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蒙古栎8个不同的种源进行了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蒙古栎不同种源间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间存在明显差异,且与生长性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作为蒙古栎早期选择的生理指标。参试的集安种源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均较高,可初步认为是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
对栓皮栎优树自由授粉子代5年生幼树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一种源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7月份各家系的几个生理生化指标均达到最大值,且家系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幼树高生长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7、0.643和0.492,可以初步作为栓皮栎速生性状早期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红皮云杉纸浆材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帽儿山和凉山的十七八年生红皮云杉种源试验林为试验,分别测定了各种源子代的生长和材质性状,结果表明:红皮云杉不同种源间在生长和材质性状上差异显著;在所研究的生长和材质性状间以及材质性状的下同指标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这为红皮云杉的多性状纸浆材综合选择提供了依据;在对各种源综合评分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柴河、大丰和乌伊岭种源为优良的纸浆材种源。  相似文献   

4.
以设置在湖北宜昌地区的云杉种源试验林为材料,对白云杉、黑云杉、兰云杉、红皮云杉和欧洲云杉等5个种18个种源4~7年生云杉的适应性、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杉种间和种源间的适应性差异显著,7年生云杉种间和种源间的保存率均呈极显著差异。不同林龄种源间树高、当年抽梢长和冠幅的变异系数较大;且各性状变异既有树种的效应,也有种源间的效应。方差分析表明,5~7年生云杉的各性状在种间差异极显著,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或显著,方差分量表明不同云杉种间和种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7年生云杉各性状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运用性状的综合评价方法,筛选得到欧洲云杉、兰云杉和黑云杉为试验地区的优良云杉种,并初步筛选出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生长潜力的欧洲云杉6号和4号种源及黑云杉10号种源,7年生树高增益分别为24.08%、13.38%和16.79%。  相似文献   

5.
对红皮云杉第一次种源试验的3个代表试验林。8个种源15年生子代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红皮云杉天然分布区内存在着遗传变异;影响种源生长性状变异的主要地理因子为纬度和海拔;对3个试验林种源生长性 状的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高产稳产型种源仍然是柴河、天桥岭、大丰和乌伊岭。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对玉米幼苗氮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3种抗旱性不同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幼苗氮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水分胁迫下 ,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逐渐下降 ,正在生长中的新叶比已停止生长的老叶下降幅度更大 ;在短期水分胁迫下 ,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略有升高 ,随着胁迫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而急剧下降。抗旱性弱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水分胁迫下下降的幅度较抗旱性强的品种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物学、植物生理学等研究方法,测定了不同接种条件下红皮云杉苗木生物量、菌根合成率等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以及抗氧化物酶、保护酶活性等抗逆指标,探讨了红皮云杉对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eutus)N94与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T43复合接种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N94与T43在红皮云杉根际具有良好的兼容性,N94 30 d+T43处理方式的菌根合成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对红皮云杉促生抗逆效果最好。在生长指标方面:接种处理3个月后,其苗木鲜质量、干质量、苗高、地径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6.02%、29.46%、33.37%和35.36%,苗木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提高41.96%和53.03%,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24.29%;抗逆指标方面,其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24.65%、60.09%和46.65%。上述结果表明,菌根菌与木霉菌互作能够对宿主植物起到促生抗逆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培试验技术,研究不同钾水平(K2O浓度0、1、10、50、250 mg/L)对巴西橡胶树RRIM600种子实生幼苗各器官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显著降低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叶部和茎部皮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对根部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大;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极低钾(0、1 mg/L)下显著提高,而在低钾(10、50 mg/L)下则显著降低,茎部皮的可溶性糖含量在0 mg/L低钾处理下显著提高,而在50 mg/L低钾处理下显著降低,同时0mg/L低钾处理显著降低了根中可溶性糖含量,而其余各低钾处理对茎部皮和根部的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典型黑土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器官水平的分配规律及其种间差异,以期为水土保持植物的科学选择与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典型黑土区5种水土保持树种(小叶锦鸡儿、榆叶梅、白桦、糖槭和红皮云杉)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植物叶片、枝条、干材、树皮及树根,测定并比较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及总NSC的含量。  结果  (1)NSC含量在树种和器官之间均差异显著(P < 0.05)。5种树种中叶和根的NSC含量较高,树干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根中淀粉含量最高,叶片中含量最低。红皮云杉叶和枝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糖槭干和根淀粉含量和NSC显著高于其他树种。(2)不同生活型树种的NSC及其组分的含量和分配也有明显差异,乔木叶片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高于灌木,乔木淀粉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树种大于常绿树种。(3)红皮云杉将更多的NSC分配到地上部分,榆叶梅将更多的NSC分配到地下部分。(4)落叶灌木将大多数的NSC分配到细根和中根上,乔木(红皮云杉)选择将细根作为根系储存NSC的主要组织。  结论  可溶性糖和淀粉在各器官中分配不同,叶和根分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储存结构,乔木树的NSC分配利于叶片碳同化和光合作用。在5种树种中,红皮云杉、榆叶梅和糖槭均具有抗旱性,此外,红皮云杉还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可以更好地适应低温干旱的生长环境,因此红皮云杉、榆叶梅和糖槭是研究区域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的水土保持树种。   相似文献   

10.
红皮云杉地理变异规律及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全分布区第一次种源试验10年生、9个种源、9个参试点3类10个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红皮云杉天然分布区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影响性状变异的决定因素是经度,子代生长性状的变异与经度呈正相关。水分因子是产生变异的主导因子。来自经度高、雨量大的地区的种源生长快、冠幅大、保存率高,体现了由西向东,由干到温的气候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源棕榈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棕榈抗旱种源,以贵州省及云南省19个种源的2年生棕榈盆栽幼苗为对象,采用人工模拟自然干旱胁迫实验,测定干旱胁迫不同阶段下不同种源棕榈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胁迫末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棕榈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的质量分数和相对电导率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均呈上升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干旱末期不同种源间棕榈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差异显著(P0.05),复水30 d后,9个种源存活率为100%,7个种源的存活率在80%~90%,贵州贞丰及安龙种源成活率仅为60%。通过对19个种源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贵州毕节、贵州长顺、贵州习水及贵州兴义种源为抗旱性较强的棕榈种源。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期不同种源香椿芽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5个不同种源5个不同采摘时期香椿芽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时期不同种源间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达极显著差异.通过对同一种源的香椿芽在不同时期营养成分差异比较,确定在湖北省露地栽培香椿适宜的采芽时间为4月5日,此时椿芽营养成分最高.  相似文献   

13.
对吉林省1923至1999年育成的16 个主要栽培大豆品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第四节期(V4)较低,盛花期(R2)最大,此后又迅速下降; 盛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随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而增加,76年来增加了32.47%,平均每年增加0.43%;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其中盛花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关系最密切(P<0.05),可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酒石酸钾对菠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采用圆片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酒石酸钾与酒石酸钠处理的菠菜叶片硝酸盐含量,以及最佳浓度、时间处理下,菠菜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2 g/L酒石酸钾处理2 h可使叶圆片中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至对照的60%,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至原来的9.3倍,且在不影响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前提下,提高叶绿素含量。因此,酒石酸钾可以用来处理菠菜叶片以降低叶内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收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15号、柳城03/182、赣蔗18号和粤糖00/236为供试材料,收获机械为HS180型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新植蔗于2009年12月29日分别采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收获,其中粤糖00/236收获时蔗叶还田.宿根蔗于翌年2月破垄施肥和除草.201(年7~10月每个月的5日测定一次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于2010年12月21日全部人工砍收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结果]机收处理的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以及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与人工处理的相比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机械收割处理蔗叶粉碎还田的粤糖00/236的各项测定[结果]基本上均比人工处理的略好.[结论]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机械收割蔗叶粉碎还田比传统方式还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不同品种硝酸盐含量累积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黑龙江省12个主栽大白菜品种及内、外叶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各品种内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结球紧实的矮 桩白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低。这时因为品质好的新生叶含水量低,且含有较多的全磷、全钾, 加之硝酸还原酶活性强,因此加速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磷脂,特别是维生素的合成过程,加 速了硝酸盐的还原转化,积累较少。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旗叶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新冬18号小麦品种,进行3个施氮水平的土壤施肥处理,再选取不同水平处理下的小麦旗叶作为供试材料,分别测定小麦旗叶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内肽酶,氨肽酶、羧肽酶这5种氮素代谢关键酶的酶活力。研究结果显示,在小麦开花之后14 d,施氮水平为240 kg/hm2可有效增加小麦旗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主要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在此水平下,旗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谷氨酰胺合成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相比施氮水平为350,180 kg/hm2更能减缓小麦开花之后14 d的蛋白质水解,可进一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此同时,在开花之后第21天,高水平施氮量处理下的小麦旗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与内肽酶、氨肽酶等水解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反。说明在240 kg/hm2施氮水平下,开花后期其施氮量能有效促进氮素分解代谢相关酶活性,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进而为小麦植株中氮素的再分配和利用起到了协助调节作用,提高后期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5、10、20、40mmol·L-14个N浓度对叶菜型甘薯鲜嫩茎叶的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可溶性蛋白及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含量的增加,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呈线性增加,随处理时间延长,高N含量下硝酸盐积累持续增加,但在较低含量下硝酸盐积累在施N后6-8d达到极值后有所下降;NR活性随N含量增加显著提高;N含量与总糖含量呈负相关,N含量高不利于总糖积累;N含量提高,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