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季养生     
《猪业科学》2013,(5):133-133
养生原则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相似文献   

2.
1998年10月份—2005年6月份,采用自拟健脾利湿汤治疗犊牛泄泻78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78例患病犊牛来自青海省湟中县汉东乡兽医门诊,年龄均在1岁以内;病程最短1天,最长28天;部分病例曾用西药对症治疗或自选民间验方治疗。2治疗方法自拟健脾利湿汤:党参、炒白术各35  相似文献   

3.
1997年10月-2003年10月,笔者采用自拟健脾利湿汤治疗犊牛泄泻78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6年4月至2004年11月,笔者运用自拟利湿通淋汤治疗尿路感染92例,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疆畜牧业》2011,(7):60-60
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相似文献   

6.
1巧用车前子配六一散。车前子可清热利尿,渗湿止泻;六一散能清热利湿,利水消肿。车前子与六一散配伍应用,相互促进,通淋止痛益彰。治疗夏日中暑、小便黄少不利、腹泻以及淋浊、石淋诸证效果较好。车前子配血余炭。车前子具甘寒滑利之性,功在降泄,可渗湿泻热,通利小便;血余炭有去瘀生新,散瘀止血之功,能补真阴,利小便。二药相伍,一补一利,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散瘀止血、利尿消肿益彰。治疗尿少、尿痛、尿赤、小便带血等。  相似文献   

7.
风湿症治疗验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症又叫"痹症".发生于马属动物,牛、猪也有发生.多因过劳,汗出雨淋,受风、寒、湿邪所致.临床上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而分为全身风湿、项肌风湿、腰风湿、四肢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等.在病的类型上分为湿痹和热痹两种.寒湿症多为慢性,其主要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僵硬,关节疼痛,触之有热,外表无变化,体温不高,口色如常或淡白,阴雨天受凉则疼痛加重,运动后跛行减轻.治疗常用温经散寒、祛风通络药物.热湿痹多呈急性,其主要症状是口色红黄,皮温及体温高,全身或局部肌肉疼痛,关节肿大,治疗常用清热、散风、利湿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太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穴性属土,又是脾经的原穴.穴出<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本穴有健脾利湿作用,是治疗脾胃虚弱,湿浊内生的重要穴位,同时具有良好的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因此是临床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所致足趾关节疼痛的主穴之一.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年来将清法(清热利湿、清热化湿、清热燥湿)应用于兽医临床,均收到满意效果。1清热利湿法治疗牛外伤性阴茎炎1.1病因牛外伤性阴茎炎是牛在配种时阴茎受伤所致。受伤的阴茎脱出于包皮外难以收回,长期裸露  相似文献   

10.
羔羊腹泻是农牧区最常见病之一.目前兽医临床上治疗羔羊腹泻常用收敛剂、抗生素、消化酶类等药品,疗效不显著.为此,笔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脾虚湿盛,肠滑液耗"是羔羊腹泻的主要病机,治疗农牧区羔羊寒湿型腹泻58例,均收到满意疗效. 1 寒湿型腹泻 羔羊正值发育,卫气不足,脾胃脆弱,湿邪最易遏伤脾阳,使健运无权,粪水杂下,发生腹泻.其症泻粪如水,粪色清淡,耳鼻俱凉,口色青白,舌苔白腻.急需补脾温中以治脾虚之本,利湿即"利小便则以实大便",涩肠则专为固摄阴津而设.笔者自拟"寒湿腹泻方",用藿香、白术、半夏、茯苓、陈皮健脾燥湿理气,炮姜、丁香温中散寒,赤石脂、肉豆蔻涩肠止泻,投之辄收显效.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实践中,对热毒积于胃肠中的重剧腹痛常见病--肠黄,以渗湿利水、清热解毒、梳理气机、消食和胃为治则,运用加味"五苓散"治愈600余例病例,效果明显.从家畜肠黄的症状、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以双花、连翘、防风、荆芥等为主要成分组方“安益”,对轮状病毒引起的鸡流行性腹泻进行治疗试验,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健脾益气、升阳化湿、利水止泻之功效,应用后能有效控制鸡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荆防败毒散见于《摄生众妙方》,方由荆芥、防风、羌活、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川芎等所组成。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除湿、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之症。笔者运用本方加减辨证治疗该症20例,疗效明显,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荆防败毒散见于《摄生众妙方》,方由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前胡、柴胡、枳壳、桔梗、茯苓、甘草、薄荷、生姜所组成。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之症。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奶牛表寒夹杂症50多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家畜脾虚湿盛,积食不化。多泻水便或散乱便、酸臭,粪中有未消化草料,脉细数,舌苔白厚或腻。常选用分利法治疗。分利法即利尿之法,通过利尿药调小肠、利膀胱、引导水湿从小便排出,利水止泻。  相似文献   

16.
“提壶揭盖”是根据升降相因之理,通过宣畅肺气,达到通调水道以利小便的临床治疗方法。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的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小便不利。治疗应先宣发肺气,肺气得宣,小便得利,它的根据在中医“下病上取”的理论,亦是取类比象于提壶倒水时须揭其盖方能倒出的现象。因开提肺气有助于恢复肺的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癃闭的目的[1]。此法旨在宣肺,不用利水之方而取利水之效。1癃闭1.1定义及其发展《景岳全书.癃闭》曰:“小水不通是为癃闭……”。祖国医学认为:小便不畅,点滴而出,病势…  相似文献   

17.
1 病因 家畜的热淋,石淋均由湿热下注引起.热淋由湿热毒邪客于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石淋则因湿热下注、化火灼阴,煎熬尿液、结为砂石而成.因湿邪为害,其性重浊粘滞,易阻碍气机之运作,故湿热下注则必使下焦气机阻滞,气滞则血瘀,因此热淋、石淋之病因应为湿热下注、瘀阻于内,只是湿热作用于下焦的去向、程度不同而已.导淋化瘀、清利水道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产生.  相似文献   

18.
“湿”在中兽医学的病因中为一种病邪,由湿邪引起耕牛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统称为“湿证”,根据湿邪来源不同,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乃六气中之一,为长夏之气,但一年四季都有,多因长期阴雨,厩舍潮湿,久卧湿地,久淋雨露,湿邪外伤由表入里而致病。内湿多是由于暴饮冷水,饥甚暴食,日久伤脾胃,脾运失健,水谷津液运化转输功能障碍,蓄积停滞而成的一种病证,故内湿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变化产物。按病因学说,外湿从外界而来,内湿为体内所生。湿邪多以内湿为基础,外湿仅为触发诱因。内湿为阴,伤其阳气,重浊粘腻,阻碍…  相似文献   

19.
荆防败毒散见于《摄生众妙方》,方由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前胡、柴胡、枳壳、桔梗、茯苓、甘草、薄荷、生姜所组成,具有发汗解表、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之证。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奶牛表寒夹杂证50多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症不尽用苦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亨疗马集>记载:"凡马疮黄者,热之所致也".并认为黄症的病因为"牧养太盛膘肥肉重,三焦积热."又曰:"黄者气之壮也,气壮者,血洪也,血离经络也,溢郁腹腠".治则: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方用"消黄散"收其效.但是笔者在20年兽医临床实践中,审证求因,辨证施治,认为黄症不尽用苦寒,用渗湿利水、温化肾阳、健脾燥湿类药物治疗,亦可获得满意的效果,现与同行商榷. 1 病因 风邪外袭,肺失宣降;久卧湿地,脾被湿困;劳役过度,饥饱失常,日久损伤肾阳;家畜长期站立,气血瘀阻,其它如内科、外科损伤、寄生虫等均能引起黄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