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进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144-145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但术后早期浅前房、滤过过强、脉络膜脱离、晚期滤过口的瘢痕化等并发症均会影响手术效果而致手术失败。我院于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对56例?75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覆盖联合可调整缝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收治青光眼56例(75眼),其中男性25例(28眼),女性31例(47眼)。年龄29~65岁,平均53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眼(36%),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眼(40%),开角型青光眼13眼(17.3%),残余青光眼5例(6.7%)。术前眼压26~74mmHg。药物降眼压至正常,有前房炎性反应者监测眼压同时点双氯芬酸钠及典必殊减轻炎症。1.2羊膜材料江西科学院的瑞济生物羊膜,厚度0.1~0.3mm,面积1.5cm×1.5cm,经钴60辐照灭菌。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泡复水。1.3手术方法显微镜下操作,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方形巩膜瓣4mm×4mm约1/2巩膜厚度直达透明角膜缘内1.0mm,前房穿刺,缓慢放房水,切除1.5mm×3mm小梁组织,剪除略大于小梁切除口的周边虹膜。在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两种不同质量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53例(66眼)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组(27例33眼)和高质量浓度组(26例33眼),分别使用质量浓度为0.2、0.4 g/L的MMC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滤过泡情况、眼压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低浓度组、高浓度组术后分别有4例(5眼)、3例(5眼)未能坚持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高质量浓度组的眼压低于同期的低质量浓度组(P<0.01).两组术后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0.2 g/L或0.4 g/L质量浓度MM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均可有效降低眼压,但高质量浓度组控制眼压远期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38例42眼、对照组36例41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视力0.05-0.1者15眼,>0.1-0.6者25眼,>0.6-1.0者2眼;对照组的视力0.05-0.1者17眼,>0.1-0.6者23眼,>0.6-1.0者1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40,P>0.05)。两组眼压控制及术后并发病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时行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手术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传统小梁切除术以预防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波过道阻塞并提高远期疗效。方法:127例随机分2组:(1)传统组:52例53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2)改良组:75例75眼,在传统小梁切除术中改巩膜瓣原位缝合为错位反转缝合及结膜瓣钉缝于巩膜瓣旁浅层巩膜面。结果:结果表明改进的术式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P〈0.01),显示早期与远期降眼压效果均好。结论:改进的小梁切除并巩膜瓣错位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周切术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其中一眼已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268例,对其另一尚处于临床前期眼行532氩激光联合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术后随访1~7 a。结果 262眼(97.8%)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视力、房角、角膜内皮细胞、眼底、视野等检查结果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仅6眼(2.2%)出现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术后均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及视力下降等并发症,经降压及抗炎治疗后所有术眼恢复至术前水平;5例(1.9%)出现虹膜孔洞闭塞,经YAG激光击射后孔洞再通,未发现不良后果。结论激光预防性虹膜周切术应用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同种异体羊膜植入和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 α- 2 b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1 3例 (1 3只眼 )顽固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于巩膜床 ,分别于术时、术后 1 d、3 d、7d、1 4 d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 2 b 50万单位。术后随访 6~ 1 5个月 ,平均 1 0 .5个月。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降眼压作用、手术成功率及视力变化。结果 :1 3只眼中 ,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1 1只眼 ,无功能滤过泡 2只眼 ,术后 3个月眼压从术前的 (36.42± 5.64) mm Hg降低到 (1 5.73± 2 .99) mm Hg(t=1 1 .465 ,P<0 .0 1 )。术后1 2个月末 ,手术的成功率为 79.8% (寿命表法 )。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与干扰素α- 2 b注射能提高成功率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又称晶体蛋白性青光眼 ,是由于晶体皮质溶解而引起的继发性、急性开角型青光眼 ,发生于老年人过熟期白内障 ,发病急剧 ,眼压明显升高。现将我院收治 10例患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 10例中 ,男 4例 ,女 6例 ;年龄 5 8~ 78岁 ,平均 6 5岁 ,均为老年性白内障过熟期 ,发病至就诊时间 5 d~ 2个月。1.2 临床表现视力 :指数 /眼前 4 0 cm者 3例 ,光感 4例 ,光向不能辨 3例。发病急剧 ,眼压明显升高 ,眼压 6 .10~ 10 .89k Pa(45 .76~81.6 5 mm Hg)。均有不同程度球结膜混合性充血 ,角膜云雾状混浊水肿 ,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5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28眼),施行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2眼),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分析比较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术后随访联合治疗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94.01%);对照组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功能滤过泡占93.30%,多于对照组的68.85%(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5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28眼),施行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2眼),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分析比较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术后随访联合治疗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94。01%);对照组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功能滤过泡占93。30%,多于对照组的68。85%(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运动及饮食指导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行手术治疗的PACG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指导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各45例,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运动及饮食指导。嘱患者术后1、4、12周来院复查,使用眼压计测量眼压;使用新国标视力表测量视力,将测量值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数值越小表示视力越好。使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2周时生存质量。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12周时眼压匀低于入院时(P<0.05);术后1周时2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护理组术后4、12周时眼压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入院时2组患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12周时视力匀优于入院时(P<0.05);指导护理组术后1、4、12周时视力恢复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出院时2组患者症状与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社会活动、自评得分及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失控性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药物失控性青光眼患者24例,在患者高眼压状态下给予手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板层下巩膜咬切加虹膜根切术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采用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状态下,为避免对其视神经造成损害,应尽快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与正常眼压下手术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32例(35眼)合并有白内障、房角关闭粘连小于180°的首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单纯行小切口白内障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诊12-24个月。比较手术前及末次复诊的视力、眼压及前房角的差异。结果末次复诊的视力、平均眼压以及前房角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且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小于180°的首发闭角型青光眼,能有效的开放房角,不同程序加深前房,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应用手法小切口手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30例(30眼),观察患者视力恢复、眼压控制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个月时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2.4±2.6)、(13.6±2.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眼(90.0%)术后眼压正常。并发症:术中发生后囊破裂2眼(6.7%)、后弹力层脱离1眼(3.3%);术后角膜明显水肿者5眼(16.7%)。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矫正视力≥0.5者占70.0%(21/30),明显提高者占93.3%(28/30)。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远期视力提高明显,眼压控制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术后近期降眼压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46眼,常规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下及筋膜下用MMC处理,先以角膜缘为基底做6mmX4mm厚约1/3的板层巩膜瓣,再在该瓣下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mm×3mm厚1/4的板层巩膜瓣,并切除之,使该部位成4mm×3mm×0.2mm引流池,最后切除小梁组织,联合外露可拆除式调整缝线缝合巩膜瓣,分层缝合筋膜和结膜。结果术后1、14、30d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和滤过泡,眼压下降至21mmHg以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30d所有术眼前房稳定。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早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术后近期降眼压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46眼,常规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下及筋膜下用MMC处理,先以角膜缘为基底做6mm×4mm厚约1/3的板层巩膜瓣,再在该瓣下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mm×3mm厚1/4的板层巩膜瓣,并切除之,使该部位成4mm×3mm×0.2mm引流池,最后切除小梁组织,联合外露可拆除式调整缝线缝合巩膜瓣,分层缝合筋膜和结膜。结果术后1、14、30d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和滤过泡,眼压下降至21mmHg以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30d所有术眼前房稳定。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早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的确当滴眼液含新霉素及 0 .1%地塞米松 ,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时 ,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本院自 1994年 8月~ 1999年1月共收治因长期滴用的确当滴眼液引起的皮质类固醇青光眼18例 30只眼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8例 30只眼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8~ 39岁 ,平均2 1岁 ;双眼 12例 ,单眼 6例。单眼患者的另一只眼排除了青光眼和经常使用的确当滴眼液史。其中有 12只眼合并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滴眼液持续使用时间为 0 .5~ 5 a,平均 (3± 1) a,8例患者于用药后 0 .5~ 1.5 a出现青光眼症状。患者使用的确当滴眼液治疗的原…  相似文献   

17.
恶性脑胶质瘤目前治疗的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 ,单独手术治疗平均术后存活期不超过 6个月 ,术后继以放疗 ,平均生存期也未超过 12个月。1992年 6月~ 1999年 12月 ,笔者对 2 9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 ,采用手术切除后加替尼泊甙 (威猛 ,VM2 6 )和甲基环亚硝脲 (Me CCNu)序列化疗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 2 9例 ,男 17例 ,女 12例 ,年龄 12~ 6 5岁 ,平均 38岁。肿瘤性质 :星形细胞瘤 ~ 级 9例 , ~ 级 8例 ,室管膜瘤 ~ 级 5例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4例 ,复发的少支胶质细胞瘤 3例。肿瘤均位于大…  相似文献   

18.
小梁切除术被公认为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术之一 ,虽然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但恢复期患者自我护理也不容忽视。做好患者出院时的健康指导 ,是恢复期患者提高自我护理的关键。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999年 5月~ 2 0 0 1年 6月我科共收治各型青光眼患者197例 ,年龄为 14~ 76岁 ,均行小梁切除术。其中男 116例 ,女81例 ,单眼 136例 ,双眼 6 1例。2 指导方式本病区设置一名服务态度好 ,专业知识扎实 ,责任心强的护士作为巡视护士 ,由其给出院患者作健康指导。所采取的形式为宣传栏 ,健康教育小册子、健康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19例21眼难治性青光眼,术后随访5~8a,(平均6a),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远期成功率为53.3%;眼压由术前的(45.39±13.14)mmHg降至术后的(18.32±6.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致手术失败并发症为:引流盘周纤维包裹6眼(28.6%),引流管口堵塞2眼(9.5%),引流管暴露1眼(4.8%),角膜内皮失代偿1眼(4.8%)。结论: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相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1999年1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有20例在急性期高眼压状态下施行小梁切除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