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灵武长枣干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对灵武长枣干腐病发病枝条采样,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3株疑似病原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GF1菌株为灵武长枣干腐病病原菌。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GF1菌株为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GF1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6;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7;光照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孢子致死条件为55℃/20 min和60℃/10 min及以上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核桃炭疽病病害防治提供依据,对该地区发病叶片、果实和枝干分别进行发病组织培养、分离纯化,通过致病性测定、菌落形态观察和rDNA-ITS序列测定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室内测定25种杀菌剂配方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病原菌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的9个菌株,根据各菌株在PDA平板正反面的不同形态分为2类,分别选择1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P51和P57作后续鉴定。2个菌株接种果实和叶片后发病率均为100%,病原重分离均得到接种的病原,其形态特征均与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真菌相似;将2个菌株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其与C.gloeosporioides真菌同源性达到100%。使用DNAMAN6.0邻接法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P51、P57与已鉴定为C.gloeosporioides的AB981196、HQ645082、KC355249和KJ676453以自展支持率100%聚类在一起。2)杀菌剂配方筛选:100%链霉素3 000倍液等5种配方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不同配方之间差异不显著;100%链霉素3 000倍液等4种配方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都强的是100%链霉素3 000倍液、25%咪鲜胺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确定引起雅安地区核桃炭疽病的病原为刺盘孢属C.gloeosporioides真菌;100%链霉素3 000倍液、25%咪鲜胺500倍液、50%福美双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4种配方对C.gloeosporioides真菌生长萌发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李润根  王愉  程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6,(10):2551-2554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枯死的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鳞茎进行病原分离,根据分离物的培养性状、颜色、孢子大小,结合显微镜检测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测定,该菌株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尖孢镰刀菌是导致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选择1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广清、绿群、洛菌腈、氟硅唑抑菌效果明显强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4.
从人参根部分离出4株内生细菌,以灰葡萄孢菌为靶向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拮抗细菌GS-1,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S-1为多黏类芽孢杆菌,其活菌体能够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2.47%。由此判断菌株GS-1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细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链格孢(Alternaria spp.)为靶标菌从农田土壤中分离到1株芽孢杆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LKYLW-1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GenBank登录号为MF375905);对链格孢的抑菌带宽为15.8 mm;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孢子萌发法测定LKYLW-1的抑菌作用,发现菌株LKYLW-1代谢产物对链格孢丝有致畸作用;菌株LKYLW-1发酵液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6.60%;EC_(50)为6.93 mL/L;饱和度为25%;硫酸铵获得的抑菌物质对链格孢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42.01 mm。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河口县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及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云南省红河州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从香蕉茎部分离纯化了疑似病原菌,经致病性测定后,采用ITS序列和形态相结合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红河州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扩增了约700 bp片断,经序列分析该菌与尖孢镰刀菌的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K9,Fusarium oxysporum HLJ_10,Fusarium oxysporum strain TBCui等菌株的相似性均为99%。形态鉴定结果显示该菌菌丝有隔,孢子为镰刀状。结果证明该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大面积杨梅枝条枯死的主要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枯死的杨梅枝条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种主要真菌分离物HN01。根据分离物的培养性状、孢子大小,结合显微镜检测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测定,该菌株被鉴定为聚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ydowiana)。对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聚多拟盘多毛孢是导致杨梅枝条枯死的病原菌。筛选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好,EC50 值为1.21 mg/L。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可拮抗樱桃叶斑病菌的细菌菌株,为樱桃叶斑病防治提供生防资源。【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从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可培养细菌,以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菌株对樱桃叶斑病菌杨柳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alicis)、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和细极链格孢菌(A. tenuissima)的拮抗效果,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 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拮抗菌株对靶标病原菌菌丝形态和孢子萌发的影响,选用樱桃离体叶片培养测定其对樱桃叶斑病的预防和防治效果。【结果】从枸杞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660株细菌,有10株细菌对供试靶标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其中有4株细菌(QH-588、QH-668、QH-667和QH-664)的发酵液对靶标病原菌的抑制率超过50.00%,经鉴定,菌株QH-588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QH-664、QH-667和QH-668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通过显微观察发现,萎缩芽孢杆菌菌株QH-588可明显抑制靶标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生防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菌株QH-588发酵液在樱桃离体叶片上对靶标病原菌具有预防和防治作用。【结论】萎缩芽孢杆菌菌株QH-588具有防治樱桃叶斑病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四川成都平原豇豆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群及其致病性,本研究采集6个不同县(市)豇豆苗期和成株期的根部病样,通过组织分离与单孢纯化,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并采用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病组织共分离获得122株真菌单孢分离物,苗期105株,成株期17株;经病菌形态特征及基于rDNA ITS序列分析,将这些菌株鉴定为茄腐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层生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其中尖镰孢菌(F.oxysporum)为优势菌种,分离频率为81.1%,但成株期病菌均为尖镰孢菌.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根接种结果显示,各菌种代表菌株均可引起豇豆发病,表现为植株萎蔫、落叶、倒伏,根部开始出现褐色病变,根系坏死腐烂,且维管束呈红褐色.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田间诊断及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菌落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rDNA-ITS)对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采用活体接种病原菌和病斑长度测量的方法检测了5种蓝莓品种的抗病性。从病枝分离得到疑似病原菌菌株15株(JA1~JA8、JB1~JB7),菌株JA4和JB2均可导致蓝莓枝干溃疡病。rDNA-ITS序列分析和菌落形态学鉴定发现,JA4为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JB2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接种试验表明,布里吉塔、蓝丰和蓝美人对枝干溃疡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差异。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均可以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拟茎点霉菌在春天条件适宜情况下可由花芽侵入,而葡萄座腔菌必须从伤口侵染,两种病原菌也可以产生复合侵染。蓝莓品种布里吉塔、蓝美人和蓝丰等品种抗性强;夏普蓝易受病原菌侵染,抗病性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引起北京昌平区食用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的病原菌种类。【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对采集自田间的食用百合腐烂发病的根及鳞茎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对真菌分离物进行孢子形态观测,结合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组织上共分离纯化得到18株真菌分离物,经鉴定,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2株,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 spp.)真菌分离物6株,室内与田间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为引起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的致病菌。【结论】造成北京昌平地区食用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2.
南瓜苗期腐烂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温室大棚内发生南瓜苗期腐烂病的植株中分离得到一株菌株。采用南瓜茎人工接种试验进行致病性测定,确认该菌株为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初步将该病原菌鉴定为瓜枝孢霉(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编号为Cc-1。孢子萌发试验及温室防病试验结果表明:62.25%腈菌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真菌Cc-1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高于90%,温室防治效果分别为76.11%与75.50%。  相似文献   

13.
在江西蓝莓产区的病害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种由镰孢菌侵染的叶部新病害,主要引起叶片枯萎,进行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将为病原学及该病害综合防控提供前期基础。病原菌的分离采用二步分离法,组织分离之后采取单孢分离。致病菌的确定依据柯赫氏法则。病原菌的鉴定方法依靠表型特征鉴定,同时辅助ITS和TEF-1α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引致江西地区蓝莓叶枯病的致病菌为JX03Aa,经表型鉴定与分子鉴定表明该病菌为亚细亚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江西地区发生的蓝莓叶枯病由亚细亚镰孢菌侵染所致,蓝莓是亚细亚镰孢菌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14.
一株野生蘑菇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实验室分离获得的一株野生蘑菇G1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传统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G1菌株子实体菌盖白色,直径2.1~5.6 cm;菌柄粗0.6~1.0 cm,呈中央着生,菌柄和菌褶基端分离;在菌柄上部有单层菌环;有隔菌丝,菌丝体上无锁状联合;一个担子上普遍着生2个担孢子,孢子椭圆形、棕色,孢子的大小为(5.52~6.12)μm×(5.02~5.47)μm。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G1菌株为蘑菇属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由Gen 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可知,G1菌株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序列与双孢蘑菇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5%。综合形态学观察结果和ITS序列分析结果,最终鉴定G1菌株为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大面积杨梅枝条枯死的主要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枯死的杨梅枝条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种主要真菌分离物HN?01。根据分离物的培养性状、孢子大小,结合显微镜检测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测定,该菌株被鉴定为聚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ydowiana)。对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聚多拟盘多毛孢是导致杨梅枝条枯死的病原菌。筛选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好,EC50值为1.21 mg/L。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区月季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引起月季灰霉病的病原菌,为防治月季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云南18个切花月季产区采集月季灰霉病样本,采用浇注平板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用传统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和显微特征观察,并结合ITS和PRB2基因联合分析来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云南地区月季灰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但种内变异非常丰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从206个月季灰霉病样本中分离到124株灰霉病病原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将病原菌分为菌丝型、孢子型和菌核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9%、28%和33%。41株菌核型菌株中只获得1株黄色菌核菌株,不产生孢子或产生少量孢子。在由88株代表菌株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87株与B. cinerea聚为一支,1株与蚕豆葡萄孢菌(B. fabae)聚为一支,同源性达到99%以上。综上表明,侵染云南地区月季的灰霉菌主要是B.cinerea,且除了B. cinerea外的另一个侵染月季的葡萄孢属真菌是B. fabae,这为进一步推进月季灰霉病菌特性的研究及其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获得可用于防治李氏禾的病原菌菌株,采用孢子形态观察和ITS1-5.8S-ITS2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云南西双版纳稻田感病李氏禾植株上的两株病原真菌菌株进行了鉴定,采用离体叶片生测法评价其除草活性,采用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主要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两株病原真菌分别被鉴定为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和稻平脐蠕孢有性型[Bipolaris oryzae (teleomorph:Cochliobolus miyabeanus)].稻平脐蠕孢发酵液对李氏禾的致病性最高为88.9;稻平脐蠕孢有性型发酵液配制的菌悬液对李氏禾的致病性最高为100.两个菌株对水稻、玉米、黄瓜及番茄等主要农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8.
茄子黄萎病菌不同致病力菌株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雅安近郊茄园中,采集黄萎病症状典型的茄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研究了病原菌的致病力、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茄子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22.5℃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pH 7时最适菌丝生长,而产孢量的高峰出现在pH 4和pH 8。强致病力菌株在各个温度和pH下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均大于弱致病力菌株;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较好,氮源以KNO3较好,在相同的营养条件下强弱菌株生长量差异不大,弱致病力菌株的拟菌核的萌发能力和耐热性强于强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延安地区马铃薯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 20株病原菌,开展了病原菌的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20株病原菌中,编号为S1-1等14株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编号为S3-2等6株被鉴定为茄病镰刀菌,通过致病性测定认为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是引起延安地区马铃薯产区镰刀菌根腐病的致病病原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防治芍药红斑病,对该病害的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通过组织分离得到101株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的分离物。选取6株代表菌株,通过柯氏验证、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将该病害病原菌鉴定为Dichocladosporium chlorocephalum(有性态:Graphiopsis chlorocephala)。在室内,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病原菌对11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25%吡唑醚菌酯EC、70%代森锰锌WP、50%醚菌酯WG、250 g·L-1嘧菌酯SC敏感性较高,EC 50<10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