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为了研究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应用对极北鲵蝌蚪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统计了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暴露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在水温20~25℃条件下,阿特拉津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33.04,16.85,5.35,2.63 mg/L;毒死蜱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91,0.41,0.29,0.11 mg/L;阿特拉津和毒死蜱联合作用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21,0.81,0.48,0.18 mg/L。说明阿特拉津和毒死蜱无论是单一暴露还是联合暴露对极北鲵蝌蚪均具有毒性效应,且毒死蜱的毒性大于阿特拉津毒性,二者联合毒性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斑马鱼和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硝唑尼特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硝唑尼特在静水条件下对斑马鱼24 h LC50为2.312 mg/L、48 h和72 h LC50为2.033 mg/L、96 h LC50为1.968 mg/L,按鱼类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硝唑尼特属高毒类物质;硝唑尼特滤纸法对赤子爱胜蚓24 h...  相似文献   

3.
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测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陈伟国  戴建忠 《蚕业科学》2007,33(3):418-421
为减少粮桑混栽地区大田使用农药不当对蚕桑生产造成的损失,采用密闭熏蒸法测定了7种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在30℃环境中经过24 h,对2龄起蚕的LC50:敌敌畏0.1860 mg/m3,敌畏.毒1.3241 mg/m3,毒死蜱48.4111 mg/m3,氟腈.唑磷139.8818 mg/m3,三唑磷161.1514 mg/m3,氟虫腈208.330 mg/m3,吡虫啉333.330mg/m3时2龄起蚕仍无中毒症状。在25℃下经过24 h,对2龄起蚕的LC50:敌敌畏0.2020 mg/m3,敌畏.毒3.7282mg/m3,毒死蜱91.3669 mg/m3。结果表明: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敌敌畏、敌畏.毒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最强,毒死蜱有一定的熏蒸毒性,三唑磷、氟腈.唑磷、氟虫腈、吡虫啉对家蚕的熏蒸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选取斑马鱼作为试验对象,研究重金属铜对动物的急性毒性影响,得出24 h、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表明:重金属铜对斑马鱼24 h的LD50为0.2 536 mg/L,95%的可信限为0.1 927~0.3 336 mg/L,48 h的LD50为0.1 035 mg/L,95%的可信限为0.08 824~0.1 214 mg/L。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浓度(20、40、60和80 mg/L)丁香油和温度(23℃和27℃)对斑马鱼的麻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丁香油浓度范围内,斑马鱼的麻醉时间随丁香油浓度的增大而缩短,复苏时间则随丁香油浓度的增大而延长。在23℃和27℃下,斑马鱼的麻醉时间在20 mg/L浓度处理组最长,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组(P<0.05);复苏时间在20 mg/L浓度处理组下最短,显著低于其他浓度处理组(P<0.05)。同一浓度下,斑马鱼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综上结果,本研究认为在浓度为40 mg/L下丁香油对斑马鱼麻醉效果较好,丁香油对斑马鱼的麻醉效果受温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室内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杀虫剂毒死蜱和敌敌畏对广西蚕品种“两广二号”(3龄蚕)在用药后48小时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6.72mg/L和35.69mg/L,这些数据与部分省区的蚕品种在数值上相近,故基本认为是中高毒性农药。蚕因敌敌畏中毒后的症状表现迅速,而因毒死蜱中毒后的症状表现迟缓,使用上要区别这些药剂的特点,以确保养蚕安全。  相似文献   

7.
基于为蚕区桑园及周围农田安全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部分常用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比较了同一类型不同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相同但由不同生产商生产的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并根据其毒性强弱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蛀迪(20%三唑磷EC)等5种有机磷类农药和比奇(4.5%高效氯氰菊酯EC)等1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高毒性(0.1 mg/L≤LC50<10 mg/L),农斯特(48%毒死蜱EC)等5种有机磷类农药和甲功(2.5%高效氯氰菊酯EC)等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中等毒性(10 mg/L≤LC50<1 000 mg/L);同一类型农药不同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相同但由不同生产商生产的农药对家蚕的毒性不同。因此,在桑园及周围农田用药时应仔细分辨药剂生产商和有效成分种类,尽可能避免使用对家蚕高毒性的农药。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芝麻素对氟胁迫下斑马鱼头部抗氧化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采用半静态法,将驯养后的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CK)、1 g/kg芝麻素组(S1)、2 g/kg芝麻素组(S2),80 mg/L氟胁迫组(F)、1 g/kg芝麻素组+80 mg/L氟胁迫组(FS1)、2 g/kg芝麻素组+80 mg/L氟胁迫组(FS2),分别在试验进行45、90 d时取斑马鱼头部,并对头部组织中的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F组比较,饲粮中添加芝麻素的FS1和FS2组斑马鱼头部ROS、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SOD活性明显上升(P<0.05),免疫相关酶ACP和AKP活性明显上升(P<0.05)。由此可见,饵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芝麻素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氟胁迫对斑马鱼头部造成的氧化应激和免疫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对斑马鱼96 h急性毒性并同时检测了乙酰胆碱酯酶、SOD、MDA、Na~+K~+-ATP酶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代谢物对斑马鱼的96 h LC_(50)为1.606 mg/l,95%置信区间为1.207~2.199 mg/l,代谢物浓度为1.5 mg/l以下时,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对斑马鱼机体并没有造成损伤,但随着时间及浓度的增加,抗菌代谢物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开始明显,表现为MDA、Na~+K~+-ATP酶含量上升、SOD、乙酰胆碱酯酶含量下降,并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食下急性毒性、残留毒性和中毒反应等方面,评估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45%毒死蜱乳油对3龄起蚕的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3.353 mg/L,对家蚕的毒性等级为高毒,具有极高风险性。家蚕取食带毒桑叶1~3 d左右,逐渐出现拒食、乱爬、吐液、体曲呈“S”状、胸部肿胀、尾部脱肛、蚕体缩小等明显的中毒症状。随着采叶间隔时间的延长、处理浓度的降低,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逐渐减弱。45%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间隔21 d死亡率为24.07%,对家蚕仍具有较高风险性,1 500倍液间隔18 d、2 000倍液间隔15 d和2 500倍液间隔12 d后连续3 d无中毒死亡家蚕。因此,在使用45%毒死蜱乳油防治桑园害虫时,以1500倍液浓度为宜,其安全间隔期应在21 d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六氟双酚A(BPAF)对斑马鱼肝脏细胞的毒性机制。试验以斑马鱼肝脏细胞为研究模型,选择不同浓度的BPAF(0、10、20、30μmol/L)作用于斑马鱼肝脏细胞系ZFL细胞,检测BPAF对ZFL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0、20、30μmol/L BPAF均可极显著抑制ZFL细胞的细胞活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 BPAF组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20、30μmol/L BPAF组细胞MD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20、30μmol/L BPAF组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10、20、30μmol/L BPAF组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20、30μmol/L BPAF组ZFL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BPAF可通过干扰细胞的氧化应激,对ZFL细胞产生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在室内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桑园杀虫剂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对2~5龄家蚕幼虫的摄入LC50值(48 h,25℃)分别为1.11、1.73、3.48与4.12 mg/L;在20、25、30、35℃下,毒死蜱对3龄家蚕的LC50值(48 h)分别为1.70、1.80、0.49与0.40 mg/L;桑叶浸药时间为1 s、10 s、1 m in、10 m in与1 h时,毒死蜱对4龄家蚕幼虫的LC50值(48 h,25℃)分别为5.55、3.64、3.15、2.12与1.54 mg/L;家蚕幼虫在毒死蜱药膜上爬行1、10、30与60 m in后,毒死蜱对3龄家蚕的接触LD50值(48 h,25℃)分别为3.59、0.28、0.20、0.12μg/c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桑螟对40%毒死蜱乳油的耐药性,我们对不同龄期桑螟幼虫对40%毒死蜱乳油的耐药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在湖州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6年后桑螟对其抗性增长了8.6倍;不同龄期桑螟幼虫对40%毒死蜱乳油的耐药性有较大差异,2龄期最为敏感(LC50为1.29 mg/L),随着龄期的增长耐药性提高,到5龄期时LC50增加到5.59 mg/L。但是,与敌敌畏、敌·马合剂相比,桑螟对40%毒死蜱乳油的耐药性仍处在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芝麻素对氟暴露斑马鱼生长性能及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本试验将720尾斑马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K)、芝麻素Ⅰ组(1 g,S1)、芝麻素Ⅱ组(2 g,S2)、80 mg/L氟暴露组(F)、80 mg/L氟暴露+芝麻素Ⅰ组(1 g,FS1)、80 mg/L氟暴露+芝麻素Ⅱ组(2 g,FS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并在试验第45、90天测量各组斑马鱼体长、体重、增长率(LG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组织学法观察各组斑马鱼的肠组织结构,用Imageproplus图像软件系统测量肠道绒毛高度。结果发现,第45天时,与CK组相比,F组斑马鱼体重显著下降(P0.05),添加芝麻素(FS1和FS2组)对其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第90天时,与CK组相比,F组斑马鱼体重和体长显著下降(P0.05),添加芝麻素(FS1和FS2组)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负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P0.05)。在45和90 d时,F组LGR、WGR、SGR较对照组均下降,而FS1和FS2组较F组呈上升趋势。斑马鱼肠道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芝麻素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氟暴露对斑马鱼肠道组织造成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芝麻素可对氟致斑马鱼生长及肠道组织的毒性效应产生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斑马鱼胚胎及仔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Pb~(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孵化率和仔鱼畸形率以及胚胎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浓度的Pb~(2+)和Hg~(2+)处理斑马鱼8~92 h,各处理组的胚胎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Pb~(2+)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而仔鱼畸形率却随着Pb~(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同浓度的Hg~(2+)处理对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而0.000 4 mg/L和0.000 8 mg/L Hg~(2+)处理组的仔鱼畸形率显著高于0.000 2 mg/L处理组(P0.05);Pb~(2+)和Hg~(2+)暴露可导致斑马鱼仔鱼出现不用程度的畸形;经Pb~(2+)和Hg~(2+)处理的斑马鱼胚胎细胞的SOD酶活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分别呈现逐渐降低(P0.05)和逐渐升高(P0.05)的趋势,而GST-S酶活力的变化则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Hg~(2+)处理组的变化幅度更大。重金属离子(Pb~(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具有毒性效应,通过调控斑马鱼胚胎细胞抗氧化酶(SOD和GST-S)的活性,进而影响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孵化率及仔鱼畸形率。  相似文献   

16.
2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2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氯氰菊酯.毒死蜱和吡虫啉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002 0、0.089 1、0.214 5和0.272 9 mg/L,属剧毒级农药;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丁硫克百威、敌百虫、除虫菊素.苦皮藤素、丙溴磷、苏云金杆菌.毒死蜱和烟碱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692 1、0.769 6、0.850 2、0.744 9、2.513 4、1.732 7和7.260 4 mg/L,属高毒级农药;其余药剂均属中、低毒级农药。以上剧毒级或高毒级的农药应当禁止在蚕区使用。吡蚜酮对家蚕的毒性低,但在蚕区是否能使用低毒级农药,还须考虑药剂的残毒期、慢性毒性和传染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芝麻素对氟暴露斑马鱼生长性能及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本试验将720尾斑马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K)、芝麻素Ⅰ组(1 g,S1)、芝麻素Ⅱ组(2 g,S2)、80 mg/L氟暴露组(F)、80 mg/L氟暴露+芝麻素Ⅰ组(1 g,FS1)、80 mg/L氟暴露+芝麻素Ⅱ组(2 g,FS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并在试验第45、90天测量各组斑马鱼体长、体重、增长率(LG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组织学法观察各组斑马鱼的肠组织结构,用Imageproplus图像软件系统测量肠道绒毛高度。结果发现,第45天时,与CK组相比,F组斑马鱼体重显著下降(P<0.05),添加芝麻素(FS1和FS2组)对其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第90天时,与CK组相比,F组斑马鱼体重和体长显著下降(P<0.05),添加芝麻素(FS1和FS2组)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负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P>0.05)。在45和90 d时,F组LGR、WGR、SGR较对照组均下降,而FS1和FS2组较F组呈上升趋势。斑马鱼肠道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芝麻素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氟暴露对斑马鱼肠道组织造成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芝麻素可对氟致斑马鱼生长及肠道组织的毒性效应产生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喷雾法对8种药剂对苜蓿叶象及条纹根瘤象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囊粉剂对苜蓿叶象四龄幼虫的活性较高,其 LC50为107.408 mg/L,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活性最低,其 LC50为549.342 mg/L;8种杀虫剂对三龄幼虫的 LC50为140.176-453.784 mg/L。40%毒死蜱乳油对条纹根瘤象成虫活性较高,其 LC50为71.017 mg/L,其次为2%噻虫啉微囊粉剂,其 LC50为80.157mg/L。  相似文献   

19.
三种重金属离子对青虾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法测试Cu^2+、Pb^2+和Ag^+对青虾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结果表明:Cu^2+、Ag^+对青虾的毒性作用强,Pb^2+对青虾的毒性作用弱。青虾对3种重金属的敏感性的大小依次为硝酸银〉硫酸铜〉醋酸铅。Ag^+、Cu^2+、和Pb^2+对的青虾96h的LC50分别是0.17mg/L、0.70mg/L、122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17mg/L、0.07mg/L、12.2mg/L。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玫瑰无须鱼巴的水生毒性试验法对Pb2 + 、Cr6+ 、Se6+ 3种金属离子的生物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3种金属离子对玫瑰无须鱼巴均有较高的毒性 ,有明显的时效性、剂量依赖性和毒性差异 ,且有不同的作用特点。Pb2 + 离子对玫瑰无须鱼巴的毒性最低 ,其最高存活质量浓度为 10 0mg/L ,最低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 2 0 0mg/L ;Cr6+ 离子的毒性次之 ,最高存活质量浓度为 2 0mg/L ,最低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 2 0 0mg/L ;Se6+ 离子的毒性最高 ,最高存活质量浓度为 2 0mg/L ,最低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 12 0mg/L。随着 3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 ,玫瑰无须鱼巴的死亡率逐渐升高 ,就同一离子浓度而言 ,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玫瑰无须鱼巴的死亡率逐渐升高 ,均无性别差异。用直线内切法分别得到 3种金属离子不同时间对玫瑰无须鱼巴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 (LC5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