含有毒蛋白质、变应原、凝集素、蓖麻碱等毒性物质。因此,未经脱毒的饼粕不能直接用于畜禽的日粮中。另外,饼粕中含有60%的硬壳不利于畜禽的消化吸收,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因此,长期以来,一些国家把蓖麻饼粕主要作为肥料用于农田,其售价与碳酸铵化肥相当,经济效益低下。为更好地利用蓖麻饼粕,有关学者对蓖麻饼粕脱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脱毒蓖麻饼粕作为畜禽蛋白质饲料代替部分豆粕进行了饲喂试  相似文献   

6.
蓖麻粕是蓖麻籽榨油后的副产物 ,蛋白质含量较高 ,但由于含有毒蛋白、变应原、蓖麻碱等毒素 ,使其不能用于饲料中。蓖麻粕经过脱毒处理后其毒素含量降低 ,在畜禽饲料中可适量添加。为了解其有效能值、氨基酸含量及消化率 ,我们采样对脱毒蓖麻粕进行了鸡表观代谢能、猪表观消化能及氨基酸表观利用率的研究 ,为脱毒蓖麻粕在畜禽饲料中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试验用脱毒蓖麻粕为采用加热及添加脱毒剂脱毒的蓖麻粕。选用体重 1 8~ 2 5kg的健康成年公鸡 ,体重 30~ 6 0kg的健康去势公猪 ,按《鸡饲料表观代谢能测定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7.
以好食脉孢霉为菌种,通过固态发酵麸皮生产类胡萝卜素,将类胡萝卜素产量作为发酵指标,通过对培养基含水量、无机盐种类及添加量、氮源种类及添加量、培养基装量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培养基条件为:麸皮12.5 g、KH_2PO_4 0.25 g、豆渣(氮源)添加量2%(与麸皮量比w/w)、MgSO_4添加量0.3%(与麸皮量比w/w)、培养基含水量85%,pH值约为7.5。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与麸皮量比w/w),孢子浓度为1.05×10~7个/mL好食脉孢霉、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96 h。通过优化后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为147.38μg/g。  相似文献   

8.
多菌种混合发酵秸秆生产蛋白质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黑曲霉、木霉和酵母这三种菌混合发酵秸秆的最优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多菌种混合发酵秸秆的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种混合发酵秸秆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秸秆:麸皮为80:20,2.0%(NH4)2SO4,0.3%KH2PO4,0.2%尿素,自然pH.混合菌种(黑曲霉:木霉:酵母=1:2:1)接种量12%,31℃、培养6 d,发酵终产物中粗蛋白质含量从2.2%增加到24.61%,粗纤维含量从36.2%下降到18.47%.  相似文献   

9.
对菊芋糟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白地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效果较好。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为最适麸皮添加量10%,最适初始pH为5.5,加水比为1:1.7,尿素含量为2%,接种量为9%,在此条件下30℃培养5 d,粗蛋白含量达到32.09%,比培养基初始粗蛋白含量提高了超过90%。在此基础上,对固态发酵糟渣生产蛋白饲料进行了扩大试验,粗蛋白含量达到27.92%。  相似文献   

10.
以柚皮渣为原料,以柚皮渣中的主要苦味物质-柚皮苷的降解率为考察指标,筛选柚皮渣脱苦的发酵菌种,考察含水率、接菌量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柚皮苷降解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诱导的黑曲霉为发酵菌种,以15 %的麸皮作辅料,在培养基含水率为60 %,接菌量0.4 mL/g,发酵时间4 d的条件下,柚皮苷降解率达92.2 %,可溶性蛋白含量从0.164 增加到0.389 mg/g,增长率为137.2 %.  相似文献   

11.
<正> 蓖麻饼(Castor bean meal)系蓖麻籽榨油后的副产品,含有32%~35%的粗蛋白和丰富的氨基酸。我国年产量约20万吨(1990)。但由于其中含有毒成分(毒蛋白、蓖麻碱、变应原等),从而影响了其饲用价值。目前,蓖麻饼的脱毒技术已经解决,但脱毒后的蓖麻饼在饲料中的用量受残毒和过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鉴定能高效降解多西环素的菌株,并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试验对长期受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鸡粪等样品进行菌株富集,采用与多西环素共培养的方法进行初筛,用抑菌圈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降解效率进行复筛来筛选菌株;经16S rDNA序列分析对降解率最高菌株的种属关系进行初步判定;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并计算培养基优化前后的降解率。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株对多西环素降解率较高的革兰氏阳性菌株D1,降解率为43.31%。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该菌株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对D1进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优化结果为可溶性淀粉0.75%、酵母浸粉0.5%、氯化钠0.25%、pH为7.0,发酵培养时间为48 h。优化后的降解率达到69.55%,比优化前提高了26.24%。  相似文献   

13.
李亚  谈重芳  王雁萍  李宗伟 《草地学报》2012,(2):368-372,377
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8-6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等因素对细菌素产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胰蛋白胨2%,蛋白胨1%,酵母膏1%,硫酸镁0.058%,吐温-80 0.2%,30℃培养24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接种量2%。乳杆菌8-6优化后效价为1825.56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73.15%。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对1株产朊假丝酵母CU-3在棉秸秆饲料发酵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期获得高效提高棉秸秆饲料品质的复合制剂。通过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平板耐受试验,检测菌株的棉酚耐受性,固体发酵优化产朊假丝酵母CU-3最佳脱毒条件,并结合其他制剂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检测棉秸秆中的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等化学物质,验证复合制剂发酵效果。结果显示,产朊假丝酵母CU-3可以在1 000 mg/kg醋酸棉酚培养基中生长。在单因素棉秸秆固体发酵中,随着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增加,CU-3对棉秸秆脱毒率显著增加(P<0.05),60%含水量时脱毒率效果最佳。在优化固体发酵条件中,对响应面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方程回归极显著(P<0.01),在含水量60%、接种量10%、发酵时间为30 d的条件下,棉秸秆脱毒率达70%。在CU-3与其他制剂混合固体发酵中,处理后的棉秸秆色泽金黄、结构清晰、气味醇香,感官评价评分等级均为优等,棉秸秆的游离棉酚含量显著下降(P<0.05),最低含量为62.00 mg/kg;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升(P<0.05),最高达到9.41%;粗脂肪含量最高达14.50 g/kg;粗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处理组中镉、铅、铬含量均达标;最佳复合制剂为CU-3添加2%玉米粉。分别在北疆142团、玛纳斯、北五岔3个养殖场进行实际应用效果试验,棉秸秆发酵后pH在5.05~5.20之间;脱毒率均在70%以上,最高达到78.5%;粗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7.97%、8.24%和9.89%;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5.4%、34.5%和31.2%;粗脂肪含量最高达10%以上。本试验在优化发酵条件下产朊假丝酵母CU-3及其复合制剂可以有效提高棉秸秆脱毒效率和饲料品质,为新疆棉秸秆饲料化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了一株产乳糖酶脆壁克鲁维酵母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最终确定了该株酵母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此株脆壁克鲁维酵母发酵生产乳糖酶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乳糖4%,酵母粉3%,MnCl2 1mmol/mL;最佳培养条件:接种量10%,温度28°C,初始pH 7-7.5,摇床转数180 r/min,培养时间36 h.在此条件下培养,乳糖酶活力达1100 u/mL或4140 u/g干菌体.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1日龄艾维因肉鸡雏50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各试验组鸡的基础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相同。试验各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20%的脱毒蓖麻粕。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和10%脱毒蓖麻粕能提高4~7周龄肉鸡增重,但差异不显著,而且Ⅱ组(10%)优于Ⅰ组(5%),高剂量的脱毒蓖麻粕(大于15%)对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日粮中添加脱毒蓖麻粕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对肉仔鸡的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日粮中加入5%和10%的脱毒蓖麻粕后,肉鸡的采食量、健康状况良好,屠宰观察组织结构正常。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含水量为76%的豆渣为原料,添加麸皮做为辅料调节水分,通过产朊假丝酵母和白地霉两种菌株混合固态发酵,研究了两种菌株的混合比例、接菌时间、发酵原料的灭菌方式,并且优化了发酵条件。得到两种菌株最佳的混合比例为产朊假丝酵母白地霉为7525,接种时间为产朊假丝酵母二次活化后第5 h,白地霉为二次活化后第24 h,最佳的灭菌方式为100℃、高压灭菌5 min,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发酵条件:菌液添加量为15%,发酵原料含水量为70%,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2 h。发酵产物保留了原有的营养成分,低pH值,耐贮存。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固态发酵餐厨垃圾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不同菌种组合发酵试验,确定菌种组合为解淀粉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和解脂假丝酵母为2∶2∶1∶1。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餐厨垃圾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餐厨垃圾和麸皮添加质量为80∶20,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36℃,发酵时间为72 h。在此条件下发酵饲料中真蛋白含量为23.8%,较发酵前提高41.7%。  相似文献   

19.
蓖麻为大戟科植物,含有多种有毒成分,主要有4种,蓖麻毒蛋白是迄今已知最毒的植物蛋白,对各种哺乳动物都能产生剧毒,其余的还有蓖麻碱、变应原和红细胞凝集素。动物中毒主要是由蓖麻毒蛋白和蓖麻碱所致。  相似文献   

20.
工程菌产植酸酶摇瓶发酵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根据毕赤酵母工程菌的特点,在摇瓶中对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PP-MS-NPm-4-16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60%麦芽-麸皮培养基,40%的蚕蛹培养和190mg/L的酵母营养盐作为高密度发酵的基础培养基,生长阶段和诱导阶段最佳pH分别为5.0和5.5。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工程菌的最佳摇瓶培养条件为:接种量4%,甲醇浓度40g/L,生长阶段豆油浓度1.3%,诱导阶段豆油浓度3.5%,植酸酶酶活最高可达到192400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