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减少了投饵量,每天的投饵次数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对虹鳟进行每天1次投喂饱食量或者分为3次投喂后,对供试鱼摄食状况的检查结果表明,每天投喂1次饵料的试验鱼能全群平均摄食。因此,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投喂药饵时,因为投饵量比平时减少,以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     
040557 革胡子鲶的投饵次数和摄食= Feeding frequency and feed intake in the Af- rican catfish Clarias gariepinus[刊, 英]/Pantazis P A,Neofitou C N∥Isr.J. Aquac..-2003,55(3).-160-168 为测定革胡子鲶的适宜投饵次数进行了投饵试验。试验用鱼平均个体重(102.18±30.48)g,日饱食投喂饲料2-3次,每种投饵次数设3个重复,试验26 d。测出日投饵2次,革胡子鲶的日摄食量为其体重的(1.42±0.49)%,日投喂3次,鱼的日摄食量为其体重的(1.27±0.2)%。日投喂2次  相似文献   

3.
孙晓锋  冯健  陈江虹  罗波  赵海祥  赵华林 《水产学报》2011,35(11):1677-1683
通过胃排空试验与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排空、生长性能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在试验开始时,观测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内饲料排空情况,胃排空试验结果表明,胃排空率的最佳描述为平方根函数,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后15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为9h,也就是投喂后大约9h恢复食欲.360尾试验鱼(初始体质量3.72 g)以不同的投喂频率(1d4次、1d3次、1d2次、2d4次、2d3次、2d2次)分组,每组设立3个平行组,随机养殖于18个网箱中,每箱养殖20尾鱼,按饱食量投饲膨化饲料.养殖期为6周.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在投喂频率为1d4次、1d3次和1d2次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投喂频率为2d4次、2d3次和2d2次时(P<0.05);投喂频率为1d2次、2d4次、2d3次和2d2次时其摄食量显著低于1d4次和1d3次时(P<0.05).随着投喂频率降低,鱼体水分含量逐步上升,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逐步下降,其中1d4次、1d3次组鱼与2d2次组鱼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投喂频率组间的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3.7~48.0 g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1d2次,较2d2次、2d3次和2d4次时明显提高了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较1d3次、1d4次摄食量显著降低.2种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4.
于2015年8—12月对混养奥尼罗非鱼的凡纳滨对虾池塘进行对虾体表固着类纤毛虫的研究。在显微镜10×10倍视野下纤毛虫个体数量处于1级(≥30个)情况下,试验池1~#、2~#和3~#池分别放养奥尼罗非鱼苗体长10.0 cm密度4 500尾/hm~2、体长2.1 cm密度15 000尾/hm~2、体长6.0 cm密度9 000尾/hm~2均可以使凡纳滨对虾体表的固着类纤毛虫个体数量降低到4级(≤3个),通过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每15天测定试验池对虾体表虫体个数,均处于4级(≤3个)水平,1~#、2~#和3~#池净利润分别为75 489、46 625、55 682元/hm~2。试验结果表明:混养一定数量的奥尼罗非鱼对凡纳滨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疾病具有防治作用,为该类寄生虫导致的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80:20池塘养鱼是指投喂全价颗粒饲料让鱼类直接摄食来提高池塘的鱼产量,其中收获时产量的80%来自于摄食颗粒饲料的高价值吃食性鱼类,而其余20%左右的产量来自于服务性鱼类,如滤食性鱼类或肉食性鱼类组成的。由此看来,80:20池塘养鱼除要求经济且营养全面的高质量颗粒饲料外,投喂技术也是关键。 每天或每次投饵提供给鱼最适的饲料量,是健康鱼类吃食至停止摄食的总量(饱食点)的90%,即饱食度为90%。投饵数量较少(如饱食度为80%左右),结果会产生较好的饲料转换,但鱼的生长较差。投饵数量过多(如饱食度接…  相似文献   

6.
(鲴)鱼是我国淡水养殖常见品种之一,随着养殖密度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鲴)鱼病害越加复杂化.2013年5月10日,笔者在广东省恩平市东城镇成功治疗了一例(鲴)鱼综合死亡症,现将治疗经过介绍如下,供(鲴)鱼养殖同仁参考借鉴. 1 养殖概况 养殖户王老板,养殖面积4×667 m2,平均水深2.3 m,共放养(鲴)鱼1.6万尾,平均78 g/尾,大头鱼苗5 000尾,平均450 g/尾,罗非鱼苗7 000尾,平均25 g/尾.配备3 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养殖用水为地面雨水.投喂(鲴)鱼浮性颗粒饲料(粗蛋白32%),每天投喂两次,日投饵量60 kg.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2006,(4):10-10
投饵 9月仍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在主养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料,待其基本吃光,再投喂科学配制的饲料,日投两次,投饵量占鱼体重的3%~6%。10月后,日投饵1次,投饵量占鱼体重的1%~3%,投饵可持续到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情报》1977,(9):14-14
美国得克萨斯海洋渔业研究站进行了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池塘养殖试验。试验池塘分为苗种池和成虾池两种。池塘大小分为0.4、0.2、0.1公顷三种。试验的内容包括:放养密度、投饵种类。每只苗种池里放养平均每尾长度10毫米的仔虾10万尾,饲养40-44天,投喂配合饵料(内含蛋白质36%)。试验结  相似文献   

9.
2001年12月—2002年3月,水温为19~24℃,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23.13)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试验。试验设定2种投喂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试验期间正常投喂;限食组(半饱组)在限食期投喂量为饱食组的1/2,重喂期则恢复投喂。试验期为8周。分别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第1、2、4周取样,每次6条鱼。试验结果表明:限食状态下,鲻鱼半饱组血糖、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再充分投喂后,各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鲻鱼限食4周后,在4个星期的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通过4×2双因素随机设计动物56d试验,即4种月饱食度水平(80%、90%、100%、110%)、2种日粮次投喂比例(差量:42∶29∶29;等量:1∶1∶1),共进行8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探寻月饱食度和日粮次投喂比例对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幼鱼(291.47±4.23)g生长、摄食、水质、免疫的影响,确定兼顾生长、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适宜投喂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月饱食度极显著影响半滑舌鳎的质量日增加、特定生长率和日均摄食量等(P0.01),日粮次投喂比例显著影响质量日增加、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等(P0.05)。差量投喂时,100%饱食度组比80%饱食度组的质量日增加、特定生长率分别极显著提高53.68%、37.31%;等量投喂时,100%饱食度组比80%饱食度组的质量日增加、特定生长率分别极显著提高43.73%、36.11%;质量日增加在等量投喂、月饱食度100%组合时达到最大值(3.60±0.18)g/d。(2)月饱食度和日粮次投喂比对水体氨氮相对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差量和等量投喂110%饱食度组比90%饱食度组分别显著增加72.22%(P0.05)、117.77%(P0.01)。(3)月饱食度和日粮次投喂比对试验鱼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试验结果显示,90%月饱食度组与差量投喂为兼顾生长和水环境的生态适宜投喂组合模式,100%月饱食度组与等量投喂为获得最快生长的投喂组合模式,试验投喂方式对试验鱼免疫指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鱼的食欲日渐旺盛。做好成鱼池的春季管理,是夺取全年成鱼高产的关键之一。一、投饵施肥池塘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开始摄食,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大。根据鱼的生理特点,春季成鱼池的投饵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则。投喂的方法是先投喂精饲料,以后逐渐投喂黑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和肝脏健康的影响,以吉富罗非鱼(Oreachromis niloticus)幼鱼(3.78 g±0.01 g)为研究对象,采用4×2双因子实验设计,设置了4个投喂率(8%、10%、12%和表观饱食投喂)和2个投喂频率(2次/d、3次/d),共8个处理,在24个循环水养殖桶(有效容积100 L)中养殖30 d。结果显示:在8%~12%的投喂率下,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但发现表观饱食投喂3次/d的实验鱼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最佳,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投喂率8%实验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投喂率10%和12%实验组,而饲料成本则显著低于投喂率12%实验组。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肥满度、脏体比以及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随投喂率的增加,实验鱼的成活率提高,其肝脏和去内脏全鱼的粗脂肪含量逐渐增加,但肌肉和内脏的粗脂肪无显著变化。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投喂率为10%的实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投喂率8%实验组的血糖水平随投喂率的增加而升高。实验鱼肝细胞的核面积比例不受投喂率和投喂频率的影响,而空泡面积比例以表观饱食投喂的最大。依据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吉富罗非鱼幼鱼选择表观饱食投喂3次/d效果较好,但会产生体脂肪积累过多,肝细胞空泡增大等影响;若综合考虑生长和养殖成本,以10%的投喂率,投喂2次/d为宜。  相似文献   

13.
自动投饵机省时省力,减轻劳动负担,备受渔工的青睐。但投饵机的使用还需加强管理,否则得不偿失。首先,安装投饵机要选择适合的位置,面对鱼池的开阔面,这样投饵面宽,水位要深,以利鱼的抢食。两池并列可共用一个投饵机,底盘做成活动的,转个向即可;调好投撒的远近距离及间隔时间。其次,在使用投饵机的每周要人工投喂一天,记录该池每次鱼的吃食量,那么这一周可按此量放人投饵箱,按规定量投喂,最好不要随意增减。因鱼在生长,投饵量每周确定一次较为合适。再则要注意阴雨天停止投喂,投饵机喂鱼时要观察鱼的吃食情况,每半月进行…  相似文献   

14.
静水海水池塘投饵养殖非鲫的鱼产力和负荷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红生 《水产学报》1997,21(2):152-157
用8个3m×8m的实验围隔,研究了静水海水池塘对投饵养殖台湾红非鲫的鱼产力和负荷力。放养量为0.67、1.00、1.33、1.67尾/m^2四个水平。每日投喂颗粒饲料4次,投饵量以鱼体重的3%为基础,再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加以调整,以1.5h内吃完为准。  相似文献   

15.
李振业 《齐鲁渔业》2000,17(4):30-30
1条件与方法1.1池塘条件静水池塘,面积6.6亩,形状不规则,淤泥深度0.3~0.75m,正常水深可保持1m(塘埂上半部渗漏不保水),进排水比较困难,全靠水泵电力注排,pH值6~7。1.2鱼种投放5月15日和29日分别投放淡水白鲳越冬片2842尾和罗非鱼种146kg,6月26日投放体长为 3~5cm的草鱼夏花3 000尾。1.3饵料投喂整个试验中所投饵料均为淡水白鲳专用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为29.0%,未投喂青饲料。投饵初期进行了定点驯食,使淡水白鲳、罗非鱼形成上浮水面集群摄食的条件反射。投饵采用…  相似文献   

16.
3.苗种投放2001年7月15日投放全长6~8厘米双斑东方夏花3.3万尾,总重330千克,平均尾重10克。混养花尾胡椒鲷700尾,重量13千克,平均尾重18.6克。4.饲料投喂投喂饲料要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饵点设在池底较干净、水位较深的西面池埂边,投饵区面积约100米2,先采用定点抛投,逐步引诱上台摄食后,全部饲料投喂在饵料台上。在水温18~32℃时,日投两次,即上午8时和下午3时各喂1次。水温高于32℃时只在上午7时喂1次,低温时在中午12时喂1次。日投饲料两次时,上午投喂量占全天总量60%。投喂的饲料为我所生产的东方专用配合饲料与鲜鱼绞碎后混…  相似文献   

17.
<正> 材料和方法 1.青鱼的采样 1985年我们研究用的青鱼系七月份放养的夏花鱼种。每亩的放养量为:青鱼2000尾,鲢鱼1000尾,鳙鱼500尾,团头鲂300尾,白鲫400尾。当年8月和10月两次共测定和解剖了体重40~140克的青鱼260尾。检测的青鱼喂食螺蛳。为了掌握青鱼的饱食量,在检测的前几天进行了预备试验,初步计算出青鱼饱食所需投喂螺蛳的量。检测的当天要过量投喂螺蛳,以保证亲鱼饱食。检测当天的螺蛳分两次投喂,第一次投喂时间为6时;第二次为16时,每次检测青鱼时,同时检查螺蛳的吃食情况,以保证青鱼有足够的螺蛳。  相似文献   

18.
961740 喀麦隆北方尼罗罗非鱼的池塘养殖=Pond farm of Nile tilapia,Oreochromisniloticus in northern Cameroon[刊,英]/Middendorp A J//Aquac.Abst..—1996,13(1).—128试验在喀麦隆北方的拉哥多水产站进行。将尼罗罗非鱼与非洲鲇鱼混养,旨在测定施于牛粪池塘投喂棉籽饼饲料对池塘净产的  相似文献   

19.
技术交流     
<正>虎龙杂交斑健康养殖技术1.池塘养殖模式池塘条件:养殖池塘面积以2亩~3亩适宜,水深1.5米~2米。高位池养殖效果更佳。放养前彻底清塘、进口后水体彻底消毒、然后施肥培水。放养密度:每亩放养1500尾~2000尾。饲料投喂:饲料选用石斑鱼专用配合饲料,不同养殖阶段饲料规格作相应调整。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每天投喂  相似文献   

20.
在0.34公顷池塘进行主养罗非鱼高产试验,罗非鱼投放密度每公顷6.15万尾,规格18-20g,采用微流水调节水质与机械增氧相结合,施肥与投喂颗粒饲料相结合等一系列措施,收获鱼产量折合每公顷1.66万公斤,其中罗非鱼1.32万公斤,平均个体215g。每公顷纯利润3.97万元,并在罗非鱼种投放和控制过度繁殖等方面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