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如今农村的养蜂户大都富裕起来,蜂产品也由传统的蜂蜜、蜂蜡扩大为蜂王浆、蜂胶、蜂花粉、蜂王幼虫、雄蜂蛹、蜂巢等.养蜂户明显比种植户收入高.不少农户跃跃欲试想养蜂.但初学养蜂购买蜂群时要注意以下事项,并请一位养蜂人协助买蜂.  相似文献   

2.
邢攸荷 《新农村》2007,(2):23-23
夏季是养蜂的主要季节,做好蜂群管理,对实现蜂群的繁殖和生产双丰收具有重要意义。1.防止分蜂热,维持强群经春季繁殖的蜂群,一般都可达到生产群的标准。为防止分蜂应  相似文献   

3.
随着“授粉农业”的推广。初学养蜂者日益增加。但不少养蜂者一旦发现自己的蜂群分蜂便手足无措,望而生畏。其实,分蜂的蜂群一般情况下并不蜇人,捕捉分蜂群也并不难。现向初学养蜂者介绍三种捕捉分蜂群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蜂越冬管理是保存蜂群实力的养殖关键技术,蜂群的实力好坏,直接影响到来年的养蜂生产,因此必须做好中蜂越冬适龄蜂的培育和留足越冬饲料.布置好蜂巢,对蜂群进行保温、防寒等工作,才有利于中蜂群的安全越冬以及早春蜂群的发展和蜂产品的高产。  相似文献   

5.
洪学 《农家科技》2007,(1):25-25
<正>蜂群安全越冬是养蜂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蜂群越冬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来年养蜂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十分重视蜜蜂安全越冬工作。蜜蜂安全越冬的基本措施是: 1.要培养出健康强壮的越冬适龄蜂群。在培养越冬蜂前期,要抓紧时间治螨和防治白垩病。每年秋天在最后一个蜜源后期,蜂王所产的卵都是越冬蜂。这个期间,要根据气  相似文献   

6.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把定期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试验组,不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两组蜂群的生产力、繁殖力及分蜂性。结果表明:两组蜂群的产浆量、繁殖力及分蜂性都差异不显著,但对照组的产蜜量比试验组高8.4%~10.0%。由以上结果,作者提出:在养蜂生产中,养蜂者不必割雄蜂蛹。  相似文献   

7.
蜂王浆是一种高级医疗保健药品,也是养蜂生产主要经济收入之一。如何提高蜂王浆的产量,乃是每个养蜂者关心的问题。 1.饲养强群,提前生产王浆:在蜂群中只有出房7至15日龄的幼蜂才能分泌王浆,但这些分泌王浆的幼蜂却只占整个蜂群的6%~8%,有15脾蜂以上的强群(大约3万只蜂)才会有2千多只泌浆幼蜂,3天一个周期,每次可取浆20至30克。如果只有10脾蜂的中等群,每次只能取浆10克左右,因此只有强群才能实现王浆高产。养强群应从秋繁着手,秋繁越冬蜂多,蜂群就能安全越冬,来年如有4脾足蜂参加  相似文献   

8.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 ,把定期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试验组 ,不割雄蜂蛹的蜂群作为对照组 ,定期测定两组蜂群的生产力、繁殖力及分蜂性 .结果表明 :两组蜂群的产浆量、繁殖力及分蜂性都差异不显著 ,但对照组的产蜜量比试验组高 8.4 %~ 10 .0 % .由以上结果 ,作者提出 :在养蜂生产中 ,养蜂者不必割雄蜂蛹  相似文献   

9.
孙哲贤 《新农村》2004,(8):18-18
我国蜜蜂饲养量达800万群以上,年产王浆2500余吨,大部分出口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养蜂单靠生产蜂蜜效益低,要生产多种蜂产品,如能常年生产蜂王浆(高产蜂群,可年产王浆5~6千克),可使养蜂效益提高数倍。1.饲养高产浆蜂种 蜜蜂有产浆蜂、产蜜蜂和耐寒蜂等优良品种。浙江“平湖浆蜂”是著名的产浆蜂种。一般意蜂每群每次可取浆50克左右,而高产浆蜂则可产浆100~150克。蜂场不管养多少蜂,只要生产王浆就应引进浆蜂。  相似文献   

10.
在同等蜜源、气候条件下 ,秋末冬初养蜂 ,有的养蜂户能获得蜂蜜、王浆双高产 ,有的不仅毫无收获 ,甚至还要喂糖 ,造成两种结果的原因是技术管理的问题。现将秋末冬初蜂群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供养蜂者参考。1 预防盗蜂发生秋冬之交 ,盗蜂最易发生 ,稍不小心 ,便会引起蜜蜂互盗  相似文献   

11.
养蜂就要饲养强群,因为强群哺育力强,抗逆性强,能利用早期蜜源,蜂群繁殖快,流蜜期蜂群适龄蜂数多,采蜜多,产量高,效益好。现将饲养强群蜜蜂的几项管理要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倪浩康 《新农村》2014,(9):30-30
养蜂生产中,蜂群失王现象时有发生。蜂群失王,轻者可导致蜂群不稳定,引起分蜂热;重者可明显影响发展群势,出现盗蜂现象。因此,一旦发现蜂群失王时,养蜂场(户)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13.
经验丰富的蜂农,总是把晚秋管理作为一年养蜂的开始。从季节来讲,秋分以后,主要蜜粉源虽然不多,但辅助蜜粉源仍较丰富。晚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繁殖打基础,达到幼蜂多、群势强、食料足、病害少的目的。管理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培育越冬蜂。秋季参加过酿蜜和哺育工作的蜜蜂,体质较弱,一般不能越冬。因此要用秋季培育出的幼蜂更新蜂群,培育适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的培育,应根据最后一批幼蜂能在10月下旬全部出房,既没有参加工作,又能飞翔来安排。到寒露前后一定要使蜂王停止产卵,否则培育出来的幼蜂…  相似文献   

14.
怎样买蜂     
孙哲贤 《新农业》2006,(7):31-31
近几年养蜂户都获得了较好收益,因此不少农户都跃跃欲试想搞养蜂。养蜂要先买蜂建场。买蜂时要做到“十看”。  相似文献   

15.
夏季天气炎热,不仅是养蜂的主要季节,也是蜂群酿蜜和植物传花授粉季节。蜜蜂劳动强度大,易出现夏衰。夏衰即蜜蜂寿命大大缩短,蜂王产卵日趋减少,死亡蜂数大于出生蜂数。防蜂夏衰要早抓,在杀灭蜂螨的基础上,要加强蜂群管理,以利于蜂群的繁  相似文献   

16.
夏季是宁夏养蜂生产的黄金季节.随着春暖花开,气温日趋升高,蜂群在这一阶段十分强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分蜂热”。有的采取简单的办法,当蜂群分出后.随即把蜂王捉拿归案,放回原群,甚至施之以刑——剪翅,使其不再飞出;有的当蜂群倾巢而出之际。随即冷水一盆,使其难以再飞.这种勉强控制“分蜂热”.只能导致群势削弱,降低生产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把保持强群和妥善处理“分蜂热”这一对矛盾,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将蜂群车装船载,长途跋涉,奔南闯北,追花夺蜜,这是我国传统养蜂的老方法。为把蜂养好,夺取蜂蜜高产,提高经济效益,江苏省盐城市郊区的科技人员和养蜂户,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住地(定地)和小转地养蜂的新方法。 1.什么是住地和小转地养蜂所谓住地养蜂,就是养蜂户根据自己住地周围的蜜源条件,按照住地周围三华里之内,有半亩以上留种苕子、一亩洋槐、二至三亩油菜或红花、十亩棉花可饲养一箱蜂的要求,以家庭为阵地,饲养一定数量的蜂群,常年不转地放养。这种住地养蜂,实际上就是家庭养蜂。把蜂箱放在房前屋后,让蜜蜂在附近自由采蜜,养蜂者只需抽一些时间,加强蜂群管理,搞好蜂蜜、王浆采收。所谓小转地养蜂,就是养蜂户在住地周围蜜源  相似文献   

18.
蜂群安全越冬是养蜂的关键环节之一。越冬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养蜂的经济效益,必须十分重视。1.培养适龄蜂群每年秋季的最后一个蜜源期,蜂王产卵多育成越冬蜂。要根据气温变化和蜜源情况把子脾集中到巢箱,培养出最后一代健康适龄的越冬蜂群  相似文献   

19.
养蜂实践证明,欲夺高产,必须组织好采蜜蜂群.笔者从总结养蜂经验入手,就意蜂和中蜂组群技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秋季利用荞麦花、向日葵花等晚谢花 ,精心管理蜂群 ,及时调整群势 ,为蜂群越冬和来年产量打下良好基础。1 育新王、繁冬蜂秋季盛花期是育王的好机会 ,定点饲养的蜂群和小转地的蜂群都要有计划地培育一批蜂王。秋花后期是繁殖越冬蜂的最后阶段 ,也是养蜂生产不可忽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