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羽在余杭著《茶经》的依据——答《“苕霅”究竟为何地》@赵大川$杭州陆羽与径山茶研究会 @金启明$杭州陆羽与径山茶研究会  相似文献   

2.
品茶论道     
工作之余,进三、五好友,择静之所,冲艺品饮,好茶一杯使人次后齿颊留香、回讨幽远、心旷神信、情趣无穷。茶是高尚饮料、文化饮料、健康饮料。正如英国作家韩素英所说:“茶是礼貌和纯洁的化身”,日本荣西禅师在《吃菜养生记》中说:“茶是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茶的非凡之处在于茶中有“道”。什么叫茶道呢?日本人认为茶道是饮茶与一种独特的美意褒和道德观念相结合。日本茶道精神提倡“和、敬、清、寂”四字,称为四规,包含了国家与国家、集团与集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准则和要求,提出了人们的身心修养和道德修养。我国著…  相似文献   

3.
本刊通讯员 《茶叶》2007,33(2):3-73
2007年4月1日,2007·径山茶祖祭典暨径山禅茶文化研讨会在余杭径山镇径山绿神茶苑(径山寺)召开。本次活动由浙江省茶叶学会、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业管理协会、杭州市余杭区旅游协会联合主办,由杭州余杭区径山绿神茶苑承办。径山茶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曾获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径山茶”商标是中国原产地保护证明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绿神”商标已获杭州市著名商标。径山茶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提高余杭区知名度,发展品牌经济作出了贡献。饮水思源,作为茶祖后人的当代茶人,不能忘记径山茶的鼻祖、径山寺…  相似文献   

4.
东海 《茶报》2004,(2):22-22
杭州乃历史古都,丝绸之府。龙井茶,虎跑水,被誉为杭州双绝。天目山、苕溪丘陵、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等风景名胜区盛产名茶。十大名茶是:西湖的龙井茶、余杭的径山茶、淳安的千岛玉叶、桐庐的雪水云绿、建德的千岛银针、临安的天目青顶、富阳的鹳山龙井、  相似文献   

5.
马晓俐 《中国茶叶》2006,28(4):44-44
本书分“青城山与都江堰”、“中国道教的发展与饮茶之风的形成”、“中国道教饮茶养生之道”、“青城山道茶的悠久历史”、“道家的茶道和茶礼”及“道茶的识别及冲泡程序”共六章,并附有“青城山与中国道教名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徐金华著,全书共6.5万字,中国茶叶杂志社读者服务部有售,邮购价29、90元,每包装另加3元挂号费,联系人:张辉,电话:0571-86650119。  相似文献   

6.
诸暨茶业概况及"十一五"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光鑫 《中国茶叶》2006,28(6):30-31
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产茶历史悠久。唐时,即被列入全国八大茶区的浙东茶区,所产茶称越州茶。南宋《剡录》称诸暨石笕岭茶为“越产之擅名者”。明时,东白山茶充作贡品,“岁进新芽肆筋”(明隆庆《诸暨志》)。清代光绪年间《诸暨县志》载:“邑茶之著者石笕岭茶、东白山茶(即太白山,当地称东白山),宜家山茶、日入柱山茶、梓乌山茶”。民国期间,茶以“太白山产者最上,质味皆佳,坑坞山次之,鸡冠山,扁担山又次之。”(《诸暨民报五周年纪念册》)。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茶道”溯源 “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功能及其意境,最早出于我国唐朝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因鸿渐之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鸿渐是唐朝茶学专家陆羽的字,他写了一本《茶经》是全世界能找得到的最早一本完整茶学著作,因为这本书的提倡,喝茶之道在唐宋大为盛行。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日前,杭州余杭三大文化瑰宝之一径山禅茶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日本18世纪重要的百科全书《类聚名物考》明确记载,日本高僧南浦绍明于正元年中(1259年)将径山茶宴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9.
日本茶俗,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茶道.所谓茶道,就是通过点茶和饮茶对人们进行礼仪的教育和道德的修炼.自唐代中国的茶与饮茶文化传入日本后,茶道在日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茶道已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结晶和其文化的代表,也已成为日本人生活的规范和心灵的寄托.作为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及其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10.
日本茶道强调形式、礼仪规范.这样的诉求本身使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得以世代相传.但日本茶道并不有囿于形式、礼仪,而是在发展过程不断与禅理相结合,日本茶道发展的历史就是日本禅宗的发展史,“茶禅一味”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也是其最高原则.如此,日本茶道就将人的内诉求与饮茶的礼式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寓意于形”的茶道传统  相似文献   

11.
日本茶道追求"茶禅一味"思想,茶庭是茶道思想的体现的实体空间。为了实现道即茶道、茶道即禅道的境界,茶庭的空间意境体现"和、敬、清、寂"的禅意。本文着重从茶庭的空间及空间序列、观赏方式、色彩设计、植物造景及景观小品等角度综合分析日本茶庭空间意境的营造,并探讨茶道思想与日本茶庭空间意境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兰花坪,山不算高,一行一行沿山而植的成片茶园,绿绿葱葱,采茶女背着茶篓双手起落采下鲜叶;山下是崭新的标准茶叶加工厂,炒茶机器在运行中发出有节拍的和声,炒烘出的是浙江省十大名茶——径山茶。这就是杭州余杭区径山四岭名茶厂种茶人李生龙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试碾露芽烹白雪——宋代径山茶的品饮法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阮浩耕 《茶叶》2009,35(1):52-54
径山是一座佛山,径山又是一座茶山。宋代是径山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宋代同样是径山茶的一个辉煌时期。关注并深入研究宋代径山寺、径山茶,无论对茶的历史和现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试对宋代径山茶的品饮方式作些考察。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不仅是市场准入继而取信市场的必备条件,而且也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然而,名茶生产千家万户,怎样通过有效管理才能将标准化落到实处,这已是当前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径山茶业管理协会成立两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性实践,现作简略介绍。 一、径山名茶简介 径山茶是著名的历史名茶,据余杭县旧志记载,该茶在唐朝天宝元年,为径山开山祖师法钦和尚亲手所植,至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茶圣陆羽曾对该茶产地余杭径山作过专门考察,并在那里从事过世界上第1部茶叶专著《茶经》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卢仙阁 《福建茶叶》2016,(7):304-305
众所周知,茶的原产地是中国,四川、云南一带的山丘自古以来盛产茶。史料记载,早期日本没有茶树,茶是在唐朝时由最澄和尚带入日本,并首先从日本寺院发展起来的。同样日本茶文化也深受我国茶文化影响,然而如今的日本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有很大差异。通过将禅导入茶的精神世界,日本茶道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日本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本文从日本茶道的发展可以看出茶与禅紧密的关系和日本茶道的本质。通过日本茶道中的"和敬清寂"的禅意意境和"禅茶一味"、"一期一会"的精神境界,我们不难看出禅道思想在茶人精神世界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十八、章元应——雁山茶明成化进士章元应《谢洁庵上人惠新茶》:“雁山春味道仙,恰在清明谷雨前。珍重露芽分御品,摩挲石鼎试新泉。玉川漫逐清风去,顾渚空将紫笋传。却叹平生陆鸿渐,暮年翻著毁茶篇。”雁山茶于明代列为贡茶,现在的雁荡毛峰产于浙江乐清县境内的雁荡山龙湫背、斗  相似文献   

17.
茶是保健饮料,如何保持其色、香、味及营养物质不变,迄今仍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明·张沅《茶录》云:“选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精辟阐述了古人对藏茶的认识和重要意义,明确指出了这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而且有茶文化的内涵,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本文拟就古代茶叶保藏技术的发展轨迹作一些探讨。1 唐朝“育”和鎏金贮茶具的发明陆羽“茶经·二之具”,没有涉及到茶的包装,但对藏茶则阐述甚详:“育(育者,以其藏养为名),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复,下有床,旁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的名茶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成了贡茶。如“松制”,在清朝乾隆时曾一度与“小种”等名茶入贡。到光绪时期又有一种叫“松际”的名茶。在已知的资料中,关于松制与松际这两种名茶的报导很少,乃至鲜为人知,今试析二者之由来及其关系。因资料贫乏,仅此分析,但求同好,赐予真切。 一、“松制”由来 在明朝,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造成武夷山茶业衰微而无茶可贡后,官府才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因本山茶枯……御茶改贡延平。”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宁太守郭章”请于两台,蠲其税。“①这样,武夷山的茶户、茶僧便免除了贡徭赋…  相似文献   

19.
马华 《福建茶叶》2016,(4):347-348
"茶"一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从神农氏开始,茶渐渐进入人们视野,中国古代上至君王臣子,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茶有着或多或少的接触,儒释道文化的渐入以及文人墨客的称颂使中国"茶韵"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南宋初年,茶叶首次传入日本,南宋末年茶道再次登入日本土地,并且与日本当地文化结合,形成了其特有的茶道,发展至今已成为日本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环。本文着重于中国茶韵与日本茶道的比较研究,对中日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举行茶文化活动,泡茶、饮茶演示,有称“茶艺”、“茶礼”、“条仪”,当然也有沿用传统名词叫“茶道”的。近读名家谈“茶道”的文章,说“茶道是日语词汇”。这话不准确,似乎今日国人用“茶道”一词成了外来语了。其实“茶道”一词是地道“国产品”。“茶道”一词始见于唐代陆羽的好友释皎然《饮茶歌消崔石使君》诗句:“孰知茶道全尔其,唯有丹丘得如此”。还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记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道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笼统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熏者,又因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