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水分胁迫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苗期和初花期自然状态、水分胁迫以及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茎、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苗期水分胁迫第5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无明显变化;苗期和初花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茎和根中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和根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差异不显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水分胁迫第10天时叶片和茎中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充足灌水管理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苗期和初花期叶片、茎和根中SOD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但在初花期水分胁迫10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苗期和初花期茎和根中蔗糖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0,(9)
种子活力是检验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收获方式的种子活力不同。以辽单588为材料,采用授粉后35 d适时收获和授粉35 d后站杆晾晒至65 d延时收获2种方式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种子萌发测定、苗期生物量测定、苗期低温试验、种子淀粉粒观察、苗期叶片气孔结构观察等,分析不同收获方式对玉米种子活力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收获的种子发芽势高,种子活力高,在苗期抗寒3.5 h能够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幼苗存活率高于延时收获的种子。适时收获的种子内部淀粉粒较大,内含物含量多,在玉米苗期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使苗期生物量显著高于延时收获的种子。因此,玉米种子达到生理成熟时应适时采收,以避免恶劣天气对种子活力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豆不同器官Na+含量与苗期耐盐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9个大豆品种用1/2 Hoagland营养液培养,待真叶完全展开后加入100 mmol L–1 NaCl胁迫处理。叶片盐害症状明显时(第8天),根据盐害症状划分大豆苗期耐盐级别,并分别取根、茎、叶和子叶,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其Na+含量。结果表明,大豆茎、叶和子叶Na+含量与耐盐级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不同器官Na+含量聚类,发现I级和II级苗期耐盐品种聚为一类,而III~V级苗期盐敏感品种聚为一类。耐盐品种叶片和子叶的Na+平均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盐敏感品种,茎Na+平均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而根Na+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叶片和子叶Na+含量能有效区分苗期耐盐和盐敏感大豆品种。水培条件下,以叶片或子叶Na+含量作为生理指标鉴定大豆苗期耐盐性的方法,为大豆苗期耐盐种质鉴定、耐盐基因挖掘和品种培育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苗期和初花期自然状态、水分胁迫以及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茎、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苗期水分胁迫第s天时,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无明显变化;苗期和初花期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茎和根中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叶片和根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差异不显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转DREB3基因杭旱大豆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水分胁迫第10天时叶片和茎中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充足灌水管理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苗期和初花期叶片、茎和根中SOD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但在初花期水分胁迫10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受体...  相似文献   

5.
陈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29-132
以普遍报道的几种外源酚酸为试剂,通过盆栽实验,旨在探讨不同浓度外源酚酸对苗期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设置5种不同浓度外源酚酸的盆栽试验,测定不同浓度外源酚酸对盆栽大豆苗期生长发育指标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3种外源酚酸对苗期大豆株高的影响总体较小。1.0 g/kg苯甲酸处理和肉桂处理的苗期大豆叶面积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1.0 g/kg苯甲酸处理和香草酸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盆栽大豆根瘤数,肉桂酸影响较小。1.0 g/kg不同浓度3种酚酸对盆栽大豆根冠比影响最大。总体上,低浓度外源酚酸对盆栽大豆生长发育影响效果不显著;高浓度外源酚酸抑制了盆栽大豆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增加了盆栽大豆根瘤数和提高了盆栽大豆根冠比。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干旱胁迫对西藏申扎县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西藏乡土禾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抗旱性鉴定提供参考。试验采用纸上发芽法和盆栽后苗期自然干旱法,测定了干旱胁迫下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恒温25℃和变温20℃/30℃处理条件下,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均达到了最佳响应;随着PEG-6000溶液浓度的升高,垂穗披碱草萌发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持续下降,相对电导率(REC)不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则以14d的干旱胁迫为界呈先升后降趋势。垂穗披碱草具有较强的抗旱特性,可作为西藏地区抗旱育种的重要种质材料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大豆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12个大豆品种进行室内干旱胁迫和盆栽干旱胁迫实验,对抗旱性进行鉴定筛选。结果表明,品种间苗期的吸水率、萌发率、发芽率、根长4项生理指标都存在差异,成株期的表现也各异,即苗期抗旱性好而成株期表现不抗旱的品种有海94,而苗期抗旱性差成株期表现抗旱的品种有赤豆、中作96-2。通过实验筛选出苗期与成株期均抗旱的品种为L65-1914。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耐盐大豆种质资源作为耐盐育种亲本材料和盐碱地种植的依据,用0.4%和0.8%的NaCl处理52份大豆种质,调查萌发指标和部分种质的苗期指标,进行耐盐评价。结果表明,0.8%NaC处理下,群体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和粗等指标较对照和0.4%NaCl处理显著下降,但群体内个体差异较大。在0.4%和0.8%NaCl胁迫条件下,不耐盐大豆种质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低于耐盐种质;在0.8%NaCl胁迫下,不耐盐种质根中持Na+能力降低,茎中的Na+含量显著高于耐盐种质。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共筛选出耐盐大豆种质资源18份,中间型种质资源23份,不耐盐种质资源11份。  相似文献   

9.
大豆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方法测定大豆花粉活力的问题,选取‘绥农4’、‘吉林47’和‘CK-P’为研究对象,通过蔗糖、琼脂、硼酸、温度单因子正交试验筛选出的培养基进行离体萌发,比较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3种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不同。结果表明:I2-KI染色法容易操作,因这种方法较离体萌发法简单,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成本低,所需时间短,常用来观测大豆花粉活力。TTC法染色效果与I2-KI染色法接近,没有差异,也可作为检测大豆花粉活力的方法。离体萌发法测定大豆花粉活力的方法和很多因素有关,与I2-KI染色法和TTC染色法有显著差异,且其培养基的配制繁琐,所以用I2-KI染色法和TTC染色法来测定大豆的花粉活力。  相似文献   

10.
以12个甘蔗品种试验材料,通过桶栽试验,在苗期进行反复干旱胁迫处理,测定甘蔗幼苗存活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运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值法,对苗期甘蔗各生理指标性状进行了反复干旱胁迫下的抗性评价和鉴定,为甘蔗抗旱品种的选择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同时为其抗旱育种和蔗区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一种对水分最敏感的豆类作物,明确干旱对大豆叶片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对于进行更好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试验选用耐旱型品种黑农44和敏感型品种黑农65为材料,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及复水后大豆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SOD活性随干旱程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活性增加幅度花期>苗期>鼓粒期,且黑农44的SOD活性明显大于黑农65;MDA含量随干旱程度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苗期>开花期>鼓粒期,且黑农44明显小于黑农65。复水后,SOD活性和MDA含量均逐渐降低;苗期干旱复水后MDA含量恢复较快,开花期干旱复水后恢复时间较长,鼓粒期干旱复水后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水平HNO2处理辣椒种子后,测定对辣椒萌发和苗期生长有关的生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这些指标可归纳为3个主要因子:即种子活力与发芽能力因子、维持细胞膜结构功能的稳定性因子和生命活力,即物质生产能力因子。这3种主要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达86.5785 %,能基本反映HNO2诱变对辣椒萌发和苗期生长影响的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大豆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适染色条件以及种子萌发期重要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适用于大豆种子生活力检测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最佳组合;并分析大豆种子在不同萌发环境下的发芽率和种子内源细胞壁水解酶的变化。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无吸胀处理对于种子染色至关重要,且低浓度(0.1%)的TTC溶液会显著降低种子的染色率。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种子染色的最佳条件是:吸胀时间6 h, TTC浓度1%,染色温度35℃,染色时间60 min。该组合下的种子染色率为98.5%。萌发率试验表明,光、暗条件对于萌发进程无显著的影响;高水量下大豆萌发受到抑制,而低水量下种子却有着较高的萌发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可推迟种子萌发,但却提高了种子的最终萌发率。酶活性试验表明,种子在光、暗条件下萌发时,种胚内的纤维素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在光照下的活性却显著高于其在暗环境下的活性。在不同吸胀水量下,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β-半乳糖苷酶活性随着水量的增加逐渐上升,而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活性却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值...  相似文献   

14.
蔡兴旺  杨建新 《种子》2004,23(4):19-20,25
珍珠番茄种经高压静电场选种和处理,进行田间播种和生长试验,测定其出苗率、出苗期、株高、叶片数、分枝、节枝、产量指标及苗期的SOD、POD、CAT及MDA值.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为珍珠番茄种的最佳电场处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PEG渗调提高大豆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傅家瑞  蔡东燕 《作物学报》1986,12(2):133-138
用30%PEG6000溶液浸泡大豆种子2天,可以促进萌发,增强幼苗长势,提高活力指数;在田间状况下:出苗率提高,齐苗期提早,苗期的株高与重量也有所增加。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应用渗透调控法对促进种子萌发的效果更为明显。经 PEG 处理的大豆种子,能提高耐低温和耐热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保持较高发芽率。PEG 渗调还有利于膜的修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6.
阿司匹林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晓杰  孙志琳  王艳 《种子》2003,26(2):28-30
以大豆种子为材料 ,用不同浓度的阿斯匹林水溶液在室温下 (2 0± 1℃ )浸种 2 4 h,测定浸种后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萌发后的各形态指标。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阿斯匹林水溶液浸种能有效地提高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 ,还能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 ,并且使活性氧清除酶的活性有所提高。蛋白质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中以 6 2 .5 mg/L 的阿斯匹林处理后的效果最为显著。阿斯匹林浸种还能使大豆萌芽的外渗电导率显著降低 ,提高大豆萌芽的含水量 ,其最佳的作用浓度是 5 0 mg/L。  相似文献   

17.
Tyagi.CS  陈健 《种子》1994,(6):73-74
一种测定两个收获时期(A_1和A_2)、三个大豆品种(Young,Centennial,Sharkey)的劣变种子的生理质量(生活力和活力)的方法被确定,并把它与标准萌发和种子外渗物pH测试相比较。种子外渗物pH测试法是一种根据种子外渗物从无色到玫瑰红色的颜色变化来预测种子葫发力的比色法。根据玫瑰红色的变化或者无颜色变化能明显地区分有生活力和死亡的大豆种子。根据外渗物pH测试的颜色变化预测萌发与标准萌发试验之间有密切关系。随着延迟收获时间,标准萌发与预测萌发的总体趋势相似。外渗物pH测试预测的萌发值与标准萌发都随着劣变期的延长而降低。在两个不同时期收获的三个大豆品种中预测的萌发值都比标准萌发高一些。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期受大豆蚜虫危害的作物与正常植株进行比较,其株高、叶面积和SPAD值差异显著,而叶片氮素含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大豆蚜虫对植株各生理指标影响程度不同。利用植物光谱仪测定受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变化,大豆蚜虫危害程度可以在大豆叶片的光谱中得到响应,并认为近红外区比可见光区更具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善军  陈银龙  胡晋  郑涛 《种子》2001,(3):23-26
硒试验以6个常规粳稻种子为材料,测定了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种子的部分活力指标,同时在田羊测定了两种种子的苗期性状,对室内测定的活力指标与田间苗期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种子活力存在着较大差异,经人工老化处理后,高生活力品种种子活力指标下降幅度大大低于低生活力品种种子活力指标的下降幅度,田辜苗期各性状也有同样的变化趋势,电导率与田间苗期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标准发芽试验可以预测田间的苗期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期受大豆蚜虫危害的作物与正常植株进行比较,其株高、叶面积和SPAD值差异显著,而叶片氮素含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大豆蚜虫对植株各生理指标影响程度不同.利用植物光谱仪测定受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变化,大豆蚜虫危害程度可以在大豆叶片的光谱中得到响应,并认为近红外区比可见光区更具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