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该品种原代号为 0 0 6 5 ,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利用生物技术将鲁牧一号牧草 DNA导入“86 ( 6 ) 0 0 2”小麦品系育成。 2 0 0 0年初 ,通过了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冬性 ,幼苗半匍匐 ,株型紧凑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生育期 2 43d;株高 90 cm,穗型长方 ,长芒、白壳、白粒  相似文献   

2.
曹阳  郭忠建  邱丽华 《粮食储藏》2003,32(5):3-7,10
研究嗜虫书虱磷化氢敏感品系QLe - 3和抗性品系GLZLe - 1在 2 5℃、75 %RH条件、不同磷化氢浓度下的种群灭绝时间 ,结果表明 :在 10 0mL/m3、2 0 0mL/m3、4 0 0mL/m3、70 0mL/m3的磷化氢浓度时 ,抗性品系的种群灭绝时间分别为 13天、10天、7天、6天 ;在5 0mL/m3、10 0mL/m3、2 0 0mL/m3、4 0 0mL/m3、70 0mL/m3的磷化氢浓度下 ,敏感品系的种群灭绝时间分别为 6天、4天、3天、2天、2天。嗜虫书虱的卵不论是抗性还是敏感品系 ,对PH3的耐药性都强于成虫和若虫 ;用磷化氢熏蒸时 ,嗜虫书虱的卵孵化推迟 3~ 6天 ,增加了防治难度 ;磷化氢浓度和种群灭绝时间之间的关系可用CnT =K式表示 ,敏感品系QLe - 3的关系式为C0 .4 4TPE =4 2 .0 5 (mg·h/L) ,抗性品系GLZLe - 1为C0 .4 1TPE =138.5 5 (mg·h/L)。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棉花区试参试品系的抗病虫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参加 1 999年长江流域春棉区试的新品种(系 )有 9个 :苏杂 2 6、湘杂棉 2号、泗阳 1 6 7、鄂41 2 2、川 5 0 993、荆 5 5 1 73、湘 X96 2 8、赣棉 96 - 1、泗棉 3号 (对照 )。参加 1 999年长江流域抗虫棉区试的新品种 (系 )有 8个 :GK1、GK皖 3 8、GK皖 5 9、苏抗 1 0 3、JK1 6、鄂 5 71 1、慈抗杂 3号、中棉所 2 9(对照 )。参加 2 0 0 0年长江流域棉花区试的新品种 (系 )有 1 0个 :即在上年区试中表现优良的 4个新品系 :荆 5 5 1 73、赣棉 96 - 1、慈抗杂 3号和苏抗 1 0 3继续试验外 ,另增加华杂 3 0 2、荆96 - 1、徐 2 4 4、赣棉 96 1…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于2014年采用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选育的YNN-N4(Y1)、YNN-N2(Y2)、V3-V1-1(Y3)、Y2F-10(Y4)、Y2F-15(Y5)、Y2F-1(Y6)、V3-2(Y7)、V3-7(Y8)、V3-8(Y9)、V8-10(Y10)、V8-13(Y11)、V8-6(Y12)、V8-2(Y13)共13个抗PVY品系作为材料,以推广品种K326和云烟97为对照,在PVY发病较重的昭阳区太平办事处石渣河社区作田间比较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各品系PVY抗性表现为抗病(R)至高抗(I)。综合各品系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原烟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含量、产量、质量的特征及抗病性等性状,决定选用YNN-N2(Y2)、V3-V1-1(Y3)、Y2F-15(Y5)、V3-2(Y7)、V8-10(Y10)5个综合特性较优的品系,在下一年度进行品系比较的小区试验和和小面积生产示范。上述抗PVY特性较好的各品系,一方面可作为抗病育种资源使用,另一方面可在不同环境气候条件下继续进行田间种植筛选,以加快抗PVY品种的适宜种植进度。  相似文献   

5.
农菁6号无芒雀麦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于2001年对从保加利亚引进品种耐卡的种子进行50 Gy~(60)Co-γ辐射处理后,同年南繁加代种植M_1;2002年田间种植M_2;2003~2004年,在穗行圃中有针对性选择越冬性强、生物产量高的穗行收获,选育成无芒雀麦新品系.2009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农菁6号.  相似文献   

6.
小麦芒长抑制基因B1近等基因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芒是小麦穗部重要的光合器官之一。本研究以一对芒长度存在差异的近等基因系SN051-1(长芒)与SN051-2(短芒)为材料,对其形态性状、穗和旗叶光合能力进行了调查,对芒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SN051-1与SN051-2在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每株穗数、小穗数和穗粒数等性状方面均表现一致,仅芒的长度差异明显;SN051-1穗部的光合效率高于SN051-2穗部的光合效率,其千粒重也高于SN051-2;遗传分析证明二者芒性的遗传由单基因控制,短芒为显性。此外,我们筛选获得一个与芒长性状紧密连锁的、位于5A染色体长臂的SSR标记Xgwm291,与该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4.99cM。因此,我们初步推断SN051-1与SN051-2可能是为位于5A染色体长臂的芒抑制基因B1的近等基因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谷子品系的适应性,为杂交亲本选配提供实验依据,以引进的夏谷子品系和自选品系为材料,利用SPSS 22.0和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变异、聚类、相关和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品系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910之间,由大到小依次为穗形>穗茎姿态>刚毛长度>刚毛颜色>颖果颜色>籽粒形状>籽粒颜色>植株颜色>叶姿;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变幅为8.11%~20.29%,依次分别是穗粒重>亩产量>穗颈长度>单穗重>茎秆长度>穗长>千粒重>穗粗>茎秆粗度。(2)亩产量与穗茎姿态、穗形、千粒重、穗粒重、穗码个数、单码籽粒数、单穗重、穗粗、穗长、穗茎长度、倒二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秆粗度呈极显著负相关。(3)在欧式距离4.0将供试材料聚为六大类:第一类包括11份,均为夏谷子品系,亩产量约为400 kg,茎秆较矮且粗,叶姿半上冲,刚毛黄较短,纺锤型穗;第二类只有2015137-2Ⅱ-4-1,叶姿半上冲,刚毛中等为紫色,穗茎姿态为勾形,圆锥型穗,株高较高,亩产为387.71 kg;第三类6份均为夏谷品系,刚毛短为黄或紫色,穗茎姿态为强弯,纺锤型穗,茎秆较矮且粗,亩产在287~340 kg之间;第四类包括2016025♀-2-4(大同29系选后代)等6份高产品系,叶姿半上冲,刚毛中或短为黄色,穗茎姿态为勾形,穗形为纺锤型、猫爪型或圆锥型,株高适中,亩产量均在529 kg以上;第五类包括2015053Ⅰ-2Ⅰ-5-1(济谷13系选后代)等5份品系,叶姿半上冲,亩产约489 kg。第六类包括2015(07)-4-10和2015137-2Ⅱ-5-1等2份品系,叶姿半上冲,猫爪型或圆锥型穗,亩产约501 kg。综合分析得出8份产量较高的品系,分别为2015(07)-4-10、2015(07)-4-11、2015053Ⅰ-2Ⅰ-4-2、2015053Ⅰ-2Ⅱ-1-1、2015137-2Ⅱ-5-1、16C227-2-2、2016025♀-2-4和2016025♀-2-5。  相似文献   

8.
高产节水型冬小麦新品系90109(13)-1-2-1是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科学系以(长武131×武农132)F1作母本,自选品系8301作父本复合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系经多年参加品系鉴定、品种比较及区域试验,表现抗逆性强、旱作丰产稳产性好。于2002年12月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主要特征特性冬性,生育期285d,中熟品种。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叶片中宽、半披,叶色深绿,株型紧凑,株高90cm左右。长芒,白壳、光颖,穗纺锤形,穗层较整齐,穗长6.5cm左右,每穗结实粒数平均28粒,红粒,角质,千粒重平均31.2g,容重799.2g/L,饱满度好。抗寒…  相似文献   

9.
孙世贤 《种子科技》2002,20(3):184-186
3 小麦3.1 渝麦 7号 (原名 94 - 7) :国审麦 2 0 0 10 0 1,重庆市作物所选育。春性早中熟品种 ,生育期与对照绵阳 2 0号相当。分蘖力较强 ,抗倒伏 ,长芒 ,白壳 ,白粒 ,角质 ,穗层整齐 ,千粒重 4 6 g左右。慢条锈病 ,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 ,高感叶锈病。容重 76 8g/ L ,吸水率 5 9.5 % ,面团稳定时间 1.1min。 1999、2 0 0 0两年参加国家冬小麦长江上游组区试 ,平均亩产分别为 317.0 kg和 375 .2kg,比对照增产 2 1.0 %和 10 .1%。 11月上旬播种 ,亩播量 6~ 7kg,在叶锈病多发地区注意病害防治。适宜在四川、河南南部、陕西南部、贵州中西部…  相似文献   

10.
为创制有利用价值的小麦-黑麦易位系,选育小麦遗传改良的新种质,本研究运用形态学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结合的研究手段,对小麦-黑麦代换系6R/6A×克珍杂种后代中选育的11个品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1个品系形态表现为大穗多花、多小穗、抗倒伏、籽粒饱满度好等优良性状。其中有4个品系2-13、2-18、2-20、2-21穗长超过14 cm。品系2-18、2-21,分蘖数为7个,2-17千粒重为35.24 g,品系2-19主穗粒数为54,均超过亲本。另有8个品系结实率也优于亲本。亲本克珍为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带有7R和3R染色体遗传成分,分子标记和原位杂交显示,11个品系均带有R组染色体成分,分别有10个、6个和3个品系带有黑麦6R、7R和3R染色体遗传成分。有9个品系可确定为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易位类型为端部易位和中间易位。本研究成果对小麦育种及种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幼穗无性系变异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培  桑建利 《作物学报》1992,18(5):391-396
冬小麦(综抗矮6号×泰山1号)F_1代花培H_1代纯系经幼穗离体培养建立的13—7管无性系获得一株R_0代种子,后代变异类型多、频率高,其R_2、R_3代株高、抽穗期都呈一个正态分布、连续性变异,调查的几个性状在R_3代稳定率已达84.85—100%。已从稳定品系中选择出一批不同株高和高蛋白材料,其中4个品系比对照冀麦6号增产17.2—35.8  相似文献   

12.
锌对多胚水稻双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逸强  潭志军 《种子》1990,(5):17-19
多胚水稻是进行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对3个多胚水稻品系的去颖壳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发现用适宜浓度的Zn~(2+)浸种催芽使3个品系的双苗率普遍提高,其中以1×10~(-5)M浓度最为明显,使双-3的双苗率由30.9%提高到41.8%,其他2个品系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2015年青海德令哈地区藜麦品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藜选1-12、藜选1-87、藜选1-227、藜选2-25、藜选2-53 5个品系为试验材料,以平均产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系在德令哈地区均能正常成熟;藜选2-25主穗长最长(62.3cm)、单株产量最高(105.62g)、单株粒数最多(32699.7粒)、单产最高(391.4kg/667m~2),较对照增产26.06%,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系;藜选2-53产量最低(208.7kg/667m~2),较对照减产32.79%,产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各品系;藜选1-87、藜选1-12和藜选1-227之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三者较对照产量未有显著差异。综合以上结果,建议藜选1-87、藜选1-12、藜选1-227可进一步进行单株选择,继续参加区域试验,藜选2-25综合表现好,可参加2016年度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东乡野生稻芒长的遗传规律。本研究以"东乡野生稻/93-11"F_1、F_2和F_(2:3)群体为遗传材料,构建了1张含163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考查2群体各株系芒长性状值,利用SPSS 19.0、Mapmaker/Exp 3.0和WinQTLCart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遗传图谱绘制和QTL定位。结果表明,有芒对无芒在F_1植株呈显性遗传,稻芒的长短在F_2和F_(2:3)群体中呈连续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在F_2和F_(2:3)群体中共检测到7个芒长QTLs,分布在第3、第4、第5、第8、第10和第11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1.93%~56.68%。其中,第4号染色体RM5687标记附近两群体均检测到1个芒长QTL(qAL4a和qAL4b)。在F_2和F_(2:3)群体中共检测到3对芒长上位性QTLs。芒长以加/显/上位性效应遗传模式共同作用,遗传基础较复杂。本研究所检测到的QTL为揭示东乡野生稻芒长进化的遗传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京冬 1 3(原代号京农 99- 1 )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冬麦育种室通过品种间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1 991~ 1 992年度开始配置亲本组合即京冬 1号/ 840 4 56 - 7/ / 88- 66。之后经过连续多年的世代选择 ,1 999年进入产量鉴定试验 ,代号为京农 99-1。于 2 0 0 2年完成区试 ,因其丰产性表现突出 ,2 0 0 3年初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 ,定名京冬 1 3。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冬性、中熟 ,幼苗半匍匐、叶片蜡质较深 ,分蘖力、成穗数适中。植株繁茂、常年株高 85cm左右 ,抗倒性较好 ,抗寒性、抗病性中等。穗纺锤形 ,长芒、白壳、白粒(琥珀色 )、…  相似文献   

16.
韩淑晓  刘全兰  董洁  陈建省  田纪春 《作物学报》2013,39(11):1983-1991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0的表达需与其紧密连锁的RGA2基因调控, 按照这2个基因的连锁关系, Lr10基因位点分成H1和H2两个古单倍型。为揭示我国小麦品种中Lr10的遗传多样性, 对189个来自12省的小麦育成品种和58个品系的该基因位点变异进行了鉴定分析。绝大多数供试品种(系)为H2古单倍型, 其频率在育成品种和品系中分别为95.2% (180/189)和96.6% (56/58)。这2种古单倍型可进一步分为9种单倍型亚型, 其中H1-2、H2-4、H2-5、H2-6和H2-7亚型为首次报道。育成品种包含所有单倍型亚型, 以H2-1频率最高(69.3%), H2-3和H2-6频率最低(0.5%); 而在选育品系中仅检测到5种单倍型亚型, 其中H2-1频率最高(27.6%), H1-2频率最低(3.5%)。除H2-1与H2-2型外, 其他亚型与育成地显著相关(P < 0.05)。本研究结果支持Lr10基因位点的古单倍型和单倍型亚型在育种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推断, 同时由于在育种过程中持续重组和变异而产生了新的单倍型亚型, 而且重组可以发生在H2和H1两种古单倍型之间。在现代育成品种和品系中, H1古单倍型所占比例已降至5%以下, 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7.
晋棉 3 0 (原名汾低 1 1 9)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 1 990年以高产、优质的低酚棉品种汾低 99为母本 ,以抗病、低酚的中无2 51 3 1 6与早熟、优质的晋棉 5号的杂交组合的后代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 ,后代经过无病田和病田的交替选择 ,定向选育而成。 2 0 0 1年 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5、1 996年品系比较试验 ,皮棉产量分别为 80 6kg/hm2 、651kg/hm2 ,比对照 (晋棉 1 0号 )增产 1 0 .6%和 9.6%。 1 997年山西省特早熟棉区棉花区域试验全省 8点平均产皮棉899kg/hm2 ,比对照 (晋棉 1 0号 )…  相似文献   

18.
豫麦 6 7(原名郑农 8号 )是郑州农科所以 775 - 1(矮丰 3号 / /孟 2 0 1/ /牛株特 )为母本 ,豫麦 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 0 0 0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并命名为豫麦 6 7。特征特性 豫麦 6 7幼苗半匍匐 ,叶色黄绿 ,根系发达 ,生长健壮 ,茎秆较粗 ;成株期株型紧凑 ,茎叶蜡质重 ,叶片上冲 ,旗叶较短 ,其叶尖缢痕明显。株高 80cm左右 ,穗长方形 ,长芒、白壳、无茸毛 ,护颖椭圆型。穗长 8~ 10cm ,每穗有小穗 2 0个 ,穗粒数 32~ 35粒 ,千粒重 35~ 40 g ,子粒卵圆形 ,腹沟浅而宽 ,白粒、角质 ,容重 80 2 g/L。属半冬性中…  相似文献   

19.
品系来源 绥农 1 8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于 1 992年以中熟、秆强、丰产的绥 90 5 0 88为母本 ,以 (北丰 9号×吉林 2 7)F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杂种后代按既定的育种目标和株型进行定向选择 ,并将优良品系在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进行多点异地鉴定 ,选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的大豆新品系 96 81 0 75 1 ,2 0 0 2年 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株高 1 1 5cm左右 ,抗灰斑病 ,秆强硬 ,抗倒伏 ,叶片下部圆、上部尖 ,分布错落有致 ,通风透光性好。紫花、圆叶 ,灰…  相似文献   

20.
利用网纹甜瓜和哈密瓜类型材料杂交,经6-7代系谱选择,选育出了3个网纹甜瓜新品系,并对其稳定性、抗病性和配合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1、品系2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品系1对白粉病呈HR抗性,品系2呈R抗性,品系3呈MR抗性;品系1和品系3单果重的一般配 力效应呈正向效应(GCA值分别为0.02和0.09),品系2的网纹一般配合力高(GCA值为0.16),品系3的单果重、果肉厚、糖含量均呈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