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为研究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结构与杀虫活性的关系,设计合成了3个4β-卤代-4-脱氧鬼臼毒素和4个4β-氨基-4-脱氧鬼臼毒素类化合物,通过IR、M S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试了合成化合物对3龄粘虫M ythimna separate幼虫24h和48h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4β-卤代-4-脱氧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的活性相对高于氨基取代产物、母体化合物鬼臼毒素和对照品脱氧鬼臼毒素,其中4β-溴代-4-脱氧鬼臼毒素活性最高,其对粘虫幼虫24h和48h的AFC50分别为280.8和392.9mg/L,分别是母体化合物鬼臼毒素的3.43和1.90倍,是对照品脱氧鬼臼毒素的2.46和1.57倍;4β位引入氨基活性降低,4β-叠氮衍生物的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结构与杀虫活性的关系,设计合成了3个4β-卤代- 4-脱氧鬼臼毒素和4个4β-氨基- 4-脱氧鬼臼毒素类化合物,通过IR、MS、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试了合成化合物对3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e幼虫24 h和48 h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 4β-卤代- 4-脱氧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的活性相对高于氨基取代产物、母体化合物鬼 臼毒素和对照品脱氧鬼臼毒素, 其中4β-溴代- 4-脱氧鬼臼毒素活性最高,其对粘虫幼虫24 h和48 h 的 AFC50分别为280.8和392.9 mg/L,分别是母体化合物鬼臼毒素的3.43和 1.90 倍,是对照品脱氧鬼臼毒素的2.46和1.57倍; 4β位引入氨基活性降低, 4β-叠氮衍生物的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结构与杀虫活性的关系,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设计合成了3个4β-硫酯-4-脱氧鬼臼毒素、2个4β-硫醚-4-脱氧鬼臼毒素及4β-巯基-4-脱氧鬼臼毒素共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经IR、MS、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试了化合物对3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e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4β-巯基-4-脱氧鬼臼毒素的活性最高,24和48 h 的AFC50(拒食中浓度)分别为164.6 和248.1 mg/L,分别是母体化合物鬼臼毒素活性的5.8和 3.0倍。引入硫醚及硫酯后活性均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特胺酸化合物,以天然活性产物细交链孢菌酮酸(TeA)作为先导化合物,利用酰基化米氏酸作为酰基化试剂,设计、合成了26个3-位不同酰基取代和5-位不同取代的含特胺酸骨架衍生物 4a~4s、5a~5g、7a 和 8a ,其中14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μg/mL下处理72 h内,所有目标化合物对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并具有内吸性,其中化合物 5d 和 7a 48 h致死率为100%,高于对照药剂螺虫乙酯,具有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对处理后的小麦植株进行残留量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 4e、5c、7a 和 8a 能被植株较好的吸收 。 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具有特胺酸骨架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孔树脂、凝胶SephadexLH-20、反相色谱ODS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Pre-HPLC) 等分离技术,从坡柳Dodonaea viscosa (Linn.) Jacq. Enum. 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个活性化合物。通过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其为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21-epoxyangeloyl-15,16,28-tirhydroxy-22-(2-methylbutanoyl)-Olean-12-en-3-(O-α-L-arabinofuranosyl-(1→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ide,命名为坡柳皂苷A,英文名dodoneaviscoside A。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 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24 h拒食中浓度 (AFC50) 为207.4 μg/mL。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鬼臼毒素类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鬼臼毒素类物质的资源、药理、毒理及杀虫作用等研究领域的现状作了简要叙述 ,讨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类化合物的重要意义 ,特别是借鉴药理学研究结果进行毒理学研究 ,可能会加速该类化合物杀虫活性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7.
基于辣椒碱结构,以取代苄胺为原料,经N-酰化反应合成了6个系列204个辣椒碱类似物,其中8个为新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 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叶碟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在10 μg/ 片下对供试的3龄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有较强的毒杀活性,其中化合物 A30 、 D20 、 D30 、 D35 、 E30 和 F30 48 h的致死率达100%,化合物 D19 、 D21 、 D22 、 D23 、 D31 和 E31 48 h的致死率在90%以上。初步构效关系表明,苄胺苯环上氟原子单取代衍生物的杀虫活性优于氟原子双取代衍生物,其中以2-氟苄胺衍生物 ( D 系列) 杀虫活性较好;此外,酰基为2-噻吩甲酰时的杀虫活性明显优于其他取代基,表明酰基对该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β-二氢沉香呋喃多醇酯衍生物是从卫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大类立体结构复杂、具有昆虫拒食活性的化合物]。作者从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中分离得到了数个该类化合物,其中有几个是新化合物,用MS,IR,UV,ID NMR,2D NMR技术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为了考察它们的生物活性,我们测定了其中几个主要成份对昆虫拒食活性,并与它们的化学结构作了比较。试验表明,这类化合物对昆虫确实具有较好的拒食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2-氨基-5-[1-(2,4-二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2个新的芳酰基硫脲,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化合物2 c、2 j具有较好的生长素活性,其促进率分别为26.6%与26.9%,但不及对照β-吲哚乙酸。  相似文献   

10.
炔类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拒食活性和电生理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饲料柱法测定了人工合成的 9个共轭二炔和 3个单炔类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 5龄幼虫的拒食活性 ,并利用顶端记录技术 ,诱发该虫栓锥感受器感受细胞的电位脉冲反应。结果表明 :受试的炔类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具有不同程度的拒食活性 ,特别是化合物 2 (6,6-二甲基-2,4-庚二炔-1-醇、化合物 3(2,4-己二炔-1,6-二醇 )、化合物 9(1-苯基-2 ,4-己二炔 )和化合物 11(3-溴-2-丙炔-1-醇 ) ,实验剂量为 500μg/g饲料时 ,2 4 h非选择性拒食率在 80%左右。电生理测定结果表明 :浓度为 1mg/mL时 ,该系列化合物刺激中栓锥感受器能诱发感受细胞发放不同频率的脉冲和振幅 ,脉冲频率在 8.30~31.00imp/s,振幅在 400~1000μV之间。刺激侧栓锥感受器 ,也能诱发感受细胞发放不同频率的脉冲 ,脉冲频率在 6.00~ 15.66imp/s之间。将化合物诱发中栓锥感受细胞电位脉冲频率与生测拒食活性进行比较 ,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在剂量 -发放频率测试中 ,测得化合物 9诱发栓锥感受器脉冲频率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浸虫法、夹毒叶片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13个含酰腙结构的新型吡唑酰胺衍生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触杀、胃毒和拒食活性。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胃毒和拒食活性,其中苯环上含有氯原子、且酰腙一端的取代基含有杂原子且体积较小的化合物 H7的胃毒和拒食活性最好,明显高于对照药剂毒死蜱。H7 72 h胃毒作用LC50值为0.6 mg/L(毒死蜱的LC50值为7.4 mg/L);有10个化合物的拒食活性高于毒死蜱,其中 H7 48 h的拒食中浓度(AFC50) 最低,为0.6 mg/L,明显低于毒死蜱(AFC50=6.5 mg/L)。供试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均无触杀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D-(+)-樟脑磺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和氧化反应制备得到酮基蒎酸(3),再经酰氯化得到酮基蒎酸酰氯(4)。4与对氨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发生N-酰化反应,得到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4-取代氨基磺酰基)苯基-酮基蒎酸酰胺(5a~5h),其结构均经红外、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和除草活性,其中5c(R=4-甲基嘧啶-2-基)在50μg/mL下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率达90.4%,化合物5e(R=噻唑-2-基)在100μg/mL下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胚根生长的抑制率达92.1%。  相似文献   

13.
7-(1-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S)-喜树碱(CPT)为原料,根据类同合成法和亚结构连接法原理,对CPT的7-C位进行修饰,得到了系列新型7-(1-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衍生物(4a~4m),所有衍生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 R)和液-质联用(LC-M S)等方法确证;并初步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 xylophilus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与喜树碱相比,各衍生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7-[1-(4-甲氧基苯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4g)和7-(1-环戊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4j)对朱砂叶螨24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8.10和9.05 mg/L,对松材线虫的LC50值分别为6.34和6.68 mg/L。研究结果可为喜树碱衍生物杀虫活性构效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3-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酯化、关环、酰基化等反应合成了2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酰氨基苯并噻唑-7-甲酸甲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过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 000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一定的离体抑制活性,抑制率为60%~73%;化合物Ⅲ-4、Ⅲ-13、Ⅲ-19、Ⅲ-20的活体抑菌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3.0%、65.0%、88.9%和74.8%,均高于相应的离体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抗病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15.
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分别对白背黄花稔 Sida rhombifolia L.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不同萃取相;测定了乙醇提取物及不同萃取相对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 Skuse 4龄幼虫和福寿螺 Ampullaria gigas Spix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相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杀虫活性明显,而石油醚相和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活性较好。对乙酸乙酯相进一步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鉴定其分别为已知化合物:间-羟基苯甲酸(1)、棕榈酸1-甘油酯(2)、丁香酸(3)、没食子酸(4)、 β -谷甾醇(5)、豆甾醇(6)、东莨菪内酯(7)、山奈酚(8) 、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9)、3- O - β -D-葡萄糖-(6- O -对羟基反式香豆酰基)-山奈素苷(10)和 β -谷甾醇-3- O -葡萄糖苷(11)。其中化合物 2 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24 h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28.66和13.50 μg/mL。  相似文献   

16.
通过2-氨基-5- -1,3,4-噻二唑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2 个新的芳酰基硫脲,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化合物 2c、2j 具有较好的生长素活性,其促进率分别为26.6%与26.9%,但不及对照β-吲哚乙酸。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新的含2-噻唑基丙烯腈结构的先导化合物,利用2-(4-芳基噻唑-2-基)乙腈与酰氯在吡啶或氢化钠存在下反应,合成了9个2-(4-芳基噻唑-2-基)-3-羟基丙烯腈类化合物,其中8个为新化合物,利用1H NMR、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供试浓度下具有一定的杀虫、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 5f 在100 mg/L下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的抑制率超过90%,化合物 5e 在250 mg/L下对蚕豆蚜Aphis fabae的致死率达95%。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5e 对蚕豆蚜的活性优于对照化合物2- -3-羟基-3- 丙烯腈( 6 )。  相似文献   

18.
以第一个扁桃酰胺类杀菌剂双炔酰菌胺为模板,在炔丙氧基的邻位引入第二个甲氧基,设计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 N-(3,5-二甲氧基-4-烷氧基苯乙基)扁桃酰胺类化合物(8a~8o),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初步的离体和活体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 8e、8h和8o 对辣椒疫霉 Phytophthora capsici 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其中 8h和8o 在62.5 mg/L下对辣椒疫霉活体抑制率达100%。  相似文献   

19.
2-氧代-2-苯基乙磺酰胺化合物组合合成与杀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快速获得具有高效杀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利用组合化学与传统合成方法相结合的方案,研究了N-取代-2-氧代-2-苯基乙磺酰胺类化合物对灰霉病菌的杀菌活性。首先以苯乙酮为原料,经过磺化、氯化反应,制备得到2-氧代-2-苯基乙磺酰氯,再分别与苯胺、苄胺和烷基胺组合库反应,制备了33个组合库,其中包含105个化合物,收率在60%~90%之间,纯度在70%~95%之间。筛选其中的10个活性库进行平行合成,得到29个化合物,又对其中10个活性化合物进行了纯化与结构鉴定。最后用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所有组合库与化合物进行离体与活体双重筛选,快速确定了高活性先导化合物,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对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特点,以3-(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酸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先合成得到酰氯,再与取代芳胺反应,得到了8个新的标题化合物。通过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对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小麦芽鞘法和黄瓜子叶法测定了它们对小麦和黄瓜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结果表明:在10 μg/g浓度下,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出促进小麦芽鞘伸长的活性,其中3b的促进率为27.08%,高于对照药剂吲哚乙酸IAA(10.10%);而化合物3d、3h则显示了很强的促进黄瓜生根的活性,在10 μg/g浓度下,促进率分别为66.66%和55.55%,显著高于IAA(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