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蚕业》2017,(4):18-19
为了尽快筛选出适合射阳秋季抗血液型浓病蚕品种,2017年晚秋蚕在射阳特庸对家蚕抗病毒新品种菁松N×皓月N和苏菊×明虎进行了农村试养对照。试养结果表明,菁松N×皓月N和苏菊×明虎二个品种龄期相近,食性、性状、产量都没有明显差别,抗血液型浓病菁松N×皓月N明显高于苏菊×明虎。  相似文献   

2.
2017年晚秋蚕在射阳县特庸镇进行抗病毒病家蚕品种"菁松N×皓月N"与常规品种"苏菊×明虎"的对比试养。结果:二个品种龄期相近,习性、产量都没有明显差别,"菁松N×皓月N"对血液型脓病有很强的抵抗力表现,深受蚕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抗BmNPV家蚕品种871N×872N在云南省的抗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不同浓度BmNPV对2龄起蚕进行添毒饲养,调查试验种添毒后群体的发病情况和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该品种对BmNPV的LC50为108数量级,比对照种菁松×皓月的LC50高出2个数量级,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蚕品种是提高蚕桑综合效益的关键,为了尽快筛选出适合江苏射阳的优良蚕品种,2016年春进行了家蚕新品种苏超二号、苏豪×钟晔的农村鉴定饲养。结果表明,苏超二号(正反交)和苏豪×钟晔(正反交)体质强健、好养、高产、抗病毒病,适合病毒病易发生蚕期的饲养。  相似文献   

5.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桂蚕N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第一对抗家蚕血液性脓病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和农村试验鉴定表明:该品种适合广西等亚热带地区饲养。在常规条件饲养下,蚕体强健性、蚕茧产量和质量等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种两广二号相仿或略有提高;该品种在2龄起蚕经口添食NPV多角体病原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为1×10^9个/mL,比两广二号对照高1000倍,表现出较强的抗NPV特性。桑蚕品种桂蚕N2综合经济性状稳定,已通过品种鉴定,可以在广西各蚕区全年各蚕期饲养,特别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夏秋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强健丰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射阳县现有新老桑园面积3800hm2,年饲养蚕种15万张左右,生产蚕茧575万kg。2009年春被国家蚕业体系列为苏北站射阳试验点,为加快江苏省蚕品种的升级换代,进一步筛选适宜射阳县条件的优良蚕品种,射阳县于2009年春组织引进了新莹×玉泉100张家蚕新品种,与县内主推品种春蕾×锡方进行了对照试验,现将试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科学评价家蚕新品种两广二号N(HK4),为高温多湿闷热地区提供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高抗性的家蚕品种,以现行的两广二号为对照蚕品种进行了两广二号N的饲养试验。2018年秋蚕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的试养结果表明,两广二号N的生命力较强,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高抗性,整个养蚕过程中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率为0,总发病率比对照蚕品种两广二号低9.46个百分点,张种产茧量比两广二号提高15.76%;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茧丝长、上车率、解舒率、万米吊糙、毛折、光折等缫丝成绩与两广二号相仿。  相似文献   

8.
以高抗BmNPV家蚕品种"秋丰N""白玉N"为育种素材,以优良家蚕品种"川山""蜀水"为载体,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川丰×蜀华)"。该品种在四川省家蚕新品种鉴定中表现良好,对BmNPV的抗性强、强健好养、茧丝质优。2021年3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夏秋蚕期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华康3号(菁松N×皓月N)、川蚕27号(芳·秀×白·春)、川优1号(川山×蜀水)3对家蚕品种在汉中市农村的饲养特性,2019年秋季在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司上社区2户饲养条件基本相同的养蚕户进行了华康3号等3对家蚕品种的农村饲养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华康3号与川蚕27号和川优1号相比,实用孵化率与川蚕27号相同、比川优...  相似文献   

10.
<正>4月13日,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成都召开六届十次会议。会议审定通过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多丝量春用品种"9211·9215×川58·川62"(川蚕30号)通江县柞蚕种场和省丝绸科学院选育的丰产型蛹丝兼用柞蚕品种"川柞3号"。同意"川山N×蜀水N""苏婴×熙阳"两对家蚕品种继续参加2020年鉴定。川柞3号是以四川地方品种"川08"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报告了如东县2019年晚晚秋蚕期菁松N×皓月N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试验情况。该品种全龄经过25d12h,公斤茧平均572粒,张种产茧30.2kg,良蛹率100%,50g鲜茧平均茧层原量9.75g,上车率86.01%,粒茧丝长1239.0m,解舒率71.46%,茧丝纤度2.079D,洁净95.00分、清洁99.0分,鲜毛茧出丝率13.20%。作者认为,菁松N×皓月N蚕品种仍然保留了原来菁松×皓月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广西不同地区家蚕饲养成功率和蚕茧质量,以期达到不同家蚕品种的最佳经济性状和优质性能,对当前主要推广应用的两广二号、桂蚕2号和桂蚕N2等3对家蚕品种在广西进行区域和季节适应性的试验研究,评价其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以及家蚕茧质和丝质分析。结果表明:在春、秋季节,那坡、环江和忻城蚕区适合饲养桂蚕2号和两广二号,宾阳蚕区适合饲养桂蚕N2和两广二号;在夏季,各主要蚕区应以强健性好的家蚕品种桂蚕N2和两广二号为主。  相似文献   

13.
正"桂蚕N2"是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审定。"桂蚕N2"抗高温多湿性能强,对高温闷热气候表现出强适应性,易养,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很高的抵抗性,对叶质适应性较好,产量稳定,虫蛹率、解舒率高,以上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不同家蚕品种、不同桑树品种、桑树不同剪伐方式之间的适应性,分别对用高伐(离地面70 cm剪伐)、中伐(离地面30 cm剪伐)、低伐(即根刈,平地面剪伐)3种剪伐方式的桂桑5号、桂桑6号、沙二×伦109和桂桑优12等4个桑树品种的成熟桑叶(第7~13叶位)开展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桂蚕N2和桂蚕2号的饲养试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等6个指标在参试组合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比较,两广二号+沙二×伦109+高伐、两广二号+沙二×伦109+低伐、桂蚕2号+桂桑优12+低伐、桂蚕2号+沙二×伦109+高伐和桂蚕2号+桂桑6号+高伐等几个组合表现较优;供试家蚕品种中桂蚕2号总体表现优于其他2个家蚕品种,供试桑树品种中没有哪种桑树品种和桑树剪伐方式具有全面优势;桑树品种与剪伐方式除死笼率外对其余指标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桑树品种对全茧量、茧层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桑树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桂蚕N2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应用抗病育种技术育成的抗家蚕血液型脓病、抗高温多湿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介绍了家蚕新品种桂蚕N2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特性和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实验室鉴定成绩和农村饲养成绩表明:桂蚕N2综合经济性状稳定,抗高温多湿环境,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较高的抵抗性,抗病、抗逆性强,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高,丝质稳定,适合在广西等亚热带地区饲养,也可在长江流域夏秋蚕期和华南省区全年饲养,特别是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高温多湿的蚕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强健丰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养蚕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选育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对于稳定蚕桑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优质高产家蚕品种菁松和皓月作为受体,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抗性基因载体品系N作供体,采用杂交、回交(受体作回交亲本连续回交4代)和显性基因纯合固定技术将抗性基因导入受体品种;通过系统选择提高、稳定后代的综合经济性状,育成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高度抵抗性的家蚕新品系并组配成优质、高产新品种菁松N×皓月N(华康3号)。新品种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能力比原品种菁松×皓月高10 000倍以上,综合经济性状与原品种菁松×皓月相仿。该品种于2018年3月通过四川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长江、黄河流域及其他区域饲养。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桑蚕品种桂蚕N2中系原种繁育的桑品种,以伦教40、强桑1号、桂桑优12杂交桑、桂桑优12母本4个主要桑品种为材料,比较不同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桑品种桑叶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发育经过的差异较小,生命力、茧质及卵质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强健性、茧质、造卵数、良卵数、折净率等多个指标,确定桂蚕N2中系原种繁育较适宜选用的桑品种为伦教40、强桑1号。  相似文献   

18.
正"桂蚕N2"是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审定。"桂蚕N2"抗高温多湿性能强,对高温闷热气候表现出强适应性,易养,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很高的抵抗性,对叶质适应性较好,产量稳定,虫蛹率、解舒率高,以上优良性状在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第一对抗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新品种,2013年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村常规条件下饲养7批试验结果表明:在夏秋养蚕季节,桂蚕N2蚕茧产量和质量等经济指标与对照种两广二号相仿或略有提高,4~5龄第5天血液型脓病平均发病率比对照种两广二号低0.12%.桂蚕N2死笼率比两广二号低5.24%,该品种的抗病性较好.农村示范推广普遍反映蚕病少、稳产高产,深受广大蚕农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了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自2005—2014年在家蚕育种方向、育种技术、育成品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十年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家蚕育种最突出的特点是家蚕品种多元化研发;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创新家蚕品种资源,在抗病家蚕品种选育、雄蚕品种选育、转基因家蚕品种选育、适宜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选育、活蛹缫丝技术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做了大量的探索,先后育成"桂蚕2号"、"桂蚕F95"、"桂蚕H9"、"桂蚕N2"、"桂蚕3号"、"桂蚕4号"等6对家蚕品种,并通过了广西省级审定;为广西蚕业今后的多元化发展储备新品种。随着产业逐渐向多元化、省力高效转型,对家蚕品种的需求将提出更多的要求,强抗病抗逆性、优质高产、高效易繁等将成为选育的重点目标。为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要加强与国内外家蚕育种单位的交流合作,促进品种资源的交换与流动,培育适合亚热带省力高效的强健、多抗、优质、高产、易繁的优良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